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天使投资人刘晓松:社交领域仍存在这七个机会,人群的代际成为最大机会

2016-11-20 刘晓松 投资人这么说 投资人这么说

分享趣味的思维启迪,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这么说



题图:A8音乐集团创始人兼CEO、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 刘晓松先生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社交领域创业的话题。为什么会想着聊这个话题呢?几天前,投投跟一位做垂直社交的创业者交流,言谈之中,他透露出一种无力感,用他的来说:“目前流量越来越贵,融资环境也越来越差,但自己的产品却不温不火.......”跟他聊完之后,投投当时便心想,何不做一期社交的内容,相信也有不少的创业者正面临着跟他一样的困惑;再者无论你是做B端还是C端,以后可能越来越离不开社交网络的助力。


投投今天和你分享的文章,来自腾讯与映客的投资人刘晓松先生,他认为目前社交领域仍存在这七个机会,人群的代际成为最大的机会。什么意思呢?来看看他对此的理解。


素材参考:创业邦杂志、腾讯开放平台

投资人这么说(ID:touzirens)编辑作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1

社交领域还有得玩



社交究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可能很多人会想,我不是做社交产品的,社交和我有什么关系?比如做平台的京东,已经做了很多的流水,可能也会想,社交跟我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我想提醒一下你,这些都有关系。因为社交和消费者的关联太大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是B2C、B2B,都得分析清楚一件事情:最终谁去付费买单。即使你做的是B2B的生意,最后B端赚的钱还是得通过C端来,因此搞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非常重要。


而现在的消费者离得开社交网络吗?离不开。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干社交的,你都要关注这个领域。我的分享可能不是直接告诉你如何再做出一个腾讯,或者一个映客出来,但是道理肯定都是相通的。首先,社交网络看上去格局已定,没什么好玩的了,实则不然,一定还有得玩,如果你回过头去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你会发现当所有业内的人,所有投资人都觉得这事没戏了,战斗结束的时候,新东西反而就出来了


2000年的时候,AOL美国在线的老板史蒂芬·凯斯(StephenMcConnellCase)在加州宣布「互联网战争结束」。他说他们是全球最大的内容供应商,所有美国人上网必须通过AOL拨号,只能买他的股票,别的互联网公司没戏了。当时美国在线和华纳兄弟合并之后,市值立马到了2000多亿美金。


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呢?美国在线没了,出来一个雅虎,创造了一个词:门户,于是大家开始学雅虎。大家觉得雅虎把所有信息分类干掉了,没活干了,这时候出来一个谷歌,后来又有Facebook等等。所以你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几座大山就觉得没有机会了。


那么,社交领域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戏呢?



2

社交领域还存在这七个机会



如今社交领域仍存在这七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人群的代际现在的95后、00后,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一定会选择一个爹妈都不用的社交网络去玩,美国95后、00后就不用Facebook,转而用Snapchat,而且我认为人群的代际将是社交领域中最大的一个机会


再看我们国内,微信和QQ都是出自于腾讯,这是很巧合的一件事情。腾讯其实是全球第一个社交网络,不是Facebook,Facebook出来的时候,QQ空间已经出来了,QQ空间也是吸取了韩国空间的一些概念。但真正成为一个大规模人群社交的产品是QQ,然后才是Facebook。


在微信出来之前,马化腾的危机感是非常重的。当时他写了一封信,第一句话,腾讯连移动互联网的站台票还没拿到;第二句,腾讯只要三个月就能死去。很幸运,那一局腾讯又胜出了。


第二个机会:技术映客就是因为技术驱动而崛起的。三年前,4G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宽的拓展以及移动通讯网络覆盖越来越广。那个时候如果你是做投资的,或者是这个行业的人,如果还没认识到视频这个机会大潮来了,那真是白干了,那个时候是一定要去做视频的。


我们2013年开始介入视频这个领域,在视频领域当中找细分领域应用以及社交的机会。在2013年,我们投了掌门教育,这个产品是让刚刚考上大学的优秀大学生,去辅导三四线城市中学生的课外学习,一对一通过视频来做。现在一个月流水2千万,有1.6万个老师,发展得非常快,已经到B轮了。


