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不知道的金融行业十大谎言!

2017-01-14 金融茶社



关于金融圈行业的那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身在一个行业,最怕的是人云亦云?一个说往东,大家都往东;一个说是错的,大家都说是错的......


隔行如隔山,很多金融业之外的人看这个行业又像是雾里看花,所以很多误解就会产生......


1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名字

都是金融市场的主角


随手打开《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或类似的刊物,总是能发现许多分析师或经济学家在讲话,他们背后都有一些非常显赫的名字。如果只看这些刊物,我们很容易把这些名字理解为金融市场的主角,是它们决定了价格、金融格局和经济走势,但这不是事实。


因为这些公司只是盈利性公司机构,所以它们必须不停地发表言论,打免费的广告,让全世界都注意到自己。如果你掌管着1亿资产,并且要亲自作出投资决策,你肯定绝对不会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经纪人,为那些拥有1亿资产的人提出建议并提供服务,你肯定会尽可能多地接受记者采访,以便给那些真正掌握资产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投资银行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存在的目的。


2

只要做足功课

个人投资者可以轻松击败机构投资者


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谣言,但是你可以去做一个验证——在10年以上的长期内,真正打败了机构投资者的个人非常少,大部分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机构的食物。在中国,可以随机调查100个自己操作的股民,问问有多少人在过去2年、3年或5年内打败了市场。许多人会告诉你,不但没有打败市场,甚至没有赚到一分钱。


一些人认为,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耐心,更少的投资限制,可以自由购买小盘股、陷入困境的股票,不用向别人反复解释自己的决策,等等。机构投资者需要向无数个人和其他机构负责,需要应对堆积如山的法律和规制问题,其交易成本往往也不低于个人。


但是,机构投资者的高成本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他们可以最快速地获得市场信息,并且在重大危机到来之前提前跑路,而你却被蒙在鼓里,直到最后一刻。


当你通过报纸、网络和手机短信监视市场动向时,机构投资者早就做好了一切应对的准备工作。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高不高——当他们从券商那里获得一个重要信息,总是先照顾自己的老鼠仓,最后才轮到客户。在中国,如果你真的能够侥幸打败机构,这多半不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如你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不道德。


3

对金融和投资来说

专业知识是无足轻重的


很多资深人士不停地告诉我们,要在市场上生存,艺术和历史知识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而不是经济学或金融学。


事实上,你听说过的所有名声赫赫的金融界人物几乎都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大部分金融家都是MBA(工商管理硕士)或JD(法律博士),基金经理和交易员一般学习金融、会计或经济学。


解释这个事实很容易,就跟拍电影一样——大导演总是会告诉你,他们成功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自己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宗教信仰等等。他们不会告诉你,自己能拍出电影首先是因为在电影学院接受了如何放置三脚架和如何设置光线的训练,也不会告诉你各种镜头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对于他们那个档次的人而言,这些可能都太简单了,可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这些非常简单的事情。


4

如果你是一个天才,

具备大局观和灵感,你就能统治世界


大错特错。多年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的眼里,金融和投资界是这样运行的:你拿起报纸,打开研究报告,分析政策走势、宏观经济和高层内幕,然后突然产生一个伟大的灵感,然后你对同事说:嗨,我有个主意,这个主意能让我们赚10个亿。


然后你们就促成了一桩并购,或者做了一笔伟大的投资,或者把某家公司运作上市,或者干脆空手套到了1个亿,完成人生小目标。如果你经常光临大学附近的小餐馆,可以看到无数的潜在天才在跟别人口沫四溅地分析世界大局,讲述自己的灵感有多么美妙,天生就是当百亿富翁的料子……


大部分天才终身都只能为自己的账户做投资,或者看着证券报发表融资建议。时光流逝,他们的自大情绪却丝毫不减,每当报纸上报道某个大交易或大决策完成,他们都会轻蔑的说:我会做的更好——我是天才,我不是读死书的,我注定不是循规蹈矩的,我他妈的就是有一大堆灵感。


在熬过足够的年头之后,他们可能突然获得一个掌管大资金的机会,或者成为某个项目的融资主管。灾难就这样发生了。不幸的是,中国投资公司正是由这样一群人掌管的,现在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表现那么差劲了吧。


5

金融界充斥着

阴谋、诡计、违规操作和犯罪行为


这要看你拿什么做道德标准。如果你坚持以完美圣人的道德观来规范金融界,肯定会发现这个行业充斥着小偷、强盗和杀人犯。


问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是没有完美的,你走在街上都会遇到飞车党和拎包的,打开电子邮箱都会收到无数垃圾骗子邮件。你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政客、评论家和娱乐明星,全身上下只有衣服是干净的。就连去吃饭的时候,都得提防老板用地沟油,有没有使用转基因食品。


那些攻击金融与投资行业道德败坏的人,并没有意识到金融界是世界上管制最严格的行业。虽然当前中国的现状还达不到完善的境界,但是从某些基金经理开老鼠仓被抓的事件看来,中国早晚有一天会跟上的。


6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他们躲在密室里搞我们


关于金融阴谋的小说经常以历史著作甚至学术著作的身份出现,并且与反人类、反社会、无政府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联系在一起。


