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看点新闻,少受点伤

Laoegg inkr 2021-12-23

早上,看到湖北新增确诊病例数字,1291例,其中,武汉新增892例。

朋友圈里,有人惊讶紧张。

透过数字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但数字和真实仍然是两回事。

(图片来源:inKr   制图:樊嘉旎)

之前有一段时间,武汉的确诊数字是个位数增长,直到1月18号,拉出第一个陡峭增长。从1月17日的增长17例到了18日的59例,然后是19日的77例。

现在回过头,都知道在数字突增之前,武汉疫情已日趋严重,但检测时间限制了确诊的能力。1月18日的数字突然增长,是因为16日湖北拿到了国家疾控中心的病毒检测试剂盒。

据官方通报,1月16日至1月22日期间,武汉对疑似病例样本检测流程是:首诊医院预检分诊,专家组会诊确认采样,辖区疾控中心将样本转运市疾控;市疾控中心转运省疾控中心。每天省疾控中心可检测样本200多份,从采样开始到结果返回,两天时间。

为什么不把试剂盒下发到医院呢?据说一是因为试剂盒产量没起来,供应不足;二是因为并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达到使用检测盒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之后,检测试剂盒的审批、生产全流程提速。但又出现了“运力问题”,特别是武汉封城,试剂盒运不进去,有公司只能派人坐高铁,“人肉”背几千人份试剂盒到武汉。



1月27日武汉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可能还会增加1000例,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两个数字,当时武汉在院治疗疑似病例有2209人,在发热门诊留观643人,加起来是2852。按照之前45%左右的确诊率,当时预计确诊病例就接近1300

据报道,武汉现在每天可以检测的能力提高到了2000例。于是,之前“积压”的疑似病例被确诊,这应该是今天湖北和武汉确诊数字暴增的真实原因。或者可以说,数字终于追上了疫情。

截至1月27日24时,武汉留观745人。按这个趋势,武汉的数字增幅将逐渐恢复正常,直到拐点到来。

另外两个数字也很重要。

一个是湖北其他市的确诊数据还是平稳增长的态势。

武汉加强防控前,外流人口最多就是到湖北其他各市。平稳增长的数字,可能说明湖北其他城市的诊治能力仍不足,确诊数字并不能反映疫情的真实情况,仍需重视和加强。

另一个是非湖北区域的确诊数据。各地医疗条件相对充足,不存在制约诊断检测的瓶颈,数据较贴近真实,目前的平稳增长,可能说明隔离控制是有效的。


好消息靠不住,抗疫情靠隔离


分析完确诊数据,说说对新冠疫情的理解:

还是之前那句话,要重视,莫恐慌。

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在《得到APP》发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的报告。报告不长,很专业。关心的朋友可以去找了仔细读一读。

说大家最关心的两件事:

新冠病毒“毒性”重不重,比SARS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

两个指标:毒性和传播性。

通过之前的报道,大家应该注意到,此次新冠病毒感染群体有很多感染者症状很轻,很快就康复了。现在全国确诊病例4535,死亡106例,按目前数据估算,致死率2.3%,这样估算当然不够准确。如果加上很多症状轻微没有检测的病例,分母更大,致死率会更低。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冠病毒“毒性”远小于SARS。

从传播性来看,新冠病毒很讨厌的一点是,无症状传播。就是感染者没任何症状,却能传染给别人。因此不免让大家紧张,觉得新冠病毒传播力比SARS强。但医学判断病毒传播力的标准是平均感染数(R0),就是平均一个感染者能传染几个人,R0越大,传播力越强。SARS的R0是“2-5”。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认为,新型冠状病毒R0是“2-3”

有什么能对付新冠病毒


最近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分离毒株,疫苗研发,防毒喷剂。

其实,都没用。

针对SARS的疫苗研制,2004年春季启动人体试验,2006年才完成,到现在也没有开发出针对SARS的特效药,当然,也是因为开发出来也没用了。所以,指望立刻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基本不太可能。

现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其实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帮患者自愈。

昨天就引用过重症监护专家薄世宁的那句话,“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此次救治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神器”叶克膜(ECMO),就是让机器代替人呼吸、心跳,让患者心肺得到休息、恢复。战胜病毒感染的,最终还是靠自己。

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可指望,靠什么?靠隔离啊。

隔离,是人类面对烈性传染病所能释放出来的最大招。

通过隔离,让病毒没有机会遇到对的人(超级传播者),没有时间玩出新花样(get新性能)。

所以说,老老实实支持隔离、做好隔离,有空儿了,读读书、锻炼锻炼身体,想想疫情过后,怎么大展拳脚做事情。

昨天介绍的80后夸夸妈和8岁的夸夸一起画思维导图“假如我是武汉市长”就很好。一个朋友转头给儿子布置了任务,假如你是区长,给市民写一封信……


少看新闻


很多人不能冷静,数瓜子仁的都算好了。有的人情绪激动、紧张,容易生气,吃不好睡不好。

这是为啥呢,我觉得,可能是新闻看多了。

看新闻像晒太阳,不晒不对,晒太多也不对。如果你不会抹防晒霜,还学着别人使劲晒,结果肯定是你很受伤。

最近,有不少人患了“看新闻太多综合征”。

我看新闻,不会盯着连续看反复看,不会每个都看。

如果要看:


一看信源,是不是靠谱的渠道(媒体、公号)发布的信息;

二要交叉比对,把关于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拿来比对一下,看哪一个更值得相信,或者看哪些事实或者观点可以相信;

三是找专业资料做深度确认,很多看不懂的名词、数据、观点、判断,找专业靠谱的平台去深度了解下。比如这一次,多看看丁香园、果壳会很好。


建议:

少看会儿新闻,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可以分两次,可以分四次。没有那么多大事,等着您批阅。

少看点社会新闻,少让自己心塞。很多社会新闻会翻车、会反转。这会儿热烈表达的情绪,说不定过会儿会被打脸。

少看点网帖,尤其是感叹号太多的帖子。科普大佬卓克说,感叹号越多的文章越不可信。如果标题里出现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写作的时候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一个连情绪都控制不住的人,他写出的内容怎么可能有理有据、理性客观。



最近是非常时期,之所以是非常,是因为大家习惯了某种规律和节奏,一有变化就不习惯了。

把历史稍微翻一翻,或者瞅瞅某些尚未发展起来的大洲或国家,会发现,这种非常,在多年之前,在另外一些地方,却是寻常。

(图片来源:网络)

回想一下非典,紧张着紧张着,突然就过去了。然后,立刻陷入热烈而庸俗的寻常,非典的惨烈也罢、紧张也罢、悲欢离合也罢,都成了话题和故事。

当前这样的状态,肯定会过去。早几天,晚几天,损失会有差异。但之后,仍旧是热烈庸俗的寻常袭来,此时之紧张照旧沦为话题。

这会儿呢,有人在忙着救人,有人在忙着帮人救人。这两件事,我们很多人都帮不上忙,甚至一帮忙就添乱。不如老老实实做好自己,口罩啊、蔬菜啊、米面油啊,别去抢了,安安生生宅着,就是给救人的人,给帮人救人的人帮了大忙。

有空儿啊,不如多想想,这事一结束,我就立刻蹿出去干点啥,只要动作比别人快,一定能把事儿做成。

因为,每次重大疫情,都是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非典如此,此次,亦将如此。


好好宅着



推荐阅读


   够硬!西安全方位夯实疫情防治责任

   请把口罩留给更需要的人

   怎样度过这个悠长的特殊假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