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开创者,却是中国最委屈的科学家...... | 园子里的人

2017-11-12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聊聊园子里的那些人#


清华大学,从1911到2017,历史中走来,多少鸿泥雪爪、雁过长空,百年间的园子,蓬勃而又富有诗意。


清华园里的人物风情,大时代的定格瞬间,虽是管中窥豹,也能为你再现曾经的、现在的园子里的那些人。



今天来讲讲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叶企孙先生。



有这么一个人,与他相关的人都声名振振、成就斐然:


中国23位两弹元勋,有一半是他的门生。

第一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林家翘。

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戴振铎。

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是他的得意门生。

李政道19岁那年,被他破格选派到美国留学。李政道说:“是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他力排众议,让其在清华数学系任教,后又送往剑桥大学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


一生桃李满天下,门生撑起了中国科学界半边天,可作为师者、伯乐,他的名字却被历史的尘沙淹没,甚至晚景凄凉……


他就是叶企孙,中国当代物理学奠基人,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创者,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新中国第一批物理学精英,几乎全部出自他门下。


1925-1927年叶企孙在清华


生于清朝之末,长于民国时期,国乱民贫,从小诗书裹身的叶企孙一生离不开两个字——“爱国”,却也因为这两个字,祸根深埋,晚年坎坷。


叶企孙是中国第一代留学生。1918年,他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仅学习两年,便以优异成绩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师从后来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布里奇曼作博士研究生。


1918年8月,清华学校赴美留学的同学在上海乘船时留影,4排左1为叶企孙。


研究生期间,他与合作者用射线方法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其精确程度,此后16年无人赶超。23岁的他成为第一个姓名被载入现代世界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中,并在西方被广泛传闻的中国人。


对于这个得力助手,布里奇曼很是赏识,在叶企孙学成之时,极力挽留他。布里奇曼知道,这个年轻人天分极高,若是留在美国,前途不可限量。但叶企孙婉拒恩师,毕业当年就毅然回国。


191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合影。


叶企孙深知,中国要强大,需要的是一个科学家群体的力量,仅靠一个科学家难以改换天地,这也是他放弃个人前途,毅然回国的原因。


1926年,叶企孙开创清华大学物理系,任主任、教授,培养出一批物理人才,后任理学院院长,请来国宝级学者做各系主任,建博物馆、实验室,购进图书和最优良的设备……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几年内,“清华从一所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变而为名实相副的大学”。


他还谦虚地对学生说:“我上课上得不好,对不住你们……但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的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他把教师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的还高。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前排左四为叶企孙。


抗战开始后,叶企孙在北平抢运珍贵的书籍和仪器,还为抗日队伍提供研制炸药的器材、输送技术人才。


叶企孙有一得意门生,名叫熊大缜,是物理系数一数二的人才,原本准备出国留学,但国难当前,熊大缜放弃出国,到冀中抗日,帮助根据地兵民研制烈性炸药、地雷、雷管和短波通讯工具等。


叶企孙曾经说过:“你们学物理不能光搞理论,打起仗来,你们也得做些实事。”熊大缜与师同虑。


叶企孙(中)、熊大缜(左二)与抗战士兵合影。


为了配合熊大缜,叶企孙奔波于天津、北平之间,物色技术人才、募集捐款,冒着巨大风险购买军用物资。


师生二人为了抗战,一在前一在后,殚精竭虑。


谁知,1939年春天,熊大缜被指控为国民党派遣特务,严刑之下,“供”出了叶企孙是“国民党特务”。


熊大缜被行刑时,考虑到根据地弹药稀缺,请求用乱石将自己砸死。


叶企孙万万没想到,爱徒竟会是如此下场。他一生未婚无子,学生于他而言就是孩子、就是精神支柱,熊大缜出事后,他无畏株连,各处奔呼,要为爱徒平反,却不知,祸根已深埋。


1941年昆明清华大学校领导合影。

左起依次为施嘉炀、潘光旦、陈岱孙、  梅贻琦、吴有训、冯有兰、叶企孙


解放前夕,叶企孙赫然在列蒋介石的迁台名单中。梅贻琦向叶企孙探询他的去留问题,叶企孙说,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过去这样,以后也会保持这一传统。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


此后多年,他一心致力清华校务与教学。


1952年10月,院系调整后,他被调到北大物理系任教,从清华大学负责人到北大的一个普通教授,职位下降了,他亦没有抱怨,只求平安。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文革”开始后,熊大缜一事被翻出来,叶企孙成为纠斗对象。……为国一生的老教授被折磨得神志不清,一度出现幻听,觉得人人都在监视自己。


1949年10月陈毅参观清华大学。

前排左起为叶企孙、张奚若、陈毅、吴晗,后排左起为潘光旦、张子高、周培源


1968年,已经70岁的他还被关进监狱,17个月不见天日,直到1969年11月才被释放。而那时他已没了房子,只能蜗居在一间小屋内,身体也大不如前。


那段时间,经常有人看见他穿着破旧的棉衣,趿拉着一双钻出脚趾的老棉鞋,在海淀中关村游荡,神志不清醒的时候,甚至伸手问路人乞讨要钱。


有一次,钱三强在中关村的马路上碰到他,赶紧走过去跟老师说话,他推开钱三强:“以后你再碰上我,不要跟我说话了,省得连累你。”说完马上离开了。


别的学生去探望他,他也从不抱怨什么,时代给他的,他全隐忍了。


1995年4月,叶企孙先生纪念铜像在清华大学揭幕。


1977年1月13日,病重的叶企孙去世,终年79岁。


临去之前,口中仍旧念念不忘清华,轻声喃喃着:“回清华……”


