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德国人如此敬业?

2017-06-12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德国人做任何事情都渗透着一丝不苟的精神,想要了解德国,要先从他们的工作态度上看起。




德国人的敬业精神和勤奋程度是世界闻名的。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非常敬业,体现出对工作的热爱以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


这种敬业与进取精神,也正是德国文化的精髓。


马丁·路德曾说过 :“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


这话充分显示出德意志民族对待工作的态度。


一旦从事了某项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它。



 一位芬兰人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曾有人问 :“如果死后肯定要下地狱,你是选择法国地狱还是德国地狱呢?”


被问的人反问 :“那德国地狱和法国地狱有什么不同呢?”


回答是 :“德国地狱里和法国地狱里都架着大锅,底下都堆着木柴,锅里都装满了开水,人都会被放到锅里去煮。” 


“既然如此,区别何在?”


答曰:“德国地狱里烧火的小鬼一丝不苟地在那里辛勤干活,不断地往灶膛里添加木柴,烈火熊熊 ;而法国的小鬼们都不在岗位上,不是罢工就是度假去了。”



在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上,德国人与他的近邻法国人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相比之下,德国人更敬业,更讲社会秩序,也更遵守社会契约。


这种工作热情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让人觉得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工作。


因此有人说 :“法国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德国人活着是为了工作。”


虽然有些“绝对”,却也侧面说出了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德国电视的一次报道中,法国和德国商界人士曾进行了文化交流。


会上,法国人建议德国人在商业活动中要更多地微笑,要放松,还要……总之不要太“德国人”。


而德国人反过来给法国人建议 :不要笑得太多,要更严肃地对待商务活动。这道出了他们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


德国人实在是一群充满责任感的生产者,他们工作起来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


当然,这跟这个民族性格中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对待宗教的神圣态度也有关。



德国人干什么都非常认真,德国制造的产品,之所以能在世人心目中成为高品质产品的同义词,与这种勤奋认真、一丝不苟、敬业进取并企望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好到极致的民族性格是分不开的。


尽管现在德国人收入不低,工作时间也越来越少,许多人聊天时谈论的都是度假和周末活动的安排,但工作日他们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既没有午睡的习惯,也没有逛马路的闲暇。可以说,敬业与勤快是他们的一种天性。



德国人做事责任心极强。他们讨厌做表面文章,更倾向于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这种责任感让每个员工都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有个中国人在德国公司实习,虽然早上是8:30上班,但他发现他们部的经理几乎每天都是7点钟就到公司。有时尽管头天晚上喝酒喝到凌晨3点,到了早上7点,还是能准时在办公室里看到他,而且做的工作计划都非常细致。



德国人做事从不半途而废,工作起来也绝不允许有一点的敷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就只有另谋高就。


德国企业就是凭着这种严谨的科学理性,以及每一位员工的高度敬业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做事风格,成就了一个个世界级的企业巨头,也成就了一大批对产品精益求精、有超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德国人素以科学技术和制造产品精良而蜚声天下。他们建造公路,速度也许不快,但建成的公路质量,实在值得夸耀。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超出想象的对细节的重视,打造出一流的工业品质。


德国制造的产品,最注重功能,力求舒适、环保、安全。德国人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特别注重细节,德国设计师在细节上的无微不至,令人感动。


“细节决定成败,小处不可随便”,就连类似餐桌的弯角、沙发的扶手等,设计师也可以将其功能开发到完美,表现出这个民族严谨、理性的特点。



德国人总是十分自信地说,他们制造的产品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而这一切,都与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关。



德国有一个著名的餐具厨具品牌叫“罗森泰”,它的产品特点是设计感与小细节并重。


比如在功能设计上,要求每只茶壶倒完茶后,壶口不会漏出一滴茶水。


这种重质量、重功能、重技术的设计理念,正是德国现代设计思想的核心,也是德国人对产品制造的一种追求,是德意志民族的一种特性,也是“罗森泰”这个品牌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的真正原因。



德国还有一种指甲刀,定价 9.5 欧元,进口到中国后,标价大约三四百元人民币。这种指甲刀极好用,不仅锋利,而且剪指甲时,指甲屑都不会掉出来,剪后指甲的边缘也不用打磨,自然光滑。


就这样一种小玩意儿,并非什么高科技产品,德国人就能做到那样的精益求精。



德国街道上的洒水车,设计之精巧、使用之精确,令人感叹。


尤其是水龙头,像机械手一样,可以长短伸缩自如。它伸展出那支长长的手臂,越过停在路边的车辆,不歪不倚地罩住了花草树木,洒水的时间和水流量也都经过精确的计算,不多不少刚刚好。



德国人追求的是精致、是完美。


德国哲学大师尼采认为,“精致是需要前提的,那便是时间,以及旷日持久的对细节的磨炼”。而这种对细节的磨炼所成就的精致,就是因为他们的敬业。



在德国,你不管去什么地方购物,不管你买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用担心产品质量问题。如果要挑选,也就是挑选一下样式、品牌和花色。


有时买德国产品虽然贵了点,但长远来看,还是物有所值。


德国企业之所以总是能制造优质产品,而且产品的质量总是在不断地提升,都是由德国人的严谨文化所决定的,也与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关。



通常德国人只要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错误,常会说 Quatsch 这个词来纠正。


它在德语口语里属于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随意,类似中国话中的“扯淡”或“胡说”,但感情色彩没那么严重。


可见他们的文化对于平时的一些小错误,都是当成“扯淡”来对待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何其认真了。



事实上,在德国也并非只有工人才敬业,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是这样。


德国的警察不但办事效率高,而且训练有素、处事周到。


慕尼黑举办欧洲杯足球赛时,德国警察胸前大都佩戴着英、法、荷、意等国的小国旗徽章,表示他能说该国语言。


而一位年轻的警察就戴着四枚这样的国旗章,可见其职业水准。



德意志民族有一个古老的信条 :上帝给每个人都指定了一项天职,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力做好。对工作负责就是“对上帝负责”,这就是他们的职业观。


这种近似神圣的态度,对德国人非凡的敬业精神的形成,是绝对有影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种内心的苦修,演变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敬业精神。



图源:网络

编辑:祁蕊



相关推荐

点击图书即可购买

《 文化与强国 德国札记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作者:樊鹏



内容简介


《文化与强国 德国札记》是作者在德国挂职工作期间观察、调研的产物。不同于一般文化研究,这部书以政治学视角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强国问题,内容涉及德国的文化体制、文化财政、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文化产业、文化外交以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重要领域。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西方国家的文化繁盛想象成为一个自由社会的标志,文化“软实力”常被神化为自由的艺术家和自由的文化社团、企业创造力的产物,本书则告诉读者,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发展繁荣也离不开国家能力,隐含在文化与强国背后的,是国家在财政、政策、激励结构、体制机制等各方面“有形之手”的支持与干预,由此不仅使各类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形成积极而有效的参考,活力竞相迸发,而且使文化对内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上层建筑”和“政治实施”,对外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标志。


作者简介


樊鹏,1980年生于山东郓城,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2010一2012年,受中宣部委派前往*国驻德国大使馆挂职,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200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档案系,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