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该如何投医疗健康?其实和打麻将是一样的!
点击上方“易企说”关注我们
发送“沙龙”进入线上沙龙直播间
近几年来,不论是有产业背景、对行业有一定认识;还是纯金融出身想抓住行业机遇,各路投资机构竞相涌入医疗健康领域,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资本进入。
但医疗健康,尤其是新药研发,拥有较大的风险,相对较高的门槛,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该投什么?该怎么投?投前要注意什么?投后该怎么管理?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傅大煦在现场发言
8月18日,由上海生命健康产业投资联盟、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幂方资本共同举办的上海生命健康产业投资联盟产业发展沙龙&Me-fund 医药健康资本汇第四期活动开幕。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傅大煦;先声药业集团高级投资总监李铭曦博士;立元创投医疗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邹玉蓉博士;景旭创投合伙人王晨;泰福资本副总经理李明博士,从各个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
(以下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现场访谈
进入医疗健康领域首先要注意什么?
邹玉蓉
立元创投医疗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
首先要对细分领域的项目进行分析和梳理,每个细分领域的政策,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存在机会都不一样,如果在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做判断就非常危险。
此外对整个产业的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基金规模,偏好的投资阶段和细分领域,都要进行分析。
对于行业来说,不能只看现在市场的体量有多大,更需要对行业有一个前瞻性的判断,在最合适的时间节点找到最合适的产品,时机很重要。
投什么?
李明
泰福资本副总经理
新药的回报是非常惊人的,投资新药要关注的重点包括:第一项目类型,第二投资阶段(并非A轮、B轮,而是临床前、临床早期或中后期,这和该团队的融资需求高度相关);第三商业模式;第四投后管理;第五退出机制。
王晨
景旭创投合伙人
医疗器械比起新药,相对来说体量比较小,并且呈线性增长。回报相对来说较小,但是比较安全也比较快,其中诊断有比较好的前景。
产品OR团队?
李明:
两者要并重,相对来说团队更重要一点。就和打麻将一样,起手牌虽然不好,但中间可以换牌,好的团队换牌换对了就能换出一副大牌。但起手牌也不能太烂,要不然换牌花费的时间太长,别人摸三圈就停了,你摸八圈还没法停,只能给别人放胡,所以两者要并重。
一个好的团队,第一个产品可能看起来一般,但第二个、第三个产品必须要证明他的价值,所以不管这个团队多么厉害,产品不能放松。此外还要考察团队的持续融资能力,拥有的资源,能不能搞定CRO等等。
投资配置与风险分散
李明:
考虑组合配置为的是将风险分散,但保持什么样的节奏,如何制定比例?这是在创立之初就设定好的,根据自己擅长什么,怎么管理最舒服来决定。要达成协同效应,项目组合有时候不一定是自己做,可以和关系比较好的兄弟基金进行配合。
李铭曦
先声药业集团高级投资总监
投资配置和风险分散是相对的,有些投资机构在旁人眼里投了很多新药,风险高度集中,但在小的细分领域来看,会做一些风险分散的配置。另外从LP的角度来看,LP会根据不同的基金,不同的投资来做配置。
投后管理
邹玉蓉:
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特质,我们比较喜欢投较强的团队,投前和公司接触的时间很长,很清楚公司团队的优缺点,把很多事情做在前面,投后的管理会比较轻松。
李明:
首先要明白这些人是科学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产品就是比其他产品好,但实际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点需要很细致的向他们说明。
其次科学家有时候会有惯性思维,比如在临床申报方面可能会转不过弯,需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沟通。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临床大牛去问,可以通过咨询公司约临床专家见面,花费也不多。
海外投资
李铭曦:
近几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呈现以下几点趋势,
首先、从2012年开始,国内药企就逐步开始向海外扩张,目标大多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是投资并购及获取相关技术。
第二、很多中国的原生投资机构,开始在美国有非常活跃的投资活动,帮助国内企业与海外企业进行交易。
第三、很多创业企业,将海外的知识产权在国内进行落地。
但是海外投资同样存在很多挑战,包括:
1、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
2、中国企业的自信心和风险承受能力还有些不够,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企业比较少去买高风险的创新企业。
3、人才和经验的缺乏
4、国内外政策差异较大
5、外汇管制
6、对海外企业尽调不充分
7、投后管理、并购后的整合
三个多小时的活动内容不可能只有这些,政策的走向、对行业的判断、数据的盘点、案例的评析、经验的分享等等一篇文章里无法全部说清。
如今幂方资本Me-fund医药健康资本汇线下活动已经走过四期,未来将带来更多关于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的交流活动,易企说也会持续关注,继续为大家分享生物医药及体外诊断领域关于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关心的话题。
点击图片阅读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