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远的长征

2016-10-16 王宏甲 产业人网


大型纪录片《长征》电视总撰稿 -- 王宏甲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参加了八集大型纪录片《长征》剧组,担任电视总撰稿,这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长征》纪录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指导,三百余人的工作团队,拍摄总行程超过五万四千公里,历时十个月,寻访拍摄历史遗迹和八十年变迁。其中采访了百岁左右的红军将士49人,最小的92岁,最大的106岁。我向历史,向诸位军史专家、撰稿编导者们,以及多方审稿指导的领导和专家们学了不少。《中国电视报》的记者曾问我:你能介绍一下,今年拍摄的《长征》有什么特点吗?我想,或许可以这样说,八十年来中国的变化,世界格局的变化,赋予了我们认识“长征”的眼光。红军长征,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怎样的激励和影响,应该是今天撰写与拍摄《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67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盘山脚下的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向革命先烈三鞠躬。习总书记说:“我们到这里来啊,也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

 

六盘山,地处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素有“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誉。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八十多年前,这里是毛泽东率领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山脉。将台堡,是193610月红军长征最后一个会师地。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大会师。一个月后,红军主力抵达陕北,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撰写长征》几易文稿。最后大家认同,对长征的总结,没有毛泽东说的那句话更精辟的了。19351227日,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此说不仅是我们认识长征最好的视点,也是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一把钥匙。



第一集开宗明义讲什么是长征,正是毛泽东描绘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为纲,做一个总的记述

 

1929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写道:“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红军存在的意义。”为什么宣传传播的意义打仗更重要?因为共产党选择了一条与国民党不同的道路。

 

1927蒋介石撕裂国共合作,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依靠的是这样四支力量:1.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势力。2.以江浙财阀为代表的本国资本势力。3.青红帮黑社会势力。4.作为北伐军总司令,抓住了北伐军大部。蒋介石抓住这四支力量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只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政权。

 

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选择团结劳苦大众组织起来救中国道路中国农民最多,但一盘散沙般遍布穷乡僻壤,去动员组织?红军就是这样一宣传队、工作队和战斗队。只有把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才有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理解这些,就看到了——



 

“长征是用鲜血谱写的宣言书”。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最初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湘江之战的鲜血,世人震惊!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表达的正是人们对红军的崇敬和情感。红军翻的雪山草地,不仅是跨越人类所能承受的生命极限更宣示着信仰的海拔,精神的高地。如此宣言,世界不不惊叹。

 

“长征是用生命铸就的宣传队”。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刷在墙上的标语,还有不少被当地人民保存至今。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开始长征时,总计有20余万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3万余人。摄制组拍摄回来的一座座烈士的墓碑,铭刻着那段用生命铸就的历史,记录着倒在艰难卓绝的长征路上的英灵。还有许许多多战死、病死、冻死、饿死在雪山草地上的红军战士,没有墓碑,连名字没有留下

 

 “长征是用信仰锻造的播种机”。长征从头到尾都在突围,付出巨大牺牲而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战斗力,它不是仅凭吃苦能力所能做到的。它汇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为追求正义而百折不饶,千难不避,万死不辞的英雄气概。在几乎一无所有的岁月里,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长征走到遵义4000多名贫苦青年就地参加了红军这正是把信仰的种子播撒人民中间去例证。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人民必胜,并且使这支红军坚信: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一定胜利!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写道,红军长征,使欧洲人一直赞叹的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看起来仿佛是一场夏日远足。红军途径的省份有两亿多人民。他们每进驻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解放了许多“奴隶”,向他们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把官僚、地主的财产分配给穷人。他们留下干部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征途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又有成千上万赤贫如洗的人们加入。连斯诺也看到了,红军在那么残酷的战争中,仍然是一支信心十足的宣传队、工作队。



 

这部纪录片并不是写到长征胜利大会师就结束,而是一直写到今天。长征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红军脚下走过的路。你会看到,长征对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深远影响。

 

八十年过去,长征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涌动着对长征精神的继承。缅怀先烈,回首八十年来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今天岂能不反腐败,岂能不努力于缩小贫富差距!

 

201410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古田镇召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他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20167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将台堡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不时驻足凝视。他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回顾八十年前的红军长征,以及八十年来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长征对于我们今天怎样启示,始终是我们撰写和拍摄这部纪录片所聚精会神思考的。




我们讲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但需认识到才有继承。历史上所有的继承,都是后人一次次再认识的结果。当今拍摄纪录片《长征》,也是一次“再认识”的过程。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毛泽东在苏区的正确领导,遭到王明错误路线的否定,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严重脱离了中国实际。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重温血的教训,依然能给我们今天敲警钟一定要实事求是,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即使是像苏俄革命占领冬宫那样成功的经验也不能照抄照搬。

 

