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之妻撒拉的死与埋葬 | 魏司道创世记查经连载28
廿三章是记载亚伯拉罕之妻撒拉的死与埋葬。撒拉死时年一百廿七岁。她是死在基利亚巴,离耶路撒冷西南方廿英里地方的希伯仑。撒拉是在圣经中所记载的头一个女人,在死的时候记载他的年龄,这是值得注意的。
在廿二章的末了说亚伯拉罕住在别示巴,就是迦南地南边的境界。如今他搬迁到北方与东方的西伯仑。摩西说西伯仑是在「迦南地」,无疑就是提醒读者撒拉死在应许之地。很可能当撒拉死的时候,亚伯拉罕是因事而离家,因为在第二节说他「来为撒拉忧伤」。中文圣经没有把「来」字翻译出来,因为来为撒拉痛哭,是表明他从某一个地方回到基列亚巴。假如当撒拉死时他在那里,就用不着说「来」为她忧伤哀哭。在圣地有一个习惯,差不多马上举行葬礼,可是在亚伯拉罕的情形就不同了,因为他们是在帐棚中寄居,并未保有一亩之地。所以他与赫人的子孙商议,要想从赫人买一块田作墓地。因为他已经对他们表明我「是外人是寄居的」,因此他想要得到一块田作为永远的产业。
亚伯拉罕说他在应许地是外人是寄居的,表显了一个深实的属灵真理,正如在希伯来书所清楚说明的(十一13∶一16)。在希伯来文中我们得知亚伯拉罕想要寻求「一个更好的家乡,那就是天家」。因此亚伯拉罕并没有把迦南当作他真正的家,也没有当作产业应许的绝对完全的应验。许多读圣经的人都随便把旧约低估,就好象这些古代属神的人,就如亚伯拉罕所思想的,主要就是神应许的、属地的物质上的应验。圣经也显示出来这些人虽然企盼属世的应验,列祖们也深知那并不是真正的应验,那就是说那并不是绝对的终极的应验。他们的盼望是达到将来甚至延伸到历史的终极。假如圣经列祖们认为他们盼望的真正实现,以及神的应许是超越历史以外的,那么今日基督徒更应当具有同一的内觉。当基督徒只在历史之内求宗教的理想实现,那就是宗教退步的恶兆。
本地的赫人首先提供给亚伯拉罕免费使用他们的坟地(廿三∶6),可是亚伯拉罕婉然谢绝了这项提供。在亚伯拉罕与赫人之间的交易纯粹是属于东方的,但是没有理由认为赫人所提供给亚伯拉罕的不是出于至诚。根据圣经的记录显示,他们认为亚伯拉罕是非常令人尊重的,所以本着善意将坟地提供给他。
虽然如此,亚伯拉罕仍然愿意丝毫无争执地得到他自己的产权。所以他就提到属于赫人名叫以弗仑的一块地中的麦比拉洞(廿三∶8、9)邀请赫人的族长替他代为提说。恰巧以弗仑在场,这件事亚伯拉罕却不知道,因此就用不着坚决的去接触;以弗仑立刻介绍自己,他说他愿意将这块田赠送给亚伯拉罕。
以弗仑的提供,必须根据东方人客套的背景来加以解释。在场的人必须了解是一种礼貌上的姿态,并非是甘心愿意的叫人可以接受的礼物。欧美人士认为这种姿态是假冒为善或者是不诚实的,对东方人来说,只不过是东方人的一个客套。亚伯拉罕完全知道要当作一个礼物接下来,那简直是太不合适,所以他坚持客气地要把地价给以弗仑。
后来果然知道以弗仑要为这块地讨价,因为在十五节他提到这块地的价银是四百舍客勒银子,假如他真甘心愿意将这块田送给亚伯拉罕为礼物,他就不能特别提出这块地的价银了。以弗仑仍然提到这块田的价值,同时也保持东方人的礼貌:「我主请听,值四百舍客勒银子的一块田,在你我中间还算什么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罢。」(廿三∶15)。明显可知以弗仑是在那里企图亚伯拉罕要讨价还价。刘保德指出四百舍客勒银子的价值就是二百六十块美金。但是当时的购买力比现在多廿倍,所以以弗仑实际上是为二英哩多一点的田地,包括一个洞,索价是等于五千美金。在东方的国家里,商人或卖主是满天讨价是司空见惯的,最后希望他所讨的价格的一半就成交了,最后成交的价格可以说中间经过了很长的讨价还价。这种讨价还价甚为东方人所喜悦欣赏,就好象下盘棋那样的满足。
