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击上方蓝色“中国律师”,免费订阅杂志精彩内容!

作者/李承蔚  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


在自媒体时代,一场舆论风暴的掀起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其破坏力常常也是出人意料,其结果也往往会酿造成一定程度的灾难。在此情形下,如何及时回应社会及公众质疑从而化险为夷,对当事者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


综观近年来一些引发舆论口诛笔伐的典型案例,笔者认为律师缺位是事件持续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5月7日百雀羚推出的一则创意广告涉嫌侵权,东航托运宠物受重伤事件,假疫苗事件等等。


律师不仅是法律方面的“能工巧匠”,更是当事人的重要谋士,尤其在山穷水尽或危机四伏时,总能在法律框架内给出锦囊妙计,促使事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在此,笔者简要梳理律师如何能在“危机公关”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谋之一。


诊断

以法律为尺度

面对社会上所发生的林林种种事件,职业人自然免不了以其职业习惯进行“评头论足”一番。同样,若当事人不幸陷于“危机”,作为律师自然会以其职业敏锐进行诊断,加以评判。


有人曾经略有夸张地说,一切风险归根结底都是法律风险。其实,仔细思量,此说辞并不为过。尤其针对当事人所发生的点滴事件,细细推敲,还真与法律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因此,一旦当事人陷入“危机”,智囊团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律师”!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与其团队一起,运用其对法律通盘、


周全的了解,至少可以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当前“危机”加以系统,全面梳理,从法律的视角加以探讨,论证,并进而得出定性定量结论,为当事人所涉“危机”首先圈定“红线”或“高线”范围,而不至于让当事人在“红线”或“高线”以外渐行渐远,遭致万劫不复的境地。

出招

以专业为武器

法律人虽具保守的禀性,但在“纠纷”、“矛盾”面前却有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思维。这一切都归功于专业内在的属性要求和在执业中所养成的征服气质。


法律人的这种征服气质,源自法律人的思考模式。


法律人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之徒,无中生有之辈。法律人惯常的便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对法律法规体系梳理后的缜密斟酌、加以归纳或演绎后进行有效选择适用的基础上构筑“事实城堡”。这样的方案,至少经得起事实的诘问,法律的推衍,而不至于随心所欲,临时抱拂脚的仓促应付。

破解

以经验为道术

美国的大法官霍姆斯曾说,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此话已成法律实务界的经典名言,常为法律人所道。


律师在处理法律事务过程中,除了仰赖专业的法律书本知识外,还需在个案的执业经验中使法律实务方面的素养得得以丰富的积累和提升。


律师业与大多数行业一样,随着从业年限的增长,经验自然聚沙成塔,虽然成不了“独孤求败”,但也能成为某些方面出类拔萃的人物。


基于经验的积累,在解决各种复杂事件时,自然显现出“姜还是老的辣”的优势,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破解所面临的难题,将“危”转化为“机”,这或许是法律人的厚积薄发所在。

扭转

以综合素养为依归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主体,以相异的视角、立场审视同一事件,所看、所思、所想定然有所差异,若能综合各方意见或建议,自然便于透视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从而形成较为周全的结论。


在执业过程中,律师虽不断遇到“新纠纷”,“新矛盾”,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尤其在遇到某些紧急法律事务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扭顺,处理完毕的时候,更彰显律师的随机应变、处地不惊的胆识与智慧。


律师在诸多群体中更见长于其综合素养,这与律师所从事的专业,每天接待来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当事人,处理行业跨度广、错综复杂的法律事务等不无关系。好比金庸笔下的令狐冲虽经历各种磨难,各式罕见病毒侵扰,遭致数次生死轮回,终究铸成百毒不侵,功力却与日俱增一般。


当然,不是所有律师都能在“危机公关”中化险为夷,扭转乾坤,但至少在“危机公关”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可或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