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5
赵紫阳
6
妈 分享 回
7
写小说
8
南京李志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5
赵紫阳
6
妈 分享 回
7
写小说
8
南京李志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著名口述史学者Portelli的一部被忽视的口述史作品 | 一个工业小镇的传记:意大利特尔尼(1831-2014)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0年9月7日
2023年6月24日
2023年6月24日
2023年6月25日
2023年6月25日
2023年6月26日
2023年6月26日
2023年6月27日
2023年6月27日
2023年6月28日
2023年6月28日
2023年6月29日
2023年6月29日
2023年6月30日
2023年6月30日
2023年7月1日
2023年7月1日
2023年7月2日
2023年7月2日
2023年7月3日
2023年7月3日
2023年7月4日
2023年7月4日
2023年7月5日
2023年7月5日
2023年7月6日
查看原文
其他
和无趣的人相处 ,简直就是牢狱之灾!
点击蓝字关注👉
哲学之路
2020-09-07
作者:
佚名
编辑:
哲学之路
和缺乏好奇心的人生活在一起,厌倦是迟早的事情。但很多人没有在关系的初期注意到这一点。
如果自认为还算一个对世界有点好奇心的人,找到的另一半是一个缺乏好奇心的人,那自己不断的成长需求就会不断的和对方的故步自封产生矛盾,也就共同无法体味生活的趣味和乐趣,最后分离也就是大概率的事件。
一个人是不是有意思,是否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观察。
01
永远只聊自己喜欢的话题
最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意思的,是通过观察话题的多样性。我认识一个女性朋友,我和她认识五年了,五年来几乎每一次见面她都在讲她害怕丢掉现在这份工作。
像她这样的人你身边也一定有——和她聊天是聊不出什么新东西的,要么永远在抱怨工作或者伴侣,要么永远在纠结一些讲了几百遍的陈芝麻烂谷子。
和这种人尬聊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因为她的世界就只有那一亩三分地。你会发现你们聊天的话题兜兜转转最后总是会被她绕回那么三两件她感兴趣的事情。
这其实还反映了这人的话题和知识储备极为贫乏,贫乏到不足以支撑一段开拓性的对话。人的话题储备是通过好奇心在几十年中逐渐积累的,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和这种人生活就是一场漫长的牢狱。
02
“你懂这有啥用?”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注意观察一个人的口头禅是不是“所以又怎样呢?”、“你懂这有啥用?”、“…so?”
“我在学西班牙语”——“你学了能干嘛?”
“我最近在研究明清建筑”——“所以呢,你研究这有啥用?”
这些话是聊天的大杀器,足以掐灭掉任何有意思的火花。一旦以“有用”与否作为学习的唯一动机,分分钟扼杀掉对新知的全部兴趣。
好奇心强的人会广泛涉猎大量“无用”的技能——调酒、野外求生、手工。这说明这个人对知识的索取无太多功利性。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对所有“无用”的东西非常排斥,视为浪费时间。
因为好奇心不足,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动机去学无用的东西,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你的兴趣广泛度会被打击和压缩,逐渐成为一个无趣而“有用”的人。
03
不看书,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你不妨在身边做个调查,问下周围人最近一次买书是什么时候?(一个月内?一年内?记不清?),再让被调查的人报出一本最近看完的书的书名。
结果肯定不会有意外:能坚持长期买书看书的人,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而绝大部分人,自从离开校园后就彻底不再看书了,一本也不再看。
所谓求知欲,其实和好奇心是一体两面。缺乏对未知的好奇,自然也就无法从探寻未知中找出趣味来。
因而大部分人的学习阶段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非常短暂,一旦离开校园后就完全停止了学习。所以毕业多年后你去和她聊天,会发现她好像被冻在原地似的,多年尺寸未进。
而爱买书爱看书的人,往往都是多少能从读书中寻到一点趣味来的人,和前一种人本质上就不是一个物种,三观也不会非常一致。
04
对“人”没有强烈的好奇心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一种人,不管是和出租车司机、菜市场卖菜的大妈、还是旅途认识的人都能够很轻易的建立联系,侃侃而谈。而这种联系的建立,源于对陌生人的强烈的好奇心。而另一种人,则完全不想了解别人,也很少和陌生人主动交谈。
普通的中国人对陌生人通常敌意较重,尤其我们父母那辈人,很多一辈子只和自己熟悉的人交往,也从不参加有陌生人的聚会。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社交软件是一个筛选有意思的陌生人的很有效率的方法。就像陌陌以前有句话我就很喜欢:总有新奇在身边。
