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中国产业经济的核心课题:从价值洼地到价值高地(上)

2017-10-09 定海神针 产业人网

中国经济,未来的风险是金融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既有的困顿是中国制造普遍陷入价值洼地。中国制造的价值提升已经迫在眉睫,产业经济的战略关键则是系统构建产业山脉,跳出价值洼地,占领价值高地。


一、中国经济现状:制造企业陷入超低利润区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占据全球制造的25%,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然而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从2011年开始,连续6年徘徊在2-3%的超低利润区间。



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平均利润率,2011年为2.9%,2012年为2.23%,2013年为2.15%,2014年为2.1%,2015年为2.18%。


入围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的245家制造企业,2016年平均利润率也只有3.3%。

一份覆盖广东90%的制造业产值、覆盖湖北89%的制造业产值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受访企业2015平均利润只有3.3%,制造企业利润率5年跌去近一半。

 

关于中国经济,大家最关切课题莫过于GDP增长,但时下中国经济的症结不是销售额、营业额、GDP的增速放缓了,而是制造企业的利润莫名蒸发了。

中国是制造大国,却是利润弱国,2011年以来制造企业利润低下的程度更加严重,中国企业普遍陷入了价值的洼地。


比如中国制造500强,2011年至2016年营业总额基本每年都有增长,但利润却没有同步增加,甚至下降了。

以2015年为例,相比2010年营业总额增加了8.7万亿元,利润却减少了1610亿元;相比2007年营业总额增加18万亿元,利润却只增加了600亿元。


如果说东西没有卖出去或者卖得少,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少,那倒罢了。现在的问题是劳动效率也不低,东西也没少卖,劳动付出了,价值却没有实现。


有经济学家说,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劳动效率,这与2011以来中国制造遭遇的状况显然是矛盾的。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先找到问题,找对问题。


那么,中国制造的问题出在哪里?中国制造的利润水平为什么这么低?原因是什么呢?

 

①中国制造的超低利润,历来如此吗?不是。


尽管中国制造的利润率向来不高,但2011年之前中国制造500强的平均利润率皆在3%以上,2007年平均利润率为5%,即使是次贷危机期间的2008年也未跌破3%。


5-15%的利润率是企业应有的正常水平,比如食品为主的雀巢、日化为主的宝洁,平均利润率均为14%。


处于3%的低利润水平,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变得很脆弱,经受不起经济环境变化与产业价格波动带来的任何冲击,稍有风吹草动,企业就会陷入亏损的无奈境地。

 

②中国制造利润率下滑,是因为全球经济环境衰退的影响吗?不是。


企业利润的非正常流失,始于2011年。以2011为界,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要治理中国经济只会越治越乱。


2011年之前,中国制造的利润波动具有全球性的共性,与其他国家的升跌规律呈正比关系,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存在正向的逻辑关联。2011年之后,中国制造开始跌入了超低利润的洼地,至今依然深陷其中;更重要的核心事实是中国脱离了全球经济大环境的演变逻辑,独自下滑。

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的企业盈利水平都早已恢复到了次贷危机前的水平,其中2016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制造企业平均利润率高达12.2%,2017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制造企业平均高达10.9%,法国制造企业高达7.1%。要知道,美国500强企业2008年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92%。


如果说是与全球经济同频,那么中国制造业利润水平也应该同步恢复到自己的正常水平,而不是独自“下跌”,滞留在2007、2010一半的水平。

 

③是国有企业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吗?不是。


某些经济学家总是爱嚷嚷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仿佛国有体制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包袱。


请问光伏太阳能企业,2012-2013年之间在欧美反倾销中赫然倒下的太阳能巨头无锡尚德是国企吗?陷入重度亏损的赛维LDK是国企吗?


请问服装企业,美特斯邦威2010年以前在服装界可谓是叱咤风云的"霸主",2011年后开始走下坡路,业绩连续下滑,2015年巨亏超4亿。报喜鸟从2012之后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连降4年后,2016年巨亏4.3亿。请问美斯特邦威是国企,还是报喜鸟是国企?


请问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2014-2015年期间,近400家企业批量倒闭,请问又有几家是国有体制?


