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游周刊 第5期 | 无可避免的未来

未来探索者 全网漫游指南 2023-05-20

未来三十年间产品和服务的趋势已经清晰可见。新兴技术正在席卷全球,这股迅猛的大潮会潜移默化且持续坚定地改变我们的文化。下述力量将会得到凸显:


塑造(Becoming)、智能(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幕(Screening)、获取(Accessing)、分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糅合(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追问(Questioning) 以及重生 (Beginning)。

 —凯文·凯利 《必然》




相比《失控》给KK带来的显赫声名,《必然》似乎名声不显,但由于其对于未来趋势的深入洞察和准确预判,在新一代创业者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我也一直将此书奉为经典,随时参阅。

不同于译名「必然」的斩钉截铁和不容置喙,原名 The Inevitable 突出了新技术驱动下,社会发展趋势的无可避免:即「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向,使它将会前往某种方向。」

譬如,互联网(由局域节点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的最终出现无可避免,但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并非必然。互联网可能是商业化的,而非公益的;它可能是国家的,而非国际的;它也可能是私密的,而非公开的。
长距离语音通话系统无可避免,但 iPhone 不会;四轮载具是必然的,但 SUV 不会;即时信息工具无可避免,但推特不会。




丰饶时代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系和生活方式是围绕「稀缺」展开的。在稀缺思维的支配下,尽可能多地攫取和占有资源,成为了每个参与者的终身目标,而占有资源的多寡,也随之成为整个社会衡量成功的主要标准。

基于稀缺假设提出的萨伊定律,「所有供给都会找到其消费」,支配了现代商业市场的生产体系,通过现代化的工厂流水线体系及其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消费者最终低成本地获取到的高质量地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

在此基础上,商业营销体系通过不断讲述更美好的生活的故事,将上述工业制成品变成了用于实现某种理想生活目标的必要工具,而上述故事的不断迭代,又推动着某些曾经的梦幻之物被很快束之高阁,而重新去追求某些新的梦想,上述迭代一般被称作「计划废止」。

由「计划废止」所象征的消费主义,最终宣告着人类历史上丰饶时代的首次到来。


信息过载

在日常消费品的逐渐丰饶之后,占有信息和数字资源的也成为数字化时代人类的新目标。例如探索网站和工具,查看新闻、收听音乐、观看视频和直播,收集媒体文件和电子书资源,不一而足。

信息,是所有资源中最容易占有,也最值得占有的一种。

不同于实体空间中实物资源的有限性和排他性,虚拟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具无限性和泛在性,例如,一个苹果只能被某几个人吃掉,而一条新闻则可能被全球所有人看到。

反过来,一个人在单位时间能吃掉的苹果是相当有限的(不可能一天中的所有时刻都吃苹果),而可以探索和收集的信息则是近乎无限的(但是可能在一天中的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看电子书或者刷视频)。

如果说占有物质资源是因为人类的求生本能的话,获取信息则代表着人类的求知,社交和自我需求等包含着生而为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所以,我们最终不可避免地沦陷到信息过载的漩涡中:新闻,短视频,直播,会议,双十一,加班,明星热搜。身在其中的我们犹如在莫比乌斯黑镜上不断爬行的蚂蚁。


历史从未终结

然而,人类历史给我们的最大惊喜就在于,人类的历史只要没有终结,就永远不会走向终结。

换言之,虽然人类历史上很多局部文明总会某些莫名奇妙地突然死亡,但是人类文明本身总是在不断前进的。在人类历史的任意时间点,即使 99% 的人都做了错误的选择,只要 1% 的人是正确的,人类文明前进的火种就会长存。

上述 1% 的人是人类社会中的异类,他们不会满足于文明的繁荣,也不会沉迷于追逐某些珍贵的资源,他们只是在不断探索,持续思考,不停追问,就这样一直往前走。

现代社会给了这些异类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回报,不同于伽利略和哥白尼,斯图亚特·布兰德(全球概览》发起人)和凯文·凯利在持续探索未知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即使他们本人未必在意这些成功,但这些成功就像一面面旗帜,给踌躇满志的后来者指明方向。

