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集 | 揭秘"清华八斋"的前世今生

2017-06-13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说起清华建筑物名称几经变迁,可是一段很长的过程了。如今,清华校园内有三级名称,分别是“园”、“院”、“楼、堂、馆、所、斋”。



第一级,是“园”。


即”清华园”、“近春园”两名称,再找不到其他的“园”来。近年来,商业观念侵入大学校园,人们为了附庸风雅,就把食堂、餐厅名改成了“荷园”、“寓园”、“陶园”、“紫荆园”、“桃李园”等餐厅名。



第二级,是“院”。


中国人称“庭院”、“院落”、“四合院”,是由若干座建筑物组成的。清华最初有很多院:一院(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四院(明斋)、五院(善斋)、六院(新斋)、七院(平斋)、西院、新西院、北院、照澜院(原称南院、旧南院)、新林院(原称新南院)、胜因院、普吉院(原称新新南院)、怡春院等等。这些院并没有按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类。



第三级,是“楼、堂、馆、所、斋”。


按国人习惯,它指的是一座建筑物。“楼”有抗战胜利后新建的“灰楼”;“堂”有古月堂、清华学堂、大礼堂;“馆”有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以及所有理工科的系馆生物学馆、化学馆、电机馆工程馆、机械工程馆、土木工程馆等;有甲、乙、丙和丁所(成志学校);



而园子里以“斋”命名的建筑中,最著名的就要数“清华八斋”了。


清华八斋分别为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诚斋、立斋和强斋,这中又分“前五斋”和“后三斋”。


“前五斋”——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建于解放前,最初的作用是作为学生宿舍,如今,明斋改成了社会科学学院、新斋改成了人文学院所在地,善斋改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地,而静斋则改成了办公场所,平斋则是唯一保留为住所的斋子。


1952年,清华进行了院系调整,兴建了“后三斋”——诚斋、立斋和强斋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1和1952年,作为人民银行与清华联合办的“银行专修科”学员们的学生宿舍。而后,诚斋和立斋改成了饮食服务中心和国学研究院,强斋改成了办公场所。


清华八斋位置示意图



 第一栋学生宿舍 

明斋

1930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



眀斋位于西大操场北端,由杨廷宝先生设计,是清华改办大学以后建造的第一幢学生宿舍。


明斋又称为“新洋楼”,与当时杨先生设计的生物馆、气象台和图书馆二期被称为清华的“又一四大建筑”。


20世纪30年代初眀斋旧貌


眀斋建筑面积4417平方米,南北长85.4米,东西两翼长81.7米,共三层,层高3.5米。四角设门,主要入口设在两个转角处,中部设置过街楼,便于南北的穿行。


宿舍每层有66个房间,每间住2名学生。其后陆续建成的善、静、平、新各斋,室内格调大致与眀斋相同。


明斋平面图


自其肇起,只有三四年级学长,才能居此“新宿舍”,解放后,清华大学学生会和校团委曾长期设置于此。


如今的明斋是社会科学学院的院系所在地。



明斋

走出的杰出清华人物


朱自清

朱镕基



 第一栋女生宿舍 

静斋

1932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大学》



静斋位于近春园与清华园交界线上,建筑面积2109平方米,1932年建成。是继“古月堂”之后的第一座专用女生宿舍楼,因为和清华女生有着密切渊源,静斋也就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1928年清华开始招收女学生,当时住在工字厅西的古月堂。


1932年,静斋建成,位于荷塘东侧,与其他几座斋相距较远。此处就成为女生宿舍楼,全校女生及部分青年女教师迁入里面住宿。


20世纪30年代中的静斋旧貌


虽然静斋里面设有会客厅,但是男生想进女生宿舍楼远没有如今这么简单。


后来,学校设立了规定,每年校庆日,女生宿舍便开放供校内外男士参观。


于是每年的校庆日,学校里除了各式庆典,还多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参观静斋。



也正是因为这种禁律,让静斋能够在曾经的一段特殊时期成为了学生们生命安全的庇护所。


1936年2月29日拂晓,一群国民党军警约莫400余人闯入清华大学,手持黑名单逮捕清华学生。到了傍晚,宋哲元派来军队4000人包围清华大学,进行进一步的逮捕。军警欲强行进静斋搜捕,被静斋舍监蒋恩钿(五级外语毕业,1935年回清华任助教兼静斋舍监)严词拒绝,“清华校规,楼内住女同学,任何男性不准上楼,警察也不例外。”


