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疆的七个季节 | 喀尔曲尕:厚重土地上流淌的时光

2018-01-07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常来说,去看胡杨,都是奔着胡杨的原始自然状态去的,体验的是大自然毫无雕饰、浑然天成的一面。但是,去喀尔曲尕看胡杨则有所不同。


喀尔曲尕是个乡,为维吾尔语喀尔曲尕其克的简称,意思是有鹰的河湾,当然,也有人将其翻译为“雄鹰翱翔的地方”,使得这里顿时显得很有豪情与诗意。不过当年人们在起这个地名时,想必并没这般文采斐然,大约就是某一片地方老撞上野猪,就叫个野猪多的地方,另一个地方常有野鸭,就叫个有鸭子的地方。而这一片地方大约鹰隼之类老飞下来和渔夫抢鱼,于是便叫作了有鹰的河湾。


不过无论怎样,喀尔曲尕倒的确是充满了诗意,这种诗意悄然流溢着,婉约且厚重。婉约,是因为那里水泽荡漾,胡杨摇曳;而厚重,则是因为罗布人的关系。据说那里的居民大都是罗布人的后裔,而罗布人大约是新疆近代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部族了。至于罗布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渊源与血统,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无论搞旅游的还是码文字的人却都似乎很乐意将罗布人的来历编排得神秘莫测,将其归为新疆所谓四大神秘种族之一。



而现在官方的说法,则认定罗布人只是维吾尔人的一个分支。罗布人一直人口不多,据美国人亨廷顿记载,当地传说罗布人一直是250 人。这个传说太不靠谱,250 人,连一个小型演唱会都

开不了。但罗布人的确不多却是事实,据说1920 年的一场瘟疫加剧减少了罗布人人口。现在比较官方的数字是罗布人大约有13000多人。


历史上,罗布人逐水而居,不事牛羊,只以捕鱼为生,据说也不种植农作物,最多吃一吃某种芦苇的根,有着较为独特的习俗。斯文赫定好像对罗布人情有独钟,在他的探险著作里,对罗布人进行了大量的记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塔里木河的断流,真正的罗布人所剩无几,现在的罗布人已经开始定居、耕种、放羊,正在迅速地融合到主流的维吾尔族中,也许再过一二十年,罗布人就会成为历史。


喀尔曲尕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尉犁县境内,尉犁,只是汉语的叫法,源自汉代的尉犁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始终将这里称为罗布淖尔,很清晰地表明了这块地域的位置与特征。



两千年前,这里是古代楼兰国的领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今天行走其间,则一会儿是茂密的胡杨林宛如金色的波涛,一会儿则是稀疏的胡杨倒映在宁静的水泊,一会儿又是树干与

泥土构成的简单而古朴的院落,显得悠然而恬静,很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喀尔曲尕的胡杨没有轮台胡杨公园及其周遭的胡杨那么粗大广阔,或者说没有那么张扬,喀尔曲尕的胡杨大都围绕着一洼水泽,有点亭亭玉立的感觉,而村落则零散地点缀在胡杨水泽之间。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水泊上,随处可见是密密麻麻的野鸭之类嬉戏、觅食。那些野鸭悠闲自在,黑白花色交错,见到人,便呼啦啦地飞起盘旋几圈后再次落在水面。水面上,也有罗布人最古老和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卡盆。卡盆不是盆子,但也有点像个盆子。简单地说,卡盆就是用整根胡杨木掏空的独木舟,据说非常难以驾驶。不会划的人上去就会翻。当年斯文·赫定就把这玩意叫作最便捷的自杀工具。当然,斯文·赫定最后还是学会了驾驶卡盆,而且还发明了把两个卡盆并列绑在一起的方式,增加了平稳性。但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并列绑上三四个,但那样,恐怕也就不叫卡盆了,而是叫木排。



