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外卖小哥被暴晒:底层人士的悲哀,有钱人不会懂 | 附开奖名单

2017-08-03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最近,微博上有个帖子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外卖小哥送餐到一栋写字楼,可是因为写字楼不让无关人等入内,小哥只能在接近40度的地面等待顾客下来。


广州这两天如果不下雨的话,地面温度在35度左右。前两天出外办事,我在露天呆了不到十分钟,就感觉自己快要中暑虚脱了,有类似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心中感觉非常复杂:有悲哀,也有无奈。有时候,社会底层人士的感受真的是我们难以感同身受的,他们的悲哀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


我想起了我爸,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我家在农村,家里有三亩田,父母主要的工作就是耕田,可一年的产出满足家人温饱后也就所剩无几,经济收入趋于零。为了供我和妹妹读书,我爸就去做建筑工人,帮别人搬石头盖房子。


那时候,我和妹妹每个人一学期的学费就好几百元,加上各种学杂费服装费,一年下来开支要好几千。可是我爸一个人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钱也就十块钱而已。不管刮风、下雨、天寒、酷暑,一天都不能歇,一天都不敢歇,一干就是几十年。


我有时候会想,自己在阳光下暴晒十分钟都快受不了了,可我爸即便在五十多岁的时候,都还要在这样的温度下,没有任何遮挡,只凭一顶草帽干上一整天。


难道他就不会累吗,不在意自己的健康吗?显然不是的,他只是在努力尽到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而已。


因为中暑虚脱,我爸曾经两次干活的时候从房子上跌下来。可即便在医院的时候,他天天念叨不忘的都是要自己快点康复,好赶紧回去干活。那时我在外地读书,他还拼命拦着我妈不让她告诉我,担心影响我的学习。


他就是这样一位父亲。


也有很多人说他傻,太老实了,质疑他为什么不去大城市发展,这样没那么辛苦,还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我爸早就试过了,可是实在没找到好的出路。


他们也不知道,我爸14岁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身为长子,他只能放下学业出去干活,根本没受到任何良好的教育。


这样的人,在大城市是很难生存的,更别提发展了。


中国很好,机会正在井喷式的爆发,我一直感激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家。


可是我也知道,这些机会确实只属于少数人。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底层人物,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他们没太大关系,过去十几年他们的生活状况几乎没有改善。


他们也很勤奋,可就像掉进了淤泥坑里,越挣扎下沉得越厉害。


要说遗憾的话,就是国人对底层人物普遍少了理解和关怀。


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刚刚加速,就有一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单车从路边窜了出来。我们都吓出一身冷汗,司机猛踩刹车,差点就撞到人。


之后一路上,司机都骂骂咧咧,说现在开车就怕这些外卖小哥,个个开得飞快,而且根本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多交通事故都是他们引起的。


我也非常不赞成外卖小哥这样干,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的。可是因为曾经和其中的一位交流过,我非常理解他们的不易



现在外卖单都是有时间要求的,准时送达才有奖励,而且一天要送出足够的单数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有些规则严厉的平台,甚至要求外卖人员自己买下因为没有及时送到而被顾客退单的外卖。


从选择这一份工作开始,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在路上狂奔、争分夺秒。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生命会有危险么?显然不可能。


有人说他们可以不干这一行啊。可他们可能并没有那么多别的选择。再说了,当你点外卖之后没有任何人给你送过来,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其实,这种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假设广州的道路像国外那样,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我想情况就会好很多,然而并没有。


行业和社会发展太快了,可是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去(或者根本没考虑到这些方面),这才是问题产生的本质根源。


另一次,我给自己办公室定了一套家具,家具厂委派搬家公司送货过来。车停在写字楼门口,搬运工正要把家具搬进货梯,却被保安栏了下来,说搬货只能到地下一楼。


可是因为地下车库的层高太低,货车下不去,搬运工只能一件一件,用拖车拉着家具几百米到货梯门口,再搬上楼,工作量提高了十倍都不止。


保安说,自己非常理解搬运工的辛苦,可是规定是领导制定的,他也没有办法。大楼一层到处都是摄像头,如果被领导发现他违规放行,他是要扣一半工资的。


这种情况其实和那位被暴晒的外卖小哥是差不多的,如果写字楼设计的时候稍微考虑一下货车和搬运的需求,或者大楼制定相关规则的时候稍微考虑一下社会底层人士,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然而他们并没有。


一个真正有底蕴的社会,不应该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在各种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大楼的残疾人通道、专门开辟的行人和自行车通道、大众对校车的礼让、公共交通的轮椅升降机、整个社会对弱者的理解和关怀、底层人士平均收入的提升……


如果我们都考虑到了,去做了,我们才能真正“发达”起来。


否则,我们只会看到满大街乱窜的外卖自行车、举止粗鲁的出租车司机、咄咄逼人的保安、大骂小孩的幼儿园老师。


他们错了吗?当然错了!可是错的只是他们么?显然不是的。


别说有钱人了,即便混得稍微过得去的普通人,都缺乏对弱者的怜悯和理解。


曾经有人说过,“真正体现一个人修养的,是要看他如何对待收入不如自己的人”,而我所看到的,在中国大多是鄙视、责骂、欺凌以及讽刺。


写字楼为了维持秩序,避免闲杂人等进来是对的,外卖小哥渴望找个遮阴处也是对的;出租车司机骂电单车违反交通规则是对的,外卖人员要拼命养活自己也有无奈……


可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不应该只讲对错和规则,还要有对人的关怀。


本文经 阿何有话说 授权转载

(微信号:aheshiwo)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图源:网络

编辑:祁蕊、李华文


附:联合赠书 开奖名单


>> 联合赠书99本 | 夏天最舒服的方式是读书 <<


中奖用户

晚秋

Junny Chen

懶貓兒


我们会尽快安排送书事宜

请期待哟


相关推荐


↑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


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

作者:周逵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凝聚了多位从业多年的著名记者、主编、作家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成果。它以极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精华和大量案例去安排讲稿,且所选案例多数是行业内精彩的非虚构作品。它结合作者自己的创作体验,对于各自擅长的领域做了独到的剖析,并在文稿中回答了读者恳切想问的问题;该书没有停留在如何写一个更好的稿子的技术层面,而是面向新闻传播学生,媒体从业人员和热爱大众文学的读者,尝试告诉他们如何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掌握非虚构创作的叙事精神要素。这本书不是用于应试的,而是尝试用丰富翔实的实战经验代替传统新闻传播教学的教科书,更希望成为广大学子和读者所喜爱的文学读物。本书由十余篇文章构成,从十余个不同角度解构一线记者的行业切片,展示出一个个写的漂亮、讲的有趣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

周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国际新闻传播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IJC)主任,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周逵副教授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由其担任策划与撰稿的凤凰卫视电视专题纪录片《冷暖人生》在第45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电视纪录片类“艺术与人文贡献银雨果奖”;由其担任执行总编导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走进和田》获得2015年“五个一工程奖”。周逵副教授在国内外SSCI、AHCI、CSSCI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其译著《群体性孤独》(AloneTogether)获得2014年度文津图书奖。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