腾讯音乐 PK 网易云音乐,解决版权问题也免不了的战争
点击关注36氪,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行业新闻及深度报道,不容错过
━━━━━━
音乐产业必须要有情怀,因为它需要平衡艺术和市场,用审美来保证收益,用文化来塑造娱乐。
文 | 韩洪刚
热爱听歌的你终于可以不用在两个音乐播放器来回切换了。网易和腾讯近日在国家版权局的调解下,就版权合作达成一致,双方将互相授权音乐作品,数量达各自独家音乐的99% 以上,并开放音乐版权给其他网络音乐平台。
尽管还有一些余波未了——如虾米手中依然存有五月天、李宗盛等人的独家版权未曾授权给网易——但可以说,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竞争已经告一段落。
这是一件多赢的事情。网易云音乐终于解决了版权问题,而腾讯音乐也应该借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为上市添了一把柴火。对在线音乐战争来说,这究竟是个结束,还是个开始?答案反正已经不在版权库里了。
版权大战停息后,音乐平台的下一步
根据腾讯音乐方面的说法,在此之前,腾讯音乐对网易云音乐的独家授权已经达到96%。这次的转授合作,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4%左右。但就是这4%的音乐版权在网易云音乐下架,就已经引来用户的剧烈反弹。
能听什么样的歌,对用户来说永远是痛点,也是音乐平台在竞争阶段最称手的武器。这也是为什么2017年8月,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之间的风波一度演变成“诸神之战”,先是两家隔空喊话,再是太合音乐、阿里音乐参与站队。
在国家队的调停下,版权大战止息,意味着 TME 和网易云音乐都开始想下一阶段的事情了,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影响力和商业化。
数字音乐平台的影响力体现在两方面,影响用户和影响行业。
看起来,影响用户是网易云音乐的强项。在版权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网易云音乐依然能够保持增长,这便得益于网易云音乐的产品运营和品牌营销。即便在版权危机爆发 5 个月后,网易的年度听歌盘点依然能像当时的地铁活动一样,在朋友圈刷屏。
不过腾讯音乐也有自己的长处。它以最直接的方式来拉拢用户——歌多、歌星多——同时与数档综艺节目合作,持续曝光品牌。在用户数据上,QQ 音乐、酷狗、酷我一直稳居第一梯队。
双方都在争夺用户,但双方的用户已经出现分化。未来,这种分化可能进一步拉大,喜欢社区氛围、喜欢独立音乐的人可能会更多前往网易,而普通听众则会倾向使用腾讯音乐的产品。
用户的分化也会影响他们在产业上的策略。不久前,腾讯音乐和索尼音乐合作推出电子舞曲(EDM)音乐厂牌 Liquid State,直接进入内容制作领域;而网易云音乐则继续加大在独立音乐人上的投入,意图在原创音乐上获得领先优势。
商业化则是一个更难的问题。
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对 36 氪承认,目前一切的商业化手段都只是尝试,没有公认有效的方式。
目前来看,在广告和会员费之外,付费专辑也已经获得了用户认可,规模在不断扩大。腾讯音乐的全民 K 歌也已经在行业里占据了领先位置,是重要的变现手段。而网易云音乐则通过独立音乐人在逐步进入线下演出市场,同时也在发展音乐视频、知识付费等领域。
它们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竞争,而竞争本身,也将成为一种探索。
唱片公司该做点正事了
借着手上的版权,唱片公司着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他们也逐步远离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版权管理公司”。
2014 年,太合麦田决定不再签歌手,不再制作唱片,因为其七成收入来自版权代理以及数字移动音乐,而滚石唱片总经理段钟潭也表示,“现在唱片产业的不健全,导致唱片公司不肯再去投入新人。”
乐评人王晓峰曾说,唱片业的重要作用是,“它绝对不会错过一个天才, 尽最大可能向消费者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产品,这些产品力求在市场和审美之间寻求平衡”,唱片公司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形成文化潮流。”
唱片公司不再推新,不再造星,不再从事艺人经纪和音乐营销,新的好音乐越来越难被发现、推广。如今的中国乐坛,大部分时候依靠出道 10 年以上的老人撑着,依靠老艺术家焕发第三春第四春来吸引已经是 00 后的观众。
当所有人都去翻唱老歌曲,都依靠旋律单调的舞曲来吸引流量,中国音乐不但没希望赶上世界水准,甚至赶不上十年之前。
去年 9 月,腾讯讯音乐 CEO 彭迦信在一个论坛上说:未来十年,是中国音乐在全球音乐市场立足的十年。
依靠什么立足?靠《我们不一样》?