还有一个,DaDaABC,这也是一个视频教育产品,让老外教孩子英语。然后就是映客,映客似乎是一夜之间爆发出来了,映客创始人是多米音乐前COO,这些让我们看到通过视频来做社交还是有机会的。


技术创新是可以带来一些机会的,不过现在做直播这事已经晚了,没戏了。特别针对颜值的直播早就过时了。那直播之后是什么?是VR吗?扎克伯格说是VR。


第三个机会:场景这个事也有极大的机会,中国有很多团队拷贝Snapchat,但没有一个成功的,为什么呢?其实Snapchat的场景是非常普通的,就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场景,两个人聊天本来就是说完拉倒,阅后即焚,其实特简单。


有的人说中国人不需要这个,我觉得这是瞎扯的。Snapchat肯定直接Copy过来是不行的,中国人的内心需求和文化基因和美国是大不一样的,纯粹把美国的东西Copy过来肯定不行。


第四个机会:平台。大家能够看到马云天天希望他的产品有社交属性,一会淘宝上面加社交,一会支付宝上面也加社交。我跟马校长说,这事不容易,聪明人认识得都很清楚,作为纯粹的一个平台,这事不靠谱,长期下去是不行的。缺什么?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还有人干平台干得非常辛苦,仓库、物流、运输,这些当然可以形成门槛,但这种门槛不够有机。美丽说与蘑菇街合并了,为什么?双方干着难受呗。我真正看好的是具有社交性的电商平台,这件事情其实还没有人做好,所以还有很多机会。像小红书,目前我觉得是很好的,给点时间,这类产品会做起来。强东也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觉得京东社交元素偏少。


还有一个是Pinterest,图片社交网站。它在美国强到什么程度?所有电商导购产品当中,它比第二名高出7倍,Facebook都不在它的话下,如此牛的东西,中国没有!


第五个机会:垂直领域有非常多垂直细分的领域是可以做的。举个例子,有一个应用叫musical.ly,你可以录一段视频,选择一段音乐,它帮你合成MV。他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找我融资,但我看到他们的数据在中国表现太差了。


我说这个事很明显,你应该在美国干这个事,中国没戏。美国人怎么唱呢?倒着唱,在水里唱,跳着舞唱,各种欢乐,非常好玩。中国人基本一到镜头面前就特别不自然。中国人看,美国人演,所以说,UGC的「G」基本上在美国,「U」基本上在中国。


第六个机会:分群分群是什么概念?TFboys的粉丝不知道特朗普。我做过调查,他们一半人不知道特朗普。但是TFboys三个人的星座是什么,如果你和他们说你不知道,他会觉得你都白来这个世界了,这就是分群。不会有一个偶像全世界都喜欢,一定是分群的。再比如B站,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进去的,但喜欢的人就非常喜欢,这也是机会。


第七个机会:行业应用中国的行业应用太落后了,美国行业应用占整个投资市场很大的份额(大概40%),中国还差得太远(只有5%),所以行业应用领域的机会还非常大,很多SaaS还不能做到社交化。市值200多亿美金的产品LinkedIn,在中国没有这么体量的同类产品,他们自己在中国做得也不太好,这都是机会。



3

社交产品的5V法



这些年自己在做社交领域投资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做产品的规律,我将其称为「社交产品的5V法」,下面我跟你来具体分享一下。


先做一个小测试。做一个产品,有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正确?


方法A:先做一个牛逼的产品,再去打动用户;


方法B:根据用户的需求去设计产品,再去打动用户;


我个人是选方法B的。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特别重要,很多需求是伪需求,你要去判断清楚。当年乔布斯的做法就是选方法A。我们一起来穿越一下,到乔布斯重返苹果的那个时间点。乔布斯被苹果扫地出门后到回到苹果,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做了iPod。


那时全世界IT行业都在争夺的制高点是PC,苹果和微软打得一塌糊涂,最后苹果输了。但PC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董事会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这个宝座抢回来。而播放器这个市场如此之小,况且索尼的mp3播放器全世界都已经流行开了。这时候乔布斯回来干了这么一件不入流的事情,很小的一件事情。为什么?


