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写了《关于公共交通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粗浅认知》后,就没怎么写公共交通了,或者写也是简单表达个观点。究其原因是虽然还在公共交通工作,但工作方向与重心发生了变化。缘于某城市牌坊式的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百感交集!
一是公交客流2019年断崖式下降后,下降趋势没变,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客流虽然有所恢复,但鲜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城市;二是基于客流绩效视角下的公共交通功能与作用被弱化,很多城市财政降低支撑或放弃支撑,出现多起公交停运城市。财政任何时候都会困难,为什么困难的是你?三是降规模等自杀式提质增效措施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公交吸引力持续降低,而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现实即使是迫于形势,也已被广泛接受。这即是财政补贴政策下行的结果,也是行业建设落后话语权丢失的后果。四是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缺乏判断标准,即使明明是不优先的措施,也被魔幻成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且不是个案。今年在某省一个标准建设开题评审会上做了呼吁,希望他们率先做这个极有意义与价值的里程碑事情!所以,现实窘境有客流下降的现象无奈,有饮鸩止渴的措施无奈,有牌坊式的治理无奈。在公交“公益性+市场化”的自救模式中,公交行业与公交企业已经进退失据,即使被迫,也是进退失据——通过简单压缩规模、让候车更久。这种不增强公交吸引力的策略与措施本末倒置,干着弱化主业价值的事情类似自掘坟墓——让主业更无价值,这话虽然过于绝对,但本质是期望有所警醒。公共交通发展成这样,既有行业顶层建设落后的原因,也有行业绩效评价逻辑框架错误的影响,还有行业提质增方案商局部错误引导的误导强化影响。稳定且有吸引力的公交服务水平才是行业价值追求与市民需求所在,所谓按照客流规律优化调度的宣传,技术正确但方向偏离了公共服务的定位;行业合乎逻辑的提质增效框架是用更少资源实现更高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客流。行业顶层建设逻辑及策略设计在宏观规划与中观策略的缺陷,微观调度技术弥补不了。地方行业管理部门与资源管理、政策影响部门话语权不一,在行业顶层建设存在缺陷情况下,殚精竭虑、苦苦支撑。根据《公交都市》公众号介绍,重庆公交28路干线公交、248路和403路常规公交及3505路微循环公交四条线路,2023年7月14日(周五)的高峰期发班间隔4分钟甚至2分钟——错过一班不要紧,下一班马上就来。微循环线路与轨道线路接驳便利,乘客靠近小区出入口上下车,高峰乘客爆满。
根据介绍,负责运营重庆二环内区域的重庆公交集团在2023年5月日均客流约为380万人次,峰值日突破400万人次,而轨道交通在4月30日也达到471.9万人次。。其意义在于:重庆公交通过无感候车、提升便利性等措施提升公交吸引力、吸引客流,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客流双增长,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生发展。一是行业建设方面,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措施的判断方法、指标与标准是否会有进展。二是行业治理方面,公共交通的绩效评价视角与公共服务的定位能否匹配、一致。三是发展效果方面,能否有城市能够从提升公交吸引力方面入手,实现城市交通的改善,为国内小汽车蓬勃发展背景下城市交通畅通与改善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四是补贴框架方面,面向城市财政紧约束,公交行业与企业在行业补贴逻辑框架与政策上能否取得突破。五是战略转型方面,地方公交行业与企业能否走出阴霾,在战略转型与数字化转型上有真成功的案例。山高路远的本质是预期依然不好。公共交通发展按照过去解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定位已经走不下去,因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现在饮鸩止渴的模式自救只是一种慢性自杀的路径而已,因为不断降低自身吸引力与价值。城市交通拥堵形势怎么样,每个城市或许不一样,但趋势是清晰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解决当下城市交通问题的需求日益迫切,正要摆在或已经摆在各位城市主官、行业领导的面前:简单要素投入解决不了(措施之间不配套导致效果抵消),企业调度等细枝末节的技术解决不了,公交优先发展的行业战略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