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要主义”?| 赵中辉
基要主义
Fundamentalism
此运动兴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结束之後的美国,目的在重新坚固纯正信仰的基督教,并且向对美国基督教有害的自由派神学、德国高等批判派、达尔文主义,以及其他的学说发出挑战。之後,运动的焦点、名词的意义,以及愿用此名词来表明自己立场的人都曾发生数度改变。基要主义虽然在持守精神、信仰与方法上仍然继续下去,但是它已经过了四个阶段。
一九二O年代
在此最初的阶段中,基要主义清楚地说明了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是甚么,并为排除纯正基督教的仇敌而发动了一紧急的战斗。
一九一0至一五年之间,基要派出版了一系列十二卷的丛书,名为《基要派信仰》(The Fundaments),内中提出了纯正基督教仇敌的名单——即罗马天主教、社会主义、现代哲学、无神主义、基督教科学派、摩门教与通灵术等,除此之外尚有以自然主义来解释教义的自由派神学、德国的高等批判主义,以及破坏圣经权威的达尔文主义。而这一系列丛书的作者则都来自英美各大宗派,他们所解说、所卫护的教义,包括了传统基督教的全部教训。
可是不久以後,他们所列出的仇敌名单不再那么多,所提出之基要信仰的范围也不再那么广泛,而基要信仰的卫护者也开始在教会与宗派之外成立自己的组织。一九一O年北美长老会总会确认有五项的基本教义在教会中受到攻击,即:(1)圣经的无谬(2)基督的童贞生(3)基督的代赎(4)基督的肉身复活(5)神迹的历史性。在一九一六与一九二三年中,此五项基要信仰又再次被确认,被认为是当时基督教的基要教义。自一八七八年以来,具传统有关圣经预言的培灵会、相信千禧年前派的浸信会人士与独立派人士,以William B.Riley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世界基督教基要信仰协会。千禧年前派企图以基督的复活与再来取代神迹,更有人提议用基督的神性来代替基督的童贞生。
『基要派』(fundamentalists)一词,首先於一九二O年为浸信会杂志Watch- man-Examiner的编辑劳斯(Curtis Lee Laws)所提出,此後就广为那些相信并卫护基要信仰的人所使用。长老会的学者梅钦却反对这名词,只是很勉强、很迟疑的接受这名词来形容他自己,因为他觉得那名词像是指另一个宗教,并不是教会向来所信守的那同一的历史的基督教。
一九二O年代,基要派在大部分的美国北方教会宗派内,发生了一场为保存真正的基督教而抵挡那些潜入教会之不信的非基督教的战争。在梅钦所著《基督教与新神学》(Christianity and Lib- eralism,1923年)一书中,称此新的自然主义宗教为『自由主义』,後来则通称为『现代派』(Modernism)。
甚至像富士迪这样的人也都称自己为基督徒,但基要派人士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否认基要派传统的教义,并创造了有关现代自然主义教义的说法。基要派相信从前所制定的教义是真实的,而现代想要重新制定新的教义则必定是错误的,换言之,基要派是永不改变的。
因此,在循道圣公会、抗罗宗圣公会,以及美南长老会中为了新信仰的缘故发生了争执,而在美北长老会与美北浸信会中争执更加剧烈。梅钦在美北长老会中是一名为真理奋斗的信仰健将。而浸信会人士则创立了美北浸信会基要派联盟(1921年)、基要派团契(1921年)与浸信会圣经协会(1923年)来领导这次奋斗。这些战斗集中在神学院、国外宣教部与牧师的封立上,可是基要派根本的堡垒则是集中在美南浸信会,以及许多新的、独立的教会内。
在政治方面,因基要派反对在公立学校内教导有关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导致一九二五年著名的田纳西州斯克普审讯(Scopes trail)。长老会平信徒布莱恩(William J.Bryan),曾三次竞选过总统,也是非常著名的反进化论者。
一九二O至一九四O年代
一九二六年左右,那些为基要信仰奋战的基要派人士,并未能将现代派从任何的宗派中赶出,而且在抵挡进化论上也吃了一场败仗。各宗派中纯正信仰的抗罗宗人士仍占上风,因而其内部也开始了争执。在一九三O年美国经济不景气期间,『基要派』一词在意义上逐渐开始改变,只被用在那些还相信传统基要信仰的一部分人身上而已。当时与巴特批判的自由主义有关的新正统派(neo-orthodoxy)在美国兴起。
在美国北方的基要派为了实行纯正的信仰,而脱离了他们认为背道的大团体,成立了新宗派。在这段期间发生了几项事件,他们成立正规的浸信会总会 (1932年),美国长老会(1936年),後改名为纯正信仰长老会,圣经长老会 (1938年),美国保守派浸信会(1947年),美国独立基要派教会(1930年),以及许多其他别的教会。在南方,基要派控制了庞大的南浸信会总会、南长老会,并扩大了独立圣经教会、浸信会运动,其中包括美国浸信会协会,纵贯美国基要派成立了复兴的布道会、国外宣道机构、神学院、圣经学院、查经培灵会,以及报章杂志。
