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会 | 初涉职场的身份转变和职业体悟(二)

Legal Road Legal Road 2024-07-01

牛年伊始,Legal Road管理组邀请到三位在一线城市就业方面有丰富经历的前辈,以“大学之后,人生之前——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和职业准备”为主题进行了内部语音分享会。本次分享会主要从法务、董秘、律师三个视角分享初涉职场的身份转变和职业体悟。 

本次分享会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嘉宾分享,第二部分是座谈会。上期推送记录了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内容,本期将推送座谈会的相关内容,三位嘉宾围绕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分别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Q1:  面对错误的时候,各位有没有一些好的细节性的处理方法。比如说我去进行一个流程,这个流程可能是因为我的前辈没有明确地告诉我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在我询问之后他也没有讲清楚,导致做出来的结果是有问题的,现在领导看到可能他觉得是我的问题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但实际不是我的原因,这是第一种情况,面对不是我的过错导致的问题,如何处理?第二种单纯就是可能我问的疏忽了,是我的过错导致的问题。这两种问题大家会采用什么方法去处理,然后会有什么区别。


C1:仅从律所的角度来看的话,如果出了这个问题是由于别人导致的,一声不吭地背锅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我的处理方式是这个我可以背,但态度还是要有的。因为出了问题肯定不会是一个人的错,自己肯定或多或少的都有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去找你的直系领导去阐述这个问题并主动承认属于你的错误,主动承认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然后反思一下导致这次错误产生的原因(由于上一个人没有交代清楚,而自己又没有进一步的确认),并表达下次一定会做好的态度,比如再遇到同类事情时,会再跟那个人确认清楚,或者说我不光跟他一个人去确认,我再去多找几个人确认,或者再去看一看其他一些同类型公司/律所对于这个流程的处理方式有什么可供借鉴的地方,确保下次能够做的更好。总之,你得通过合适的方式让老板客观了解到整个事情的全貌,这个问题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是自己的态度也要做好,也就是出了问题这里面肯定有自己逃脱不了的责任和原因,有自己疏忽的地方,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同类问题下次不会再次发生


G1:企业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当我们接到一个任务,要有事事向领导汇报的觉悟,尤其是当你接到了一个任务,甚至这个任务可能在你的能力范围外,你都要不断地就是跟领导确认你是不是要做这个事情,然后你可能要怎么做,让他知道你的能力的边界。如果里面有其他的同事来进行辅助的话,你在做工作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也是要跟领导尤其是直系领导保持一个沟通的动作,因为我们其实在工作岗位上,你就是在对你的领导负责。领导他其实看大家的工作都是以结果为导向。当然你做得很好,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如果确实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外,而且还有其他人的介入的话,有一些因素你确确实实是自己不能控制的,那这时候你要向领导表明你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水平,你能够做到什么样子的一个程度,我觉得保持沟通是在公司里面特别需要时时刻刻都要运用起来的一个能力。


Z1:这个问题要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来看。

事前环节我们要明确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只要这个错误找到你,就是和你有关。他不看你是不是其他人导致的,至少只要这个错找到你肯定就跟你有关,这个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如果觉得这事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会找到你对吧?我们需要区别的是故意和过失。当然重大过失视同故意,这个是我们要明确的。故意或者说品德败坏造成的问题是一类,比如说窃取商业机密或者直接构成犯罪的行为,这是一类;然后另外一类就是过失,可能是流程上的问题,或者是疏忽了或者是笔误,这是一个错误,这个是要分清。如果是故意的或者直接构成犯罪了,那你就别干了。但过失的话要看领导的处理意见,这是事前。

事中,就是说我们发现这个错误产生了之后需要做的事情,如解决问题弥补错误,追责是放在事后的,一定要先把问题解决掉。比如说流程卡住了,你继续推动流程;比如说笔误了,那就改一份文件再提交上去;比如说超时了,那是不是可以沟通一下,继续把文件提交上去。就是总会有弥补的方式,先把这个错误弥补掉,该填的坑把它填了,这个是事中,然后当然刚才G学姐也提到了时刻向领导汇报,出了问题就更要向领导汇报,这个倒是处理问题的好的态度。

