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迟迟未动,能真正降房价的大招!

2017-12-04 安迪 安迪说房市

在各种严格限购限贷限售的高压政策下,房价的上升渠道已经被堵上,让房子回归基本居住的属性越来越重要,最高层的指导思想到地方政府,无一不是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相信短期绝对不会有任何放松的可能,推翻早期给普通老板姓留下越限越涨,不限疯涨的心理预期。


尤其是各大城市房价的体现,从新房到二手几乎都是历史成交的低谷期,安迪不止一次写到整个上海房产市场犹如冰冻,二手房月成交量只有1万多套,和历史高峰期的3-4万套毫无对比意义,按照现有的上海中介数量,如果每个月低于2万套的成交,那么必然会导致一大批的中介从业人员离开这个行业,很多大公司的连锁门店会减少缩编,这一点从巨无霸链家公司已经开始显现。


新房开盘的吸引力也没有提高,从年初的有些新楼盘疯抢可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他们干脆是偷偷摸摸地通知客户,临时换到远离楼盘的所在位置,迅速地开盘内部极速地消化,等于没有直接面对整个普通客户群,就他们自己的人还不够分。


直接引发了大家的愤怒,也成功地让上海政府出具了新的指示,必须接受所有的认筹客户,必须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引入摇号机制,不是内部的自我摇号,而是用国家公证机关,派出公证人员现场摇号,严厉到这种程度,历来上海的房产市场好像从未出现。


但即使就是如此,上海目前的房价,大家依然不会满意,虽然有了一定的降幅,但人总是会很容易去对比去参考,不需要把年限拉得很长,不用跨越太久,让房价回到2015就是最好的诉求。


显然,这个希望是破灭了。


还在前不久三大重要部门,就目前的房价在部分省城市房产座谈会上有明确的阐述,维护好当下的房产环境,严厉执行目前的房产政策,打击利用杠杆炒房的群体,限制金融并注意银行风险,多方面多渠道解决老百姓的居住条件。绝对不允许房价再无限疯狂上涨,也一定不能有大跌的可能存在。


上海目前的新房还有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普通商品房住宅的存量来看,目前整个上海地区只有不到2万套,虽然一个相对成熟的房产市场会以二手房的数量来体现,但如果偌大的上海只有这么一点新房存量,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原因,或政府的限价,或开发商的捂盘,但显示出来的讯号就是房子不够卖,新房供给没有跟上。


好在目前大家都是在观望,购房群体的购买意愿还很低,还在等待可能继续的下跌,还有着其他美好的指望。


如果,这个新房的存量被购买意识唤醒,引燃了新一轮的抢房可能,这个窘境会导致很多难以预料的局面。


由此,安迪依旧想说到的是房子最大成本是土地,但土地供给为什么还没有增加总量,也没有提供最优惠的低价。


就整个地方财政依赖程度看,此处不去探讨那些正在基础建设的中小城市,他们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显而易见,他们还没有更好的产业去替代这块真正的肥肉,简单粗暴直接的收入。但特大城市其实完全有能力做到不再依靠卖地,他们的产业链更完善,他们的替代品更多,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不用主要靠卖地来补充财政所需了。


但为什么土地供给这一块目前上海并没有真正放开呢?


海量的土地供给,海量的低价土地供给的现象为什么没有真正展开呢?上海最近的2块普通土地转让都是以将近3万的底价成交,在我们欢呼没有溢价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个底价的核实是拿什么作为基础呢?要低价而不是设置好的底价,这才是关键。


以周边的房价为基础判断,这2块地周边的房价在4万出头,而开发商拿到这近3万块的成本价格,再除去政府强制性需要保障房和自有租赁房的这块面积,等于最终能推向市场销售的只有80%的比例,按照现有的限价政策,如果到时候没有变化,开发商拿到这些地经过至少2-3年周期的开发,最终他们销售的价格也只能在4万左右,这么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时间成本,账面上的毛收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离谱,这也是安迪曾经核对的2016年上海年鉴现实,房地产开发商的纯利润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从上海年鉴看上海的房价和发展


反而是多买房的人倒是赚到了最大的一块,他们的房价从2006年到2106年有些已经有了8-10倍,甚至更多。当然还有最大的收益政府的税收,从土地出让到销售,到新房销售税收,到二手房的税收,再到二手房多次交易的每一次税收。多重税收从未漏脱,你我可能有错买错卖,错过时机和高价买进,但税务部门一定是旱涝保收,未曾错过。


而最近上海租赁土地的出让价格却真的是羡煞旁人,有留意到的朋友一定还记得,6000多元每平的土地转让价格,对比周边动不动6万的房价,这样的生意给谁做谁也不会出错,也坚决不会有亏损的空间。所以毫无意外地所有的这些土地竞购者,以及实际成交者都是上海国企。


这也是安迪今天想说的主题,如果我们的普通商品房土地转让,也能像租赁土地这样的价格,甚至可以再高一些,提高到1万每平,但不去设置过高的底价,只要提供真正实惠的低价,在1万的价格区间成交,绝对不允许高出1万的低价,让各路开发商一同加入竞争,用其他的方式来换取,用建造的设计,环境的改善,智能的覆盖,以及完善的服务,甚至加大保障房和自有租赁的比例,用更人性的综合条件来拿地。


但绝对不是价高者得,抛弃早先拥有的固定思维,远离市场上叫嚣的地王,让后续的新商品房普通住宅土地供给围绕低价而不是政府设置的底价,并且海量提供,把现有的新房存量直接翻倍,翻好几倍。


如此一来,新出来的房价会更诱人,会更贴近百姓生活,会更加稳定市场。按照目前政府给开发商的利润空间来看,3万每平成交的土地价格,周边4万的房源价格,差距是1万每平,25%的空间看上去还可以其实很少。而如果是以1万成交,最终开发商2万出售,差距也是1万每平,但这个空间是50%,既保证了开发商的利润,买房人花的购房费用直接也降低了50%。


看上去真是皆大欢喜的场面。


显然,这个看上去皆大欢喜的结局里,忽视了政府真正的供给,政府等于要让出每平2万的差价,这个梦想有点大也不切合实际。在征收这些土地的时候,政府也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总不能让政府亏本做这些事情吧,如果没有这块收入,又该如何满足政府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日益需求的增加。


这里面其实有着不同的矛盾点,需要平衡太多的资源平衡,甚至这块的执行会被老百姓拒绝,在征收土地的时候他们绝对不能忍受低价回收,除非能满足原地重建的诉求,或给予暂时的市场价格。


但如果真的做到海量提供普通商品房土地,且能做到类似于租赁土地转让的价格,那么现在的高房价将不复存在。


只要政府想真的这么做,再多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再难的过程都只是过程。


一些发展得很好的城市,他们真的完全有理由做到这点,上海就有信心有能力这样执行,从租赁土地转让可见实力体现,也能体会到上海政府对于高层关于房子最终目标的逐步落实,从其他的财政渠道可以覆盖这块土地转让资金的减少。


坚信政府说的房子是拿来住的最高目标,也一定可以让老百姓真正实现这个梦想。


但迄今为止,这些热点的城市中,还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开始这样做。


推荐:上海新房存量严重不足,市场会走向哪里?

             不能暴涨但更不能暴跌

              在这些城市里,能满足人均居住面积吗?


上篇: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如何做得更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