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世君:从女儿出书看儿童写作的意义(下)

2017-03-30 张世君 好家庭好未来


 张世君,女,重庆市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2007年南粤优秀教师,暨南大学第七届“十佳授课教师”。国家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主持人,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主持人。

导读

张世君博士的女儿张蒙蒙在9岁就开始出书,以她自己的日记为主,连续出了4本书,受到了很多同龄孩子的欢迎;但同时又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质问张博士,这么早让孩子出书,是否太过功利了,对孩子好吗?这篇文章就是张博士在张蒙蒙的作品集《快乐伴我成长》写的代后记,对这些疑问做出了回答。


此文虽然写于2002年,但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仍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关于孩子阅读、写作的意义在哪,又有什么好处,孩子会读书但不会写作是可以的吗?这些都能找到答案。由于文章较长,我们将会分成2天推送,这篇为(下),想查阅前半篇的请点击→这里



写作是儿童思考能力的自我训练

思考指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来说,思考就是动脑筋,用脑子想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开窍”来比喻孩子有没有动脑筋、想问题。动脑筋就是开窍,不动脑筋就是不开窍;动脑筋早就是开窍早,动脑筋晚就是开窍晚。这个“动脑筋”、“想”、“开窍”指的都是思考。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一直在想、想、想……”。“一直在想、想、想”就是贯穿在牛顿研究经典力学过程中的思考。他爱思考,才可能在苹果掉在他头上的时候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不往天上掉,而是往地下掉呢?这个思考,使他想到地球有一种引力,在牵引着苹果往地上落。由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过程。从小养成孩子动脑筋的习惯,对孩子读书开窍,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写日记是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思考训练。孩子写日记,什么对,什么错,他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把它正确地表述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看蒙蒙出的4本日记,我感到她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逐步提高的。一年级她写的《自行车被偷了》,只是表达自己对小偷的一种简单的义愤。她说:“我很气愤,我恨这些小偷,他们太没有良心了。”这就是她当时的问题思考,人要有良心,偷东西是没有良心的表现。


二年级蒙蒙写的《平凡的母亲节》,讲自己把母亲节忘了的感想。她说:“我想,为什么我自己的生日、儿童节我都记得住,就是母亲节我偏偏记不住呢?母亲是伟大的,她们用无私的爱来哺育我们,我却连她的节日都记不得了。于是,我就请妈妈与我一起看母亲节节目。就这样,我们平凡地度过了母亲节。”孩子通过比较自己生日、节日与母亲的生日、节日,认识到自己心中只有自己,而没有母亲。它是经过思考之后的一种观点了。


到了六年级,蒙蒙写的日记,思想性更加突出,表露出她的善良和是非观念。比如《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谴责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世界贸易中心的“9.11”事件,参观乡村小学,写下城乡学校比较的《乡村小学之行》。她在《市井韦小宝》里对韦小宝的分析也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她说:


金庸第一次描述皇宫的太监生活,也是头一次在书中出现了一个这样无赖的主人公。看完《鹿鼎记》厚厚的5大本书,我陷入沉思,为什么金庸要写这样一个人物呢?以往的小说,都是把主人公写得文质彬彬,就算是《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中的杨过和令狐冲,怎么狂妄,怎么游手好闲,也从没有到见人就骂的地步吧。想来想去,只能解释道:韦小宝其实是那些江湖散人的一个代表,金庸在描述一个人一生的同时,也把江湖上众多虽然无赖,但还有些心肠的汉子集合在了一起,才塑造了韦小宝这样一个贪财好色的笑星。


日记写多了,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增强了,分析能力随之提高。遇到问题会冷静思考,而不是凭冲动做出一些傻事,事后追悔莫及。



写作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小学生要从小打好知识基础,写作文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阅读等。练习写作,可以把所学的生字、动词、名词、形容词都纳入到写作中。词语的搭配,句子的通顺,段落的划分,阅读的知识面,朗读时的语感,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都通过写作融会贯通,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正因为如此,作文在语文课中占的比重很大,它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


