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BM——蓝色IT巨人盛衰启示录

2017-07-01 巨龙 产业人网

年逾百岁的IBM(Since 1911),是IT行业教父级的公司,作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蓝色巨人,这一家公司为这个世界奉献了无数伟大的发明创新:机械制表机、商务打字机、Fortran编程语言、RISC指令系统、大型机、硬盘、芯片和材料技术、对称加密算法、个人电脑、小型机、深蓝系统、沃森、物联网、智慧地球、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同样诞生于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与影响力堪比IBM。这些成就,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公司的时空边界,成就了这家伟大公司的历史地位。

写作这篇文章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就是联想ThinkPad,源自于联想收购的IBM PC部门。追根溯源,我们用的PC机、笔记本,一直以来都被称为IBM PC机(或者兼容机),这是当年IBM公司为了对抗乔布斯的苹果个人机而推出的开放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并且成就了后来微软公司和Intel的江湖地位)。

【走在下滑通道下的IBM公司】

和IBM同时代同辉煌的贝尔实验室已经衰败成历史,连总部的实验室,都已经改造成了商业地产项目。IBM公司还不至于沦落到这般田地,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家公司风光不再,业务长期停滞不前,创新乏力,曾经支撑公司发展的诸多产品业务,一项项地卖掉(联想就是IBM PC部门的接盘侠,后来联想还收购了IBM公司的X86服务器业务)。

与此对应的是,IBM公司不断地瘦身裁员,不断地卖掉业务部门,股价也一直在缓慢下滑,到如今总市值不过1400亿美元。作为对比的是,一些新锐的互联网巨头,例如腾讯公司、阿里公司市值都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创业20年不到的腾讯,如今已经相当于两家IBM的市值总和还多。

即使在美国的资本市场,IBM在一众的IT同行里,地位也在不断下降。微软、亚马逊的市值都接近5000亿美元,相当于3个IBM市值还多。至于苹果,按照最新的市值计算,也已经相当于5家IBM还多。股神巴菲特两年前曾经买入IBM公司的股份(实际上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高股价和道琼斯指数),如今算下来,损失已经接近30%,大势之下,股神的光环也罩不住。

股票和总市值当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公司的全部价值,IBM公司仍然有相当强的盈利能力,客户关系一直很稳定,而且牢牢占据着高端客户市场。更重要的是,IBM仍然是一家拥有强大技术的公司,手上仍然拥有整个IT行业需要仰视的技术实力,特别是基础技术能力,仍然是整个行业公认的领袖。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显示,IBM公司在技术专利领域,连续20多年蝉联美国榜首。光每年的专利授权,就有十亿美元以上的收益。

但是不管有多么辉煌的过去,有多少核心技术在手,IBM的确在走下坡路。不仅连续20多个季度业绩衰退,而且被互联网的时代列车,遥遥地甩开了距离,除非发生下一场技术革命并且引领行业的潮流,否则IBM很难再现辉煌。—— 而资本市场的市值波动,就代表了投资者的态度。

这已经不是IBM第一次面临危机。在这家公司的百年风雨历程里,IBM曾经成功地完成两次重大转型,第一次转型从机械制造转型计算机制造,第二次从计算机制造转型到软件和服务。IBM公司在90年代的第二次大转型,被称为“大象也会跳舞”,作为MBA的经典教材,算得上是科技企业史上的转型样本标杆。

这一次,IBM想要转型成功更不容易,时代已经变了,不仅整个行业充斥了如狼似虎的后生晚辈,IBM赖以成功的路径,反倒成了巨大的负担。这就像气候发生了变化,越是食物链的顶端生物,越容易遭遇灭顶之灾。不仅是IBM,惠普公司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用更宽的视野看过去,东芝、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昔日的产业巨头,比IBM更早陷落泥潭,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脖子上挂满奖牌的老运动员们,各自的状况没有最惨,只有更惨,甚至一些老队员们,已经没有机会上场发言。

IBM为什么没有跟上时代潮流?】

是什么让IBM这样的巨人,在IT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变得步履艰难?

