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惧怕吗?| 钟马田

2016-07-27 钟马田 真理与自由

你惧怕吗?

钟马田



  经文:创世记3:7-9

  “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创三8)。你还记得他们之前相信魔鬼的说法:“你们不一定死。”魔鬼的意思是:“根本没有害怕的必要,只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坚持自己的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声音,绝对没有什么好怕的。”但当亚当和夏娃听到上帝的声音,竟然逃跑躲起来,为什么?因为他们感到恐惧、感到罪恶、感到羞耻。

  圣经再次告诉我们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事。我知道人都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但却无法逃避。这道理很简单,我们喜欢自称是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我们不想再受制于恐慌和惧怕,想对生命采取完全理性和科学的观点。我们想要任意而行,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我们不想再受到任何事物的惊吓。这一切在理论上和字面上都很容易,但是,唉!如同我们的祖宗亚当夏娃一样,说是一回事,实际经历却是完全不同的事。今天人类的悲剧在于这种冲突的矛盾对立。我们说自己不害怕,但却仍心存恐惧;我们说自己不相信有罪也不相信上帝,但内心却有被定罪的感觉。我们里面有一个声音发出指控与谴责,以至于我们内心充满羞耻和不快乐。

  或许你在面对一个特殊行为时安慰自己说:“事情没有什么不对劲呀!”当一个诱惑试探临到你时,你说:“没关系!我又不是生活在中古世纪,我才不会被宗教的陈腔滥调给吓唬住。我不会因此感到惊恐,我是用科学观点来判断事情的,我应当好好运用自己的特质和力量。只要我实际处理应对,一切都不是问题。”你是这样想,但隔天早上当你醒来时却感到羞愧,好像做错事受到谴责;你的良心从此一直被这种感觉啃蚀殆尽。你可能为了这个理由而去教会,但你是不快乐的,心里难受极了。

  人是没办法无动于衷的,其实偷来的果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可喜,灵命的消化不良会紧接在后,不知何故我们总是无法摆脱。当然,如果我们真能作到,根本就不需要心理学家了,但心理学这行业正蓬勃地发展。虽然我们认为自己够大胆、够好,但在我们里面却有声音指控我们是无赖、懦夫、傻瓜、坏蛋、败类、野兽,甚至禽兽都不如。我们无法逃避这些定罪,我们为此无法安眠,我们无法遏止内心的这声音。如果我们有能力我们就会去做,但是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才显得懦弱可怜,充满复杂的情结——我们宁愿称之为情结也不愿承认那就是罪。我们不愿承认自己害怕、羞耻,背负着重担和压力。难道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我们想用心理学的解释来消除一切疑虑,但却是做不到。我们面对一个事实,一个在我们内心有关自己的事实。虽然我想要摆脱上帝和一切属于祂的事情,但就是做不到。因为事实上每一个生在这世上的男男女女,都会意识到上帝和祂的审判。

  是呀,尽管你意识到上帝,你还是可以说自己不信上帝。但如此一来,你就必须与自己产生争辩,而你所有的理智论点确实会支持自己的主张。当你坚持自己的不信、用科学方法证明没有上帝时,你心里却出现一个声音反对你的不信,向你保证上帝确实存在。你想用流利的雄辩来遮掩你内心为上帝说话的声音。这些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每个世人都普遍意识到上帝,即使在最原始的部落和民族中,人们都意识到有上帝和审判。

  是的,我就直截了当地说,伴随这些感觉而来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咦!”你说:“但现代人并不怕死啊!”

  真的不怕?那为什么人们费尽心思要避免提到死亡?为何视死亡为不愿提起的病态现象?事实的真相是现代人确实畏惧死亡。从某方面来看,这个世代是被死亡的恐惧所掌控,圣经说我们都是“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5)。

  我要给你一段莎士比亚伟大的陈述,他把如此进退两难的窘境,藉由哈姆雷特的话表达得淋漓尽致:

  活着,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忍受严苛命运的刀箭打击,

  还是拿起武器挺身对抗苦难的深海,

  到底哪一种心灵比较高贵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个问题。如果生命充满了矛盾和问题、痛苦和困难、绝望和忧愁,是否还值得继续活下去呢?为什么要活下去呢?

  几年前,有一位年轻杰出的国会议员也面对如此重重矛盾,他在自杀之前留下一些遗言。他原本拥有光明的前途,甚至知道自己有希望当上首相。然而他是这样看待事情的:“我十分清楚,如果我继续活下去,将眼睁睁看见许多人与我为敌。我不希望与他们敌对,但我的成功会使他们心生嫉妒,他们会讨厌我,成为我的敌人,然后总有人会感到失望……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他问:“这样活下去值得吗?”最后他的决定是“不值得!”

  当然他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一般人不会这么做。在哈姆雷特独白的结尾,他说他可以用一把简单的匕首,在瞬间解决一切问题。但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说:

  还有谁愿意背负这些重担,

  终生劳碌挥汗工作?

  若不是对于死后之事的恐惧,

  还有那个无人知晓、无人返回的神秘之境。

  这件事迷惑了我们的意志,

  以至于我们宁愿背负身上的磨难,

  而不敢飞向其他未知的痛苦?

  愧疚确实使我们变成懦夫,

  使我们天生明亮的决心,

  被苍白的思虑覆盖消磨。

  ——摘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景

  这岂不是全然真实的吗?不管我们多么聪明、多么理性、多么冷静镇定,我们都无法逃避这种对上帝的意识、罪恶感、羞耻感、上帝的审判、死亡的恐惧,还有对死后未知的感觉。

  你是尘土,必要归回尘土;

  这并不是指灵魂说的。

  ——摘自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 fellow)的《生之颂》(A Psalm of Life)

  如果以上的话是指灵魂,很好,那么我会干脆用匕首来结束一切;但事实不然,灵魂会持续下去。如同莎士比亚的提醒,对死亡的恐惧会削弱我们的意志,所以我们决定活下去,只是惧怕仍挥之不去,也无从逃避。我们自身的罪恶、羞耻,一切的折磨、悔恨和自责,不断浮现延续下去。从创世之初就已开始,一直持续重复到今天。

  (选自《创世记中的福音——从自主到信靠》,林千俐译,改革宗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