而上述进步之所以发生,科技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彻底解决了人类历史上长久存在的「探索悖论」。


探索悖论

按照对于未知事物的接纳程度,可以将整个人类群体简单地区分为「探索者」和「创造者」和「守护者」三种基础角色:

🧑‍🚀 探索者持续探索未知,不断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
🧑‍🎨 创造者则充分整合和应用人类现有的知识,持续创造出伟大的工具;
👷 守护者则通过使用工具创造出辉煌的成果,维系人类文明运行;

历史上,探索者与创造者和守护者往往呈现着彼此对立的态势:探索者所获得的新信息和新知识往往会质疑乃至于颠覆创造者和守护者所创造伟大成果及其根基,所以最终会爆发成剧烈的冲突。

《全球概览》到计算机和互联网,社会中的每个普通人(一般是守护者角色),有了越来越方便的获得工具和学习知识的途径,沿着上述途径,学有所成者开始去分享自己所获得的工具和知识。

从以往被动教授知识和工具,到主动探索知识和工具,普通人有了越多地自主权和自决权,相应地,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未来规划,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不再是社会拟剧中所必须扮演的某个角色,而是关于人生自己必须要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同样地,就像乔布斯感谢布兰德一样,现代的创业者也在不断致敬乔布斯,在这个饮水思泉的过程中,一代代的创业者和创作者在这样美好的分享氛围中成长起来,并将信息的分享视作理所当然。

在上述过程中,探索者,创造者,守护者这些分类也开始不断融化分解,最终变成溪流,彼此融汇,重新定义了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

也化解了「探索者悖论」中不同角色所天生的利益冲突。


策展人的重生

在传统艺术行业中,策展人(Curator)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同于鼎鼎有名的大艺术家,绝大多数年轻艺术家很难有自己的个人展览,而通过策展人策划主题展览,聚合某个风格下的新作品,给了年轻人崭露头角的机会,堪称伯乐。

在文学界,与之类似的角色叫做编辑,编辑对于新人创作者的成长也起到了相当的助推作用。

随着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崛起,传统的编辑和策展人让位于平台的推荐系统和搜索引擎,在上述算法评估机制的主导下,内容创作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逐渐消失,确定性越来越强。

相应地,创作本身从灵感主导慢慢变成由经验和技巧主导。

所以,有了上述信息过载的一幕,创作者在平台的推动下,越来越了解用户喜欢哪些内容,也越来越倾向于创作此类内容,读者开始逐渐沉沦于某些感觉和欲望的自我满足中。

但是,数字时代的读者不再是单一身份的信息消费者,他们也是信息的探索者和创作者,疲倦于上述诱导内容的狂轰滥炸,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受困于所谓的「信息茧房」之后,并开始想办法,撕开这一层层厚重的信息反刍物。

所以,他们开始寻找和编制指南,去收录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去认识那些真正有想法的朋友,去探索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工具和渠道。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所感兴趣专题下的策展人,不断探索,不断推荐,不断连接。就像其他人通过编制指南帮助我们一样,我们也在通过指南帮助他人。

随着策展而产生产生,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形式,通过对于现有内容的过滤、糅合和互动,实现了指南的最终诞生,以及策展人的重生。

而汇聚上述一系列指南的指南,就是数字时代的《全球概览》



本周收录

漫游指南读者特刊 | vol.002 与你分享,此刻流动的数字光点

漫游日报 1111 | 机器猴子所作的十四行诗,GPT-3 和它的孩子们
漫游日报 1110 | 产品经理的入门课——打造你的专属工具箱
漫游日报 1109丨从数字花园到知识广场,知识库的大千世界
漫游日报 1108丨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用数据解释一切
漫游日报 1107丨知海无涯,而生有涯;唯此利器,一苇渡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