1987年,叶企孙被评价为“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同时又是满腔热血的爱国主义者”。


时代,终于还予了他一个公道。



叶企孙小传


叶企孙,1898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叶景沄(字醴文)是前清举人,国学造诣很深,终身从事教育工作,1914年至1916年任清华学校国文教师。这对叶企孙少年时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叶企孙1913年至1918年在清华学校学习。1918年6月清华学校毕业,同年8月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1920年6月获理学学士学位,9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实验物理。1921年,他和他的导师W. Duane及H.H.Palmer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值h=( 6.556 ±0.009 ) x 10-27尔格秒,被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他独自研究的高压强流体静压对铁、镍、钴磁导率的影响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1923年6月,叶企孙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前他参观访问了英、法、德、荷、比五国的大学和物理研究机构。他通晓德、英、法三种语言,通过这次访问他对欧洲高等教育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他回国后的工作大有禆益。1924年回国,任东南大学副教授。


1925年8月,叶企孙应聘来清华任教。1926年清华学校成立物理系,他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他仍任物理系主任,先后主持物理系10年之久。1929年清华理学院成立,叶企孙由教授会推选任院长,一直到1937年。叶企孙有渊博的学问,他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从事领导工作。他广纳人才,没有门户之见。在任期间,先后聘请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数学家熊庆来,化学家张子高、黄子卿,植物学家李继侗等来校任教,为理学院尤其是物理系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上,他强调“授学生以基本知识,使能于毕业后,或从事于研究,或从事于应用,或从事于中等教育,各得门径,以求上进。科目之分配,则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质而不重量”。每班“人数务求限制之,使不超过约十四人”。规定物理人学考试分数应在60分以上,否则需补读高中物理。凡大学一年级“普通物理”成绩不到75分以上者不能入物理系。他教的课程有“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分子运动论”。基本概念讲得非常清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并吸收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发挥自己的见解。著名原子能科学家钱三强说:“至今我们这些老学生谈起来,仍觉得叶先生独创性的讲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叶企孙还重视实验课,规定“学生选修实验课的学分,不得少于理论课的二分之一”。


他组建了物理系的7个实验室和金木工厂及图书室,还从德国请到一位技术精湛的技工来制作实验仪器。他组建了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包括X射线、无线电、光学、磁性等研究室。他在《清华学报》上发表了论文《清华学校大礼堂之听音困难及其改正》,并指导研究生在光学、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论文。


他明确提出,以研究科学为中心,以求中国学术独立,使物理系成为当时全国学术中心|之一,培养大批优秀科学家。1999年,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2位是清华和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生,有2位曾在清华和西南联大物理系任教,经他选拔推荐深造而后成为世界知名学者的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


1930年9月,他休假到德国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等进修一年。1931年9月回清华,由于代理校务翁文灏请事假,叶企孙代行校务3个月。


叶企孙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爱国者。在抗战时期他提出,理学院的研究要配合时代需要,物理系学生研究的“赤内光线照相”、“方位测量器的制造及试验”等均可应用于军事侦察。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决定南迁,叶企孙在设于天津的清华大学办事处负责清华师生南下的转站工作。他从熊大缜(原为清华物理系助教,后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工作)处了解到根据地极端缺乏技术人才,迫切需要各种作战物资,就劝说一些高校学生和技术人员到冀中根据地参加工作,并借用清华经费万余元购买医药、医疗器械、电台组件、炸药原料等运送到冀中根据地。他后来还与根据地人员保持联系。1939年1月,以“唐士”为笔名在《今日评论》上发表文章《河北省内的抗战状况》,介绍冀中根据地人民艰苦斗争的情况。


叶企孙在西南联大期间,积极筹划在昆明建立清华大学特种研究所(包括航空、无线电、金属、农业和国情普查研究所),并担任特种研究所委员会主席。1941年9月至1943年7月在重庆中央研究院任总干事,后又回西南联大和清华。在1945年“一二•一”运动中,叶企孙代理联大常委会主席,他亲自主祭“一二•一”四烈士,组织法律委员会处理与惨案有关的控诉事件,伸张正义,保护学生。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


1948年北平解放前,叶企孙拒绝有关方面南逃的邀请,毅然留下迎接解放。1949年5月,叶企孙受命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3月改为主任委员),主持校务。


1952年院系调整,叶企孙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磁学教研室主任。直到“文革”前夕,虽年近70高龄,仍亲自讲课,指导研究生。


叶企孙从1954年起,还兼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筹办了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多次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工作,曾主持编写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56项(基础科学)物理学部分中的磁学分支科学规划。


叶企孙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副会长、会长、理事长等职。


叶企孙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他终身独身,生活简朴,他的钱多数资助给他的学生与周围有困难的同志,他深得物理学界的尊重与爱戴。“十年动乱”中,由于冤案的株连,竟被拘捕一年多,使他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摧残,于1977年1月13日含冤病逝。终年79岁。“文革”后得到平反昭雪。




......



本期话题

你有什么话想对叶老说吗?


文源:环球人物杂志

图源:《清风华影》(第二版)

编辑:祁蕊


拓展阅读:

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的他,竟然也是一位毒舌的熊孩子? | 园子里的人

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这个人仍在高喊“我们不怕死!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王国维:中国士人最后的体面 | 园子里的那些人







相关推荐

↑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


《清风华影》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清华名师大家照片集,本书收录了百年清华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中有重要影响的已故知名校友40人的照片共计900余幅,每人配以2000字左右的小传,展现了他们的清华情与人生路。


梅贻琦、朱自清、闻一多、周培源、吴晗、费孝通、钱三强、华罗庚、吴有训、赵九章、汤佩松……他们永远是清华人的良师益友,是治学为人的榜样。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