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伯兰,罗得,麦基洗德 | 魏司道创世记查经连载20

2016-11-14 真理与自由


亚伯兰,罗得,麦基洗德创14章



现在我们来到第十四章,它记载了在圣经中头一次的战争。在这里我们要用不同的亮光来看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不但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他也是一个很活跃有高度竞争心的族长。其实在本章中我们可以说亚伯拉罕的阶级就是一个王,因为他与诸王处理事件时是平起平坐的,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在这一章也显出来亚伯拉罕是一个很能干的军人领袖,在他处人接物上显明他是一个大有智慧的人。

「当暗拉非作示拿王,亚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玛作以拦王,提达作戈印王的时候,他们都攻打所多玛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玛王示纳,洗扁王善以别,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琐珥。」(十四∶1、2)。在这里提到九个王的名字,四个是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斯流域来的,五个王是从下约旦流域与死海地区而来的。

有些学者主张在这里所提的暗拉非是与巴比伦的赐律者和君王汉慕拉比(Hammurabi)是同一个人,虽然这么说,这一种的认同,都是有疑问的,并且含有名字拼法和年代记的严重的问题。以拉撒王亚略或许是拉撒王阿利阿库,后者被认为就是拉撒王利逊。论以拦王基大老玛我们不能作积极性的确认。以兰是在亚述的南边并底格里斯河的南边。我们也不知道戈印的王提达究竟是谁。

论到死海地区五王的区域,在那里或许可以找到所多玛、峨摩拉,那里就是死海南部。押玛与洗扁就是同一地区的城市,可能在所多玛、蛾摩拉同时被毁灭。比拉或者琐珥被发现是位于现在的死海南方的边界。

「这五王都在西订谷会合。西订谷就是盐海。」(十四∶3)。「这些」是指着从东方(第一节所提的)来的王呢,或是在死海地区的诸王正如二节所提的,这是两个集团的合并呢?根据这段经文的文法来看这些仅指着第一节所讲的几个王。刘保德那里翻译如下:「这些王连盟起来组织远征军抵达西订谷(就是死海)(刘保德卷一第四四九页)」。或许这西订谷就是死海的南端。这南端在亚伯拉罕时或许还没有低于水面;可是在摩西写全部历史的时候,已经成为死海的一部分。

「他们已经事奉基大老玛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十四∶4)。这里给我们战争何以发生的一个短述。有十二年光景巴比伦人与以兰人的势力已经控制了巴勒斯丁地。基大老玛本来就是以兰人,但是在那时统治巴比伦(示拿)。在这十二年当中死海地区的诸王经常给基大老玛每年进贡。不知为什么缘故在十二年年底他们决定了拒绝进贡。基大老玛听了这背叛的消息就决定了用武力来强迫这些背叛的诸王顺服。

「十四年基大老玛和同盟的王都来」(十四∶5)。过去十二年间都是给基大老玛王进贡,在第十三年背叛发生。基大老玛为了发动远征军来治服被叛者就范,曾经预备了一些时间,如此看来基大老玛发动了惩罚性的攻击是在第十四年,为了作万全的准备基大老玛和其它三王联合——暗拉非、亚略与提达——作为他的联盟。

「……基大老玛……在亚特律加宁杀败了利乏音人,在哈麦杀败了苏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杀败了以米人,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杀败了何利人,一直杀到靠近旷野的伊勒巴兰。」(十四∶5、6)。

此远征在巴比伦的案卷中并没有提及。可是虽然在巴比伦的历史记录上没有,并不能怀疑创世记这里所记载的没有历史性的价值。古代的王按照惯例不把他们在军事远征上的失败记录下来,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他们是愿意记载他们的成功不愿意记载他们的失败。这次特别的战争结果惨败对于基大老玛和他的联军很不好意思。