被斯诺称为“中国的贞德”的陆璀,就躲在静斋得以逃脱,后被斯诺先生送至前门火车站去上海参加全国学联工作。


陆璀


现在静斋作为办公场所继续存在,外立面的墙已经重新粉刷,看不到红砖的痕迹。



静斋

走出的杰出清华人物


陆璀

郑秀



 第一栋由外国人设计的学生宿舍 

善斋

1932年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大学》



善斋位于眀斋西侧,1932年建成,建筑面积为2202平方米,由CarlL.Anner设计,呈“一”字形排布,共三层。


主入口居南向正中,进门正对大楼梯,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室内空间特色。



1950年夏,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第一次统一招考新生,在历史系新生接待站旁,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提着自己的行李箱边聊天边往善斋走去。


“你好!我叫梁从诫,历史系新生。”

“周承恩。”

“太好了,我们被分到同一间宿舍。以后多多关照啊!”(当时的宿舍是两人一间;周承恩、梁从诫皆为1950届清华大学历史系学生。)


那时的周承恩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男生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长子,而他们将一同在斋子里度过两年的大学岁月。



如今的善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公楼,楼中的马克思雕像,给这座斋子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善斋

走出的杰出清华人物


梁从诫

王振民



 曾经的电机系二年级专属宿舍 

平斋

1935年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平斋位于善斋北面,建筑面积2759平方米,和新斋一样呈“工”字形平面,1935年建成。


这“一斋之隔”让平斋前少了些车水马龙,多了一份宁静。


平斋里盘旋的老楼梯


曾经,电机系大二的学生大多居住在这里。


平斋是如今唯一保留为住所的斋子。



平斋

走出的杰出清华人物


黄菊

李蒙



 四季常青的宿舍 

新斋

1935年


“大学之道……在新民。” ——《大学》



新斋位于眀斋东侧,由天津基泰工程司负责设计修建,1935年建成。


新斋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呈“工”字形平面,中间为楼梯间、盥洗室、值班室等辅助设置用房,上下段为宿舍,采用北侧单边走道的格局。建筑立面东西三段式,中央南向正入口。



两株青松屹立门口,四季常青。曾经的新斋,寓意为“在新民”,曾经在这里走出过许多大师,钱伟长曾经就住在这里。


而今在新斋的门口摆放着一块大石,上面用绿色的漆描刻着“人文学院”四个字,新斋也被赋予了“人文日新”的历史使命。



新斋

走出的杰出清华人物


钱长伟

黄祖洽



 曾经是“外来”的女子宿舍 

强斋

1951年


一说源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强斋是供女学员使用的,所以与同为女生宿舍的静斋比邻而居。


强斋北侧


如今强斋依然是清华大学重要的办公场所。




 曾经是“外来”的男生宿舍 


诚斋和立斋是供男学员使用的,和前面所言的“前五斋”中除了静斋的其余四斋基本上位于一处,即现在的逸夫馆北侧。


诚斋

1951年


一说源于《大学》:“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或“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诚斋正门


立斋

1951年


一说源于《论语·学而第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或源于《论语·雍也第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立斋正门


现今,立斋和诚斋由于图书馆北馆的建设,已经被拆除。



老清华的早期建筑大多是西式的,而八斋的造型和每一斋的名字,都饱含着深刻隽永的中华文化底蕴。


到了今天,八斋的古旧红砖墙上布满了绿荫,在默默地向每一位路过的人诉说着那些曾在此发生过的故事。


图源:网络

编辑:祁蕊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