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的他,竟然也是一位毒舌的熊孩子? | 园子里的人

2017-09-24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聊聊园子里的那些人#


清华大学,从1911到2017,历史中走来,多少鸿泥雪爪、雁过长空,百年间的园子,蓬勃而又富有诗意。


清华园里的人物风情,大时代的定格瞬间,虽是管中窥豹,也能为你再现曾经的、现在的园子里的那些人。



今天来讲讲作家,学者,钱钟书先生。




“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 外国记者  


钱钟书先生

他才华横溢、学贯中西,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

有人说他目中无人、恃才傲物,

有人说他狂妄自负、名不副实,

有人说他淡泊名利、超凡脱俗……




钱钟书先生


“坏孩子”钟情于书

钱钟书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

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叔父钱基厚。

因伯父无子,钟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


那时儿童长到1岁,有“抓周”风俗,

抓到什么就表示会在哪一方面有所作为。

钟书“抓周”时,抓了一本书,

家人高兴坏了,正式给他取名:钱钟书。


这小小举动,似乎也确实预示了他的一生。

4岁,伯父教他认字;6岁,上小学;

学不到半年,大病一场,只好呆在家里;

后又进私塾,伯父嫌麻烦,于是干脆自己教。


钱基博先生


伯父有喝茶的习惯,每次出门就给钟书铜板,

让他自己买酥饼吃,买小人书看。

钟书在伯父家的大庄园里,成天玩闹。

伯母娘家人有抽大烟,作息时间混乱,

他染上不少坏毛病,父亲总是私下里骂他。


钟书10岁时,伯父去世,由父亲负责学杂费,

生活简朴的他缺少作业本,就用旧本子,

笔尖断了,就用竹筷削尖代替。


上初中时,钟书才华初露,能代父写序,

20岁写序功力大进,能以假乱真,

钱穆《国学概论》的序言就出自他之手。


钱穆先生


也抵挡不了他的“毒舌本色”

小时候,钟书口无遮拦,常得罪人,

为此,父亲为他改字“默存”,

想要他缄默无言、存念于心。但效果并不明显。


1929年,他考上清华大学,

数学15分,中英文全优,被破格录取。

进入清华时,他的英文成绩是满分,

很快成了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

吴宓对他青眼有加,而他却处处怼老师。


上课不记笔记,还一边听课一边看闲书,

或是画画,练练字,但考试总是第一。


吴宓欣赏钱钟书,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

每次上完后,吴宓都“谦恭”地问,

“Mr.Qian的意见怎么样?”

钱钟书却不屑一顾,先扬后抑指摘一通,吴宓也不气恼。


吴宓先生


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

校长冯友兰建议他留校攻读硕士学位。

不料钟书一口拒绝,狂妄地说,

“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此言一出,只有吴宓一人没有心生芥蒂。


冯友兰先生


出口成章,吓坏美国人

钟书上清华的目的是,横扫图书馆的藏书。

凭着超凡的记忆里,他精通了多种语言,

凡是看过的书,都能信手捏来。


入小学前,他就读了《西游记》《水浒传》

《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七侠五义》

《说唐》等古代小说。


他有“照相机式的记忆”,看过的书过目不忘,

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

他都能不假思索地背出来,

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不差毫厘。


清华大学一景


钟书幽默风趣,健谈善辩,舌璨莲花,妙语连珠。


1980年,钱钟书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汉学家费景汉描述他的演讲:

“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


“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

他用英文背诵一段那诗人的诗作。

提起德国诗人,

他就用标准德文背诵作品。

说到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一段。

出口成章,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钱钟书先生


自己过于“实诚”,吐槽过多位大师...

如此才华横溢,而同时代的人却都怕他,

因为实诚的钱钟书好讽刺,逮着谁就“黑”谁:

在《谈艺录》里讽王国维“笔弱词靡”、

对于文豪鲁迅,钱钟书说他只适合写短篇;


小说《猫》是《围城》的前奏,却更犀利,

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北平的知识分子,

几乎都被他嘲讽、吐槽了一遍。


写说话软绵绵的曹世昌,影射的是沈从文:

“虽然名满文坛,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

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


沈从文先生


写到陆伯麟,影射的是周作人:

“就是那个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头儿。

除掉向日葵以外,

天下怕没有象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


周作人先生  (鲁迅之弟)


写到袁友春,影射林语堂:

“读他的东西,总有一种吃代用品的感觉,

好比涂面包的植物油,冲汤的味精。

更像在外国所开中国饭馆里的‘杂碎’,

只有没吃过地道中国菜的人,

会上当认为是中华风味。” 


林语堂先生


有一种名言叫钱式名言

恃才傲物也罢,喜欢讽刺人也罢,

我们就是喜欢他酣畅淋漓的才学,

目中无人却言之有据,虽狂实狷,

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中年“甘于寂寞”,却对诺贝尔奖评委照骂不误

或许是过了三十,中年后的钱钟书低调了许多。

这文学大师“甘于寂寞”,害怕被宣传,

也不想再报刊上露面。


《围城》出版后,许多作家想见他,都被拒绝了。

一天,一英国女记者电话约见钱钟书,

婉拒没效果,他幽默了一把: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

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又一次,巴黎《世界报》刊文捧钱钟书,

说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他莫属。

经常看外国报纸的钱钟书反应迅速,

立马发文数落“诺奖”的历次误评、错评与漏评,

说诺奖比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危害更大。


更早时,诺评奖委汉学家马悦然来拜访他。

钱钟书也没看他远来是客,

他直接说道:“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

你不就是仗着我们中国混你这碗饭吗?