利润水平下跌不是国企的专利,而是国企、民企共同的遭遇。国有体制不是中国经济的病灶,国企体制改革更不是中国经济的解决之道。

 

④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吗?不是。


请问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哪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呢?!美国制造居于10%高利润水平,而德国、法国居于5-7%中高利润水平,中国制造却是2-3%超低利润水平。


事实上,一个经济体的利润水平与劳动力成本,正确的逻辑是正相关,而非负相关。


经济学家们看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更应该看到中国制造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很多中国制造可以实现的品质,工资水平比中国低的国家不一定做得到,工资水平比中国高的国家也不一定做得到,更不要说机器人了!

 

⑤中国制造价值低廉,是因为技术不够先进吗?不是。


中国制造的最突出问题不是技术低下,而是价值不足。比如,陀飞轮机芯是腕表的最高科技象征,江斯丹顿、宝珀、宝玑等国际高端品牌,普通腕表的主流价位是30-50万元,陀飞轮腕表则在90万元以上,然而中国海鸥牌陀飞轮腕表的价位是1-5万元,甚至赶不上国际高端品牌入门级产品的价值。


技术不是万能,工业4.0的机器人更不是万能。何况很多产品的附加值来自人,而非机器,比如时装界的国际大牌都在贩卖设计师,而不是工业4.0;奢侈品鞋包最钟爱的工艺诉求是手工打造,而不是自动化生产线。


如果说10年前、20年前、30年前,因为技术限制了中国制造的价值实现,可能说得通。但今天的中国,高铁、航天、高端装备、IT通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均处于领先水平,再来拿技术说事,明显不符合中国国情。


如果总是抱着过去说话,那不妨说说1000年前、2000年前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哪里?历史上欧洲人追棒的奢侈品又来自在哪里?当年罗马贵族获得一件中国制造的丝绸制品是如何的心喜若狂,凯撒大帝如何在庆功宴登上桌子炫耀他的丝绸披风战利品。

 

⑥中国经济下行,是因为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吗?不是。


最喜欢拿技术说事的,恐怕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威胁论者,他们高举着世界银行炮制的经济改革大棒,轮番恐吓中国经济官员。


国际资本为了阻断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是这样念的:“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因为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就能追赶的。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之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至今看不到跳出陷阱的希望。”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最早是世界银行抛出来的。世界银行是什么组织,是国际资本下属组织;而把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进行系统遏制、全面打压的是谁,正是跨国界超政府的国际资本集团;凡是世界银行推出人物和概念,包括2030,都是立意深远的。


如果说中等收入是个陷阱,是个坑,那也是人造的坑。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发展停顿,本来就是华盛顿共识、金融自由化等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引导下,被国际资本成功阻断的案例。至于韩国、新加坡等之所以破例跃入高收入行列,分享一个细节信息,你就秒懂了。比如韩国著名企业三星电子,李氏父子直接持股量不足5%,三星根本不是韩资而是美资。

 

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鸟?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块蒙住中国政府眼睛的布。中国制造,从利润水平来看,这几年比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更糟糕。经济学家却说这是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到中等水平,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经济的病根,药方就是技术创新。中国经济现状本身是经济战的结果,明明是外伤失血,却非要说是胃动力不足,外科创伤吃胃药,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奥妙。

中等收入陷阱,是驱动中国政府推行经济改革的鞭子。如果不弄乱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如果中国不主动钻进经济战的埋伏圈,国际资本集团根本无法阻断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果然中了招,几年来一直马不停蹄往套子里钻!

中等收入陷阱,旨在引导中国做掰玉米的猴子。炒作中等收入陷阱,目的就是为了误导中国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战略,阻断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关停转,发展新产业,发展高科技!到时候嘛,嘿嘿,西瓜没摘到,玉米也丢了。

 

⑦是中国制造品质不够精良吗?不是。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无能为力的产品已经很少很少,即使有,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攻克的。


至于中国制造的品质,三种情况是主流:第一,中国企业做出来了,没人知道,或者知道的很少,这是品牌认知的问题。第二,中国企业生产了世界领先的优质产品,贴的却是他国品牌的标签,这是产业分工的问题。第三,中国企业有能力做,但不敢做,担心卖不出去,这是市场营销的问题。


当然也存在第四种情况,个别产品中国企业暂时还做到世界顶尖水平。但最主流的三种情况,都不是制造本身(包括制造技术)的问题,而是制造之外的因素。


这就意味着中国应该在制造之外的设计、品牌、营销、产业主导权、文化引力场等层面做更多的努力。

 

