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干不净,真的吃了没病?

2018-01-30 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不知道微生物致病的年代,人们的观念中,干净不过是视觉上的干净而已。连医生也一样,当年美国一位名医是这样说的:医生是绅士,绅士的手是干净的。


自从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巴斯德、李斯特等人又建立了消毒法,全社会开始培养起讲卫生的习惯。


但是近年来,不干不净才没病的说法突然抬头,还找到了理论依据,教导父母们在照料孩子时不要太讲卫生, 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始于 1989 年,英国流行病学家 David Strachan 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独生子相比,大家庭里的孩子患花粉过敏和湿疹的风险更小。由此推导,大家庭的孩子从兄姐那里接触到了更多的传染源,因此避免了过敏性疾病,从而提出了“卫生假说”,即在儿童时期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是 20 世纪过敏性疾病爆发的根源。



一石激起千重浪。


卫生假说问世后,被不少免疫学家和流行病学家接受,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流行病学数据的支持,还有一些实验室和动物实验的证据也支持这种观点。


比如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情况,比如从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后过敏性疾病的几率上升。


一项研究发现,用洗碗机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因为手洗餐具洗不干净,孩子增加了接触细菌的机会,减少了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目前卫生假说从过敏性疾病延伸到1 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抑郁症、部分肿瘤、自闭症等疾病。


卫生假说问世超过 25 年了,至今还处于假说的层次。我认为,尽管有一些数据支持,但没有过硬的证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2010 年又出现了“微生物多样性假说”,认为肠道菌群是免疫系统发育的动力,关键时间是怀孕晚期到出生头几个月。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预防过敏性疾病。


卫生假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夸大清洁的效果,认为清洁可以达到无菌的效果。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做的清洁并不能让我们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即便把生活环境彻底地消毒了,微生物很快就会卷土重来,被空气吹来、被灰尘和食物带来、被人带来,等等,真正能减少传染病的机会不仅是靠清洁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勤洗手。


传染病依然是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做好相应的措施,减少大人和孩子患传染病的几率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还在学校的时候,我的免疫老师说每年多感冒几次能增强免疫功能,于是我就心安理得地每年病几场,其中一两次连床都起不来了,越生病越爱生病。到美国之后,改变了生活习惯,不再滥用药物,几年才病一场,而且每次都很轻微。


要干净,不要不干不净。


图源:网络

编辑:王京文


相关推荐


↑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


《疾病的模样:京虎子医学科普笔记》

作者:京虎子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京虎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对生命与疾病的思考,解读疾病背后隐藏的真相,揭示少生病的秘密。颠覆你关于疾病的三观。不是详细具体地告诉您某一个具体疾病是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药,而是让您对某个或某类疾病有全面的认识、让您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不再被网上及朋友圈多如牛毛的不靠谱健康养生文章所蒙蔽。只有当您了解疾病,才能在自己和亲人患病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并查阅大量最新文献和资讯,以给读者最靠谱最安全的健康科普知识。行文幽默风趣,读起来轻松愉悦,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