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你除了对我说“快点写作业,作业写了吗?”还能说些别的吗?

2017-04-26 思成妈妈 妈妈好老师
点击妈妈好老师关注我哟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两性、三代人、社会教育、影评书评、心理学、终身教育等内容的原创杂谈!我是思成妈妈,笔名:顽颜瞳。感谢关注本微信订阅号的朋友们(K-12EDUCATION)


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坐在我办公桌对面的一位同事(一位妈妈)每天下午到了16点左右,都会固定时间打电话回家。一般开场白也都是固定那么两句话:

 

“爸/妈,今天接XXX回家先写作业,再给他买个面包,送他去XXX上XXX课。”

“XXX,你今天回家先写作业知道了吗?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你都知道吗?”

 

老实说,我听了1个月,我都听得快耳朵茧子出来了。就不难想象,这位妈妈的孩子听了那么多年,心情会是如何。

 

我要是那个孩子,心里一定有一百次想要问自己妈妈一句:妈妈,你除了对我说“快点写作业,作业写了吗?”还能说些别的吗?

 

 

 

有一天,这位同事又是照常打电话回家。正好是她儿子自己接到电话的样子。

 

似乎是这个孩子这天需要去读什么补习班,但是慢慢悠悠地还没出门。这个妈妈就开始语气急躁起来:

 

“都这个点了,怎么还没出门?你是不想去读还是怎么样?快点出门,5分钟内听到没有!”

电话啪地一下就挂掉了。

 

我愣了一下,心想怎么这样说挂就挂电话。孩子在那边听着会是什么心情啊,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磨蹭吧。

 



果然不出我所料。又过了大概5分钟吧,这个同事又打了个电话过去,这次是打到孩子手机上:

 

“出门了吗?恩。快点去老师那边。别迟到了。好好跟我学。”

“你这什么态度啊?你不想去学就别去了,搞得跟我求你去学一样。”

“这么不情愿,你今天就别去了。你以后也别去了。真是的,你爸也不知道管管你。”

“我会跟你姥爷说的,你直接回家吧。老师那里我会说的,你不用说了。”

 

啪啪啪 感觉在短短的2分钟里,这个妈妈不知道变换了多少种说法,而且丝毫没有给孩子说话和反馈的机会,就只是自顾自在说。

 

我这里听着,真是为电话那头的孩子觉得可惜。母子间的沟通变成这种样子,读再多的补习班和兴趣班,有什么用啊!而且最后一句突然把孩子爸爸扯进来,这明显是对另一方不参与孩子教育的抱怨。

 

 


电话挂掉了以后,我以为就结束了。殊不知,过了几分钟,这个同事又一个电话打到了孩子的姥爷那里。大概平时接孩子放学的主要是姥爷(外公)

 

“爸,我跟XXX说过了。今天叫他那个补习班不要去了。以后也不让他去读了。他又不要读,浪费那个钱干什么。”

“他爸爸现在在干什么?一天到晚下了班到家也不知道管管孩子功课,好像都是我的事情一样。”

“不说了爸,今天晚饭你给XXX随便弄一点吧。我下班回来再来盯他功课。”

 

我听着真是觉得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真的感觉这个妈妈就跟个母老虎一样,除了作业、作业,还是作业。孩子从她那里能感受到爱吗?

 

 


 

这次通话以后,连续好几天下午到点都不再听到这个同事打电话回去。我庆幸终于我的耳朵不受罪了。

 

然而好景不长。这两天下午16点一到,她又开始准点电话监控,只是这两次不是打给孩子的姥爷或者打给孩子,而是打个一个所谓的阿姨。

 

“阿姨,今天你接XXX放学后,给她买个面包先吃了垫垫肚子,然后送他去XXX老师家吧。”

“阿姨,不好意思打电话到你这里。我打错了,本来是要打电话给XXX爸爸的。没事,你还是老时间接XXX放学吧。”

 

听上去好像是家里新请了一个阿姨,接孩子放学的事情变成让这个阿姨来做了。



 

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双职工家庭,或者是有二胎的家庭都会请1-2个阿姨,甚至是有些人家里会用1个驻家阿姨,专门负责接送孩子,顺便给孩子做一顿晚饭,打扫打扫家里卫生,衔接父母下班的时间。

 

一般会这么做的,主要是父母自己带孩子的家庭,老人帮忙不多或不参与孩子家务事的。其实也可以理解,本身出发点没错。这跟让父母帮着接孩子放学、管孩子吃一顿晚饭其实类似,区别只是在于:让一个陌生人负责接送孩子,是否安全靠谱、是否对孩子的监护负责。

 

从这个妈妈对孩子说话的口吻、几次通话的表达情绪上,我感受到的是:这个妈妈确实有很多无奈,这个家庭缺少夫妻间的良性沟通,并且,这个家庭的父亲角色是缺失的。

 



很多妈妈的焦虑、糟糕的情绪以及对待孩子的态度问题,大多数起因都差不多。只是,有些妈妈处理得好,孩子快乐,学习也好;而有些妈妈没处理好,孩子不快乐,即便学习成绩一时半会儿稳定,但潜在的情绪压抑却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孩子的行为出现大问题,也意识不到很多问题自己也负有责任。

 

比如:很多小时候乖乖听话、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表现出厌学;有的孩子一开始一味服从父母的安排,按部就班升学,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突然跟父母强烈抗衡;有的孩子一直外表开朗乐观,各方面都很优秀,竟然会因为恋爱受挫而一蹶不振;有的孩子一直到工作都顺风顺水,但是婚姻却经营得差强人意……

 



所有的问题出现,都是因为曾经的压抑和被控制,来自家庭的也好,来自社会环境的也好。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往期回顾

学习 人生观

PS


你上学那会儿,不也是希望开学遥遥无期的嘛~~

别因为一句话毁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

是让你当妈,不是让你当带薪保姆

如何读懂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内心?(男孩篇)

我们竟也变成了让孩子讨厌的父母

当了妈以后才发现,做个“表里不一”的女人真的很需要


思成妈妈的话

菜单栏底部有“家庭教育”“心理学人”和“影视书评”栏目,可以点击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