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次经、旁经、伪经、外典
正典、次经、旁经、
伪经、外典
一、正典
(一)旧约全书正典
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教的启示性经典文献,内容和旧约全书一致,但编排不同,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和诗文三部分,总共24卷(小先知书在希伯莱圣经中算一卷)。律法书和诗文中的诗篇被伊斯兰教列为经典文献之一,但穆斯林认为其中包含错误。
1)律法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2)先知书:前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慕耳记》、《列王记》、《尼希米-以斯拉记》;后先知书——大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小先知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3)诗文:《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路得记》、《以斯帖记》、《历代志》、《耶利米哀歌》、《但以理书》。
旧约全书是基督宗教的启示性经典文献,内容和希伯来圣经一致,但编排不同。主要包括摩西五经、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大先知书、小先知书,总共39卷。
1、旧约全书的组成部分:旧约全书大部分是以希伯来文写成的,《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但以理书》部分是用亚兰文写成的,最重要的旧约希伯来抄本是《马索拉文本》、《撒玛利亚五经》、《死海古卷》和《七十士译本》。包括:
<1>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2>历史书:《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慕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尼希米记》、《以斯拉记》、《以斯帖记》;
<3>诗歌智慧书:《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
<4>先知书:大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和小先知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2、旧约全书事件发生的地点及时间:以色列位于中东地区,是亚、非、欧的交叉点,主要分为四个地区:海岸平原、中部山地、约旦裂谷和约旦河东部高原。旧约全书的时间横跨将近两千年历史,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处于公元前2000至1500年之间的青铜时代;摩西与约书亚处于青铜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550至1200年之间。士师到联合王国时代属于铁器时代,约在主前1200至332年之间。
3、旧约全书在整本圣经中的地位:通过旧约全书,我们了解到人类的来源和堕落的历史,还有上帝的救赎;旧约全书是新约全书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新约全书隐藏于旧约全书之中,旧约全书显明于新约全书之中。
(二)新约全书正典
整本基督教的圣经共有六十六卷,其中旧约全书三十九卷,新约全书二十七卷。
新约全书包括福音书、历史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其中福音书有《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卷;历史书有《使徒行传》,又称为《圣灵行传》;书信共有二十一卷,其中确定为使徒保罗所写的有十三卷,它们是《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腓利门书》;《希伯来书》的作者是谁,已不可考。正如古教父奥利金有针对这个问题的名言说:“《希伯来书》的作者是谁,只有上帝知道”!《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壹书》、《约翰贰书》、《约翰叁书》和《犹大书》归类为普通书信;新约最后一卷《启示录》属于启示文学类。
与旧约不同的是,新约圣经并非用犹太人的母语希伯来文写成,乃是由希腊文写成,因为新约时代的巴勒斯坦早已被希腊化了。
二、次经
次经(deuterocanonical books)是一批在旧约正典之后出现的犹太典籍或著作,大约完成于主前三世纪至主后一世纪之间。那时犹太人经历乱世,次经反映了该民族对乱世的反应和对未来的盼望。根据威明顿,共有14卷次经:
英文名 天主教译名 更正教译名 其他译名
Tobit 多俾亚传 多比传 多比雅书
Judith 友弟德传 犹滴传 犹底特书
The remainder of Esther 艾斯德尔传补录 以斯帖记补篇 以斯帖记续本
1 Maccabees 玛加伯书上卷 马加比书上卷 马加比一书
2 Maccabees 玛加伯书下卷 马加比书下卷 马加比二书
The Wisdom of Solomon 智慧篇 所罗门智慧书 所罗门智慧书
Ecclesiasticus 德训篇 便西拉智慧书 传道经
Baruch 巴路克书 巴录书 巴录书
The Song of the 3 Children 三青年的赞美上主歌 三青年赞美歌 三圣子之歌
The Story of Susanna 苏撒纳传 苏撒拿传 苏撒拿记
Bel and the Dragon 贝耳和大龙 比勒与大龙 彼勒与龙
The Prayer of Manasses 默纳舍祷言 玛拿西的祷告 玛拿西祷告书
1 Esdras 厄斯德拉卷三 以斯拉续篇上卷 以斯得拉一书
2 Esdras 厄斯德拉卷四 以斯拉续篇下卷 以斯得拉二书
次经的权威地位争议
对于次经的权威地位,教会中存在两种意见。其一以奥古斯丁为代表,认为次经是圣经的一部分;而另一种观点则更严格认为次经在权威上不及希伯来文圣经,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而不能作为教义信仰的依据。耶柔米在他所翻译的圣经拉丁文武加大译本的译序中阐述了后一种观点。后世其他的教父和经院学者也都持这两种观点。
马丁·路德整理翻译圣经时,追随耶柔米的意见,认为这部分经典没有希伯来文经典的依据,是根据希腊文整理的,是没有权威的。目前基督宗教中只有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宗使用次经——天主教认为次经是圣经正典及其所信仰教义的依据;东正教认为次经是圣经正典,但不是教义依据,只是信仰参考;圣公会认为次经不是圣经正典,因此不是教义依据,只是信仰参考。
为什么基督徒不把次经列入圣经中?
