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太着急分享》

楚楚爸 我家有个小菩萨 2019-07-28


2015-11-3

《别太着急分享》

这几天带着楚楚在小区里遛弯晒太阳,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月月,要懂得分享哦,让小妹妹玩一会吧。”

“多多,你这样不对,你是哥哥啊,要跟小弟弟分享哦。”

“乐乐,你不要这样自私,要懂得分享哦!”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乐于分享都是值得崇尚的品质,如今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从小养成这样的品质,这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不过,看着孩子们心不甘、情不愿,维护着“我的”东西的样子,楚楚爸觉得家长们培养孩子分享的品质是不是有点太着急?方式上是不是也有待商榷?

楚楚爸觉得两三岁并不是强调分享的合适年龄,两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我的”意识已经形成,维护“我的”东西,不愿让他人拿走,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反应。

家长过于强调分享,其实是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人为干涉。属于“我的”却被要求不属于我控制,这种干涉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困扰,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如果这种干涉更进一步,把孩子的自然行为反应按照成人世界里的是非观念定义为“自私”,并加以指责和批评,那么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自我意识变成了一种负面和不受欢迎的东西。

如果家长的干涉力量强大,孩子变得顺从与配合,那么代价可能会是孩子的自我意识被削弱,伴随自我意识发展起来的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也同样会被压抑。

如果孩子的发展力量强大,那么孩子与家长之间就会冲突不断。孩子要发展自我意识,家长却认为孩子“自私”,结果是孩子困扰,家长烦恼。只不过家长的这个烦恼来自于将孩子的自然行为反应,根据成人世界的是非标准硬生生地定义为“问题”。


本来不是问题,却自我设定为“问题”,这是不是一种自寻烦恼?

另一方面,楚楚爸觉得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真正的分享应该建立在自我需求充分满足的基础之上。

要求没有玩够玩具的孩子分享给其他孩子玩,要求没有吃够葡萄干的孩子分享给其他孩子吃,无形中将分享的快乐变成了分享的烦恼。当做一件事情会与不高兴不愉快联系在一起时,孩子又如何能喜欢做这件事情呢?

同样的,在成人世界里,当心仪已久的iPhone6s拿在手中,自己正满心期待着要体验一下各种新功能时,却被他人要求先拿走分享几天;当一份美味的午餐摆在面前,饥肠辘辘的自己正要大快朵颐时,却被他人要求吃掉一半,这会是让人愉快的事情吗?这种分享是一种真正快乐的分享吗?

也许孩子为了获得家长的认同和赞扬,在表面上会做到分享,但内在的自我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内心的真正感受仍然会是压抑和委屈的。楚楚爸觉得,这种以自我需求亏欠培养出来的分享精神,总有一天会被某种补偿方式打个折扣。

把自我需求充分满足作为分享的前提和基础,听上去好像会培养出孩子的自私,不过有趣的是,楚楚爸的亲身体会证明,情况恰恰相反,当小菩萨吃饱了喝足了玩够了,并不需要爸爸开口说“分享”,她会很容易地与其他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和美味的零食,而且还其乐融融呢!

虽然楚楚爸的亲身体会只是个例,但说不定换种方式慢慢培养分享精神也是值得尝试的呢?






我家有个小菩萨”微信公众号中所有文章都是楚楚爸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的原创作品,楚楚爸非常希望能读到各位亲们的宝贵评论、想法、启发和建议。您若愿意,请在公众号中留言或是email: mouse-2000@21cn.com

每一个孩子,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让我们仔细倾听她(他)的心声,感受她(他)的灵动,体会她(他)的自在,领悟她(他)那看似简单稚嫩言行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