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定县诗词楹联学会第六期同题诗词创作:临济寺与青塔

正定诗词楹联学会 河朔诗词 2022-06-02

戊戌七月初八

编者按:第六期主题为“临济寺与青塔”,两周时间共收集作品50首。寺内青塔伫立,云叶相枕,石径曲回,幽绝静谧,非梵音悠悠无以洗客心,只檀香袅袅才可静心神。临济祖庭,远俗初心。


正定县诗词楹联学会

第六期同题诗词创作

主题:临济寺与青塔

内容: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其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原址在城东南的临济村,因濒临滹沱河渡口,故名“临济”。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临济寺澄灵塔(青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正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建,早於临济宗”。唐大中八年(854年),义玄禅师住持临济寺,并在这里弘扬临济宗禅法。他提出“三玄三要”、“四料简”、“四照用”、“四宾主”等参禅原则和宗旨,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了解对方悟境深浅,然后根据悟境深浅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禅人。其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别成一家。在接引学僧时,对其所问不做正面回笞,只以棒打加口喝来促使对方省悟,成语“当头棒喝”即源於此。义玄禅学很快得到北方信徒认可,前来问法求道者络绎不绝,并形成禅宗一大宗源,后世以寺名称之为“临济宗”,成为禅宗五大派别中流传最广的大家。寺内澄灵塔,因通体为青砖砌成,民间俗称青塔,是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舍利塔。始建于唐,是一座八角九级密檐式塔,高30.47米。古塔造型挺拔峻秀,雕饰华丽,梁思成先生赞誉为“清晰秀丽,塔中之上品”。临济寺内晨钟暮鼓,梵音阵阵,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富,“河北禅茶文化交流会”“义捐助学助困”“温暖正定、和合佛粥”等活动在这里先后举办。正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这里仍然是集松柏、流水、殿落、亭廊于其间的含蓄温蕴之地,诵经声、檀香味,让人感到和谐、宁静。这是正定胸怀宽广、包容豁达的品质体现,也是临济宗沉淀心灵、劝人为善的佛教精义,二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请以【临济寺与青塔】为题,多角度展开创作。

令主:侯文岳

要求:古风、律、绝、词、曲、现代诗均可,诗限新韵、平水韵,词依《钦定词谱》,限新韵、词林正韵,曲限中原音韵,但均不能混用。鼓励新创,尽量少用旧作。

时间:2018年7月30日——2018年8月10日晚6时。




【五古】


1

夏夜梦参临济有赋

丁彦兵

昨夜参临济,上问西来意。

长喝断滹沱,一脚踏翻地。

隔帘闻鸣蝉,满床月光砌。

桐叶动微风,行蜗半途弃。

起身坐书案,闲展黄经卷。

一纸开示语,宾主两相叹。

我欲赴逍遥,奈无吹毛剑。

但踏草鞋去,五蕴孰可叛。

抚案还入梦,临济来相送。

山前法门开,泉水叮咚来。

万籁归沉寂,我心何所觅。

返景入深林,岁月掩行迹。

棹短老孤舟,剪取鳞鳞碧。

评:

此诗分叙了“醒”与“梦”两种状态下诗人对人生的不同感悟,间写夏夜之景。开篇即在梦中,仅四句已将“我”与“上”的问答交锋展现出来,起势不凡。五至八句以“鸣蝉”“月光”“桐叶”“行蜗”等景物,描绘出一幅疏懒自然的夏夜图。九至十六句多有无奈语,虽无“吹毛剑”,但脚踏草鞋,身心无谓,实为理想之言。十七至二十句含诗眼,既合主题之“梦”,又启所梦之“参”,这“叮咚”二字,实有开悟之感。后六句做结,颇有志不能申、愿不能偿之意,尤其“短”“老”“孤”三字,传神达意,连用之下,让人心有戚戚。末句“剪取鳞鳞碧”,借用元陈孚《早发滹沱感冰合》一句,紧接上句,贴切巧妙。其实有剪水之能,于何处也可使心安定。“人情向外,见物易时自见难也”。全诗写景叙事,寓情于景,虽不直言,但意味无穷,深得古风之妙。多换韵,尤其“抚案还入梦,临济来相送”“山前法门开,泉水叮咚来”两句一换韵,且平仄声替换用韵,顿挫之感即生。(文岳)