从东方来的王采取的路线是值得注意的。他们并没有采取最短的路线到死海地区,他们也并没有采取惯常的和一般的旅行者所采取的路线。最短的路线就是从巴比伦开始而经过沙漠一直往西进行。可是那条路在古代来说是行不通的,因为缺乏水源。通常的路线是循着肥沃的新月形,从幼发拉底流域,直达地中海沿岸,下到叙利亚帕勒斯丁海边走向埃及。基大老玛和他的联军进到帕勒斯丁,按照惯例是从北方进逼到大马色地区。然后他们转向东方并且在今日所说的外约旦从事战争。外约旦就是约旦河东部的地区,直等到他们到达他们的目的地南方,那就是死海的南端。从这里开始他们回过头来攻打的所多玛和蛾摩拉。

当他们经过外约旦向南前进的时候,他们轮次地制服了利乏音人、苏西人、以米人和何利人。这些人到底是些什么人我们不太清楚,虽然我们需要知道关于他们的一些事情。利乏音人就是迦南地最早的居民,他们在迦南人之先占领了迦南地。称为亚特律加宁,这个地方似乎是在巴珊境内,在加利利海东部廿哩的地方。苏西人被认为是散送冥人在别处已经提过(申二∶廿)。以米人也是帕勒斯丁最早的住民。沙微基列亭意思就是(双层的平原)确实地点不详;或许是在阿尔农(Arnon)的北方,约旦河的东边。

东部的诸王从沙微基列亭向东方、南方,再转向西方构成了一个广大的孤形往前推进,到达了死海的正南方据点——就是在西珥和依勒巴兰山脉,也就是旷野地带」。在这里他们攻打何利人或称洞穴居住者。依勒巴兰的正确地点无从可知,但那或许是在红海边上的伊拉(以色列最南端之新建海港),或者是在西乃半岛的北边边界上。

「他们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杀败了亚玛利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逊他玛的亚摩利人。」(十四∶7)。安密巴意思是判断正确,或「判断的泉源」。后者的名称就是摩西在记录中的加低斯,也叫作加低斯巴尼亚,这在以色列民到迦南在旷野漂流的时候,乃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位于现在死海南端的西南处一百英哩左右,摩西在提到东方诸王攻打亚玛力的国家;他并没有说攻打亚玛力人。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从创世记卅六章十二节知道亚玛力是以扫的后代,亚伯拉罕的子孙,所以在亚伯拉罕那个时候不能够有任何的亚玛力人。所说的就是基大老玛和他的联军攻打住在那里的百姓,就是后来称为亚玛力国家。

最后在攻击所多玛与蛾摩拉之前东方诸王攻击并打败了住在哈洗逊他玛的亚摩利人,「亚摩利人」有时是被用为一种概括指着在以色列民以先居住迦南地的人。有的时候这个亚摩利人就指着迦南人一种最重要的种族的区分。他们住在南北各处不同的地方。哈洗逊他玛的意思是「修理棕树」或者也许是「棕树的沙地区域」。历下廿∶2那里证明了此地就是隐基底,位于死海的西岸,差不多就是在希伯伦的正东方。现在东方诸王以为所有打败了的弱小仇敌是值得征服的。于是从隐基底进攻他们主要的目标,就是所多玛和蛾摩拉。「于是所多玛王、蛾摩拉王、押玛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琐珥)都出来,在西订谷摆阵与他们交战。就是与以拦王基大老玛,戈印王提达,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亚略交战。乃是四王与五王交战。」(十四∶8,9)。到底为什么所多玛,蛾摩拉与临近的各王等候如此之久才抵挡从东方来攻打他们的诸王呢?其实他们已经知道情况如此地紧迫,而战争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们拒绝向基大老玛每年应进的贡。或许是因为这几个王罪恶的生活就可以说是这城市的特性,使得他们对于这严重的事情加以推脱,直等到最后关头非作不可的时候才去作。就是到了时候有了抵抗也只不过是表面化而已:他们并没有强大的武力来抵抗从巴比伦而来的进攻。假如他们脑筋灵活,或许他们每年就要进贡,强如受武力的进攻而不能抵抗与获胜。