血的教训还告诉我们,并非中国人就了解中国实际,王明、博古都是中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实际。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正确?因为他早在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时候,就一直注重中国实际,一直重视调查研究。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还先后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兴国调查》《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等一系列文章。毛泽东始终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深入乡村人民当中,心里始终有百姓愿望,看得见人民力量。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重大问题的开端,史称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样重大转折,是通过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去实现的。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汲取

 

会议开始,先由博古做了一个主报告,他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推到客观原因。接着是周恩来做军事问题的副报告,周恩来在报告做了检讨,即自我批评。接下来围绕博古的主报告和周恩来的副报告,与会者发言。

 

张闻天首先发言,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左”倾错误。毛泽东接着发言,将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概括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阐述了今后应该采取的战略战术。



 

接着发言的是王稼祥,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49岁的朱德是遵义会议上年龄最大的,作为红军总司令,他批评博古和李德,并严肃表态:“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周恩来在发言中也全力推举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

 

遵义会议后,周恩来同博古还有过一次谈话。周恩来说:“现在看来,我们这些人真的不如毛主席,这点你要服气。只有毛主席能把我们都带出去。”

 

本片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就是一个把毛泽东注重中国实际,注重实事求是精神找回来的过程。批评和自我批评保障了实事求是在党的政治工作中得以有效实行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立刻显示注重实际的威力。

 


19605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蒙哥马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指挥过北非战役和诺曼底登陆。他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看了看蒙哥马利,对他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毛泽东何以么说?想想三大战役开始之时,解放军国民党的军力对比,已经可以形成决战之势。遵义会议后的红军,仍在蒋介石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中,稍有失误就可能遭至全军覆灭。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不仅成功地摆脱了敌军的包围,还能在运动中掌握主动敌以打击。“四渡赤水”的奇迹,其实就是注重实际,在人民的支持下如鱼得水。

 

今天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底是要注重中国实际,还是要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重视人才,重视科学技术,都是必要的,但永远不要忘记,依靠人民大众,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珍爱自己的英雄史诗。80年来,关于长征的书籍超过2500种,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数百部集,形成了独特的长征文化。尽管这么多文字、影像在说长征,仍有很多长征故事鲜为人知或唤起知者亲切的记忆。

 



最早提出把红军长征宣传出去的毛泽东。毛泽东的敌人是害怕共产党宣传的,毛泽东一直把宣传看得比打仗更重要。

 

193685日,抵达陕北不久,毛泽东指示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号召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官兵,把“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写下来,向外界介绍长征。征文启事获得积极响应,两个月后,编辑部收到200多篇稿件共50多万字。

 

19372月,第一部出自延安长征文集《二万五千里》出版,后更名为《红军长征记》,其中很多作者后来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著名将领。

 

第一篇向海外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章发表在1936年法国的《全民月刊》,题为《随军西行见闻录》,作者署廉臣,本名则是陈云。19356月,红军强渡大渡河后,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秘密使命去上海开辟白区工作,随后去莫斯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上述《随军西行见闻录》就是陈云在途中写的。

 

继有一位名叫勃沙特瑞士传教士写了一本《神灵之手》,这是第一位亲历过长征的西方人介绍红军和长征的著作,在欧洲出版。勃沙特本身也是个传奇,他不远万里来到贵州镇远的教堂传教193410月与红军将领萧克相遇。此后的十八个月里,勃沙特一直跟随红军长征,与红军官兵共同度过了560天。他第一次遇到了把人民视为上帝的人。他把著作神灵之手》,正是他的上帝信仰与红军的信仰接触中呈现在他笔下的形态。他在书中写道:“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的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的。”

 

斯诺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记者,1937年,他在英国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反映红军与长征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在欧美引起轰动。1938年,为了该书能在中国上海出版,更名为《西行漫记》。同年在上海租界区还出版了一本画册《西行漫画》,作者黄镇是当时的红军宣传科科长。

 

由于斯诺的报道,更多的外国人来到陕北。其中有美国记者和作家福尔曼、白修德、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英国记者贝特兰,新西兰记者路易·艾黎等。


 

在长征奇迹的感召下,无数青年学子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宝塔山下聚集起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延河两岸澎湃出抗日救亡最振奋人心的旋律: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毛泽东因此做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了一代文学青年,从而深远地影响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

 

1951年建军节前夕,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大型歌剧《长征》在首都公演,把长征的壮举再现在舞台,毛泽东的形象首次出现在艺术舞台上。编剧李伯钊亲历过长征,是当年红军总政治部的一名宣传干事。

 

195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开展规模浩大的征文活动,征集万篇稿件汇编成十集,命名为《星火燎原》,毛泽东题写书名。这是我国迄今最大的一套战争回忆录,其中第三集为长征专辑。

 