天主教在1546年把其中11卷次经(以上第1至第11项)列入天主教的旧约圣经, 即在以斯帖记加入1卷补篇(以斯帖记续本),在但以理书加入3卷补篇(三圣子之歌,苏撒拿记,彼勒与龙),及另外加入7卷次经(即多比雅书、犹底特书、马加比一书、马加比二书、所罗门智慧书、传道经、巴录书)。换言之,罗马天主教的旧约圣经共有46卷,比基督徒的旧约圣经(39卷)多出7卷。基督徒的圣经没有列入次经, 是有合理的原因:
(1)次经从没有被受承认的权威(recognized authorities)(例如文士以斯拉的审定会议)列入旧约(希伯来文圣经)的正典内。
(2)次经从来没有被主耶稣或新约的其他作者引述过。
(3)犹太的伟大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将次经列在正典之外。
(4)著名的犹太哲学家斐罗(Philo)也不承认次经为正典。
(5)早期的教父(church fathers)不承认次经为正典。
(6)将圣经由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 称为武加大译本(Vulgate)的哲罗姆(Jerome,或译作耶柔米),虽然被教皇(教宗)所迫,将次经列入圣经(武加大译本)内,但却不承认这些书是圣灵所默示的。
(7)这14卷次经当中,没有一处自称是出于上帝所默示的;而事实上, 其中有些更否认这事。
(8)其中几卷书含有地理和历史上的错误。
(9)其中几卷书含有错谬的教义,例如为死了的人祷告、光明天使可以撒谎来保护人,等等。
(10)由主后第一至第四个世纪,在所编成的任何一份正典的书目之中,皆找不到次经的任何一卷。
(11)罗马教宗大贵格里(及现行公历格列高利历的批准人)生前公开以谕令方式宣布次经并非正典。
(12)事实上,次经被列入正典乃因为罗马天主教会受到马丁·路德等人改革运动的影响,地位大大地被削弱了,所以在1546年召开第一次特伦特会议(或译作“天特会议”, Council of Trent,召开的缘故就是为了加强他们本身的地位),并正式承认这些书为他们的正典。
次经中有荒谬的传奇,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并教义和道德上的误导,是铁一般的事实。例如多比雅书认为西拿基立是撒缦以色的儿子(多比雅书1:5),而不是撒珥根二世的儿子;尼尼微是被尼布甲尼撒和亚哈随鲁所攻倒(多比雅书14:5),而不是尼布普拉撒和西阿萨里所攻取。犹底特书传有明显的错误,不可能符合历史。此书也鼓励人说欺诈的话(犹底特书9:10,13)。马加比二书也有很多年代,历史和数字的次序颠倒和差误,显示是出于无知或混乱。
为何天主教还要接纳次经呢?
帕夏(Dr. Rene Pache)指出,这因为她(天主教)和更正教徒(Protestants)对抗的时候,缺乏理由去辩护她那偏离圣经的错误教义。所以将次经纳入圣经正典,她就有根据指出圣经(其实是次经)支持为死人祷告的事(马加比二书12:44);支持赎罪的献祭(后来演变成弥撒,马加比二书12:39-46);赎罪祭中的施舍不单有价值,而且能将人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多比雅书12:9; 4:10);向圣徒祈祷(马加比二书15:14; 巴录书3:4);敬拜天使(多比雅书12:12);炼狱的存在和灵魂在死后被救赎(马加比二书12:42,46)等等。明白了以上这点,我们就了解为何基督徒不把次经列入圣经中。
三、 旁经(Apocrypha)
Apocrypha(旁经)是指两约之间涌现的一批以启示文学为主的经卷,如《以诺壹书》、《摩西升天记》等。上述两本书包含了上帝的特殊启示,但不等于特殊启示,而它们所包含的特殊启示被收录进《圣经·新约全书·犹大书》中。
其它旁经《以赛亚升天记》、《禧年记》、《所罗门诗篇》、《十二先祖之约》、《西比林神谕》,等等,基本上在宣扬上帝将从大卫王的后裔中兴起一位王子,成为以色列国王,领导以色列人成功复国并成为地中海东岸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国力足以使普天下万国来朝。
这种错误的弥赛亚观导致犹太人不能认清拿撒勒的犹太人耶稣就是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因而被耶稣基督多次批判。犹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各传统(天主教、东正教、更正教会、马龙派)都一致认为,上列旁经不是圣经正典,不能作为教义依据。
许多基督教(更正教会)神学家将“次经”(Deuterocanonical)称为“旁经”(Apocrypha),将我们所谓“旁经”称为“伪经”(Pseudepigrapha)。
四、伪经(Pseudepigraph)
伪经指新约全书正典以外的、伪托作者之名写作的、冒充新约全书正典的作品,包括福音书伪经、行传伪经、书信伪经和启示录伪经等四大类,共八十余卷,最早成书于主后2世纪初,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抄本不早于2世纪晚期。
福音书伪经包括下列书卷——
《真理福音》:
《多马福音》:过分鼓吹耶稣基督神性,贬低其人性,且贬低女性。
《腓力福音》:鼓吹通过男女之间柏拉图式的恋爱而属灵(实则为通灵)。
《埃及人福音》:
《圣母玛丽娅福音》:
《抹大拉的玛丽娅福音》:吹捧女性,丑化男性。
《伪马太福音》:
《彼得福音》:
《希伯来福音》:
《尼哥迪慕福音》:
《巴拿巴福音》:穆斯林最喜欢的福音书,用以支持《古兰经》;但穆斯林学者都不好意思提及此书,因为地理错误太明显啦——“耶稣坐船去拿撒勒”——拜托!正如《路加福音》记载,拿撒勒是山区,耶稣坐什么船爬山?难道跑旱船不成?