战场就是西订谷。这个地方明显就是今天被水遮盖死海的南边的三分之一之地。在那些日子明显可见这块地还没有开发。

「西订谷有许多石漆坑。」(十四∶10)。这里所说的石漆坑就是一种自然界矿质在这地区所发现的一种漆的坑。这种物质就好象是修马路的那种柏油,当用火烧化的时候就变成一种黏性物体。

「所多玛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里的,其余的人都往山上逃跑。」(十四∶10 F)。这并不是说真的所多玛王与蛾摩拉王掉石漆坑里而死。因为我们在十七节我们看见所多玛王在战争中没有被打死,乃是说战争开始的时候的暂时情况对他们不利,有些死海部落的诸王采取了一种胆怯的方法,沿着隐藏在石漆坑附近而逃避,而他们其余的军队尽可能的逃向山区。

「四王就把所多玛和蛾摩拉所有的财物并一切的粮食都掳掠去了。又把亚伯兰的侄儿罗得和罗得的财物掳掠去了,当时,罗得正在所多玛。」(十四∶11,12)。由于在西订谷诸王的惨败,当然其余的城市就不攻自破。所有一切守城的军队都被打败而且分散。此次胜利的东方诸王就开始进行俘掳所多玛与蛾摩拉城市。凡是值钱的东西他们都俘掳了去,连一切食粮他们都抢了去。当所多玛与蛾摩拉王以及逃散的剩余军队回来以后他们将大大的感到困难。

从十六节就看出来东方的诸王又俘掳了一些战俘。这些战俘当中他们也俘掳了亚伯兰的侄儿罗得。可想而知罗得的妻子和他的女儿在那个时候也一起被掳。然后征服军队就离开了。

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已经被俘掳了去,很可能将他带到巴比伦去被卖为奴。如果再回到他所出生之地那将是一件悲惨痛苦之事。要不是有亚伯拉罕和亚伯拉罕所信的神,很可能这些事就发生在罗得身上。虽然罗得与世界妥协而不事奉神,就是按照他所应该事奉的仍然显出上帝的慈悲怜悯在亚伯拉罕这方面上帝给予迅速的行动,使罗得获救。

「有一个逃出来的人告诉希伯来人亚伯兰。亚伯兰正住在亚摩利人幔利的橡树那里。幔利和以实各并亚乃都是弟兄,曾与亚伯兰联盟。」(十四∶13)。在所多玛军队当中有一个逃回的士兵,将战事的情况以及被掳的情形告诉亚伯拉罕。亚伯拉罕被称为「希伯来人」这希伯来人的名字意义就是那边的人(Man of the ofher side),那意思是说幼发拉底河那边来的人,后来希伯来就是指着与其它国家相反的国家,正如在本节所提的亚摩利人。明显可见基大老玛及其联军并没有征服在十三节所提的当地酋长的意图。或许他们想这些人为数不多或是不值得一战。可是他们后来才知道亚伯拉罕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领袖,比起所多玛与蛾摩拉王来说,亚伯拉罕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领袖。

幔利与以实各并亚乃圣经记载他们成为「与亚伯兰联盟」。有些人指明这件事实就是认为在相信圣经的基督徒与根本不相信圣经的什么人或者说跟随虚伪宗教的,(也就是独神论者)之间的宗教上的团契与合作认为是合法的。

这就是说亚伯拉罕和不信的三个王联盟攻打仇敌,把他侄儿罗得救回来,当然三个王不相信上帝,亚伯兰是相信上帝的,有人就说这就表明现在信圣经的基督徒和现代派相信虚伪宗教独神论者,像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也可以和他们有来往有合作这种说法。