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首拍长征题材电影《万水千山》,电影改编自陈其通编剧的同名话剧。陈其通也亲历过长征,是红四方面军一名宣传队长。196410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演出现场人们一片欢腾。《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中长征是最为壮烈的一幕。1965年建军节,《长征组歌》在北京上演,词作者是亲历过长征的萧华将军。《飞夺泸定桥》一文,30多年前入选中学课本。作者彭加伦曾经是长征中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84年,美国全美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76岁之年身上安着心脏起搏器踏上长征路。次年10月他出版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美国引起轰动。他在书中写道:“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成熟坚强的政党。长征,为人民军队锤炼出一大批名将和官兵。长征,使中国在黑云压城的民族危亡中展现出伟大复兴的曙光。没有长征,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长征,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少年时我记忆中的红军长征,以为就是从江西瑞金、于都出发到达陕北的长征。现在不少人也是这个印象。其实,那只是红军长征的一支队伍。



 

1927共产党建立了工农红军,此后到30年代初创建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们有一个受苏联影响的名字——苏区。鼎盛时期,苏区总面积达到4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三千万,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多个省份的边界地区。

 

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对各苏区进行了围剿193410月,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是长征的开端。此后,在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也陆续离开革命根据地,踏上长征路。


193512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27日,毛泽东作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即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底,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陕甘宁地区,这里就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由于先前分散在各根据地红军主力集中到这里从此西北成为全国革命的大本营。至此长征将一次战略转移,转变为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艰难跋涉,变成了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

 

用毛泽东的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1937925日,八路军第115师平型关大捷,一举击毙日军1000余人,摧毁汽车100余辆,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许多人不知,23天后,八路军第120师雁门关一战毙伤日军500余人,几十辆日军汽车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一天后八路军129师再传捷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成功,击毁敌机24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出现抗日战场,让不可一世的日军从此记住了戴斗笠的八路军”。

 

更了不起的是到敌人后方去”!“八路军工队”就是八路军武装工作队的简称把日占领区的中国老百姓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陷日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里包含着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最有效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政治和军事思想。日寇投降时,共产党已凝聚起近两亿人口的根据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和将领,以及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受阅部队中,有很多是从长征中走过来的红军战士。

 

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之战,身穿防寒服、睡着鸭绒被的美军,做梦也想不到,穿着单薄军装的志愿军能迅速挺进到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对美军予以重创。美军不知道他们在跟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打仗,这支军队从总司令彭德怀到相当一部分中高级指挥员,是从雪山草地走过来的红军官兵。

 

长征,淬火了一代战将,为新中国锻造出灿若群星的国之栋梁。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军衔时,十大元帅中有9位参加了长征;十位大将中有8位参加了长征,还有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和少将参加过长征。新中国34个部委中有27个部委的主要领导是长征干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17个地方的主要领导是长征干部。

 

当西方怀疑新中国解决不了几亿人吃饭问题的时候,当年的红军将领、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带领几万官兵开赴新疆、黑龙江、海南岛屯垦造田,为新生的共和国建立粮仓。

 

面对西方的封锁,当年红军独臂将军、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带领石油会战大军挺进松辽平原,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打出了“争气油”,把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里去。


面对西方新技术垄断和威胁,当年的红军将领、时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的聂荣臻,带领国防科技大军奔赴茫茫戈壁,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为保卫国防建立了巨大功勋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海外“猎狐”,红色通缉令上的嫌犯陆续归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2014年4月9日,习主席来到海军驻三亚部队,视察井冈山舰和长征核潜艇。三大舰队齐聚南海对抗演练。空军四次赴西太平洋远海训练。请留意,中国核潜艇的响亮名字就叫:长征。



 

80年前的长征,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能量。

 

2015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登上联合国总部的讲坛,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20分钟讲话赢得15次热烈掌声。

 

2016G20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相聚中国杭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全球经济综合治理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充满东方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一带一路”犹如两条彩带,将44亿人口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6年的中秋之夜,长征二号火箭将天宫二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有勇于追梦的豪情壮志。在新长征路上,这些千秋梦想正一个个由神话变成现实。

 

大型纪录片《长征》最后一段话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七一讲话同期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简介:王宏甲,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集)奖、中国广播文艺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代表作《无极之路》《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人民观》《让自己诞生》。


来源:宏甲文章

产业人网  征稿启事

服务工农大众,振兴民族产业!欢迎广大工农兄弟、莘莘学子,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投稿。稿件须为原创首发,内容可反映工农的切身经历,可展现中国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可反映中国产业发展成就得失、工农实际情况,可评析中国产业、经济、劳工政策,可反映工农工作与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文章体裁不限,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有效的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tougao@chanyeren.com


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gzhxb123),验证信息请注明“产业人”,可拉您进“产业人读者交流群”

敬请识别上方二维码共享国家意识形态中心官方微信“思想火炬”

欢迎关注“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北京习风堂”微信号:bjxft20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