在这里,不妨引录一段蒙蒙的日记,看看基础知识在写作中的综合运用。


珊瑚就像是一座座雕像,刻画着不同的画面。有的如仙人掌一般,浑身长着小刺儿。有的似一条七彩的小鱼,穿梭在这片珊瑚。有的珊瑚密密麻麻地布满,头尖身粗,绿绿的,青青的,越看越像是一片森林。有的像海中的人鱼,坐在宝石的礁石上梳理着自己蓝蓝的、柔软的头发。有的像水妖,妖妖娆娆,唱着《奥德赛》中诱人跳下深海的歌曲。还有的珊瑚具有菊花的娇姿。堡垒的壮观浮现在圆桶珊瑚上。看这些珊瑚,就像是在参观海洋活的展览馆,雕塑、图画是永远看不尽的。


海水碧蓝无垠,似乎“铁达尼克”号美丽的蓝宝石“海洋之心”就在这儿落下,掉在一片珊瑚中,永远永远地放着蓝得发亮的光彩。珊瑚虫个个卖弄丰姿,交织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它们歌唱着一个传奇的故事——大堡礁。

 

在这段引文里,第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是总述,第二句起“有的……有的……”是分述。最后一句又回到总述。这些都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的运用。引文中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比喻唱歌,电影《铁达尼克号》的蓝宝石“海洋之心”比喻海水,就是运用联想。字、词、句、观察、想像、描述、语法、分段等等,都在这里得到了训炼。


虽然我认为儿童出书是正常现象,但我却不主张我的女儿写虚构的小说,因为她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写作其实很幼稚。在蒙蒙的书中,虚构的写作只是她编的一两个童话。这些童话,符合孩子的想像和她对社会一些现象的看法。比如《云儿地球游览记》,是孩子有感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而写的。


从打好基础看,小学生的写作,最好是写真实的。孩子年龄小,没有阅历和积累,虚构有困难。费时间,花精力,事倍功半,收效不大。以写真实的为主,就像和老师同学亲人朋友说话一样,好写,读来也亲切。



写作是儿童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的转换

儿童成长要经历一个由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转换的过程。学龄前儿童的听说能力是由父母给孩子讲故事开始的。父母讲,孩子听。记得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要我给她讲故事,不是两个,是三个。每次讲得我口干舌燥,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讲了又讲。有时候讲得我直打瞌睡,女儿推醒我,我不知所云。这是孩子最初的学习——听。孩子五六岁了,我就给她买故事磁带,让她自己去听,听了之后,她把录音故事讲给我听,这就是她最初的说。上学前的听与说,对孩子来说,是被动的学习。她始终处在大人讲,她听,她听了,再来复述的位置。


孩子上学了,学了拼音,识字了,我就不再给她讲故事。我要她自己去阅读。她认的字还不多,我给她买世界童话、神话的拼音读物。阅读比听大人讲和她自己说要进一步,它是孩子主动的学习。蒙蒙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过去听讲的那些童话神话现在全都变成了她看的文字书,她进入了一个阅读的空间。在8岁时,她阅读了中国神话、希腊神话、古印度神话、北欧神话、非洲神话、埃及神话、古巴比伦神话、以及《西游记》和《一千零一夜》等等。凡是能够买到的神话书,我都买给她看。


当时她读这些神话的时候,友人有些担心,觉得这些神话的某些内容,对孩子来说,似乎太深了。想一想,中文系的大学生还学古代神话呢。也有同事有异议,你把那些鬼鬼神神的书给孩子看,太脱离现实了,别把孩子看坏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理解。既然我家女儿喜欢看,并没有表示厌倦,也没有出现夜半惊魂的梦魇现象,我就让她去读吧。女儿看神话的好处,就是丰富了想像力。她写日记的很多想像都是从神话中来的。


8岁以前,她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世界名著故事,以后她就看圣经故事、佛教故事、伊斯兰教故事。再以后就看得很杂了,天文地理生物等科普读物,她都拿来看。对于那些她一时没有兴趣的,我又觉得她应该看的,我就把它放在卫生间的台面上,引诱她去看。她上卫生间顺手拿起来,坐在马桶上翻。结果一翻,就翻出兴趣了。蹲上半小时,然后捧着书出了卫生间。