可是亚伯拉罕现在是为他的妻子撒拉的死去而忧伤。他根本没有心思同赫人讨价还价,结果他毫无异议的平了四百舍客勒的银子。无疑以弗仑和他赫人的朋友们对亚伯拉罕的这种风头甚感惊奇。他们深深知道亚伯拉罕对于当日商场的情况并不是一个门外汉。所以他们不能以为亚伯拉罕付出这块地的全价是因为他不熟悉当地的行情。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亚伯拉罕处的是一种比赫人高尚的道德水准。如此亚伯拉罕对赫人作了一个见证,就是他并不是一个爱财如命,为钱所控制的人。
地价已经付清,全部的移交当着见证人的面前公开(廿三∶17、18),不单这里提到田地与洞,也提到了田间的树木。尤其重要的是提到了树木,否则的话只是卖田而没有包括树木在内也成了问题。
在这个田地转让之后,亚伯拉罕将撒拉埋葬在麦比拉洞。
有些旧约的批评家声称创世记的记载是错误的,因为不可能在这一段的历史内,在南帕勒斯坦有赫人居住。虽然如此没有人来怀疑圣经记载的真实性。此外,在埃及所发生的一封古书信(Tell-el-Amarna)书信里面找到了确证,在那里说,赫人住在迦南地的南边,并且参与了攻打耶路撒冷的远征军(约于主前一千四百年)这是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以后,在主前一千四百年就有赫人居住在那里了,所以他们可能在早五百年就有赫人住在那里了。
麦比拉洞在帕勒斯坦比较很稀有的名胜之一,论到这地的确实性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此洞曾经有数世纪在回教徒的手中,如今在其上建立了一个回教寺。近代没有几个基督徒可以得到许可进入这个洞。在主后一八六二年英国威尔斯亲王曾得到许可进入麦比拉洞,在一八六九年普鲁士皇太子得到了同样的特权而进入该洞。在一八八二年有两个英国皇太子,其中之一就是后来成为英王乔治五世的得到许可进入麦比拉洞,作一个简短的考察。以上所说的人没有一个能够详察其内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亚伦贝将军(General Allenby)所统率的英军为攻打土耳其人在帕勒斯坦一带作战,有一个英国军官进入了回教寺去搜索一个土耳其的军官。根本没有找到他所要找的人,这位英国军官就离开了那个回教寺,他根本没有想到他已经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来考察一下这个麦比拉洞,也不知道他所进入的就是麦比拉洞,后来这位将军就描述他的经历。他经过了回教寺雕刻的一个门,下到一个很窄小的通路,他就发现了他自己在一个很大的洞穴里,差不多有廿英尺见方,在洞的中间有一块大石头,有六尺高三尺厚大小的石头。后来要求进入这洞检查内部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许可。戴维斯着「圣经辞典」说从前有一个基督教会,在今日的回教寺以前建立,而在现在的回教寺里面,有一个圆的开口处,就是在那个地板上大约直径有一英尺。从洞口看去,就看见了有十二尺见方,有十五尺深的一个竖坑,在竖坑的尽那一端,有一个门,据说从那一个门进去,还有一个较深的洞穴,在回教寺的地板上,还有两个引到洞的入口,但是已被封闭。
汤慕生(W.M.Thomson)写了一本书名叫「圣经与圣地」(The Land and the Book),在五七九到五八二页详细记载了我们在十九世记中叶有关麦比拉洞的故事,有一个犹太的旅行家名叫土底拉的便雅悯,大约住于距今八百年,他流下了一个拜访此洞的记载。便雅悯说,旧约列祖坟墓不准给一般旅行者参观,假如你是有钱的犹太人,从古时就存在那里的铁门就可以为你打开,这就是像中国人所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意思是说,有钱的人不能看的地方也能看,经过了这个铁门下到两个空的坟墓,然后又到第三个地下大洞,这个地下大洞包括有六个人的坟墓,就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撒拉、利百加和利亚。根据便雅悯的记载,每一个坟墓上都有墓碑文,即如「这是我们的父亚伯拉罕的坟墓,愿平安与他同在,」等等。