《雅各第一福音》:描述了圣母玛丽娅的童年,为“无玷圣母说”提供了依据。
《犹大福音》:描写加略人犹大根据耶稣基督的命令出卖耶稣,为了救赎计划背负骂名。该书最早成书于2世纪末,迄今发现的最早抄本是3世纪初的,所以其内容不可能来自叛徒犹大,因为犹大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当天自缢而死,没时间、也没机会向任何人自白。
行传伪经包括《彼得行传》、《安德烈行传》、《约翰行传》、《多马行传》、《保罗行传》等书卷,鼓吹对使徒的个人崇拜,为了神迹而描写神迹。
书信伪经包括《耶稣箴言》、《救世主对话录》、《伪雅各书》、《伪约翰书》、《基督致亚布加尔书》、《保罗致辛尼加书》等书卷,都是托名伪造的,与《新约全书·使徒书信集》的教导大相径庭。
启示录伪经包括《彼得启示录》和《保罗启示录》,不仅托名伪造,而且为了异象而描写异象,脱离圣经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伪经无一例外地反映了诺斯底派的信仰,不是禁欲主义,就是纵欲主义,有的吹捧女性,有的贬低女性。
五、外典(Extra-Canonical Books)
圣经外典是指圣经《新约全书》同时期及稍晚时期的作品,虽非圣经正典、不能算信仰依据,但可以作为信仰的参考,是考察初代教会信仰状况的可靠参考书。圣经外典的个别作者是否使徒,存在争议,如巴拿巴,多数都是使徒教父,也就是使徒的同工和学生。有下列书卷——
《我主在加利利的遗言》:又名《十一使徒书信》,以耶稣复活时的十一位使徒的名义,记录了耶稣在加利利对使徒们的历次讲道。
《十二使徒遗训》:为五旬节后十二位使徒的若干教导,例如洗礼,通用浸礼,主客观条件不许可才用点水礼。
《巴拿巴书信》:是一份书信体的基督教文献,由希腊文写成,记有二十一章,全本保存于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与《赫马牧人书》在所有新约正典书卷之后。作于135年的亚历山大利亚,传统上认为是保罗的同工巴拿巴所写,但也有人认为是另一个同名的使徒教父亚历山大利亚的巴拿巴,或者只是一个早期基督教教师。此书分两部份。第一部份(1-17)讨论教义,主要是以寓意法解释旧约。第二部份(18-21)讨论实务,论到如《十二使徒遗训》中所记的“生死两道”。书中也有提到基督的先存与祂在创造时的参与。
《(罗马的)革利免壹书》:一封罗马教会写给哥林多教会的公开信,写作时间大概是在第一世纪末,罗马皇帝多米田(Domitian)逼迫教会不久之后。内容大致是针对哥林多教会的分裂和纷乱所写的,当时哥林多教会一些老一辈的领袖们被年青一辈的派系所罢免。信中散发出自使徒时代以后对教会生活的盼望与光辉。信中也看不出主张单一教宗的痕迹,反而提到教会是由主教、执事和长老所领导的。信中提及彼得和保罗的殉道,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简单带过。信中呼吁教会应继承使徒统绪的教会架构。革利免一书强调好的秩序,基督徒不单要有信心,也要有好的行为,因为亚伯拉罕是因为有信心,且好客,愿意接待天使。信中广泛的引用旧约圣经、犹太正典外的著作和使徒书信等。本信在当时普遍流传于教会之间,因为他们认为作者认识使徒彼得和保罗,而且内容劝诫基督徒要谦卑和爱。信中革利免还证实了主日崇拜成为教会正式的礼仪,里面包括祷告、圣餐礼等。他更坚持对上帝有价值的敬拜,必须透过教会的领袖,如主教和长老,才有可能显出上帝的超越性。本书信在第二世纪时,罗马的赫马(Hermas)和哥林多的丢尼修(Dionysius),偶尔也会在教会中公读。除了对哥林多教会的教导外,在基督论的议题上也有提及,信中也对耶稣基督的先存性的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他认为基督必先受苦,然后才被升高,是一个救恩的过程,这与祂是否在创世之先就存在的议题无关。