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

到中国来你说你是“诺奖”委员会的专家。

作为汉学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什么工作?

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

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非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

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有这道理吗?”


马悦然带着一鼻子灰,回家去了。


马悦然先生


虽然晚年的钱钟书变得更加低调,

但他做人的准则却一点没变,

他80生日之时,有关部门要给他办庆典,

他却淡淡地说,“不愿花不明不白的钱,

不愿见不三不四的人,不愿听不痛不痒的话。”


晚年的钱钟书先生



倾世姻缘:一个不谙世事,一个知书达理

抛开学术成绩,其实钱钟书最令人羡慕的,

还是他和杨绛的伉俪婚姻。


这两人都出自书香门第,相识于清华大学,

一句“我没有订婚”“我没有男朋友”,

让两个相互钦慕的人走到了一起,

开启了60余年(金婚)的爱情生活。


钱钟书和杨绛 


按理说,钱钟书如此刻薄,

是少有人能受得了他的脾气的。

但杨绛做到了,她大方懂事,体贴父母,

处处“照顾”着不谙世事,一身书生气的钱钟书。

在杨绛眼里,钱钟书是大才子,令她倾慕不已。

在钱钟书心中,杨绛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


1935年,当钱钟书以骄人成绩考取教育部

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考试时,

杨绛毅然决定和钱钟书结婚,用论文代替考试,

提前毕业,一同前往英国牛津留学。


期间,日常生活中都是杨绛照顾钱钟书,

不仅事无巨细,还都处理得妥妥帖帖。


晚年的钱钟书和杨绛 


女儿都没他调皮

当杨绛生下唯一的女儿钱瑗,

钱钟书就成了最幸福的人。


这“不正经”的父亲,会趁女儿熟睡,

在她肚皮上画大脸,

被杨绛发现后好一顿训,而后就不敢再画。


不过,脸上不能画了,

他就在女儿被窝里埋“地雷”,

什么镜子、刷子、毛笔、砚台都往里丢,

女儿惊得大叫,他就得意大乐。


钱钟书和钱瑗


钱钟书爱玩,还玩得很怪,

住清华时,他们养过猫,

小猫爱打架,钱钟书就备好长竹竿,

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

他就爬起来,拿竹竿帮自家的猫打架,

才不管另外那只猫是林徽因家的“爱的焦点”!


20世纪80年代钱钟书在家中



“狂狷率真”又“可敬可爱”

他狂放不羁,却获得恩师吴宓赏识,

他恃才傲物,有才女杨绛一生相守,

他自幼受传统教育,却兼得西学所长……

在钱钟书身上,许多看似矛盾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喜欢挖苦讽刺的他有着一颗孩童般的心,

虽历经风雨,也没有丝毫苍老迹象。


早年狂狷、直率、自然,

晚年寂寞、可爱、可敬。

钱钟书用一生炽热、半辈子寒窗,

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



钱钟书用批判的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

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言论,也不盲从任何权威,

为确定中国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位置,

终身献力。


可以说,钱钟书先生,

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倾笔一生。



钱钟书小传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然数学等理科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


1933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钱钟书任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讲师。1935年和杨绛女士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赴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于1937年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回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国立蓝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北京图书馆英文馆刊顾问,南京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毛选”英文编译定稿小组成员。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一级研究员。“文革”中受冲击。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学所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卓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编》则是依托对《周易》、《毛诗》、《楚辞》、《老子》、〈〈左传》、《史记》等典籍的独到研究,而又涉及后代许多文化论著和文学作品,熔铸古今,观照中外,体大思精,旁征博引,就这些典籍中所涉及的文化、人生的诸多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许多精辟结论的学术巨著,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堪称当代学术的一座高峰,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溶于一炉,并铸广博的知识与精审卓识于一体,使丰富的原创性发现和坚实的学理性论证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钱钟书的治学特点是用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他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


本期话题

如此毒舌的“钱钟书”,你喜欢吗?


文:礼节君

图源:《清风华影》(第二版)

编辑:祁蕊


拓展阅读:

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这个人仍在高喊“我们不怕死!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王国维:中国士人最后的体面 | 园子里的那些人

马约翰:一位“笨拙”的中国体育宗师 | 园子里的人



相关推荐

↑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


《清风华影》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清华名师大家照片集,本书收录了百年清华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中有重要影响的已故知名校友40人的照片共计900余幅,每人配以2000字左右的小传,展现了他们的清华情与人生路。


梅贻琦、朱自清、闻一多、周培源、吴晗、费孝通、钱三强、华罗庚、吴有训、赵九章、汤佩松……他们永远是清华人的良师益友,是治学为人的榜样。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