假如亚伯拉罕和亚玛力的诸王能够联盟,这些亚玛力诸王当然就是相信虚伪宗教的,那么今天相信圣经的基督徒不能够参与世界教会联盟运动?虽然基督教普世协会(WCC)这个团体被认为是与圣经的基督教相背叛。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亚伯拉罕有没有和当地的亚玛力的族长们,结下宗教的联盟并没有证据。在他们之间的联盟,纯粹是一种民事性的并非是宗教性的。亚伯拉罕并没有参加他们宗教性的仪式,他们也没有参加亚伯拉罕的宗教仪式。他们的联盟也只不过是民事性的联盟,彼此扶助防卫军事上的仇敌。基督徒可以说在民事的情形下可以和不信者合作,但是按照神的话来看基督徒与不信者在宗教上有任何的团契或交通是绝对禁止的(林前十∶21,22;林后六∶14—18)。一个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可以参加当地警察局长所组织的联队去捉拿窃盗犯,纵然其它的人员是不信者;但是他不能在宗教的团契上同流合污。

「亚伯兰听见他的侄儿(原文作弟兄)被掳去,就率领他家里生养的精练壮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十四∶14)。在这里罗得被称为亚伯拉罕的弟兄,其实他也就是自己的亲属;实际上罗得就是亚伯拉罕的侄儿。亚伯拉罕立刻采取行动。这里是一位信仰的大英雄,在这个时候显出了他的信心,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实际的事情,同时可以领导人采取绝对性的行动。亚伯拉罕可以合理地想到罗得实在是不值得一救。营救的队伍可以说里头包含着相当的危险,同时也要受很大的痛苦与消耗。他也可以合理地推论罗得的遭遇正好是他的报应,因为他是那样的自私,贪爱世界的人。可是亚伯拉罕实在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没有让这考虑妨碍他,在这种情况下作适当与宽大的事情。因此亚伯拉罕马上组织一个营救的远征军要去追杀东方诸王。

圣经的记录说有男丁三百一十八人都是生养在亚伯拉罕家里精练的壮丁,意思是说亚伯拉罕可以在危急当中倚赖他们,假如亚伯拉罕有三百一十八个壮丁可以立刻召集成为精兵,那么他的全家包括男人女人孩童一定是为数在一千以上。

亚伯拉罕追击撤退的东方诸王直到但。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这个但是什么呢。这里一般称为但,正如所说「从但到别示巴」,是在帕勒斯丁北境线,在米伦水(参见书11∶5、7)以北十英哩之处。一般猜想亚伯拉罕追击东方诸王所到之处就是这个但。虽然如此,刘保德指出另外还有一个但,正如在撒母耳记下廿四章六节所提到的但雅安,也或许就是在申命记卅四章一节所提的。这个但雅安是在基列,那就是在约旦的东部地区,在那一个但的南部。但雅安大约在离死海南端有廿英哩之遥。(刘保德卷一第五四九页)。或许亚伯拉罕追及逃散的王到这个但雅安这个地方。

「便在夜间自己同仆人分队杀败敌人,又追到大马色左边的何把。」(十四∶15)。亚伯拉罕在这里表显他是一个军事占略家。当然他的三百一十八个壮丁在数目是不能与基大老玛及其联盟的势力相比较。因此亚伯拉罕必须在其它方面来补足他人数的缺陷。所以他决定一个突击,来分散抵挡他敌军的势力。「一个人可以想象到一支战胜凯旋的军队的光景。军队由于打了胜仗归心似箭,所以在队形上比较散漫,心里头以为再也没有人来攻打他们,或许醉酒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兴奋;从今以后再也没想到有敌人来攻打」(刘保德创世记释义卷一第四六一页)。

亚伯拉罕勇敢的战略得以成功。基大老玛及他的盟军是完全受到突击。基大老玛和他的盟军统帅们回归巴比伦的时候作梦也没有想到会遭受这样的惨败,以致于败在亚伯拉罕的手下,受到他成功的突击。关于这次战争的详细情形我们不得而知,这次战争必定是非常迅速而且具有决定性的。在此我们看见了在历史当中神的圣手活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些大能的诸王一定发觉一个少数人的民族因为信靠真实的上帝能够成就何等大的奇事。

