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其谈论中国哲学,不如谈论中国思想!

点击蓝字关注👉 哲学之路 2020-09-07


对哲学的痴迷,可能是法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标识。

有人笑言:“法国人太爱思考了,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对法国人来说,就像呼吸一样,既稀松平常又不可或缺。”

从2019年开始,法国高考甚至不再包括数学科目,而哲学却是雷打不动的必考科目“第一关”。

无论文科、理科、工科或是经济社会科,法国考生都要在三道哲学题中选择一个作答,比如:

人能否逃脱时间?
理性能否解释一切?
工作会让人群分化吗?
最好的政治是道德吗?
法律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
承认义务是否就等于放弃自由?
是否唯有能够交换的物品才存在价值?

这些看似“形而上”的议题,其实都深具人文关怀,与当下的社会问题紧密相关。我们未必需要反复阅读卢梭、帕斯卡尔的书,但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从来不应停止。

对比西方重视哲学的教育传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欠缺“哲学训练”,或者干脆认为“中国哲学”是一个伪概念。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今天通用的“哲学”(philosophy)是来源于古希腊语的词汇,它的意义是“爱智慧”。

不过中国哲学在研究方式、著述方式和传承方式上与西方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哲学与伦理、哲学与政治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为了避免概念的混乱,与其谈论中国哲学,不如谈论“中国思想”。

人类文明精神文明中的最高成就,作为文明的灵魂的东西,就是“思想”。“思想”可以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文化、文学、历史、宗教,其中也有哲学。“思想”亦比所有的“学科”更古老、深邃和源始。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你就已经站在“中国思想”的大门外了:

如果人生来“性恶”,后天该如何学习改造?
时代偶像是如何诞生的?
真正的“佛系”精神是什么样的?
在动荡的大变局之后,如何重新建立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
朱熹是如何重构儒家经典的?
从明朝至今都备受关注的王阳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思想家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在每个不同的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之下,人们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特有的思维方式或世界观,这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人,当我们试图理解今日世界,回望我们的精神疆土,是什么样的智慧支撑我们一路走来?又是谁塑造了我们?


谁塑造了我们·第一季

——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先秦至唐


课程特色


一个过程:

换个侧面,了解中国历史



历史不是只有打打杀杀,不是只有绝境逆袭,这一次可以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到一个和小说、野史不一样的历史,更可以贴合古人最真实的想法,感知从春秋战国开始到唐朝的千年历史脉络。
历史本来就是多角度、多层面的,谁说只有背朝代、记年号才是真的了解历史?


一个机会:

通读思想史上那些闪着光的巨著



老师们会结合原著进行讲解,并剖析原著的核心思想,《论语》《孟子》《荀子》《坛经》《原道》......以前想读读不完的书或者古文,这可以趁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领悟一遍。

 


一个高度:

站在学术的角度理解思想史



三联邀请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有当代一流水平的教授,北大、复旦、社科院......平时没机会听到的课程,这次打开中读App就能听。至于课程中的每一句引用、每一段理解,都有过硬的学术素养支持,保证你的聆听体验,为你投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负责。

课程大纲
(课程顺序以实际上线为准)

 


 限时福利


现在购买,即刻加入三联中读·中国思想训练营



扫描图片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