写作与阅读是互动关系,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为了让孩子把阅读转换为写作,我要她每看一篇故事,从中找出三五个成语或者好的词语,在写日记的时候,尽量把这些词语用到日记中去。我说,你过家家玩搬家的游戏,把玩具搬来搬去。现在你大了,再玩这种简单游戏,意思不大。我教你玩词语搬家的游戏,把书上好的词语搬到你的日记里去,既玩了游戏,又长了知识,多好。


蒙蒙对这种“词语搬家”的游戏很有兴趣,一篇故事可以反反复复读几遍,为的是能够准确地找出好的词语。这样她对故事看得仔细,记得牢靠。词语搬多了,她就开始“搬句子”,把书上好的句子改一改,用到日记里。


书看得多,蒙蒙写日记的时候联想就多,例子也丰富。她可以在一篇日记里把很多同类的知识现象联系在一起来看,我表扬她的联想好。她就对我说:“妈妈,我的日记还是有点文化吧。”我说:“是有文化,而且还很有文化。很了不起,妈妈还写不出那么多的文化。”女儿听了,就很得意,看书更有劲头了,写日记也更加注意要有文化色彩。这里说的日记“有文化”,指的是把阅读课外书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日记里的意思。比如在《新傲慢与偏见》这篇日记里,蒙蒙由佛教故事里的男尊女卑,联想到其他神话里的男尊女卑。她写道:


我想到的不光是佛教神话,我想到的是多少个神话啊,都有着偏见和大男人的傲慢。就说耶和华上帝吧,造人的时候是用泥土造的男人,造女人的时候用的竟是男人的一根肋骨。似乎就是说女人没有男人就没有了依靠,女人事事要顺从着男人,女人生来就是男子的奴隶咯?!没有这样的道理!


再说说希腊神话吧,智慧女神雅典娜不就是从她父亲的脑袋里生出来的吗?她一直就反对自己的母亲,说没有了母亲她一样可以生出来。俄瑞斯特斯杀了母亲,但是他却没有罪过,这不都表明了对女人的歧视吗?


不过,西方的神话比东方的神话好得多,没有在故事里暴露出太多的偏见。东方国家就不然了,连孔圣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西游记》中的女儿国,那个女皇一看到唐三藏就像是迷了魂似的,缠着唐三藏不放,说什么你是我的夫君,我听你的摆布,我愿意当个皇后,你做国王等等等等的话。但是那些编故事的男人不想一想,女儿国哪有那么好欺负呢?哦,来了个光头和尚就不得了了,那女儿国又是怎样战败那些强大的敌人的呢?要是她们不坚强,没有决心,哪里还保得住这个女儿国?早就让别人给占领了!所以,这也是偏见之一,都以为女子只有靠男人的份。


这种自己阅读、自己写作的体验,使蒙蒙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强化训练。她感到写日记有说不完的话,享不尽的乐趣。      


我以为,从听说能力到读写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听说”是被动的,没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听说,就像说书听书一样。


“读”是主动的,这是有了识字能力之后的自我训练,它是连接“说”和“写”的中间环节。在学习知识中,“阅读”和“学习”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话来说,阅读学习就是阅读思考,阅读动脑筋。在阅读中,他不仅能够感受到书籍的有趣,而且还能发现和创造作品的美,进而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较之听说,阅读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儿童在阅读中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一个积极的读者。


“写”是实践的。儿童通过阅读学习,最终落实到写作,把读别人的作品转化为自己写东西。写作也是一个思考过程,常言说,文章是“想”出来的,这个“想”,就是写作的思考。孩子把他所思,所想,奇思异想,用日记写下来,就实现了他的写作实践。


写日记经过听说、阅读和写作这样三个步骤,完成了由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的转换。


2001年“六一”儿童节,我和女儿在广州购书中心签名售书。一个母亲带着她的13岁的儿子找我讨教,说,她的儿子上初中,很会口头表达,很能说,就是不会写。每次作文都写,我过得很开心快乐。干巴巴的,不具体。