「将被掳掠的一切财物夺回来,连他侄儿罗得和他的财物,以及妇女人民也都夺回来。」(十四∶16)。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仍然存活并且安全无恙,甚至于被掳去的财产完全取回。亚伯拉罕也释放了被掳去的妇女。「人民」或许是指到被掳去所多玛、蛾摩拉的军队。

被认为有问题的是亚伯拉罕这次参加战斗是否合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亚伯拉罕参加这次战斗是十分正确的。当然所多玛与蛾摩拉是罪大恶极的城市。罗得在所多玛中间生活所作所为当然也是错误的。但在另一方面,基大老玛及其它东方诸王有什么权利来向住在他们的本国之外如此遥远的迦南地城市要求每年的进贡呢?基大老玛的这种要求也只不过是表显他不可饶恕的帝国主义的本色。所根据的理由也无非是老套,就是「强权胜过真理」。所多玛与蛾摩拉是否罪大恶极的城市,在这时候来说乃是另外一个问题。以后上帝当然要毁灭这些犯罪多端的罪大恶极的城市。但是现在在我们所研究的情形当中,亚伯拉罕乃是卫护百姓,包括他自己的侄儿,来反对自私的侵略。

「亚伯兰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同盟的王回来的时候,所多玛王出来,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十四∶17)。亚伯拉罕现在已经得胜而归。藉着躲在漆坑里还保住生命的所多玛王现在也公然出来迎接战胜而归的亚伯兰。所说的沙微谷究竟是指什么地方我们不得而知。大抵所加「就是王谷」的确认,对古时的创世记读者是清楚的。有的人以为这或许是汲沦溪流的山谷,是在耶路撒冷的东北部。果然如此的话,所多玛王曾经走了相当的距离来欢迎胜利而归的亚伯拉罕。也许他事先已经接到了发生在遥远的北方的先期消息。

其次我们要介绍麦基洗德,就是在圣经当中最神奇的一位。「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十四∶18)。麦基洗德名字的意义直译就是「仁义的王」(参考希七∶1、2)。撒冷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平安,但是在这里用来当作麦基洗德所治理的城市的名称。撒冷就是耶路撒冷城的简称。所以他的名字是「仁义之王」而他的职称是「耶路撒冷的王」,除此以外他是至高的神的祭司,如此说来,这个人是身兼二职,他是有王的职位和祭司的职位——在以色列人中间所知道的,这两种职分往往都是分开的。在这一方面正如希伯来书所解释的,麦基洗德是预表基督身兼二职,祂是王也是祭司。

麦基洗德是谁呢?一个城的王住在拜偶像的地方又作至高神的祭司怎能有这事呢?后来我们发现耶路撒冷从前住着一族人叫耶布斯人,这族人后来被大卫王征服。差不多在亚伯拉罕以后一千年。在亚伯拉罕时代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是谁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情可以保险地说麦基洗德是一个信神而敬拜真神的人。他就是一个维持从挪亚时代以来原始的一神主义(Monotheism)。从约伯的事情我们也看出来原始一神主义的服从者的另一例证,虽然我们不知道确实生在什么时代。麦基洗德就是一个证明在那个时候,亚伯拉罕相信一位真神,还没有完完全全的与外邦的多神主义分开来。

麦基洗德拿出饼与酒这就是献给最北方胜利而归的亚伯拉罕和他的随从。麦基洗德(表现了他的友情或者说他的宗教性王职给亚伯拉罕献给他最普通的食物与酒)(刘保德创世记释义第一卷第四六三—四页),献饼与酒是支持与赞成的公开表明。有些圣经学者解说在麦基洗德方面所献的是预表主的晚餐。因为在这里所提饼与酒。虽然如此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不是圣礼而是表示友情与支持的一种象征。

刘保德在创世记释义当中提出了一般犹太人的传统,在超过圣经以外的圣经传统,那就是说麦基洗德不是别人就是挪亚的儿子闪,并且也说没有接收这种说法的理由,这种理由是人不能接受的。假如我们接受阿协尔主教所编篡的圣经年代学,就可以找出来闪活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但是假想麦基洗德就是闪必须受到拒绝,认为是犹太人的神话。