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
唱片公司依然能依靠版权赚钱,但无法以此坐吃山空,出于经营的考虑,他们需要重新找回制造流行的能力。流行不是流量数据,而是能切实制造文化氛围,并在这种文化中推动产业向前。
数字音乐平台在做这些事情,它们正加大原创音乐人的培养;演出公司在做,每一场 Live 都是一次宣传路演;直播平台、综艺节目也在做,他们以粉丝的意见和“导师”几分钟内的好恶,来评判一个人的音乐前途,为收视率做着贡献。
但最应该做这些事情的唱片公司不能缺席了。
粉丝经济时代正在过去,各大音乐平台、短视频平台和选秀节目贡献的“音乐明星”,未来需要依靠持续的音乐生产能力才能维持热度,这也需要唱片公司的参与。
唱片公司手头最宝贵的资产不是版权,而是创造力,这是可以下金蛋的鸡。只有保证歌曲的应用和流传,才能让音乐产生更多收入,由此尽可能多地从版权中获取收益。
他们必须适应这个时代,之后参与时代。
版权的故事还没结束
当大家都在讨论“网易云音乐和 QQ 音乐要卸载哪个”的时候,国家版权局和音著协却被忽略了。
近年来音乐产业的发展节点,几乎都与版权局有关。
2015 年的净网行动,让百度音乐彻底掉队,形成了如今的格局。版权更为完善的 QQ 音乐则趁势崛起,并依靠版权优势与拥有酷我、酷狗的海洋音乐合并,也在 去年 9 月将网易云音乐逼入墙角,不论在产品竞争还是谈判桌上都获得了巨大优势。
此时又是国家版权局发布通告,明确说“哄抬版权授权费用、抢夺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侵权使用音乐作品”都是不良现象,并说版权管理要符合国际惯例,“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音乐版权集体管理活动”。
在中国,版权集体管理活动,理论上只能由版权局下设的音著协开展,但唱片公司往往绕过音著协,直接私下达成授权协议。腾讯音乐也凭借手上的版权,成为中国实际意义上的音乐版权管理组织,兼任了运动员与裁判员。
十年前音乐在中国依靠彩铃养活,这些年依靠被哄抬的版权价格养活,其实都不是健康的模式,只是畸形版权状态下的不得已行为。
如今,在清理盗版和推动转授权之后,音著协终于开始树立自己的权威,慢慢成为真正的版权管理者,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然,需要音著协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线音乐平台版权基本规范,但在影视作品和综艺作品中,侵权现象依然比比皆是。例如去年大热的《中国有嘻哈》,使用的包括大热歌曲《See you again》、热门美剧《绝命毒师》主题曲在内的配乐,都未能拿到许可——而这些本应成为音乐人和唱片公司收入的一部分。
国家版权局的公告将这次转授权的推动与 2015 年版权清理行动联系起来,而版权的故事,只是中场,没到结局。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火爆,直播平台唱歌的人越来越多,这部分版权使用费用如何界定、分配,都是未来行政管理上的考验。
版权管理完善,是音乐产业能够发展的基础。在一些事情上,管理机构已经做了太多,但在一些事情上,做得却远远不到位。
很难说这是不是音乐产业的好时候。
音乐在综艺、直播、短视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腾讯音乐的上市也是整个行业的好消息;但另一方面,中国音乐创意枯竭的问题愈发严重,“歌手”只是一些流量明星给自己的标签,粉丝也并非因为音乐而喜欢他们,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国音乐正在输掉未来。
但无疑,中国音乐到了最需要努力的时候。
唱片公司很快无法只依靠版权授权费坐吃山空,音乐平台也无需再因为版权头疼,而二级市场和投资人也将给它们更充足的支持,这可能是重塑音乐产业最好的时机。
音乐产业当然是生意,需要赚钱,但也必须要有情怀,它需要平衡艺术和市场,用审美来保证收益,用文化来塑造娱乐,这才是一个合理的未来。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