我给他们母子讲了一些怎样写作的体会,要那个男孩子回家多看书,多练笔,就从写日记开始练笔。如果觉得没有写的,就从写读书笔记开始。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了写感想,先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然后再写自己的看法,喜欢它什么。如果写不出来,第一天写一句话,第二天写两句话,第三天写3句话,第四天写4句话,就这样循序渐进,逼自己没话找话把日记写下去。写到第20天的时候,再把最后一天写的20句话和第一天写的一句话相比,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然后下一步就从这20句起步,继续写下去,就把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转换了。那男孩子听了,表示他会这么去做,并且相信每天多写一句话是可以办到的。


后来我很留意这种能说不能写的现象,发现很多孩子在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就是不爱看书,一写作文就咬笔杆,犯愁,写不出来。


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包括中文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不是人人会写。有的写出的文章也很幼稚,连语法都不通。主要是中小学的语文基础没打好,阅读少了,练笔少了。


我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说:“只会说,不会写,是假把势;只会写,不会说,是真把势;能说会写才是全把势。希望你们多发言,多读书,多练笔,做一个全把势的大学生。”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会听说,不会读写,无论他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表明他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学龄前儿童的听说阶段,只有向读写能力转换了,他才取得自觉学习的主动权。写作就是要训练这种转换的能力,用语言符号来表述自己的思想。                                                



写作提高儿童玩乐的质量

现在的家庭,带孩子旅游,成为孩子学习课外知识的一种方式。开阔眼界,长见识。孩子出门玩,能够动笔写下感想、游记,我以为这样的玩乐是有质量的。既有了写作的题材,又锻炼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每年暑假我带女儿出去旅游,每到一个地方,我和女儿都在那里嘀嘀咕咕,说着看到的事物,拿笔记本记下看到的东西。但我很少看到别的孩子记笔记。成年人出门旅游,是为了轻松,忙里偷闲,用不着记笔记。中小学生出门旅游,跟成年人旅游不一样,他们正是处于学知识,长见识的阶段,不做笔记,看过就看过了,事后留下的印象不深,想来是很可惜的。


父母花钱让孩子出去玩,他玩了,却没有记下一个字。当然不能说他是白玩了,但是可以说,他玩得不全面。他只玩了旅游的前一半,没有玩它的后一半,就是把它用文字记述下来。看看古人写的诗词,很多都是游山玩水玩出来的。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游庐山写下的诗。如果古人不动笔,我们怎么可能欣赏到灿烂的古典文学呢?今天的孩子写作,不为名垂千古,只为提高玩乐的质量,写写画画是可以做到的。


也许有读者认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太苛刻,怎么出去玩也要写日记?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说得一点不差。只是我以为,孩子的自由发展也要引导,不能放任自流。我一想着带孩子出去旅游,一不做笔记,二不写日记,就觉得心痛。花了钱,花了时间,孩子的收获还不大。


蒙蒙听她的好朋友说,出国旅游去了很多国家,但是没有写日记。蒙蒙感到惋惜。她对我说,妈妈,她没有写日记,真是太可惜了。要是我出国游,不知要写多少日记。


由对小伙伴出国游的羡慕和惋惜,蒙蒙产生了出国游的念头。多次说,要是我出国旅游,我一定要好好写日记。其实她这是暗示我,要我带她出国游。但是她又知道要花很多钱,心理矛盾,不敢直接提出她的要求。


我开始不理她的碴,出国游,这对工薪阶层的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慢慢地,蒙蒙说多了,我也心动了。我要她写日记,又不带她出去看,长见识,她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写呢?“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怎么行呢?于是在去年暑假,我带蒙蒙去澳洲旅游。她回家后,写了3万字的《赴澳旅行记》,澳大利亚人的文明礼貌,成了她对照自己的一面镜子,人也变得懂事了。看见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好,她就有了要写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的想法,这就是《云儿地球游览记》。我就想,这个钱花得值,这个旅游是有质量的。