在此期间,基要派所提出的神学观点,就是直接以圣经为根据的纯正基督教,并相信此真理应当在组织上与自由派及现代派脱离关系,他们以支持基要信仰来实行与新派的分离运动。他们也认为自己是相信纯洁的个人道德与美国文化。如此一来,基要派的名词多半是指着北部大的宗派之外的纯正信仰的抗罗宗人士,不论是在南方新成立的宗派或全美的独立教会内,都有上述所说的人士存在。
一九四O至一九七O年代
一九四O年代初期开始,基要派就在定义上有所修订,逐渐分为两派。其中有些人仍继续使用此名称来称呼自己,并称之为真正相信圣经的基督教。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此名称不合适,带有分歧、不容忍、反理智与不关心社会问题的味道,甚至认为是愚昧的。第二个团体更想与北方大宗派(如长老会,浸信会、循理会与圣公会)中信仰纯正的抗罗宗牧师与信徒保持连系。一九四O年代,他们开始称自己为『福音派』 (evangelicals),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基督教。自一九四八年开始,又有些人称自己为新福音派(neo-evangelical)。
就组织方面来说,大部分的北方基要派成立了美国基督教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ACCC,1941年),於教会原则上他们主张分裂;此外,另一些人也成立了福音派全国协会 (National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 NAE,1942年),企图接纳所有宗派内信仰纯正的抗罗宗人士。『基要派』一词经由美基协会(ACCC),以及多数的南方教会,和那些未参加任何协会的独立教会带入了一九五O年代。鲍伯琼斯大学、慕迪圣经学院与达拉斯神学院,以及多数的布道家、广播传道人等,都以引用此名词为荣。
『基要派』一词与福音派或新福音派的对比,要较与自由派、现代派或新纯正信仰派的对比更具意义。基要派与福音派在一九五O与一九六O年代有较多的分享:二者都是依附於传统有关圣经与基督的教义;二者都推动福音的广传、教会复兴、国外宣教,以及反对吸烟、饮酒、看电影与打牌的私人道德;二者都认为基督教的价值就是美国的价值;二者也都相信要创造一与社会分离之组织上的连系工作。可是,基要派人士却相信他们与福音派或新福音派之间也有区别,他们认为自己是更忠实於相信圣经的基督教,在反对教会背道、共产主义,以及个人的罪恶上更具战斗力,但在重视社会与理智上却并不积极。他们反对布道家葛理翰,停止订阅《今日基督教》,也不支持惠顿学院或富乐神学院。相反的,他们只赞助自己的布道家、广播传道人、报章杂志与学院。可是基要派内部却也有很大的区分,因此在推广彼此间的合作上也倍感困难。
北美那些既非基要派亦非福音派的人士,因觉得二者在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就将他们都视为基要派。
一九七O至一九八O年代
一九七O年代後期,特别是一九八 O年雷根(Ronald Reagan)竞选美国总统时期,基要派步入了一新的阶段。当他们针对美国许多人视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道德与宗教危机提出答覆时,他们成为全国皆知的团体。他们指出世俗的人本主义是最新也是蔓延最广远的敌人,是腐蚀教会、学校、大学、政府,尤其是家庭的主因。他们抵抗一切从世俗的人本主义而衍生出来的敌人——如进化论、政治与神学上的新派、个人道德的放荡、性欲倒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任何降低圣经绝对、无误权威的企图。他们呼吁美国国人回转归向基要信仰以及美国基要的道德价值观。
领导此阶段的是新一代的电视与出版业的基要派人士,著名的有Jerry Falwell,Tim La Haye,HaL Lindsey以及 Pat Robertson。他们虽根源於美南浸信会,但却扩及整个宗派。他们获益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基要派以及福音派藉着传福音、出版、教会拓展与广播事工扩张的三十年。他们也都倾向於淡化基要派与福音派之间的区分。就统计上而言,他们声称全美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福音派的基要主义者。但是,不是所有的基要派人士都接纳这些新领袖,反而认为他们是新基要派人士。
一九八O年代早期的基要派人士,在许多方面都非常不同於他们的前辈,他们面临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但他们却继续保有自从一九二O年代以来,一直到一九八O年代早期基要派的共同重要的特徵。他们确信他们拥有基要信仰的真知识,因此根据逐字翻译之圣经的权威能代表真基督教。他们相信继续历史的大战,即神对抗撒旦的战役、光与暗的对立,并抵挡一切逐渐摧毁基督教与美国的仇敌,乃是他们的天职。面对这样强大的挣扎,很容易就令他们认为其他非基要派的基督徒是不忠实於基督,或不是纯正的基督徒。他们要求回归无误、绝对正确的圣经,重拾传统的教义声明,并恢复曾盛行於美国的传统道德。为此,他们创立了许多个别的组织与事工来宣扬基要派信仰与传统。
——选自《英汉神学名词词典》 赵中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