《赫马牧人书》:就是高举悔罪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罪人受洗后要有一次赦罪的机会,也教导信徒应有的行为及德行,深获初信信徒的好评。特土良又称起书为《罪人的牧人书》。作者赫马(Hermas,或译作黑马)是庇护一世的弟弟,原本是一位妇女罗达(Rhoda)的基督徒奴隶,被释放后,结婚生子,并成为富商。但在一次的逼迫中,他失去财产,也被子女抛弃,陷入长期的悔罪中。
《依格纳修书》:安提阿的圣依格纳修(Saint Ignatius of Antioch,或译为伊格那丢、依格那丢或以革那提,也称作Theophorus,即“上帝的使役”,67年-110年),为使徒后时期(Post-Apostolic Age)的基督教会领袖之一,相传曾接受使徒传福音者约翰直接的教导,是安提阿教会(Patriarch of Antioch)第三位主教(前两位分别是圣彼得与埃伏第乌斯Evodius)。最终被罗马帝国皇帝投入野兽的笼中而殉道,死前深感能为主殉道为荣。他在在被押往罗马殉教途中写了七封书信,四封写于士每拿,三封写于特罗亚,其中一封为个人信件,是给当时的士每拿主教坡旅甲外,其他六封是给教会的,有以弗所、马内夏(Magnesia)、他拉勒(Tralles)、罗马、非拉铁非、与士每拿各教会,一直保留到现在,其中最有名的为:“请你们替我祷告上帝,使我身体和灵魂有能力实践我以前的志愿,免致言不顾行。”又说:“我写给各处教会的信,告诉他们,我甘心为上帝死,但愿你们不阻拦我。我劝你们总不要用恶意爱我;让我变为野兽的食物。藉野兽的口,得到上帝面前。我是上帝的麦子,野兽的牙齿要磨我的身体,为要使我做成基督清洁的面包。不但如此,我更要激动野兽,使野兽的腹可作我身体的坟墓;不要稍留一分,来劳别人埋葬。”透过这七封信,我们可以看见当时教会的情形,是现今了解2世纪初基督教会的著名重要资料。他极力主张主教独裁,因为这样能避免教会分裂,基于当时诺斯底主义与孟他努主义两种思想兴起于教会中间。而他自己既是安提阿教会的独裁监督,所以他设法提高以弗所、马内夏、他拉勒、罗马、非拉铁非、士每拿教会监督的权位。因此透过会督专权可以让教会更有向心力并且防止教会免于异端的渗透。他曾在士每拿书信中写到‘要免除分裂,因分裂是万恶之源。你们都要顺服监督(主教)正如耶稣基督顺服上帝,正如长老顺服使徒,又要尊敬执事。’
《坡旅甲致腓立比人书》:共14章,大多是劝善、勉励信徒,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信仰;在神学上的主张主要是继承使徒约翰,并重基督教救恩论。作者坡旅甲在10岁以前已经信主,和依格纳修、帕皮亚都是使徒约翰的门徒,曾与那些目睹耶稣的人交往,亦是由使徒按立他为监督,是经使徒亲自带领的最后一位信徒。坡旅甲是依格纳修的朋友,后为士每拿的主教,为人极为朴实、忠心,大半生忠心的服事主,直到86岁于皮雅斯大帝治下殉道。坡旅甲殉道的过程富有传奇色彩,记载于《坡旅甲殉道记》中。对基督宗教哲学有相当影响之著名的教父爱任纽受教于坡旅甲。
六、其他
有两部著作对考察初代教会状况意义很大,但他们不算圣经外典。一部是《坡旅甲殉道记》,记录了以弗所教会监督(主教)坡旅甲富有传奇色彩的殉道过程;另一部是殉道士坡旅甲的学生爱任纽的著作《反异端》,批判了混入初代教会内部的异端邪说,尤其是诺斯底派。爱任纽可能见过他的太师傅使徒约翰,后来从小亚细亚赴高卢的里昂出任教会监督(即主教),在里昂大迫害期间奉差遣赴罗马;他本人不知所终,有人说他殉道于罗马,有人说他病故于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