有了写日记的任务,蒙蒙处处留意观察,什么都要问,什么都要听,什么都要看,充满好奇心。在澳洲,她看到卫生间的水箱上有两个按钮,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还把卫生间的水箱盖打开来看里面的装置。回家专门写了《厕所按钮的秘密》。到现在,她每次出去玩,包括参观访问听报告,都要带一个笔记本,回家写日记就容易了。


蒙蒙的童年有很多玩乐,有她自发玩的,有我引导她玩的,还有她哀求我让她玩的。不论是哪种方式的玩乐,我都坚持一个原则,玩可以,但是不能白玩。玩要有代价,或者说是回报,这就是写日记。


蒙蒙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喜欢玩沙,一身脏脏的回来。我说,脏没关系,但是要把玩沙写出来。她写了《玩沙》。她集邮,我送给她集邮册,但是要写集邮的日记。大年三十,她要我带她去动物园,我带她去了。遇上下雨,她还玩得不想离开,回到家全身都湿透了。为此她写了《疯狂的一天》。她喜欢玩洋娃娃,10岁了,我还给她买。她给洋娃娃取名玛莎,写了《玛莎之歌》的长诗。


五年级暑假的时候,学校组织夏令营,很多同学都不参加了。但我还是鼓动蒙蒙去参加夏令营。想一想,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把孩子交给学校带出去玩,又不要我操心,我何不落个轻闲?回来她还可以写日记。


参加夏令营,蒙蒙在外面住了一晚,回来写了7篇连载日记,依次的篇目是:《短征之路》、《渡轮风景》、《乡村小学之行》、《造纸厂》、《新郎入洞房》、《疯狂酒店》、《三水荷花世界》。


蒙蒙喜欢看书,我尽量满足。去年,世界范围内兴起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热,我给她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她不满足,还要买第二本,第三本……我同意了,但是要写书评。我给她买了4本《哈利·波特》,她写了5篇日记:《我们班的哈利王国》、《哈利的故事》、《哈利·波特的模式》、《哈利·波特的展望》、《哈利·波特的电影会好看吗?》。


她把4本《哈利·波特》当做一个系统,分析它的特点。她写道:


看了哈利的故事后,我发现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到《哈利·波特与火焰杯》,4本书的模式几乎一样。它们都有一个固定的仇人——要么是伏地魔,要么是伏地魔的手下。


故事开始都在姨夫那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像是《魔法石》的“大莽事件”(哈利用蛇语把大莽放走了),《阿兹卡班的囚徒》中的“姑妈气球”(哈利因为姑妈说他父亲是个流氓而激怒,用魔法把姑妈变成了一个大气球),《火焰杯》中的“壁炉事件”,(哈利的朋友到姨夫家接哈利时闯了祸),《密室》中的“陋居故事”,(哈利的朋友把哈利从姨夫家救出来,来到了罗恩的家)。这些事件都是故事的一个起因。


然后哈利到了赫格沃茨,进了门就有事情发生。像是《魔法石》中哈利乘坐快车到赫格沃茨举行分院帽仪式(哈利被分到了格兰芬多)。《阿兹卡班的囚徒》中“摄魂鬼故事”(哈利在摄魂鬼那儿听见了妈妈的声音)。最精彩的是《密室》中的“打人柳故事”(哈利进不了火车站,和朋友罗恩开车去,结果撞在了一棵会打人的柳树上,受到了校长的惩罚)。《火焰杯》讲的也是分院帽仪式,哈利的追随者科林的弟弟的入院仪式。


过了这一关,小说初步地介绍了一下魔法学校老师的情况,提供一点零零碎碎的秘密,引导哈利去发现那些秘密。这个例子很好举,看过哈利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这是每本书中不可少的主题。《密室》中,哈利听到有个声音在呼唤他,最后查出了真相。《魔法石》中,哈利因为看到了一条3个头的大猎狗而向海格询问,知道了真相。《阿兹卡班的囚徒》就不用说了,哈利看到有只大狗盯着他,找到了最终的答案。《火焰杯》是因为有了三强争霸引起的。每本书几乎都有一个重点的事情发生,而且是非常曲折的。最初怀疑的人却是帮助你的人,你信任的人却要你死。结局也是多彩多姿,被人说成是凶手的人成了朋友,认为是好朋友的人却成了仇人。          

