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学者要勇于回应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

2016-07-28 王文 产业人网


原题:青年学者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他还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号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新一代青年学者,提出了使命要求并寄予殷切希望。当代青年学者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同时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 

时代助力青年学者“轻装上阵”

出生在1980年代的新一代青年学者,正在成长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的一支生力军。这一代人的特点是,成长、求学、思想成熟的历程与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同步。当这一代人开始登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舞台时,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世界越来越重视中国发展的经验。从这个角度看,“80后”学者是中国第一代无须背负“落后国家”心理包袱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业的起步期就可以平视世界同辈,可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而“轻装上阵”。

青年学者具有全球视野。青年学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出国留学或旅游,具有更为开阔的全球视野,可以从更为宽广的观察视角,深深体会到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用。同时,具有全球视野的青年学者,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比较善于用中外都能听懂的话语述说中国故事,不会认为西方话语就是金科玉律,也不会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更不会丢掉自己的主心骨。如果再能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把握时代的潮流,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述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以及背后的制度安排,就一定能够增强中国的学术软实力。

青年学者价值观更包容、更自主。全球化浪潮席卷社会各个领域,逐渐打破地域国家间壁垒,实现了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汇聚交融,使青年学者有机会撷取全球思想文化的精华,产生了具有包容的思想价值追求。同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普及,使得“80后”青年学者与前辈相比,对社会和世界有更为自主的观察,更加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借用互联网思维让中国故事“走出去”。

青年学者富有创新意识。“80后”这代人的成长轨迹与改革开放同步。在革故鼎新的大环境下,青年学者养成了革新求变的意识,反对因循守旧,青睐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具有敢为人先的锐气、继承并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大有所为的时代,青年学者要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别具特色和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用创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话语,讲好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

为什么青年学者如此“晚熟”?

当下中国学术界已涌现出不少后起之秀,但比起上一代,或更年长的前辈学者,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成长速度还不够快。比起国际先进同行,中国青年学者的成绩单并没有得高分,在有的研究领域,劣势还比较明显。

当下西方学术话语霸权对青年学者的影响极大。改革开放以来,学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必须注意到在学术繁荣的背后,中国本土学术话语遭遇西方学术话语霸权的压制和束缚,诸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主流话语,大多来自西方话语,中国印记少之又少,已经成为西方话语的“跑马场”。有一些青年学者被西方学术霸权所裹挟,热衷于西方学术概念与思想,简单承袭或搬用西方话语解读中国特色的发展实践,可谓“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这是当前青年学者“晚熟”的重要原因。新一代学者要反思中国学术话语的“主权让渡”现象,要研究借鉴西方的文明成果,但决不能数典忘祖,要有理论自信和自觉,勇于正面回应来自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和质疑。

目前中国多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带头人,在他们的青年学人时代,就已经颇有建树。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城市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的市场化改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应对与2001年“入世”谈判等,都有青年学者的身影,立下汗马功劳。欧美发达国家的青年一代学人也令我们汗颜。“欧元之父”蒙代尔32岁出版了寻求经济一体化下最优货币原理的代表作《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2014年全球最火经济著作《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出生于1971年,35岁时就创办巴黎经济学院。相比之下,中国青年一代学人缺乏力争上游的紧迫感。中国的学术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青年学者要树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念,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社会浮躁的背景下,现有的学术考评机制功利化,一些青年学者为了达到评职称的标准,热衷于拉关系,跑课题,进行“学术创业”,不能做到静心专研,疲于应付,像极了“蜗牛角上争名利”。一些学者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变得庸俗。同时,青年学者备受“学术潜规则”之苦,没有关系门路,就很难搞到课题项目;没有课题经费支撑,意味着没有团队支持,只能独自闯天涯,很难出科研成果,评职称就会受到影响;没有较高的学术头衔,反过来又对争取课题项目造成影响。相关部门应当多关心青年学者一代的成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解决青年学者的后顾之忧,而青年学者则应坚守学术理想,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保持警惕,真正静下心来搞研究,所作所为要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青年学者如何才能不负时代?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青年学者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集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为一体。青年学者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深刻总结近现代中国发展历程,尤其是要高度凝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伟大实践。20多年前,年仅37岁的日裔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政治学者。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宣判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但福山敢为人先、勇夺话语权的方法却值得借鉴。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认识到,西方理论不能解读中国实践,中国要努力形成自己的国际话语权。总之,青年学者要培养全球视野和现代意识,具有思接古今、融通中外的视角,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更好地揭示哲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青年学者要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实践问题。中国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永不僵化、永不懈怠,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独特的经验与财富。这正是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可能超越前辈、超越西方的现实根基,也是新一代学者坚定信念、扎根本土的时代条件。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格局发展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中国脱贫人口占全球同期90%以上,最终让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繁荣稳定的中高收入经济体中,并且通过“中国制造”为全球普通大众创造前所未有的“商品民主”。如此伟大的成就,新一代学人更应研究好、总结好、发扬好,让中国经验影响全世界。

青年学者要为改革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青年学者应不满足于从学术文献中找选题,要积极从社会实践和政策文本的不足中发现真问题。当下,中国改革进入了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时刻,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急待青年一代学人尤其是智库学者发现真问题,资政建言,推动解决真问题。

(本文是中国外文局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究课题“智库与话语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5WWJB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来源:红旗文稿

产业人网  征稿启事

服务工农大众,振兴民族产业!欢迎广大工农兄弟、莘莘学子,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投稿。稿件须为原创首发,内容可反映工农的切身经历,可展现中国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可反映中国产业发展成就得失、工农实际情况,可评析中国产业、经济、劳工政策,可反映工农工作与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文章体裁不限,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有效的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tougao@chanyeren.com


敬请识别上方二维码共享国家意识形态中心官方微信“思想火炬”

欢迎关注“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北京习风堂”微信号:bjxft20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