我很早就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般手机里装着某些移动社交软件的人,通常更好相处。因为这其实是一种筛选,她能装这些软件,至少说明这人对与人交际有需求,对陌生人没有非常大的敌意和提防,和这样的人沟通通常相对会比较轻松。
玩社交软件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接触到和你的阶层千差万别的人。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是最低成本的乡野调研。
05
永远只点自己吃过的菜
吃饭从来不是小事,我发现很多人严重低估了饮食习惯和口味对一段长期关系的重要性。要知道,吃什么或不吃什么这种事情,起重要性对人类来说足以掀起无数次战争。
饮食口味至少反应了三件事:
1.原生家庭打下的贫富烙印,
2.对既有习惯的保守程度,
3.对新事物的尝试意愿。
这三点放在任何一段长期关系中都是非常致命的issues。
从来只点自己吃过的菜,这只是一个表现,更深刻的原因是他们内心深处拒绝任何改变,是坚韧而保守的人。这类人还有个特征是地域观强烈,对自己的家乡有着非常偏执的认同,对其他地方的人事物有着莫名其妙的贬低。
和这类人交往是很疲惫的,因为你永远要去迎合他的习惯,而他不会为你做出任何改变和调整。
06
自我设限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有种人,通常不管待在哪个城市,也只会在住所半径一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去远方了。归根结底,旅行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是有收益和成本的。觉得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会热衷,觉得成本大于收益的人会排斥。
对一个国内中等收入的人来说,为期一周的旅行,机票酒店往往要消耗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因为这些人缺乏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探究兴趣,所以从探索中能获得的快乐不足以justify旅途劳顿和金钱消耗。
失去了对世界的探究欲其实挺可怜的。陷在一个地方而不移动,这本身就会加剧一个人的既有偏见,假以时日往往心态更趋保守和顽固。
诸位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父母那辈人,是不是老了以后经常爱出去走动的人更好相处?但凡老夫妻满世界跑的,一般和子女的关系都能较为健康轻松。
07
对外国人与文化是一种抵触状态
其实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其实对世界并不那么了解。有限的认知也充满错误和偏见。
尽管互联网和信息流通已经到了今天的地步,但我发现对外国的了解和热衷,依然只是大城市中产阶级才具有。
一个人好奇心强不强其实可以通过对外国的兴趣来体现,越是小地方越能体现。因为小地方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少,普通人对外国文化没有掌握的必要性,这这种地方很能对外国的一切保持长期的热情,才更能说明一个人的开放性。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是不会被母国束缚住的,他们能跳出中国人的思维范式去看待世界上的其他人。
08
创意能力为零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要知道什么是脑洞大?所谓脑洞大的意思就是能考虑到事件所有的可能性。
网上你能看到的许多瞎扯淡,比如什么阿笠博士/毛利小五郎才是黑暗组织幕后大boss,机器猫的黄粱一梦暗黑大结局之类的,都是这类脑洞特别大的,有意思的人想出来的。
这反映了一个人联想能力强,有发现事物间隐含的联系的能力。和这种天马行空的人在一起非常好玩。一旦你接触过这种人,再去面对生活不懂得发现的人,必然是味同嚼蜡。
无趣的人有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脑洞小,无脑洞,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脑洞。在读书的时候体现的并不深刻,因为传统应试教育无法测量发散思维,只能用标准答案考核人,也就无从奖励编故事这种创意性的能力。于是那些无趣无味,但背课本比较强的人就被选拔了上去。
这就是为什么从交朋友的角度,学历并不能保证对方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09
迟钝,对环境变化敏感程度低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社会名流,商界大亨往往年纪很大了还对新事物了如指掌?比如一个普通的70岁老头可能智能手机都玩不利索,而一个70岁的企业家却对互联网新风向如数家珍,尽在掌握。
好奇心强的人对周围世界有一个自动在线的雷达,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所以这类人对时政、时尚的东西敏感性特别强,什么东西才刚刚开始流行他们就能很快捕捉到。