【七古】


2

咏正定临济祖庭

张新宅

天下名山僧占多,平原古刹有几何。

惠照禅师寂灭地,大名镇州起衣钵。

迩来上溯千余载,竹杖芒鞋过滹沱。

驻锡伽蓝傍中渡,宗风家法自黄檗。

三玄三要四照用,单刀直入人境夺。

踞地狮子金刚王,接引学人老婆禅。

开山立派有道助,全赖摇铃普化癫。

主宾辨取有渐顿,棒喝交驰启佛缘。

五宗七派禅风起,独树异帜一线延。

塔名澄灵青砖瓦,扶摇直上入云端。

法传东瀛与高丽,虔诚拜祖来塔前。

白鹤殷勤绕三匝,缭绕香烟梵音传。

青石有碑记正宗,松柏碧翠万万年。

评:

此诗详细阐述了“临济祖庭”之来历,诗人受临济一脉熏陶而佛学造诣深厚,通过对临济禅宗的引述,寄寓了诗人“松柏碧翠万万年”的虔诚之愿。全诗紧扣主题,开阖有度,“天下名山僧占多,平原古刹有几何”“迩来上溯千余载,竹杖芒鞋过滹沱”等句,气势恢宏,气韵沉雄,间以临济禅宗之语及平白之言而娓娓道来,诗如史传,读来有力。然虽言“咏”字,但铺陈过重,情之见苍白,且尚有词句需斟酌,如“一线延”“来塔前”等。另青塔之“扶摇直上入云端”的描述不够准确。换韵时,出句宜压韵。(文岳)



【五律】


3

澄灵塔

褚永奇

义玄衣钵塔,妙化美观存。

砖仿空心屹,檐飞斗拱吞。

宝刹慧光照,法幢东海根。

清秀青幽体,曾经棒喝论。

评:

此律首联入题,先从宝塔外形写起,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再写塔的精神特质,写出临济塔的与众不同之处。全篇虚实结合,很见章法。不足之处“根”“论”韵字不稳,表达欠准确。(周悦勤)



4

临济咏怀

张建林

有渡津何在,无心性自流。

三拳锋利现,四喝栝机休。

华殿藏真眼,金经锁鬼囚。

曲肱求富贵,青塔白云幽。

评:

此律用语高深,对仗工稳。首联从感慨写起,尾联由情怀作结。个人认为尾结结的有点远,和上联联系不紧。曲肱句出自《论语·述而》,化曲肱而枕成语,应该是表达恬淡安然,无忧无虑之意。作者这里表意不明,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周悦勤)




5

正定临济寺

常功贤

禅宗循五派,临济脉欣荣。

灵塔迎朝日,神堂启暗氓。

棒开心滞障,喝悟气疏清。

自古东瀛祖,经文共一声。

评:

此律气脉顺畅。先从塔的渊源说起,再写佛堂佛法启迪人的智慧,最后写衣钵传布之广,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祖庭。不足之处颈联用语生硬,欠缺自然。(周悦勤)



6

青 塔

文 岳

遥观塔色青,伫立石为屏。

步近相轮转,抚临仰月暝。

南华结宝树,真定落澄灵。

莲举正身意,茫茫云上亭。

评:

此律前两联由远及近,虚实结合写青塔状貌,后两联写青塔的佛教根源。(周悦勤)



7

闻临济寺慧憨师言

文 岳

澄灵妙法地,闻偈后轻吟。

云照依疏影,花穿和静林。

唯一觉忘体,不二永存心。

寂寂行门外,秋风待叶寻。

评:

此律写作者闻慧憨大师禅偈后的感悟。颔联寓情于景,景物的清幽安谧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澄澈宁静,颈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内心感悟。尾联景语做结,写彻悟后的一切都感觉安静从容,正是作者内心的写照。此律有高古味道。不足之处颈联佛家用语入诗,俗人甚是费脑筋猜测,影响了诗意的流畅自然。(周悦勤)



【七律】


8

谒释有明禅师纪念馆敬题

王增月

矢志不移五蕴空,流离颠沛苦修行。

香薰妄念凡尘净,棒喝愚心法眼通。

临济宗风弘有序,澄灵紫气绕无声。

禅师德望今安在?尽在梵音袅袅中。

评:

对仗工稳,一气贯注,有事迹,有成就,刻画一位高僧形象准确到位,开头不拖沓,结句有余味。另矢志不移是有执念了吧?是否与五蕴空有隔?(张壮)




9

澄灵塔

张云英

千年独立话玲珑,密瓦常来荡漾风。

棒喝当头催性悟,佛香绕座滤心空。

几番衰落烟云外,满目繁荣画卷中。

耳畔听闻禅事语,扶桑又至寺门东。

评:

题为塔,给人感觉却似说寺。仅有首联与塔有些关联。通篇读来,略显拗口。词汇生造现象比较严重,如“荡漾风”“催性悟”“滤心空”“禅事语”等。起承转合有些不顺,有待加强。(房永华)