在麦比拉洞中列祖和他们的妻子必朽的遗体仍在等候复活大日吗?我们不知道,但实在有可能是正在等候复活,直等到科学的考古家们得到许可要重新澈底的研讨洞的特质,并在此洞之西一英哩之处可能还有洞,这个问题不能澈底回答。
麦比拉洞在回教徒手中经过了好几世纪之后,终于落到今日的以色列国之手,一九六七年以色列战争胜利,接管了旧巴勒斯坦地。由于此洞经回教徒转让给以色列国的控制的结果,已不再严格地管制旅客。有资格的学者们能够视察这洞内部的一切情形。在以色列征服约旦王国之前,约旦管制之下参观洞的规矩也比较不太严格。
新约圣经(徒七∶16)论到雅各是埋葬他父亲在示剑哈墨子孙所买来的坟地,可是在创世记五十∶15节说雅各是葬在他父亲从赫人以弗仑所买来的麦比拉洞。这在圣经内无形中就构成了明显的矛盾,关于这件事必须有适当的解释。我们应当注意创世记五十∶15节仅仅说到雅各的埋葬,可是司提反在使徒行传七章十五、十六节演讲词中所说的是雅各的埋葬也提到别人的埋葬:「于是雅各下了埃及,后来他和我们的祖宗都死在那里。又被带到示剑,葬于亚伯拉罕在示剑用银子从哈墨子孙买来的坟墓里。」「圣经新释」有下面的解释在九〇八页如下:「雅各被葬于希伯仑的麦比拉洞中」(创四九:29以下);约瑟是被埋葬在示剑(书二四∶32)……亚伯拉罕从赫人买下了麦比拉洞(创廿三∶16);雅各在示剑从哈墨的子孙,买了一块地给约瑟(约瑟埋葬在那里)(书廿四∶32)。这里头所说的不仅仅是分开的各别的引证,乃是不同的事件的合并在路加所写有关司提反证词的简述。那就是说,司提反在述说他列祖的时候加以整编,加以解说,所以两次的购买土地以及埋葬就在一句话中说出来了,就好象只有一次一样。其实这与创世记的记录并没有真正的冲突;只不过是一种简略的归纳而已。
廿四章说到以撒与利百加结婚的事,这在普遍的被认为是圣经中最美丽的故事之一。刘保德称此章为「改变日常生活经验的信心的行动」的记录。在本章中有许多真理的功课。除此之外,这章圣经也给我们显示出来在主里面的信心如何引导亚伯拉罕去按着原则行事,并不是凭着经验,神的护理如何控制甚至连最微末细小的事件,也都是在神的管理之下,甚至于在祷告没有成就之先,已经得到神的垂听,另外一个教训也是教导一个启示所坚守的誓言,在完成和实行主的旨意上,应当准确的立刻的要听从尽上本份,这是说到一个少女,如何甘愿在本份之外作些苦工,以致于把她引到尊荣之地,成为弥赛亚列祖之一的人物。
以撒在列祖当中是属于比较小的人物,所以成为重要性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亚伯拉罕与雅各之间的联系。他被描述为中间人物,比较亚伯拉罕与雅各算是不太活跃。他是代表宗教被动那方面,而不是自动那方面。他的经验大部份都是他的父亲亚伯拉罕经验的重演。以撒在列祖当中所扮演的是比较被动的角色,使着他特别适合预表被动的受苦基督。他受亚伯拉罕吩咐在摩利亚山上被献为燔祭这件事上,更预表主耶稣基督的受苦。
在他与利百加结婚的时候,以撒年纪已经四十岁了(廿五∶20)。虽然说以撒的成婚比较晚一些,但我们必须知道以撒活到一百八十岁(卅五∶28),所以在他年四十岁的时候,他可以说仍然是他一生中的青春年华,这种情形正好象是一个人寿数是七十岁,而结婚在年方一十六岁。在以撒结婚的时候,亚伯拉罕年一百四十岁(廿五∶5比较廿五∶20),还能活卅五岁(廿五∶7)。我们可以看出来以撒的年纪在他死的时候比他父亲多活了五年,这与以撒过的安全生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