                                                  

我感到她的分析很有意思,但是我没有看过这些小说,不知道她说的这些是不是符合小说的描写。我用了一天时间,把4本小说都浏览了一遍,发现她说的还真是小说的规律性特点。


小孩子看书常常是凭兴趣看的,看到哪里,丢到哪里,事后就不去多思考了。蒙蒙能够把4部作品联系起来看,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这说明她看书用了心,有思考,学着用系统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了。我感到欣悦。能够在思维方式上有所提高,比具体看一本书,知道一个故事收获更大。也许她所看的具体故事以后会淡忘,但是她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却学到了。于是我毫不吝惜地表扬女儿看书动脑筋,不仅看到单本小说的特点,而且还看到多部小说的共同特点。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看书和写书评的质量,我还得跟着她的喜好去看她读的书,并非撒手不管。


上六年级了,蒙蒙迷上了金庸小说。我怕影响她的学习,成天脑子里都是打打杀杀,飞檐走壁的,同时也嫌贵,全套书要五六百元。我不给她买。结果她每次都找各种理由到书店去看。还说附近有个个体书店有打折的《笑傲江湖》,拉我去买。我一看,是盗版的,印得很差。作为家庭主妇,我也喜欢买打折的便宜货,但是我惟有对买书很挑剔,绝不买盗版书。我对女儿说,买书一定要买正版的,你看这个装帧、插图都不清晰,还有错别字,不能买。放寒假再买正版的吧,不打折也买。


去年国庆节,女儿又哀求我给她买,理由是国庆节放7天假,看书不影响学习。我说,好吧,要买就买全集,好好写书评。


女儿听说给她买全集,欢喜得跳了起来,说:“好逮呀!全集有14部,36本呀!”“好逮”是广州话“划算”的意思。她原本只要求我给她买一部的,就是那个《笑傲江湖》。现在我给她买14部,当然划算了。


我为什么要给她买全集呢?我想着她看《哈利·波特》,能把4本书联系起来思考问题,那么看金庸,只买一部,就不可能了解金庸小说的全貌。而金庸小说之间是有联系的。我希望她从全集中去读出金庸的特点来,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通过大洋书城的网上购书,给她买了《金庸全集》。送货上门的正版书,还有打折。我也要说一句:“好逮!”


有写书评的任务,蒙蒙看得特别认真,反反复复看,写了一系列的《品评金庸》的日记。诸如:《神雕传奇》、《那飘扬的龙女花》、《穿过时空隧道铁枪庙》、《父子之分》、《剑呆子令狐冲》、《拍马屁的小人》、《市井韦小宝》、《成语“平反”》和《四女争丈夫》等。


友人听说是女儿哀求我,我才给她买金庸小说的,就笑话我说:这个年头,有多少孩子喜欢看书呀?居然还要孩子求着你给她买书,哪里去找?你还磨磨蹭蹭不愿意买。我笑着说,不是不给买,而是要她知道不能张口就来,什么东西都是来得不容易的,她才知道珍惜。



写作帮助小女孩成长

我在本文说的儿童写作的意义,对我自己来说,还特别指小女孩。因为我的孩子是个小女孩。我想说,写作对小女孩特别有意义。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事实上的歧视和排斥。在现实中,女孩遇到的问题、女孩将要迎接的挑战,和男孩不一样。其中女孩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性别歧视。在她将来走向社会时,女性身份也许会是一个限制。在每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择业上,比较而言,女生的分配比男生困难。它对女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压制了女孩子的能力。


但是我们又要看到,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女性的创造能力越来越不可压制。只要给她们一个发挥的舞台,她们能做出不低于她们同龄男性,甚至超过她们同龄男性的事业来。


并且特别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准生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对解放女性,开发小女孩的潜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使小女孩在家庭受到重视,获得受教育的权利。这在过去,是男孩才能得到的。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且是女孩,看你当父母的怎么办。明智的父母对女儿爱还来不及,哪里想到要去歧视她,压制她呢?