10

临济寺杂咏

承 学

临济曦晖逐日开,佛光塔影瑞云来。

晨钟缭绕追华梦,暮鼓铿锵向法台。

棒喝一声尘俗尽,禅锋落地野山哀。

几朝风月春秋里,万载苍峰逝水徊。

评:

首联大气磅礴,对临济寺充满一种赞叹之情。颔联继续此种情怀,并且递进一步。颈联转折,由景到事。不过“哀”字过重,前后不搭,过于突兀,一脉相承的情感到此处哑了,有种被噎住的感觉。尾联仍然是场面铺排的大。另,用词尚需推敲。如“铿锵”形容鼓声,用力过猛。颈联的“哀”“野山”两词均不协调,对仗欠工。(房永华)





11

戊戌临济传灯法会感怀

李瑞君

日落澄灵万烛烟,怀尔此处倍悽然。

春风惊蛰万物苏,凉月光浮一泪天。

燃灯临济还忆昨,渡怀滹沱己忘年。

相承一苇可航事,何人棒喝对经眠。

评:

做七律看待有几处失替失粘处,“万”字重。有万烛,也应是明澄光彻,“烟”字显凑。同时,佛事兴盛,不知悲从何来?既然棒喝,又怎么好安眠呢?统观全诗,宜再炼之。(张壮)



12

临济寺·青塔

邵贵宾

佛门圣地称河朔,棒喝当头振祖庭。

临济禅宗三宝殿,义玄舍利一澄灵。

慈航华夏昭明月,普度东瀛耀众星。

翠柏苍松幽蔽处,晨钟暮鼓颂心经。

评:

总体顺畅自然,描写到位,将临济寺的来历、地位、景色、影响等归结到了一首诗里,语言相对比较精炼。诗中充满对临济寺的一种推崇。不过有几点瑕疵。一是题目,临济寺青塔。诗中提到青塔,仅仅一笔带过,题目中可以舍去。二是尾联情感与前文衔接不够紧密,中间转折没有更好衔接。(房永华)



13

临济寺禅缘

杨 燕

幸蒙临济喜随缘,每日焚香千百年。

棒喝门徒促开悟,心明众友共修禅。

晨钟暮鼓梵音唱,晚磬斋坛青塔坚。

誉与星辰永存世,名同泰岳四方传。

评:

通篇围绕禅来阐述,比较合题。韵字格律、对仗等尽皆标准无误。不过就内容来说,二句读来有些不顺,每日、千百年存有逻辑问题。颈联与题意相悖。尾联离题较远。通篇来看,起承转合有待提高。(房永华)



14

临济禅风

刘香爱

单见浅闻拜师家,刀笔记史传佳话。

直言不讳开明义,入理切情讲宗法。

机宜旁敲行无迹,锋利如箭妙语答。

峭引三四接学人,峻成一家扬禅法。

评:

此诗字数虽与七律合,不过并非七律,亦不似古风体,吟诵之间,颇有拗口之感。就内容来看,是对临济宗的禅的解释。首尾两句啰嗦。(房永华)



【五绝】


15

悟道四题

王志敏

其一

自觉觉于己,觉外覆及他。

善念同尘世,天涯若一家。

其二

超尘无所碍,入世乐忧生。

出入随心意,自由取舍中。

其三

慈悲发善愿,觉悟慧之根。

即善即佛性,慧生顿悟真。

其四

天下使之成,释之悟大空。

适之循所适,道法自然中。

评:

先生四首悟道诗,源于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源于对佛性和禅宗的理解。道者导也,循其心,言其性,导其理,臻其境,四诗皆当之。可商榷处,若非直捣其理,而以形象事物隐喻,或更增意味。(丁彦兵)



16

临济四题

王志敏

其一

不以文字立,教外递别传。

直指人心处,佛缘结自然。

其二

无碍禅师慧,揭竿革命先。

红墙推尽倒,天下遍因缘。

其三

问道道唯物,言心心性纯。

修佛佛自在,魅惑惑成真。

其四

数尽十方界,万殊般若存。

尘寰无智慧,日月亦沉沦。

评:

临济,开禅宗革命之先,棒喝交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在任运。此组诗从禅宗始立到临济宗法心性,遍引般若智慧,理即明矣。(丁彦兵)



17

春日过临济禅院

张新宅

午后禅院过,寺僧话棒喝。

红粉蔷薇开,拈花一般若。

评:

此诗妙在后二,禅意充盈。好诗得一句,足矣!(丁彦兵)



18

临济寺有怀

周 莲

钟声醒俗世,棒喝涤灵台。

前程何必问,归去亦如来。

评:

此诗亦妙在后二,但与张新宅老师后二比较,则少了些蕴藉。中国人追求含蓄之美,含而不露,则联想空间更大。(丁彦兵)



19

临济寺青塔

周 莲

青塔尘埃立,慈悲渡大千。

飞檐巢倦鸟,宝顶过炊烟。

评:

前二平实,后二则堂庑扩大。较前诗大有起色。飞檐倦鸟,宝顶炊烟,大雅大俗,出世入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即美丽。(丁彦兵)



20

临济寺祈福随写

刘彦敏

青塔透灵光,盛名四海扬。

素心修禅法,佛祖赐安康。

评:

起句是诗,承句不是诗;转句是诗,结句不是诗。是与不是,乃从诗语角度看。从禅家角度,最后一句乃谤僧毁佛之语。佛祖若赐安康,何必修禅?佛祖不赐安康,何必礼佛?悟得此理,方可为诗。(丁彦兵)



【七绝】


21

记临济寺有明禅师百年诞辰传灯法会

王增月

心传万盏佛光灯,星月生辉法相空。

万念归一弘美愿,纷纭世界善根同。

评:

王老师作诗行云流水,走笔无痕,流畅通顺,一气呵成!起句自然,承笔无痕,转锋圆润,星月生辉,万念归一!归到何处?纷纭世界善根同。一个“善”字,把佛教的根本点出来了,悟出了佛法的真谛!悟出了禅宗妙法!从中看到了作者的修为和心性!(承学)



22

临济寺灵蛛

刘微鹏

十年前的国庆假期,和爱人到正定临济寺游玩,见苍松翠柏间,一只体型如枣、通身翠绿的蜘蛛静卧网中,甚为奇特,诗以记之。

安卧禅房松柏间,静听佛法与玄谈。

试问修行多少岁,可曾顿悟化成仙?

评:

诗人以小见大,言之有物,以“蜘蛛”比兴,寓情于物,侧面烘托临济寺幽绝静谧、佛法昌盛。将物以人格化,古来已有此法,如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即为咏物诗中的名作。南梁刘勰《文心雕龙》有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微鹏兄以“蛛”喻人,借其角度而言己事,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安卧”“静听”“修行”“顿悟”,一句一动词,皆形象拟人。结句反问,颇有意味。(文岳)




23

赞上有下明老禅师

承 学

禅心一掬苦经营,无我空空度此生。

法雨甘霖都洒遍,中兴临济不虚名。

评:

此诗评价中肯,角度全面,语言平实,句句真切,是一首成功的史诗。有明禅师的一生,持奉禅意,无我无他,苦心经营,遍施法露,中兴临济,功不可没。此诗完全可以概括其一生之绩。(丁彦兵)



24

思义玄

李凤岐

独立澄灵古塔边,春风无语柳翩翩。

当头棒喝今犹在,尘海深深念义玄。

评:

此绝起承皆妙,独立与无语,人与塔,风与柳,构成一幅静谧的图画。但转结则少了些味道。转句不切实际,伤其神。结句直写念义玄,显得苍白。若转到棒喝不存,尘海深深上,则更显思念之切。(丁彦兵)




25

咏青塔

李凤岐

竹杖芒鞋大道真,师徒问答义玄新。

当头棒喝名临济,青塔引接有缘人。

评:

此诗起得很高妙,承句没有接上,“义玄新”有凑数之嫌。转句偷懒,结句亦显平淡。绝句之作,必须突出其“绝”,或意境,或画面,或语言,或哲思,有一绝即成佳作。(丁彦兵)




26

临济感怀

李瑞君

津渡临水摆客来,机锋棒喝涤尘埃。

清凉一片滹沱月,犹照澄灵旧经台。

评:

此诗前两句略显随意,津渡临水,费字;机锋棒喝,平白;转结两句,大妙,有禅意,有诗味,有哲思,以恒常而见无常,见其境绝矣。(丁彦兵)



27

正定澄灵塔二首

邵巧娜

其一

临济祖庭青玉身,密檐九式立禅门。

玲珑本自菩提质,佛骨神心留世人。

其二

澄灵绝立伽蓝地,朝暮虔听梵语声。

得度千秋犹未老,青衣清隽且倾城。

评:

既言“澄灵塔”,二首均开篇点出。第一首起承转合自然有度,寥寥数字已将“澄灵塔”之质地、结构、来源交代清楚,诗语含蓄蕴藉。首句“青玉身”用得巧妙。然结句“留世人”缺少诗味,承其上而虎头蛇尾。第二首尾联用意颇新,以“澄灵塔”俗名“青塔”为据,以女子作比,“未老”形象。结句连用三“qing”,意在双关,读来趣意横生。(文岳)