事后就要总结和复盘,包括动用自己能够取得的所有的信息,来尽可能地去还原事情的全貌,看看这个问题究竟是出在哪了,是一开始的环节出了问题,还是在领会意图的过程当中听漏了重要的信息点,还是说真的是在自己操作的环节可能写错了或者没查出来,或者是上传错了版本,反正就是要把这个事实所有的细节全部还原出来,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确定自己有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这个错误究竟发生在哪了,有什么可以避免的方法。复盘完了之后总结,以后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了,或者是尽可能地去规避它。然后如果上级领导想追究责任的话,你只能是态度好一点。不过就是说可以不用过于担心的一点,作为一个刚入职的小职员,首先犯不了什么大错,如果说小职员犯了错,就把这个公司给干掉了,那说明这个公司的内控很有问题。所以,只要不是自己故意的,不是恶意以损害他人的权利为目的的,都还好,但是说自己必须得掌握信息之后有一个判断,说以后不能再犯类似这样的错误了,尤其是比较低级的,会很给自己减分。


Q2:关于人际关系。刚到办公室,感觉融入不进去,应该怎么办?/如果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同事对自己有敌意,有意示好之后还是效果不佳,是没必要继续讨好顺其自然呢?还是找机会和ta沟通呢?不同的同事有不同的小圈子,如果感觉不好融入是不是也没必要强行试图融入呢?


C2:律所可能本来氛围就轻松一点。没办法立马融入的话,我不会很刻意说我需要立马融入。因为我觉得在工作场合,你与同事的关系,首先你们是工作合作关系,然后才是其他的一些情感关系。基于这一点,我可能一开始就对同事会产生额外情感方面关系的期待值比较低。所以刚开始如果没办法立马融入的话,我不会强制说我非要去立马跟别人搭话,我可能会采用的一个方式,比如当天就跟大家周围稍微打个招呼,也不会过多说话,就直接自己工作。然后可能第二天或者说自己当天手边有什么小零食的话,然后我会主动地去跟别人发一发小零食,然后稍微寒暄几句,这样的话距离也就立马拉近了,但也没必要说跟别人立马拉近到一种很亲密的程度。其实我觉得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也不是很想在工作中拉到很近的距离,因为拉得很近的话,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是会影响工作的。

至于感觉同事对自己有敌意,有意示好之后,对方好像还是不领情,这种情况还有没有必要再私聊。我觉得不用管也没有必要刻意找机会沟通。我觉得不要对同事关系抱有很大的期待,大家在一起就是一起工作而已,如果能玩在一起这是一个很惊喜的事,所以就是在确认自己没有做错工作的基础上,降低期待,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也有可能真的只是自己想多而已,那位同事可能刚好只是那天心情不好,而且很忙的状态下,对你语气差了点,工作后就会直观地感受到,人在很忙的情况下,其实是真的没有办法给到别人足够的情绪价值的。


G2:我大概归纳一下,第一,我是去工作的,不是去交朋友的,这是我现在非常清晰的认识。职场上大家真的是利益第一,感情倒数第一。大家不用对同事,尤其是平级的同事抱有那么大的期待。当我对接你的工作,我会很真诚很礼貌地去跟你沟通,而且我也会有一定的利他行为,利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帮你认知他人反馈的出发点。你对这个人好,你可以看他对你是什么态度,如果我对这个人好,他也对我好,那还有沟通联系的必要;但如果我已经让利了,我对你好了,你还没对我回应该有的态度,那我觉得这种人就不需要去浪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以及情绪了。如果不是必要的工作上的对接,我是肯定不会主动地再和他有生活上的交集。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同事是不可控的,还是首先要以事为导向,然后在对接人的时候,摆出我们的诚意跟态度,看他们的反馈,如果他的反馈是对于你的整个工作表现得很消极很淡漠,拖慢了整个的进度,那我就只能请他跟老板解释这个问题。所以其实跟同事打好关系不如跟领导打好关系,说不定还能升职加薪。


Z2:情绪方面,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情绪归零。因为情绪没有价值,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做的还是要把事情做好。同时我们还要贯彻遇到挫折之后,不要陷入自我怀疑,锻炼一颗强大的心脏,锻炼一个面瘫的外表,这样就会让你在工作中尤其是偏体制的工作中,立于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然后我非常同意G学姐说的,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人。我要把工作做好,我的态度也非常诚恳,我的表达也非常得体,非常客气,年轻人肯定是礼多人不怪,这样的话第一能鉴别每个人对你的态度,第二能够顺利地推动你相关的工作。第三能够让大家对你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至于说我遭遇到了不公的对待,或者说我跟同事没有搞好关系,或者说他故意给我穿小鞋使绊,故意甩锅给我,我个人建议就是说,如果真的觉得他很无理取闹的话,直接向上级汇报具体的事,比如说这个流程卡在谁那了,办不下去了,甚至可以把流程截图给他,当然要直接向你的直属领导汇报不是越级汇报,越级汇报是个忌讳。然后你的直属领导肯定会给出解决方案的,而且因为他在单位呆的时间比你长,他肯定也知道经常有业务往来的这些人大概是什么样的性格,这样的话他自己就会来处理。