就在昨天,当我带着我的女儿去星海音乐学院,参加钢琴考级的时候,我看到绝大多数考生都是小女孩。小女孩们一个个从的士里面,或者从私家汽车里面钻出来,挽着她们父母的手,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充满自信。这个景象令我特别感动。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独生子女好,独生女儿好。小女孩在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中得到成长,这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我又不得不说,能够有经济能力让孩子学钢琴的家庭毕竟是少数。要从小培养小女孩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有一个更加简便的方法,这就是写作。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小女孩开动脑筋就可以写。给蒙蒙来信的小读者,大多数都是小女孩。她们有的在大城市,有的在小城镇,还有的在贫困的乡村。但是她们都不约而同地拿起笔来写日记,充满生气,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对于小女孩,她通过写作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确立自尊自信和独立个性,这对女孩的成长有特殊的意义。写作帮助小女孩从小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她不再以传统的女子美貌为自己在社会的立身本钱,不会为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逝的容颜感到恐慌。每当我的小女孩受到别人欺负的时候,她就说,还好,我会写日记。她写下她的《三种绝招》,要把欺负她的人曝光在报刊上。当别人看不起单亲孩子的时候,她充满自信地写《告诉你,我不笨》。当别人讥笑她肥胖的时候,她理直气壮地写《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写作也成了她捍卫自己童年权利的武器,她写《童年,只有一次》。她在写作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她写《快乐伴我成长》。


写作使小女孩树立起智慧人生的信心。当小女孩将来离开家庭,走上社会的时候,做父母的知道,他们的女儿一点不孤单,写作是小女孩终身为伴的朋友。小女孩的父母感到非常放心。

 


如果真要说儿童写作的意义,我想还可以说很多条。但是对自己孩子重要的,对别人的孩子未必如此。每个做父母的,如果希望孩子成长,都会用心。而真正用心了,也会摸索出、创造出好的方法来。因此我不是说,我对孩子写作的做法是最好的,每个父母都应该这样来训练孩子。只是说我的方法在我女儿身上确实见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愿意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也有我没有做到的地方,或许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也说不定。带孩子都是如履薄冰的心情,没有经验,只能是不断寻找,和孩子一起成长。


儿童写作有意义,我也并不希望夸大它的意义,不必把孩子写作和适龄写作、高龄写作对立起来。我们作为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够自立,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到一些成长和获得快乐的方法。所以我在这里谈谈我的亲身感受,供广大读者参考。


 

2002年2月1日于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



注:本文是为张蒙蒙的作品集《快乐伴我成长》写的代后记,原载张蒙蒙著《快乐伴我成长》,花城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更多:

张世君:从女儿出书看儿童写作的意义(上)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两个儿子毕业于剑桥,林郑月娥教育观值得品味

阅读的力量:从“为什么鲁宾逊故事经久不衰”说起 ...

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是缺乏阅读、写作和逻辑训练。



好家庭好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广德教育以提倡和复兴“家文化”为使命,凝聚108位中外家庭教育专家的智慧与经验,致力于解除新时期家庭教育中的诸多痛点,特别邀请《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担任广德教育的总顾问,以千万资本的投入,打造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平台。 


联系我们:

总机电话:020 - 8377 2261


人才招聘:

简历投递邮箱:

2659253559@qq.com

联系人:Miffy 134 1633 2747


培训部:(活动、培训的报名与咨询)

广州市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广州市家长大讲堂

家长高级研修班

亲子活动、冬夏令营

学校干部培训、学校家长培训

来电洽谈:020 - 8377 2261


招商部:(赞助、供货商、合作)

广州市家庭教育国际论坛招商

广州市家长大讲堂招商

出版社书商合作

家具书柜厂家合作

联系人:李老师 138 2241 6076


市场部:(产品咨询、购买)

联系人:陈老师 150 1338 1471


编辑部:(微信征稿、建议)

投递信箱:shijia2017@yeah.net

联系人:王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