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精准医疗热门话题】Watson是未来趋势;小公司要专注

2017-11-28 易企说17Talk 易企说17Talk

点击上方“易企说”关注我们

发送“沙龙”进入线上沙龙直播间

2017是精准医疗激荡变化的一年,不论是国内相关政策的改革,还是FDA批准首个NGS癌症468基因大panel,再或者是华大、贝瑞和康上市,人工智能,抗癌疗法……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被人们所讨论。在前不久结束的2017中国精准医疗产业领袖峰会暨第七届Bio4P中国医健创新创业大会中,现场就选出三个2017年的代表性话题进行现场讨论,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讨论嘉宾

(排序不分先后)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 张晓实

  • 普华资本合伙人 周密

  • 嘉和生物副总裁 陈如雷

  • 裕策生物 COO 吴东方

  • 聚道科技CEO 李厦戎


话题一:2017年IBM Watson携Illumina将肿瘤基因组数据解释标准化,利用人工智能简化基因组数据解释的流程并将其标准化。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临床和基因组数据解读上的应用?


张晓实:从临床角度来讲,临床医生的工作有两个部分,一个机械性的,根据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指南;第二个是和病人打交道,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医生在临床上的工作不只是按照指南,还要根据病人的意愿、经济条件,医生对疗法的看法。指南并不是金标准,是可以被操控的。


而机器能解决的只有机械性的这部分,可以对医生提供很多帮助,可以把医生从繁重的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和病人的交流,这是目前无法完成的事。

 

周密:去年我们也投资了一家Watson在中国的官方合作伙伴,也和杭州的一家上市公司合作,他们正在努力在中国现有的医疗体系和环境下推广人工智能。


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从目前来看,Watson在全球临床的应用和推广还在尝试中。但毫无疑问的是,人工智能对医学科研发展的推动还是非常大。并且Watson和Illumina的合作,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可以把基因大数据和临床大数据结合起来,产生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以及价值。

 

吴东方:我认为作为一种趋势,Watson预示了一种未来,但这种未来什么能够时候到来?


可能从医生临床应用的角度来讲,Watson现在并不能完全解决临床中的问题,可能会存在其他挑战。此前Watson在亚太地区的推广就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在韩国、日本由Watson给出的治疗方案没有药物,甚至可能是违法、违规的。但从我们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方向,并且已经有一些技术可以解决一些临床问题。

 

李厦戎:我认为Watson解决的是临床辅助诊疗的问题,可以帮助医生在很大的决策空间里找到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生学习临床上最新的进展。


不过从目前来看,代替医生做决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可以做辅助决策的工作,可以让医生的决策空间变小。我们聚道也正是通过这些技术加上我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让医生更快地找到一些更有用的信息。


话题二、5月,FDA批准MSI-H/dMMR泛实体瘤治疗,成为精准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1月,FDA又批准了首个多癌种多基因检测产品MSK-IMPACT,这种数百个基因的大Panel获批就像是未来的概念产品一下就成了现实,它们的上市对现有的肿瘤治疗带来哪些影响?在国内是否能够进入临床?


张晓实:这种检测在医院进入临床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培训我们,我们就能做。但关键问题是钱谁出?只要解决了费用问题,在医院进入临床没有困难。

 

陈如雷:按照我的理解,要用于临床,比较大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体系、法规、生态还不完善,产品也不够成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制约,不过相信随着时间最终能够解决。


吴东方:这个问题很多投资人也问过我们,我们也和临床医生以及药企讨论过同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它有没有临床价值,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只是用一个新技术解决一个可以有更便宜的方式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那进入临床很难。但如果这个技术能够解决临床更大的问题,能够获益,那我觉得在中国迟早会获批。


另外近些年CFDA政策的开明程度和改革力度非常大,FDA已经给全世界做了一个典范,中国肯定会不甘人后。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做基因检测的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做好、把产品做好。


话题三:今年是基因公司的上市元年,有好几个基因公司上市,并且不少公司拿到了大额融资,我们似乎看到精准医疗市场正在明朗化,那么如今资本投资、以及创业是否有了新的变化?


张晓实:从临床角度来讲,要将所有的准入制度,质量控制走在前面,否则一旦全国出现几千家公司,出现乱用+滥用,就没法控制了。

 

周密:我个人的感觉是今年在精准医疗,具体来讲就是基因行业的标志性事件是华大和贝瑞和康的上市。之后我的感觉是整个“战国”时代接近终结,这可能和互联网的历史差不多。但什么时候会发展到BAT的时代,现在看起来还没到来,因为精准医疗领域太大了,很多细分领域需要成长。


但也显露一种迹象,就是冷热不均,在一些热门的领域,比如和肿瘤免疫相关的,只要挂上PD-1/PD-L1都是高估值。相对来讲体量较小,发展较晚的公司,肯定会吃亏。


这些小公司的未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有没有能力,重新找出一条出路,做出一个新的巨无霸出来,比如在免疫领域,细胞治疗等方向。或者是另辟蹊径做大之后,选择和一个巨头一起成长。我们在和很多公司的高层接触,包括华大、牛津纳米孔公司,明显感觉到他们对发展中公司有很强的投资意愿。

 

吴东方:裕策作为一家在大行业下做的非常专一的公司,确确实实很难像大公司一样多点开花,但是我们一直不变的是不忘初心,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方向。如今我们的判断是这个行业风口是来了,但还是面临很多的挑战,问题很多,但同时价值非常的大。


对于资本投入的增加是个好事,同时我们也觉得现在的资本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标准和要求,提高了门槛,这使得我们也会对自己做更全面、更清晰的审视。

 

李厦戎:小公司怎么在市场上生存,我觉得要专注,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比如聚道一直是专注在数据技术如何去推动精准医学,如何给在精准医学领域中探索的企业和机构提供更合适的产品。只要专注,就能产生力量,找到突破,就能看到更大的价值。


点击图片阅读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