因为在大家都还没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就能察觉到趋势即将改变的端倪,这种人如果去做生意,往往具有先天优势。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往往在这方面是有明显劣势的,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不敏感,经常满世界都开始流行一种新东西了,他们还一无所知。
迟钝是一种能力缺陷,说明了一个人生活的可能性和生命的丰富性都非常有限。没有好奇心会让你的信息库长期处于停止更新状态,失去对生活的激情,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错过很多机会。
10
信服权威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缺乏好奇心的人在试错这件事上有着不可思议的小心翼翼,他们是规则的遵守者,是规则把他们带到了今天的中产阶级位置,因而他们对“犯错”这件事非常之恐惧。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是位高权重者赐予的,所以他们对权威(老板、政府)有一种先验的盲从。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权威都是正确的。但一旦权威和他们出现了利益分歧,这些人反应过来的时间要比另一种人慢好几拍。而聪敏的人则能迅速意识到不对劲。
好奇心强的特点就是经常怀疑众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因为他们这类人对已成定论的东西没有先入为主的倾向,所以对一切新事物都保持开放性的态度。只要新的说法能给出自圆其说的依据,他们会把这种说法和定论放在同等地位评判,所以他们更难被权威带进沟里去,也更容易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世界观,甚至自己的粉丝和簇拥。
11
好奇心对人的发展有多重要?
我们很容易把生活过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很少有新鲜的事发生,虽然缺少一些新奇和刺激,但是和自己熟悉的一切度过每一天,也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全。没有好奇心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去过的地方少一点点,朋友少一点点而已。
但要知道,好奇心这个东西,看似无用,但潜移默化的会影响你整个人的思想。
思想一变,行动就变,行动一变,习惯就变,习惯一变,性格就变,性格一变,命运就变。
这里的机会少一点点,那里的见识少一点点,朋友少一点点,日积月累,最终会形成巨大的人生鸿沟。
对有好奇心的人来说,世界像个大游乐场,永远可以发现好玩的。而没有好奇心的人,他们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事物时,会拒绝、排斥,甚至恐惧,而不愿意去探索、尝试。
只有找到也对新世界充满求知欲的人,你们新信息同步的频率才能相仿。和有好奇心的人在一起,才能真正的避免审美疲劳。
但,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一个有趣,有好奇心的人,那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而
确立好奇心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在这个自我撕裂最严重、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世界观成为链接人与人的新“媒介”,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更是急迫之需。因为我们的行动源自我们头脑中的观念,而头脑中的观念都是由世界观奠定的。
在今天这个信息井喷,价值观撕裂严重的时代。世界观更是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正确的世界观更有助于升级认知,为个人成长赋能。
精品推荐
正如古代哲人所说:“ 哲学起源于惊异与好奇。”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哲学,也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也就是想知道我们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活一个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学才能真正让你办到。
哲学的智慧河流,发源于往哲先贤们的辩论与洞见,影响了科学、宗教、艺术等人类文明成果至今。面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我们需要一位专业、有趣的“摆渡人”来导航。
为此,哲学之路联合三联周刊邀请
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
姜宇辉
教授,带来了
《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愿你可以从哲学思考中认识如何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大 咖 推 荐
▽
扫描海报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
▼
点击
【
阅读原文
】
,即可订阅
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