几个比较有趣的阴谋论包括:拿破仑是被英国金融家打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摩根家族的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对国际犹太人集团的自卫反击;苏联是犹太人的阴谋;次级贷款危机是华尔街的阴谋,等等。


专业的融资和投资管理则是非常复杂的游戏,让全世界最大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联合进行某个阴谋,将是阴谋策划者最大的噩梦。那些最高决策者们都太聪明了,他们的部下可能更聪明,很快就会意识到背叛阴谋可以取得更大的利益。


如果有一个天才阴谋家对大伙儿说:“明天我们就联合整垮中国,捞一大笔”,那么今天就会有数十人向中国政府告密,以捞到更大的一笔。要贯彻一个阴谋,你的团队必须又小又精,最好头脑简单,不要老是斟酌利弊。对于一个即使交易1万股股票都要勾心斗角一番的行业来说,联合维持一个庞大的阴谋实在太强人所难了。


7

金融界

是一场你我互相攻击的零和游戏


事实上这更像是一场互相帮助的游戏:今天你打电话给我,把100万股股票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我,那么明天当我发行一只热门新股的时候,就会给你留出100万股的配额。在客户与经纪人之间的电话线上,你会不停地听到如下对话:“我帮了你这么多……我上次帮了你一个大忙……这次你必须帮我……谢谢,下次我还会帮你。”


众所周知,业务员的首要素质是喝酒,并且总要比客户和同行更晚醉倒。有人恶意地揣测,这是为了把所有人都灌醉然后套取情报;但事实是关系比情报更重要。


如果你是圈子之外的人,例如基金投资者或者上市公司,肯定会觉得自己被搞了,因为金融家拉关系的时候用的都是你的资源,最后是你在买单。


机构投资者用基金的利益来贿赂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则用上市公司的利益来反哺,以此类推。如果每个圈内人都能巧妙地从圈外人身上刮下一些金子,那么整个圈子仍然是一个正和游戏。圈内人有时候也会闹矛盾,而且是很大的矛盾,但那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真正的敌我矛盾是不存在的。


8

专业人士

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或消息最灵通的人


如果一个人搞金融和投资,他肯定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要么在探讨人生和宇宙的奥秘,要么在竞争诺贝尔奖,要么在白手起家自己创业,总之他不会为别人筹集资金,也不会为别人管理资产。


至于金融界人士是不是消息最灵通,也很值得商榷,因为金融界内部防火墙的存在,给信息流动带来了严重困难。


既然金融机构不是由最聪明的人构成的,也无法保证最灵通的信息,它们怎么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呢?答案很简单:1)它们运用了团队合作的力量;2)它们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框架。那些所谓的“民间高手”可能的确比投资银行的董事总经理更聪明,比对冲基金的首席投资官更会分析,但他们仅仅是武林高手而已。


9

重要的不是创新和技能,

而是讲故事和吹牛,以便把产品卖出去


我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唯一学成的技巧是吹牛,这正是我痛恨自己的原因。每当我看到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时,总是会产生由衷的敬佩。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身无长技的人太多了,而吹牛又是一项门槛很低的能力,所以我们才会听到“一切技能都不如吹牛”的奇谈怪论。


好吧,吹牛的确是一种卖东西、拉单子的好方法,但前提是我们总要有东西可卖。如果没有金融工程师设计出绝妙的金融产品,我们能够仅仅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虚构出一个市场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能说会道的人受到大家的一致追捧,于是他们都被宠坏了,直到今天还以为世界没有变化。吹牛固然很重要,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项能力,使它与外语、电脑等能力一样,成为一种纯粹的工具,而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10

中国的金融业正在高速发展

将迅速成为世界的中心


前半句话是真的——除了中东的石油富国,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比中国增长更快。如果算上香港、台湾乃至新加坡等所谓“大中华区”的金融机构,中国早已在全世界的融资、交易和投资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所谓中国将在十几年或二三十年内成为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甚至取代美国和欧洲的地位,无疑是一句空话。中东人正在迪拜、多哈等城市用大笔金钱打造西亚金融中心,但没有人会认为他们威胁到了纽约、伦敦或东京的地位;同理,尽管我国政府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北京和上海,它们仍旧缺乏足够的制度和实力。


几乎所有成功的金融中心都位于英美法系国家——纽约,芝加哥,波士顿,伦敦,香港,新加坡,等等。日本在战败之后引入了一些英美法因素,但法律和习惯上的原因使东京的金融地位仍然无法与它的经济地位相提并论。


与中国政府想象的不同,强大的政府干预无助于建立金融中心。华尔街和伦敦城都是在政府的强烈不信任情绪下成长起来的,只有在它们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之后,政府才转而采取支持的态度。作为世界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联邦和各州通过了多如牛毛的阻碍金融发展的立法,而欧洲大陆的监管倒是薄弱的多。现在我们知道,成为金融中心的关键在于发挥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缩小政府的权限,赋予市场更大的自由。政府的强力干预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可以把一个小渔村变成出口加工基地,可以让钢产量突破1亿吨,却唯独不能制造金融中心。我国政府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只是无法改变自己而已。


不要忘记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中让更多的伙伴浏览,点击蓝字“金融茶社”关注本公众号,及时为您推荐最新实用的资讯信息,也欢迎伙伴们推送优秀的文章或提出宝贵意见,感谢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