在此我们必须提一提关于对麦基洗德的观念另一个错误。希伯来书说到麦基洗德「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与神的儿子相似;……。」这段圣经曾经被解释为真的无父无母,因此他并不是属于人类的一员,乃是一个神的显现,或者他就是一位基督,三位一体神的第二位,在我们的主道成肉身之前的显灵。

这种看法曾经被许多诚挚的基督徒所主张,但是这种说法必须认为是一种错误的解释而被拒绝。希伯来书这段圣经的重点并非说麦基洗德是基督,乃是说在某些方面他似基督。如果他真是神的儿子,那他就不能够被描述为「与神的儿子相似」。希伯来书是论到麦基洗德是基督的预表。假如他是基督的预表,那么就不能说他是基督的本身了。一个预表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认同的」就是那个,乃是相似。

实际说来,有关麦基洗德的话语,不能按字面来接受。说他无父无母的这种说法,意思是说他的家谱、出生、死亡……等等并没有记载在圣经中,论到亚伯拉罕我们知道他的家谱,他的出生和他的死亡;而论到麦基洗德这些事情我们都一无所知。他在旧约历史的篇幅中突然出现而又突然间消失。除了仅仅在诗篇一百一十篇提到他以外,我们就没有再遇见他,直到后来在希伯来书中又提到他,所以论到他明文的记载来说,他是无父无母的。

关于明文的记载这项事实,麦基洗德是无双亲,无生命之始,无生命之终,特别适合于预表基督,又是神的儿子亦为祭司之职,那就是为什么诗篇一百一十篇说到基督为祭司是按照麦基洗德长远为祭司的原因。基督是永远为祭司,他的祭司之职是没有穷尽的。以色列利未支派作祭司在某些方面能够预表基督的祭司职份,例如,他的子孙就是为百姓的赎罪献祭。可是犹太人的祭司是不能够预表基督永久的祭司之职,为了这一个单纯的理由那就是犹太祭司没有一个担当祭司之职永久性的。每一个祭司到一个时候都被另外一个祭司所承继。但基督继续永远为祭司。因此麦基洗德按记录说他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他能够预表基督为永远性的祭司。这段有关麦基洗德的事,十分适合希伯来书其余部分论到旧约的事上。因此,我们可以结论说:麦基洗德只不过是人,实际上他是有父母的,有生下来,有死去……等等。虽然这些事实没有在圣经上记载,他在某些方面像基督。但他不能被认为就是基督。

「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赐福与亚伯兰。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是应当称颂的。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十四∶19、20)。亚伯拉罕常常怀念这一个场面,是毫无疑问的。麦基洗德,至高神的祭司,在亚伯兰身上宣布了一个庄重的祝福。希伯来书也用这个事件来证明麦基洗德之职份是高过亚伦的祭司职份,因此基督的祭司职份(是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必定高过犹太祭司的职分。居高位的赐福居次位的,这是一项被多人承认的原则,并非是居次要地位的给高位的祝福(希七∶7)。这里有麦基洗德给亚伯拉罕祝福,因此麦基洗德高过亚伯拉罕。犹太的祭司从亚伦以下都是从亚伯拉罕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因此他们的祭司职份按照麦基洗德的职份来说都是次等的。

「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这里所说的当然是亚伯兰把从基大老玛及其联盟所掠夺去取回来的拿出十分之一给麦基洗德。在此我们有一个清楚的承认,就是在亚伯拉罕那方面表明了他对麦基洗德有应尽的宗教义务并崇高的宗教尊严。这是在圣经中头一次提到十分之一的捐献,而且这里是非常有趣。十分之一捐献在雅各的生活中又重新提及(创廿八∶22)。