在我看来,卡盆有着一种很独特的味道,充满着浑朴、沧桑、粗野的原始美丽。说实话我很想搬一个卡盆回来当装饰,但是那玩意太大、太沉,实在是不方便搬运。


在喀尔曲尕乡镇子上,则有着一条土街,几家商户,在临近傍晚时分行走其中,整个镇子在夕阳的斜照下,散发着金色温暖的色调。


这个时分,土街上三三两两的围坐或站立着银须长髯的老者,悠闲而随意地交谈着,年轻的男人则大都骑在摩托车上或打着台球。


如果你要掏出长枪短炮冲着街头巷尾的老人拍照,被拍的老者大都会微笑着,神情淡然,拍完后看看回放,偶尔说一两个汉字:好,可以。然后接着和自己的老哥们儿交谈。


那些在胡杨林下变老的男人,似乎和这里的胡杨一样沧桑而淡定,也许在这样的地方渐渐变老,一起改变的还有生命的气质。这种气质使人愈发睿智、从容,超脱化外,就如没有什么能够撼动坚实而厚重的胡杨般,也没有什么再能撼动他们的通达而泰然的心灵,这一点,你可以在喀尔曲尕乡的这条土街上真切地感受到。



虽然以前的罗布人并不放牧和耕种,但是今天,这里却有着滋味独到的羊肉。


记得有个俄国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羊肉在新疆,而新疆最好吃的羊肉在南疆。事实上,南疆各个地方都说自己的羊肉最好吃。


作为一个资深肉食动物,羊肉入口,便能立即分出好坏和不同来。比如喀尔曲尕乡的羊肉,便与旁边不远的轮台,甚至尉犁县城里的羊肉有着明显的差别。与其他地方的羊肉相比,喀尔曲尕的羊肉是一种结实的感觉,肉质紧密,十分耐嚼,大约是因为这里的水草较少,羊一天到晚为了填饱肚子到处乱跑,肉自然就瓷实。我觉得,这里的羊肉烤着吃最佳。当时我们吃这里的红柳烤肉时,满屋子都是嘎吱嘎吱的声音,吃得不亦乐乎。


更为奇特的是,做这里的羊肉几乎不用放盐。这个原因,则是因为这里的水。


亨廷顿在其1907 年的著作《亚洲的脉搏》中说:当时的罗布人给他煮了一碗鱼汤,一碗没有放盐的鱼汤,但是他没吃。他后来倒是吃了这里的野骆驼。亨廷顿说:“离开罗布沙漠后,我在库鲁克塔格吃了一次野骆驼肉,肉的确好吃,很像粗糙的牛肉。一句话,尽管肉很新鲜,但因长期饮用此水,体内积聚了过多的盐分,使野骆驼肉也明显地变得像用盐‘腌’过的了。”



我在喀尔曲尕曾喝了几口机井打的水,好一些,但是咸味依然有一点。


这也是这里的羊肉为什么味道独特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里做鱼做肉不怎么放盐的原因。


不过我在喀尔曲尕乡吃的羊肉,倒没有像“腌”过的那么夸张,但是肉的味道的确绝美,不仅绝无膻味,入口不腻,且香气四溢。而更独特的是,清炖的羊肉是用一个特殊的容器盛装的,那是用一整截胡杨木掏空的大盆,仿佛一个微型的、缩短了的卡盆。单从视觉上看,这一盆羊肉便如此具有绝妙的风情。


距离喀尔曲尕乡不远,还有着一个符号化的罗布人村寨。这是近年来修建的一个景区,堆积着各种罗布人以及胡杨的元素,商业气息在每一个角落里散发着。寨子里甚至将一些棚子修建在了胡杨树上,据说是观看节目的包厢,坐在上面,倒也有趣。


据说这里也迁移来了几户真正的罗布人在寨子里安家,当然,搬进来的罗布人不会靠捕鱼为生了,而是成为了一种表演。我想起了喀尔曲尕的那些水洼和环绕的胡杨,也许,那就是罗布人最后的阵地了。


图源:新疆的七个季节(在路上)

编辑:王京文






相关推荐




图片享购书优惠 ↑


《新疆的七个季节(在路上)》


作者:李敬阳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新疆的七个季节》为新疆知名户外圈旅游达人“半路一把刀”——李敬阳所著,是一本全方位介绍新疆地理奇观之书。本书从旅游景点出发,介绍背景文化、出行线路、注意事项、*旅行时间等出发,结合作者自身旅行经验,提供贴心旅行建议以及注意事项。全书分为七节,分别从山川、花草、气候、地理特性等方面,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新疆的多彩。是一本兼具实用性与阅读审美的新疆指南。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