28

临济寺

李 华

雨落禅房晓色开,虫声数处隐榆槐。

静听佛法涤心性,伴咏禅宗紫气来。

评:

诗词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词之意象运用需符合自然规律。此诗首联可见诗人之造境,意在铺陈于后句之聆听、感悟佛法。然“雨落”之后“晓色开”尚可理解,而“虫声”之语便不合时宜。“禅宗”以“咏”字来说不妥,又接“紫气”,凑字嫌。需斟酌。写自然之景宜出于自然之心,以心观景,则禅与景皆在心中。(文岳)




29

青 塔

原上草

义玄眠处千年塔,朝视僧经暮傍灯。

敢问法功深几许,人心数万向清澄。

评:

千年古塔,伴随了多少僧人灯下苦修?又看尽了多少世事变幻?本诗起承转合得当。“朝视僧经”读来拗口。临济宗风遍及海内,岂止一个“数万”能道尽?虽是虚指,也宜修改。(张壮)



30

怀有明禅师

李雪来

一生俭朴苦经营,费尽心机为禅宗。

临济祖庭今兴旺,大师可算立头功。

评:

此诗把大师艰苦为佛写的很形象。可惜整体诗味不足,过于口语化。出家人四大皆空,想必大师也不在意是不是头功吧。(张壮)



31

咏澄灵

韩建爽

青塔层层入碧云,坛高业广域中闻。

锋机引路传禅指,修得真身烈火焚。

评:

首句高调,但青碧义近,可改青为危,层层略平,莫如崚嶒之类。二句平白,"业广"不可用。佛家语,业者,障也,罪也,而非功也。"锋机"非常语,常语"机锋"。结句真切语也,得禅之真味。(丁彦兵)




32

临济寺感怀

韩建爽

峭峻禅风曜祖庭,义玄临济哮真灵。

俨然殿宇合三昧,寺近人家酒换经。

评:

此诗亦妙在后二,特别是结句,结得高妙。二句中“义玄”与“临济”同义而费字,可酌。(丁彦兵)



【词】


33

八声甘州·临济寺

褚永奇

看苍苍古寺坐滹阳,青塔触云光。过山门刻篆,殿堂供像,钟鼓鸣廊。俶尔梵音清彻,众妙论无常。天下虔心客,千里寻香。      回望当年黄檗,有义玄听讲,临济传扬。更别开生面,一苇渡东洋。叹澄灵、机锋峻峭,慧照中、七宝对慈航。醍醐里、一声棒喝,顿悟津梁。

评:

褚君这首词,上片以舒缓的笔触,游人的眼睛,把临济寺从远及近,由外到内展现出来。上片的后两句,更是把临济寺的繁盛香火写到极致。词的下片转而诉说临济寺的历史,义玄滹沱河畔创立临济宗,以棒喝开悟,(“机锋”“棒喝”之句则是。)后传至日本。整体来说,褚君此词对临济寺有了一个完整的介绍,安排有序,景中融汇情感。“一苇”很容易让人想到一苇渡江的佛教典故,但褚君在此之用,则是心存善念,行有善举之意。(张永霞)

上阕寄情于景,触景生情,以虔心客的视角,引领读者先远远瞻望临济寺之苍苍之色,云光映照下青塔之庄严宝相,顿然心生崇敬。后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过山门、入殿堂、穿鸣廊,观刻篆、拜佛像、听梵音、聆众妙,经过设身处地的感受,内心得到触动,从而发出无怪乎天下虔心客千里寻香的慨叹。如果说上阕主要是通过写景,强调视听,下阕则主要是寓情于理,赋理以情。通过望、叹、悟,对临济宗的历史源流、社会影响、思想教义等进行阐释和赞颂,满是尊崇、敬意和虔诚。(刘微鹏)



34

临江仙·澄灵塔

张云英

阅尽沧桑容未改,千年但话玲珑。重檐密瓦往来风,当头闻棒喝,梵唱滤心空。      唐宋元明烟灭去,塔前几度衰荣。春光喜见画图中,荫边传又报,日本拜禅宗。

评:

此词题为澄灵塔,却是以澄灵塔为引,来诉说临济寺的传承、风云。“容未改”是说青塔未有改变,接下来应该顺此意而写,作者却转而言他。“玲珑”一词用在这里不明所指。下片较之上片好一些,唯“荫边”一词不太理解。(张永霞)