⑧是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吗?不是。


如果说中国企业的困顿是因为中国市场消费力不足,那就更离谱了。

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在中国,世界第一大服装市场在中国,世界第一大电商市场在中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消费市场,买买买,全球一半以上的奢侈品都是中国消费者买单的。


几万元一只的名牌包包,比如LV、爱马仕,每卖出2只,就有1只背在中国人的肩上;几十万元一枚的高端腕表,比如百达翡丽、江斯丹顿,每卖出2枚,就有1枚就戴在中国人的手上,我们前总理手上戴的就是35万元的江斯丹顿哦;几百万元一辆的超豪华汽车,比如保时捷、玛莎拉蒂,每卖出4辆,就有1辆驰骋在中国的大地上。从2011年至今,六年如一日,一直都是这个状况。瑞士腕表厂商眉开眼笑的说“谢谢,中国!”而不是谢谢美国或者别的什么国家,你能说中国人的消费力不足吗。


问题的关键不是中国的消费能力够不够,而是中国人的消费力到底去哪了?

 

二、中国人的消费力到底去了哪里?


心情好了去逛街,心情不好了还是去逛街,心情不好不坏也可以去逛街。逛街的首选是 42 35689 42 15287 0 0 3774 0 0:00:09 0:00:04 0:00:05 3776购物中心等大商场。


一线城市的主流商场,扑面而来的一楼化妆品区,不是兰蔻、雅诗兰黛、资深堂、倩碧、欧莱雅,就是香奈儿、迪奥、雅漾、HR、MAC等等,几乎清一色的国际品牌。


那些高大上的高端商场,唱主角则是国际奢侈品,一楼、二楼、三楼到顶楼,无论服装、鞋包都是所谓的国际时尚大牌,中国品牌往往难得一见。

 

1.中国市场消费力去向A:全国业绩最好的商场


2016年全国业绩最好的五大商场,分别是北京SKP、深圳万象城、南京德基广场、杭州大厦、上海IFC国金中心,这5家营业额60亿元以上的商场巨头,无一例外都是国际一线品牌与奢侈品品牌的专属领地。

北京SKP(原王府井新光百货)为全国第一大商场,2016年总业绩高达96亿元,以坐拥一线大牌出名,奢侈品LV一个品牌就在SKP的不同楼层开了三家店。

2010年开业的上海IFC国金中心,商场内更是大牌云集,聚集了Hermès、GUCCI、CHANEL、LV、Dior、阿玛尼、范思哲等近150家国际高端品牌及顶级奢侈品。


浙江营业额最高的商场,杭州大厦同样汇聚了LV、HERMES、Dior、GUCCI、FENDI等大量顶级奢侈品品牌及国际时尚品牌。


南京德基广场、深圳万象城,也不例外,均主营国际时尚大牌。

 

商场是时尚产业的缩影,所谓高端商场,都是服装、鞋包等国际时尚品牌的集聚地。在时尚领域,中国品牌不仅占比少,而且价值不高。尽管这些服装配饰大都是中国制造擅长的传统产业,尽管中国是纺织大国、服装大国、鞋包大国,但在服装鞋包等奢侈品及高端时尚领域,却没有中国品牌的位置。

 

以南京德基广场为例,排除餐饮、集合店以及个别国别归属模糊的的品牌外,德基广场共有服装、鞋包、珠宝、腕表、化妆品、香氛等123个时尚品牌,其中100个均为外国品牌,只有23个为中国品牌。



从统计数据看,德基广场在售品牌,中国占比不到20%,其他国家占比超过80%。

 

买买买,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世界闻名。很多专家主张把消费留在国内,这是对的,但一个重要的现实需要正视:那就是留在国内的消费力,又贡献给了谁。中国品牌如何对接中国自身的消费力,这个经济课题需要充分重视,并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有人可能对此无所谓,或者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登临时尚产业的高峰。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对时尚大牌的追逐更是冠绝全球,全世界的奢侈品消费有一半是中国人包揽的。这好比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在中国,有人却说中国人没有能力登临珠峰,任由外国人登临,而不主张中国建立自己的登山队,这种论调显然要不得。事在人为,海尔冰箱也是中国制造,却能登临世界的最高峰,为什么服装、鞋包、腕表就不可以?!