照理说,IBM公司拥有一流的技术,也有一流的智库和队伍,对于技术潮流的判断,应该看得很远。要知道,类似于“云概念”、“智慧地球”这些概念,都是IBM公司提出来的。

作为一家行业巨头,IBM公司一直拥有强大优越的企业管理制度优势,其管理制度的科学严谨,尤其是产品开发的流程,一直被华为奉为楷模,华为公司还高价聘请IBM作为公司流程顾问,按照今年的世界五百强营业额预估,华为公司应该能够超越IBM,完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师出高徒”的跨越。正应了中国一句谶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为什么IBM公司严谨规范千锤百炼优化过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则呢?答案就在于制度化带来的执行效率低下,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灵活多变,IBM是一家充满贵族气息的公司,上上下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板一眼按照规则行事。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追求速度,打破规则,颠覆式创新,在试错中快速纠错,在产品的快速迭代中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新的江湖规则。很显然,IBM公司自身的基因,面对这种新游戏规则,并不能适应。对于一家有百年沉淀底蕴的企业来说,以往的成功,制造了“路径依赖”——就是专注于服务高端企业市场。

随着IT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普及,IBM公司赖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大型机体系,虽然在金融、证券系统里面,仍然作为核心主机在使用,但是在更广泛的网络服务器领域,已经干不过廉价弹性的计算机集群系统(云计算系统),这就导致了市场占有率的下降,而软件硬件系统的市场地位下降,也会同时拉低IBM公司的IT服务的销售额。

虽然很多新的IT概念,都是IBM公司提出的,但是常常遭遇“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的结果。例如,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语音识别技术,其最早的语音分析算法,就是IBM公司发明,最早的单机版的viaVoice语音识别,我在90年代中期使用过,当时惊为神技。后来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就是在IBM公司的语音识别专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远远超越了最初的系统,科大讯飞也一跃成为该领域世界最为领先的公司。

除此之外,IBM公司机构相当臃肿,整个公司员工总数接近40万人(裁员以后仍然有30万人),人均产值20多万美元。这个产出指标,远远低于苹果公司,也低于华为公司,华为完成对IBM的营业额超越,员工人数仅相当于IBM公司的一半,换言之,华为公司的人均产值是IBM公司的两倍多。——从这也可以看出,IBM公司其实也是解决了大量的美国就业。这家公司的大裁员,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要比一般公司严重得多。

IBM公司的衰落,和贝尔实验室的沉沦一样,是这个时代美国科技衰落的重要标志。美国在基础科研领域,投入越来越少,而在噱头十足的互联网,投入却越来越大。长久下去,美国就很难再引领科技领域的革命。要知道,很多基础科技的突破,甚至需要几十年才能够大规模应用。

相反,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因为强大的竞争压力,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正在不断地在加码科技领域的投入。而且投入的领域,也从开始的仅仅投入应用技术,开始向基础技术,比如芯片、新材料、基础算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投入,不仅企业在投入,国家也通过各种途径支持。

如果美国持续减少基础科研投入,中国未来将会接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领域开拓。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改变世界的发明,在中国出现,并且从中国输出到全世界。

【IBM盛衰的反思】

IBM公司当然不会轻易倒下,无论是其技术储备,还是政府资源,以及对美国社会的贡献,美国都会想方设法支持这家企业。以IBM公司储备的基础技术,在未来变革成功,走出眼下困境,也并非不可能。毕竟这家公司的品牌、技术优势仍然很强大。

IBM的问题,和固守商业模式有关,和执行力有关,IBM不乏眼光长远的精英,但是公司上下都充满了官僚习气,加上华尔街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非常恶劣的角色,华尔街的财务分析师是冷酷的,他们不懂技术,更看不到产业前进步伐,他们只盯着一个个季度的报表。因此,公司的变革迟迟不能推动,只是在老的业务模式里,掘地三尺深挖利润。“知行合一”,IBM做到了知,但是“行”却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朗讯的倒下,贝尔实验室已成了历史,但是全世界的电信产业仍然在不停地进化,华为成了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并且在未来的通讯系统进行大手笔的投资,包括了很多基础研究的投资。就算IBM倒下,这个世界也不会塌下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包括中国的企业,跟进去填补留下的空白。

不过,就个人感情而言,我很希望IBM公司能够复兴。因为我看到了太多的IT行业的新暴发户,像IBM这样德高望重的IT江湖前辈,已经是凤毛麟角。

来源:“龙语天下事”微信公众号

产业人网长期征稿启事

产业人网面向广大正能量网友发出约稿邀请,征集有关政经分析、时政评论、新锐观点、政策解读、国企改革、工农故事等各类题材的原创文章。文章一经采用,都有稿费。稿费虽然不多,体现的是我们的诚恳谢意。  同志们、朋友们,请发出你们的见解和心声。中国需要您的声音,工农朋友们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请同志、朋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tougao@chanyeren.com 。

自助投稿请点击访问以下网址:

http://www.chanyeren.com/e/DoInfo/ChangeClass.php?mid=1,选择相关栏目后,填充相关的内容(标题,作者名,正文等)提交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