实际上乔布斯是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户需求以后才去做iPod的。尽管这是一个小众市场,而且看上去需求已经比较好的被满足了,但是乔布斯的牛逼之处在于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痛点,就是当你面对海量歌曲的时候你如何选?所以你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起始点一定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先想用户的需求。乔布斯对需求的把握,前瞻而又精准。他的起始点不是做牛逼产品去打动用户,而是前瞻性的看到了需求才做了牛逼产品


回到社交产品的5V法,它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第一步:确定产品的价值痛点。其实有很多用户的需求是不存在价值点的,有些需求就是一个功能,很可能就是「放鞭炮」,火一下后面就没消息了。脸萌app出来后,我立即就用了也喜欢,但我立即就发了微博,希望它不是像鞭炮一样响一下就消失了,可惜基本言中了。


有小痛点,没有价值,没有深度,或者说需求背后没东西依托,那这就不是价值痛点。挖掘一个产品的需求点,一定要挖到用户的情感深处,挖到爱恨情愁,只有这样产品才会有生命力,否则就是昙花一现。在了解用户需求痛点时,千万不要找调研公司。虽然调研用户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但如果你做了一定会受益的,这同时也是做产品最精彩的地方。


第二步:明确目标用户。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它的受众就是有梦想的人,就是日子过得不太好还要梦想成真的人。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有各种不如意,但是,尽管我们身在沟渠,也需要仰望星空。所以好声音能打动了我们。


价值痛点和目标客户,是产品设计最核心的两个要点,如人脑的左右半球,需要不断碰撞,直至落实清楚「什么人,对这个价值有需求」。


就需求而言,除了要判断是不是真的需求外,需求还有强弱之分,有些是很强的需求,有的则不一定。比如你的产品里做了半天社交功能,用户却另外建了一个QQ群,这样就短路了你产品里的社交需求了。所以不仅仅是说你要确认这个东西是有需求的,还要对这个需求的深度和频密度做研究,一定要去亲自问用户


第三步:考虑如何实现,就是解决方案。做产品,顺序特别重要,一定是前面两个问题明确了,才考虑实现的问题,而不是倒过来。


需求老在变化,什么是你要抓住的稳定的东西?就是我刚才讲的价值痛点。我之前看到过一个做运动音乐头盔的项目,你会发现骑自行车的人一会儿喜欢听音乐,过一段时间不喜欢听音乐,听新闻了,或者又干别的事情了。


这是因为这些需求还不构成价值痛点,运动中的用户,听音乐也好,听新闻也好,是想解决「枯燥」这个价值痛点。Bycile是美国流行的一个连锁运动室,把用户关在黑房间里,用很大的音量播放音乐,教练不停的呼喊引导,这也是解决「枯燥」这个价值痛点,所以你的头盔和Bycycle的黑房间,都是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已。


面对这种用户需求老是变的情况,你的唯一办法是把他的需求挖得更深,直到抓住需求背后的价值,挖到用户情感的这个高度


第四步:传播。当你深挖到用户的情感高度,就等于抓住了用户的心智模式,你的传播就呼之欲出,而且这类的传播是非常精确的。


第五步:盈利模式。值得提醒的事,这五步,有时候是需要整体思考和验证的,但一切都要围绕价值痛点来展开,所以我叫五个「V」(Value,价值)。


产品的5V法,就像人体。价值痛点和目标用户就是脑袋里的阴阳两面,需要不断碰撞,这构成一个公司和产品和灵魂,解决方案就是躯体,而传播和盈利模式就是两只手。脑袋清晰,不要随便动,躯体和手需要常动常新。特别要提醒的是,顺序别错了,千万别先动手去做解决方案,这是技术类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自己觉得这个容易上手,其实你这是对团队的不负责任


感谢阅读。

Pageview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