 

2.中国市场消费力去向B:衣食住行


中国制造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到底如何?全国销量最大的商场,固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与判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放大讨论范畴,进行系统的广谱分析,来看看更多领域的消费力都对接给了谁。


在衣食住行各个产业,且不说全球市场,先看看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谁更强势?

 

【衣】服装鞋包市场的价值高地:外来品牌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服装是一个大品类,消费层次复杂,价值层次丰富;购买渠道,除了商场,还有超市、街边店(品牌店、非品牌店)、专业市场,以及新兴的网购渠道。国际品牌主要占据商场以及街边独立品牌店等中高端市场及大众市场,中国品牌更多的集聚在超市、街边店、网购等大众市场及中低端市场。


尽管中国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服装零售市场,但高利润的市场区间,中国企业的存在感却很低;面向大众的中端市场,体量最大也是ZARA、H&M、优衣库等外来品牌。


价值越低,中国品牌占比越高;价值越高,中国品牌占比越少,这就是服装市场的基本规律。


高价值服饰购买,高端商场是最主要的阵地,我们以深圳万象城为例,来看看高端服饰领域,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各自的占比。


主力店之外,深圳华润万象城,有男装类品牌38个,女装类品牌50个。

其中,男装类,95%为外来品牌,5%为中国品牌。中国男装品牌不仅占比少,且处于商场的底层价值区。

女装类,85%为外来品牌,15%为中国品牌。中国女装品牌不仅占比少,亦处于商场的价值底层。


比如麦昆的一件牛仔衣卖1.5万元,中国品牌只卖1500元,这还是中国服装品牌的拔尖者,更多的中国品牌连进驻恒隆广场、国金中心、万象城等高端商场的“资格”都没有。

 

请问这样的牛仔衣,中国设计不了?还是制造不了呢?!为什么麦昆卖1.5万元,中国人还这么乐意买单?这是值得深究的。

 

【食】奶粉市场:价值高地100%为外国品牌所占据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又吃些什么呢?


粮油是食的基本项,超市是粮油品牌的主要销售阵地,10多年前,中粮的福临门与嘉里的金龙鱼还平起平坐,但2011年来,各地超市粮油区都是金龙鱼唱主角。


猪肉市场,曾经的中国巨头双汇为美国高盛所收购;牛肉市场,全然是进口产品的天下;就连酱油、鸡精等调味品,前几年也遭遇了国际资本的批量收购。

线下超市的进口食品区,近几年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多的中高端商业体放弃普通超市的经营,直接开设进口食品超市;网上的生鲜电商及食品商城基本都以进口水果、进口肉品,及其他进口食品的销售为主体。


婴儿奶粉市场更是为外国品牌深度霸占。很多有消费能力的家庭,为宝宝选择奶粉,隐约中摆出一副非外来品牌不吃的架势。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外来奶粉品牌的市场地位一路飞涨,而今的中国,不仅在高端奶粉市场没有中国企业的份,主流奶粉市场也没有中国企业的位置。


大家注意一个细节,三聚氰胺事件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中国奶粉的信心,而三聚氰胺事件的始作俑者三鹿奶粉的老总,引咎辞职后,转而主管疫苗了,不仅没有降权,反而升权了!

 

说的这里,感慨万千!怎么形容呢,中国连几个月大的宝宝,都要仰仗美国、荷兰等外来品牌来哺育;而这些盲目追逐洋品牌的父母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奶粉是不是吃了催奶药的奶牛乳腺发炎后流淌着脓汁的牛奶做成的。


其实,危机深重的不是中国制造本身,而是当下中国的消费文化。与此关联的则是经济高层建筑的隐忧,当一个大国的经济学,脱离产业、脱离文化、脱离经济引力,孤立的谈市场经济,是多么低级的思维!

 

【住】五星及五星以上高端酒店:99%为外来品牌所占据


中国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也是出差、旅行最频繁的群体,那么他们外出时,又住哪些酒店呢?