Q3:实习生,上级,上上级,甚至其他部门的上级一起开会,上上级让实习生发言说一些工作中的问题,可能稍不注意就说了让直属上级、甚至其他实习生不开心的话。这种场合是真诚地发表想法?还是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有事私下沟通呢?


Z3:我们还是要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办事机器,还是要情绪归零,好好做事情。然后开会讨论还是交流事情,这个事情具体怎么做?工作具体怎么干?少讨论一些基于个人经历来表达的个人感情,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他的成长经历,他的工作经验,或者他对事物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跟一个德高望重的在公司工作了很久的60年代的老同志表达一些很前卫的观点,他肯定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如果你跟他谈一些股票的走势,他肯定就会非常高兴。所以说我们尽量抽离感情,只谈工作。这样的话,一方面觉得我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另一方面也会减少很多无谓的冲突或者不满。


C3:这个问题既然已经是当众点名提醒要你来说一下有没有什么建议之类的,那肯定是没有办法逃避的一种情形了。我觉得在这种状况下不出错的一种做法就是,自己心里如果真是有什么颠覆性的想法的话,建议不说。如果在那种场合你一定要说的话,你可以在前面铺垫一下,比如你可以先说在这个团队里我学到了很多,跟某某律师的哪个工作方法我觉得非常好,我受益良多,采用夸奖的一种形式,做好铺垫后,如果你真的要提意见的话,我觉得要提那种真的可能能使整个团队工作效率有所提升的客观技术上的建议,不要涉及到说谁的工作方法、个人主观方面存在问题。比如说你可以建议说之前在以前实习团队或者说自己接触到的某一种小工具,能够对于工作效率有一个提升,我觉得这种方式没有人会不高兴。说了之后他们采不采纳是他们的事,然后这件事其实也就过去了。你要知道,他们内部真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工作效率真有什么个人方面的问题,其实轮不到实习生来告诉他们,他们内部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所以我觉得把这个场面过去就可以了。我觉得职场上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说话的身份以及立场,因为你无法真的知晓听你说话的人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是真的想听每个人的意见还是只是彰显一种“会听每个人意见”的民主态度,所以有时候不要太实诚了。


G3:我其实很赞同,职场上没有那么多一定要发泄的东西,或者说你可能抱着好心,但没准真的就会办错事。我以前在律所的时候,我会更注重日常跟我当时的带教律师的感情的互动,因为你只有跟他感情到了某种程度,有些话你才好说。当然不是说这个话你必须得直说,可能会委婉地说一下,或者说换种形式说一下之类的。有时候跟什么样的人说话,得看你们的交情达到什么样的份上,不是说完全地不可以说,我觉得这个是跟为人处事方面是有一定关系的。

但我现在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因为算是甲方,而且因为部门的原因,很多时候你如果一旦软了的话,很多工作的节奏是赶不上来的,确实会对工作上造成一个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对工作的态度就想得比较简单。很多时候这个环境其实就是人走茶凉的情况,大家都是流水线的作业,我们能够遇到其实是缘分,如果相处的没那么好,我也不太想要去把我们的关系怎么样。我现在感情处事的一个想要达到的标准就是“我们不要活在关系里面,要活在缘分里。”工作的话我是很赞同刚才Z学长说的,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没有情绪去工作的话,一天下来你没有那么多的心理负担,但如果带着情绪去工作,你一天下来是很累的。我现在非常注重精力的养护,我大概每周周末有一天我用来完全切断跟工作的联系,因为面对纷乱的信息让自己保持不错状态的方法就是要定期清理自己,包括一些会内耗你的关系。所以我越来越觉得我活在缘分里面比活在关系里面会让自己更舒适,也会让自己去做很多事情的时候相对来说更加从容一些。我可能还是一个以自我需求为导向的人,当然在职场上的话,大家有时候真的还是能克制住,就克制住会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大家还是需要去思考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这一点更重要。



The End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


文字 | Z学长 G学姐 C学姐 Amor fati

编辑 | Rivule、Crazy E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