35

临江仙·旧日与临济寺慧憨师父品茶有记

张永霞

楼外喧嚣楼内静,茶烟寄语经声。小楼一室法心明。莲花几瓣,更是佛香生。      觅渡何须方外去,密檐付与风铃,摇摇风动并心行。穷通舍得,黄叶过斜庭。

评:

张老师颇有佛缘,品茶悟禅,得大自在,并非人人能做到。上阕回想旧日与慧憨师父品茶的情景,茶香、莲香、佛香,融合化为心香,真真超然于世俗之外。下阕一转,“觅渡何须方外去”,以自问起,心生顿悟。方明白个人心性的修养,不必非要去方外。正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结得也好,风动、铃动还是心动?一个人的修行,终究还是应放下穷通舍得,使自己的内心如黄叶过斜庭般,了无挂碍。(刘微鹏)



【现代诗】


36

薄暮轻拢澄灵塔

古 月

雪走了  雨还没有来

风也没有  只是

草木依旧  暮色中的塔铃上

时光在静静地流淌


昏黄的落日游移——

行进的过程中  被时间

淘洗之后  风把所有故事

安放在澄灵塔中


临济寺和所有的经卷

都是故事的一部分

也把一缕风当作信物

在草尖上葳蕤


与你一样  已惯于长夜

惯于拥抱虚无的思想

又好像  这清风冷月

让天空堆满乡愁


可现在  我的眼前

风已经变软

嫩芽在树枝上吐绿

雨正走在返回的途中


在那里  布谷鸟清凉的叫声

让田野风生水起

在一滴水的悲悯中

薄暮轻拢澄灵塔


此刻  我站在岁月的

深处  朝外眺望

宛若一条河流  憧憬的目光

让灵魂不再孤单

评:

正定的澄灵塔既有北方建筑的大气,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一座寺因一座塔而建,一座塔因一个人而扬名。在薄雾笼罩的美景中,诗人从心底轻轻吟出了充满淡淡哀愁的诗句。从“暮色中的塔铃”到柔和的风、吐绿的嫩芽,还有清风明月,一滴水的悲悯,他的欢乐与忧伤,无不与他的情怀紧紧相连。那座青塔中安放的不仅仅是过往的故事,还有那一缕浓浓的乡愁。诗的结尾“站在岁月的深处”还有那依然“憧憬的目光”,实乃画龙点睛之笔,诗歌是可以给予人力量,给予人希望的精神产物。这首诗恰恰如此,教我如何不感动。(张丽苹)



37

临济寺中的那片落叶

古 月

从前  我没有看自己

没有在一片叶子飘落之前

认真想一想或什么也

不想  叶子就这么飘落了

就落在不二的门前


其实  我想说

一片叶子也没有什么复杂

风来了  就挥一挥手

似乎告别的只是一段过程


我也没有这么想  只是

瞬间的忧伤……

在时光的深处  忧伤也是

美丽的  甚至说灰烬

都拥有美丽


那就随意的舒展吧

缓缓降落  让风再托举

一次  在黑暗到来之前

已经成全了我


也不想表达什么  只是

它的底色灰暗、凝重

在空中闪过的

只有几枚风的涟漪


所以我感谢土地和阳光

带给我的明媚与安详

——这也使我获得舒展  以及

高贵的生命和尊严


其实  这些尘世的琐事比

落叶还多  即便如此  

在临济寺  那些细小的事务

都拥有足够的辽阔

评: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诺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颗菩提,诗人借物抒情,代表了一颗觉悟的心。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做到了心中无物就可以参透人生宇宙真谛。 (张丽苹)




38

某的生涯纪事之五十四:临济寺

老 盖

那个人站在一个地方,他在想他需要过去,

或者过来;总之是,他需要移动和运动,

以便让自己或者他面对的异物产生位移。

他终于过去,并让自己停止,

停滞在一座塔里。他澄灵,也就是说,

他让灵魂静止下来,一层层地沉积,结晶,

和一遍遍地寂灭,直到寂灭到忽然得至尊:

但谁还会渡过他涟漪和浩荡着的河流?

谁能翻过向上和向四维扩展的山峦?