十四章以后各节就是在亚伯拉罕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拯救任务之后记载亚伯拉罕与所多玛王的谈话。十七节告诉我们说「亚伯兰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同盟的王回来的时候,所多玛王出来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可能,但不一定这就是以前所提同一个所多玛王,曾因为逃跑掉在西订谷石漆坑里那一个(第十节),在廿一节,所多玛王对亚伯拉罕说「你把人口给我,财物你自己拿去罢。」这是一个很合理的提义,因为亚伯拉罕曾经大费周章,身陷重围,费财劳力,所以在这次远征中遭遇到很大的风险。所多玛王所能够希求的就是得回他自己的人丁,在法理上他是没有权柄要求得回所有掠夺来的东西。所以所多玛王承认他是亏损了亚伯拉罕,在心里上已经准备让亚伯拉罕保有这些东西。

虽然如此亚伯拉罕坚决地拒绝保有这些寻回的东西。他对所多玛王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亚伯兰并不是一个贫心的人,他从事这一次的远征并不是出于物质的动机,他所以这样作乃是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亚伯兰愿意清清楚楚地向众人表明一个人的富足惟独因耶和华的祝福……所以亚伯拉罕是最低限度也不能够从纯粹唯物论者和拜偶像的所多玛王,这样品质的人来接受他丰富的赐予。」(刘保德)。加尔文在这里评论说所多玛王试图对亚伯拉罕表示感恩是毫无用处的,只要他仍然对神不感恩,他对亚伯拉罕所有一切的表示都无济于事。「不管他的酷烈和温和,他仍然是同样未得到益处」。

亚伯兰在这里所提的乃是一个誓言:「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起誓。」这是圣经头一次提到起誓。起誓在古时期明显是为人所共知的;没有理由叫我们去猜测这是人类历史当中头一次的起誓。亚伯拉罕如此说话就好象所多玛王早已经了解他的心意,从此地也看出来古时举手向天,乃是发誓的一种样式,「表明我们求神作一个见证人,同时也求神来作一个报复者,假如我们未能够遵守我们的誓言的话。」(加尔文)。

有的人就希奇说为什么亚伯兰在这个严重的时候来以耶和华的名起这严肃的誓。加尔文提到两个理由为什么要这样作,第一、让所多玛王心服口服,和他所说的,的确是他心里的意思;因为所多玛王是个外邦人,所以他在信靠上有一个低级的标准已经惯常了,假如不以亚伯拉罕的神来起誓很难说服他。第二、亚伯拉罕应该清清楚楚的叫任何人知道他这次发起战争的动机并不是为了钱或自私的目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亚伯拉罕拒绝接受这些物质,并不是由于心中的骄傲所促成,乃是由于他信仰生活的原则。

在发誓的时候亚伯兰称耶和华为「至高的神」(Elelyon),也就是在十九节麦基洗德所用的同一位神的名称,这样的见证,就是说亚伯拉罕的神就是撒冷王麦基洗德敬拜的同一位上帝。

在亚伯拉罕的拒绝接受任何所掳来的之外,有一个例外。与亚伯拉罕同行的酋长们可以得到他们应得的分。所以亚乃、以实客、幔利就是与亚伯兰联盟的酋长没有被亚伯兰的誓言所拘束,当然他们可以在他们之间认为合适的和所多玛王为此事有所处理。

刘保德对十四章的结束评论说,在这里表明了亚伯拉罕是个勇敢的战士,同时他也极端考虑到耶和华尊荣的这么一个人,并且他的信心是完全大公无私的。

现在我们来研究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第十五章。「约」字早在创世记六章十八节,以及九章几处关连挪亚的历史已经提到。神为亚当和夏娃与神自己进入完美宗教的交通所有的预备,纯粹就是一个约,预备的本身具备了各项要素,可是在那个时候创世记的记载当中并没有提到「约」这个字。所以「约」这个名词在亚伯拉罕的历史当中现在才提到。这是圣经的最大观念之一,如果对这约的意义没有充分的了解,要想真正了解圣经信息是不可能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