酒店主要分三类:星级及五星级以上豪华酒店、经济型快捷酒店,以及民宿/精品/特色类酒店。


高端的五星及五星以上豪华酒店,除了君澜、文华、开元等个别酒店,基本上都是外来品牌。不是美国的万豪、喜达屋、希尔顿、凯悦等酒店集团旗下品牌,就是英国的洲际系酒店,不是法国的雅高集团旗下酒店,就是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嘉里系酒店。


近几年,是高端酒店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国际酒店扎推进驻中国,与此同时,也是中国酒店品牌不断边缘化的过程。


中国高端酒店市场,一边则是国际品牌的兴盛,一边是自有品牌的萎缩,对比非常强烈。十几年前来上海,想住的讲究,住的有面子,还可以选择锦江等,而今呢,只有丽思卡尔顿等一连串的国际酒店可供选择。


高端酒店,即使业主是中国企业,也仰仗国际酒店集团的品牌与管理,比如金茂君悦。中国自有品牌呢,主要集中在经济型酒店领域以及散状的民宿/精品/特色类酒店。


尽管酒店业,是服务不是制造,但仿若一边镜子,映证了中国市场的消费力以及消费力的流向。

 

【行】高端及高端以上汽车市场:外来品牌占据绝对优势


汽车、飞机都是规模浩大的市场。且不论中国客机市场如何30年如一日向美国波音,法国空客输送利润,中国大飞机事业已经开始起航,我们相信未来会是全新的格局,这里我们重点谈谈汽车。


汽车市场的格局,无须调查,无须数据,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见证,每天出门,看看路上跑的车,看看眼花缭乱的汽车品牌标识,不是德国车,就是美国车,不是日本车,就是韩国车,偶尔也有中国车掠过。但中国车是什么价值,外国车又什么价值?一辆保时捷,单车利润就高达12万元,一辆长安,整车售价也只有8万元。


中国连续8年稳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中国自主品牌什么规模,国际品牌什么规模?丰田、大众、通用三大巨头年销量基本稳定在千万辆规模,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最大的长安、长城年销量也不过区区100万辆。


全球豪车1/4的销量在中国,然而豪华汽车市场,价位40-200万的普通豪华品牌是奥迪、宝马、奔驰、路虎、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等等外来品牌,中国品牌几乎为零;价位100-400万的运动型豪华品牌是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根本见不着中国品牌的身影,更不要说超豪华市场了。


2008年以来,无论高端红酒、高端腕表,还是高端酒店、高端汽车,都呈现“逆”势飞扬的发展态势。


玛莎拉蒂、兰博基尼、保时捷、法拉利、宾利等超高端汽车的红火,再一次证明了经济学家宣称的世界经济疲软、中国市场消费力疲软等中国经济下行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

 

【结论】中国市场的价值高地,为国际资本所占据


透过多行业的广谱考察,你可以发现三个共通点:


第一,中国市场的消费力,一点也不弱。

高端酒店、高端红酒、高端轿跑、高端腕表、服饰鞋包奢侈品等高消费市场在中国的兴盛都是铁的印证。近几年来,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处在下行通道,而这些奢侈级别的高端消费,却在次贷危机后一直逆势飞扬。


第二,中国市场的高消费力红利,被跨国资本霸占。

中国市场形成的巨大的消费红利,80%以上为国际资本所霸占。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高消费红利的霸占,凭借的不是武力,甚至也不是技术,而是品牌营销的运作与消费文化的营造。


第三,中国企业普遍陷入价值洼地。

低价值的大众市场,中国品牌很活跃;高价值的中高端市场,中国品牌严重缺位。衣、食、住、行等各行各业,中外品牌在总量上都各具规模,但在价值实现上落差巨大。

 

近来,消费升级、消费驱动之说在中国极为盛行,但如果中国市场消费力,尤其是高端消费力,都外流了,那么中国经济只会更加空虚,得益的却是正在与中国经济体过招的国际资本集团。

产业人网面向广大正能量网友发出约稿邀请,征集有关政经分析、时政评论、新锐观点、政策解读、国企改革、工农故事等各类题材的原创文章。文章一经采用,都有稿费。稿费虽然不多,体现的是我们的诚恳谢意。  同志们、朋友们,请发出你们的见解和心声。中国需要您的声音,工农朋友们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请同志、朋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tougao@chanyeren.com 。

自助投稿请点击访问以下网址:

http://www.chanyeren.com/e/DoInfo/ChangeClass.php?mid=1,

选择相关栏目后,填充相关的内容(标题,作者名,正文等)提交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