甚至提问着的我,和他相对的我;

我在狭小的空间里僵卧,

飞速位移的事物匆匆约越过他和我的空间;

它们仿佛逃亡,

在难以济渡的时刻濒临于窘迫和危难,

像他当年遭受的一棒:

他轰然开悟,而我们则豁然瓦解。

我和事物粉碎的尸骨曝晒于白色的地面,

和虚幻的云相向而终。

评:

我喜欢简单,也喜欢繁复。我喜欢思想,也喜欢感性。老盖兄的诗让我有了多重感受。大家知道,没有什么情感没有被诗歌写过了,我们期待的只是新的写法和感觉。新诗的意义在于引领我们以新的方式“复习”一遍早已烂熟于心的陌生了的情感。这首诗除了结尾有点平淡之外,他自身的体验不是那种浮在表层的而是更深邃的体验,之所以能打动阅我们,能使人记住,能使人多读几遍,我觉得一首诗能让人反过来再读,就基本上是一首好诗了。(古月)



39

临济寺随想

常功贤

让时光穿越五十年

回到那心灵的荒原

少年的我

曾经绕着这座寺院

走过一圈又一圈


听不到晨钟暮鼓

看不见香火青烟

只有苍凉的澄灵塔

矗立着指向云端

沉默

又似乎在无助地呐喊


时光荏苒

春风荡涤着滹沱河畔

游子又返回故乡

寻找记忆中的昨天

然而这里的一切

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寺院已成为了圣地

澄灵塔已换新颜

善男信女

接踵磨肩

寻找心灵的慰籍

了结一份夙愿

不知还有没有棒喝

也不知有多少人悟禅


我想信仰可有多种

人生路曲曲弯弯

无论你选择何方

都需要广结善缘

也许这里能使你涤尘

也许这里会使你迷途知返


相信有一种未知的力量

超越了自然

我没有改变宣誓过的信仰

但信仰理应包含着大千

多些感恩和宽容

去领略人生能走更远


今晚我就睡在这寺的旁边

感受一种肃穆和庄严

顿悟的我

会睡得无比香甜

当朝霞照在澄灵塔上

晨钟将唤醒一个游子

再轻装向前

评:

《随想》一类的诗歌最好写,也最难写好。这类诗歌不仅是诗人内心的遥想、眺望,更是诗人情感实体的表达。诗人在一些看似不经意、不雕琢的言辞里,吐露自己随心随想。然而,越是随心所欲的呢喃,越深藏着内心深处的朝拜。“少年,寺院,晨钟暮鼓,香火”如果说这些是过往的回忆,那么“游子、故乡、信仰、前行”则是远处的追寻。人这一生,乡愁是清晨的雾霭,似有似无,瞬息而远。信仰是日落的远山,若隐若现,坚如磐石。当乡愁遇到信仰,游子就成了最飘零的景色。常先生的这首《临济寺随想》从少年一路走来,路上有儿时的荒凉,有成年的善念信女,有如今轻装向前的背影。一座禅院,一塔澄灵是少年也是如今,是过往也是未来。读来沉吟百味,只言得一句“喝茶去”。(林馨)



40

一直等你

郭务观

一直等你,等到大把的时间

疑结成唐宋元明

我沐浴在无量佛事的氤氲里

模糊了曾经粉红的故事

恬静漾在脸上

纷纭的修行

溢满整个二十四史


一直等你,等在南朝四百八十寺里

长歌接着短歌

从我的心里流出

酸酸的,不知是忧愁

还是欢喜


一直等你,等到城南那具琵琶弹断流水

弦音里有心经秋雨

浸润着回家的路

我就顺着宫商角子羽的台阶

寻找你弱荷般的身影……


一直等你,我把临济穿在身上

还有几叶菩提

那云鬓上的绿云

离开我之后

去了哪里……


一直等你,恍惚间

我就坐在佛陀之畔

往事如水,还有模糊了的经年……

评:

每位诗人都有一个古老的美梦,而现实却常常不是梦的折射。读《一直等你》绵绵的、淡淡的、悠悠的,如倾如诉、透人肺腑地使我们不能不为之动容。诗贵纯粹、自然、朴实。所谓诗意,无非就是一片真情,无非是以真情去拨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弦。因此,我说《一直等你》的感染力不在于语言的华美,不在于思绪的折转,不在于意境的优美,而是来源于诗人的一腔挚情和真诚的袒露。郭先生的诗,很好。(林馨)



41

问 佛

张丽苹

晨钟响起   

袅袅青烟

站在佛前,仰头上看

不敲木鱼,只问苍天

高高在上的佛祖啊

人人都说你法力无边

为什么你的脚下

还有这么多的怨女痴男

盼来生

化作池边并蒂莲

高高在上的佛祖啊

人人都念你慈悲满天

为什么你的耳旁

堆满了人间的积怨

愿今世

抛却负累轻如燕


一轮红日,照在你的窗前

一团火热,一丝留恋

那是我与你对视的双眼

心自凉,似水流年

夜未眠,已过千年

声声经文,只为你念

芸芸众生,匍匐在你的面前

而你

是否

能随人愿

评:

张丽苹老师的诗总让人感觉她在一种轻盈和松弛的状态里写作,她的语言在感受和真实之间没有多余的填充物,有时让诗和情感沉入底层,却可以获得最大的空间。好诗就应该简单而有内涵。读她的诗使我们知道写诗其实最好的状态是把心放松下来,让诗句自然地走到鼻尖上来,张丽萍的用自己的文字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古月)



42

临济寺悟禅法

王建敏

红墙环抱青塔

松柏掩映古刹

佛香一柱燃起

心有佛莲悟禅法


亭廊上诵经卷

华殿里听教化

胸怀宽广少计较

学会包容心豁达


双手合十转青塔

梵音袅袅绕庭华

心存善念知感恩

你就是得道的活菩萨


修行吧

悟禅吧

这里是善男信女的道场

临济寺就是咱信徒的家

评:

王建敏老师作为前辈诗人,想他当年荣获全市诗歌比赛的一等奖。一直以来,他写作的诗歌肯定与他的审美情绪有关。喜欢他的美好,这首带着神性和人性的美好。写诗基本上是内心状态的表达,内心有什么肯定就写什么,我们有时把稚纯的诗歌想象成一种唯一,这显然有些偏执,但一直是我们的一种精神的理想,王老师又把这种感觉很现代得写给了我们。(古月)



43

我家乡的澄灵塔

马春英

我的家乡在华北平原

平原上有一个叫正定的小城

小城里有一座名为临济寺的寺院

我家就在它的旁边


盛夏的清晨

我步入幽静的禅院

玲珑秀丽的澄灵塔

就伫立在我的眼前


我爱看它

绿色的琉璃瓦

青青的塔砖

我喜欢它

须弥座束腰处

精美的奇花异草图案

我喜爱它

第一层雕花的门窗

于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清晰耐看

我爱恋它

基座上圣洁的四层仰莲

青幽的九级塔身挺拔出莲瓣

我迷恋它

二四六八与三五七九层的斗拱造型

周身砖仿木的精巧难辨


我坐在塔下松荫间

赏赵孟頫精美绝伦的楷书

观庄严的大雄宝殿

鼎盛的香火缭绕

礼拜的每一个人心中

都播种了最真最美的祝福和信念


澄灵塔

你有和你的名字一样澄澈清秀的容颜

你的年龄是1151年

你是小城的一位老者

见证了小城千年的沧桑变迁


澄灵塔

你还记得吗

唐时的雨曾吻过你青青的砖

宋时的风曾抚摸你绿色的琉璃瓦片

元时比邻的阳和楼上咿咿呀呀的吟唱

你一定见证了元曲的辉煌

塔沿悬挂的数不清的风铎

以清越的铃声

提醒行色匆匆的你我脚步放缓


仰望小巧精致的澄灵塔

和塔身后朵朵白云飘动的蓝天

耳边做早课的声声诵经

涤荡着浮躁困惑的心灵

我仿佛穿越千年

坐在义玄禅师的对面

一问一答  一棒一喝间

顿悟

参禅

评:

马老师的写诗让人感觉是认真写作的人,这和她的职业有关。一贯的平铺直叙的表述把自己的内心都写成了诗,所以她的诗显得更真,一定会有许多人喜欢这种作品。因为她的诗意能给人内容。这样的语言是简单的,但又是新鲜的感性的,我们甚至看到了它的色泽,闻到了气味,没有过多的起伏和跳跃,就像平静的日子一样,慢慢的留给我们零散而持久的记忆。(古月)





编审 | 文岳

摄影 | 邵巧娜







第七期

主题:赵云与赵云庙

内容: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刘备赞赵云“一身都是胆”,世称赵云常胜将军。谈三国者,无不论及长坂坡救阿斗之故事。云之英明忠义可谓妇孺皆知,子龙故里人士引以为荣,后代先贤奉为神明,建庙祭祀,香火颇盛。赵云庙位于正定古城东北处,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1997年,正定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在旧庙址处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二十余亩,造型古朴,气势宏伟。主殿鱼贯中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均称,更以碑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尤为肃穆典雅。赵云庙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请以【赵云庙】或【赵云】为题,多角度展开创作,可写景,可咏史,可咏人,亦可抒怀。

令主:房永华

要求:古风、律、绝、词、曲、现代诗均可,诗限新韵、平水韵,词依《钦定词谱》,限新韵、词林正韵,曲限中原音韵,但均不能混用。鼓励新创,尽量少用旧作。

时间:2018年8月15日——2018年8月24日晚6时。






正定县诗词楹联学会同题诗词创作往期回顾

第一期:蕉林书屋

第二期:隆兴寺

第三期:荣国府

第四期:夏暑

第五期:正定城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