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就是我们的佛 丨 品读《最美的生命》

最美的生命


最美的生命


有声书《最美的生命》

之【父母就是我们的佛】



我们对佛菩萨和上师都有恭敬心,对父母也应该像对上师和佛菩萨一样去恭敬,发自内心去供养,时刻认为父母就是我们的佛!





一起遇见温暖的力量

一起倾听

主播@孙跃



父母就是我们的佛

最美之声

——选自读者留言——




1


读完本文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慈悲指出从心地、态度、行动等方面对待父母,具体落实在恭敬、感恩、报恩三个要点上。不由得对照自己,曾经惹父母生气,现在父母都不在了,回忆他们生气的样子,心里涌起酸触,深深忏悔,感恩上师三宝带给我明理反省的光明。


再看社会上忤逆父母的事件发生时,听到老人逃避子女虐待而形成相互照顾的“逃儿村”时,心痛不已。思维大德告戒:惭愧心是贤善人格的基础,贤善人格是走上解脱道的基础。扪心自问,对于恶的分别念是不是生起了惭愧心。顿然惊呼,大德开示之深广,深感如果人没有惭愧心,什么都可以做了,面对善恶内心麻木不仁,心如同死去,漠视残忍,宝贵的人身极大可能成为做恶工具,等待他的只有恶趣的深渊,呜呼!哀哉!


惭愧心是砺新善良的磨刀石,可让自己的心对善恶时时保持足够敏锐性。当心敏锐时,再来体会作者的悲心会有新的认识:对父母也应该像对上师和佛菩萨一样去恭敬(对于非佛弟子来说,像对待领导一样),发自内心去供养,时刻认为父母就是我们的佛!

@忏愧


2


世人面对父母的态度总是轻慢多于恭敬,许是因为父母从不介意自己为了孩子付出的有多少。他们永远在意的是孩子过得如何、吃得如何、用得如何、心情如何……所以作者用《父母就是我们的佛》作为文章标题,我觉得再恰当不过了。


可是,在人生的旅程中,父母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却是从“我们的世界里只有父母……觉得父母无所不知”,滑溜到“对于最亲近的父母,就觉得没有必要去客气”,再到“觉得父母懂的东西太少了可还要用自己的经验提醒我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些都是使我们对父母不恭敬的原因”。甚至认为他们不仅唠叨还要干涉我们成家后的“内政”就很烦,并出现不恭敬和骂父母的情况。作者在文中深入剖析子女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后写到:“对于世界和我们没有多少关系的外人,我们都能做到修忍辱,出于礼貌和修养不去计较,更何况是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呢?”读到这里,想起本人对父母直来直去的指责和抱怨,实在羞愧难当。


更何况,父母是相当严厉的对境,对他们稍有不敬或欺辱,这种业就很难消尽。《佛本行集经》中有个公案:有一对母女去牧场,用两个桶装牛奶。装满之后,大桶由女儿背,小桶由母亲背。在途中,母亲再三催女儿快点走,说路比较危险,担心会有不测。女儿背着大桶特别累,对母亲生起了嗔恨心,就骗母亲说:“我要去方便一下,马上就赶来,您先帮背着这个大桶。”然后她故意慢慢走,让母亲背着两个桶,走了六拘卢舍 。这个女儿,就是耶输陀罗的前世。以此果报,耶输陀罗怀胎六年,才生下罗睺罗。


因此,作为佛弟子就更应该懂得,要像对待上师和佛菩萨一样发自内心地恭敬父母,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

 @忏忏


3


回忆起小时侯和父母生活的温馨时光,真是感慨万千!


记得那个时候的农村,很多家人都聚居在一个大院里,住的是平房,吃的粗茶淡饭。每个家庭总有几个兄弟姐妹,生活条件与现在相比差太多,大人们起早贪黑的劳动,挣工分,让家里的小孩吃饱饭,不缺营养,不耽误长个子。


父母在我们的眼中就是整个世界。记得我们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村里去干集体农活。我和弟弟常常守着家门口,等着母亲回家给我们做饭吃。胖乎乎圆滚滚的弟弟一见到妈妈就迫不及待地扑上去嚷着:妈妈!我饿啦!妈妈顾不上擦额头的汗水和手上的泥灰,立即抱起弟弟亲了又亲,说:你俩好玩吗?饿坏了吗?这就做饭去......


渐渐的我们都长大成人了,不再需要父母的呵护父母也不再是年轻力壮的模样,已然白发苍苍,疾病缠身。而我还会嫌父母不明白事理,啰嗦。仔细想想他们该有多可怜!而自己从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是如此的自私冷漠。作为一个佛弟子,却完全背离了大乘修行人的慈悲菩提心,为自己种下去恶趣之因。


我一定要好好忏悔!精勤向丹真绒布上师仁波切学习实修慈悲菩提心,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发愿对父母也像对上师佛菩萨一样去恭敬供养,努力把父母带到佛法的道路上来,让他们获得永远幸福快乐!

@小西





《最美的生命》有声书

【供养】预告

很多信佛的人都知道供养。以珍宝、饮食、燃灯、众华、众香、幡盖等有殊胜含义的稀有珍贵之物供养佛陀和善知识。有的人表面上忙忙碌碌行持善法,心里却默默掂量该收到多少回报。这样的供养完全违背佛法的本意。


佛法不是一种商业交换。供养能对治贪心和吝啬心,是为自己积累福报资粮的最好方法,而不是行持善法后增长更多贪心。经中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若以清净心静坐一片刻,远胜于建筑无量七宝佛塔的功德利益。一杯净水不如一念净信,没有在调伏自心上努力,做再多事情,也品尝不到佛法的甘露妙味。


佛陀来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并不是为了我们供养回报,完全是出于佛性本身具有的大悲。而对佛陀最好的供养,是修习佛法!


下一期有声书《供养》,让我们明白更增上的供养是怎样的。


 

欢迎各位读者阅读《最美的生命》之

供养

并参与话题讨论。

品读《最美的生命》丨 为前行而努力

留言评论参与互动

请于下周一之前填写


最美的生命

微信号:sdsdzrb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

带给你智慧、温暖和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