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哲学,有人会想到尼采、凡·高等等一大波有着神秘思想的名人;也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门大学问,觉得那是浩如烟海的思想,让人高不可攀。
其实不然,哲学的目标与意义是强调思想与认识的重要性。
然而,很多与哲学相关的书籍,要么非常专业的晦涩难懂、要么把哲学庸俗化形成快餐读物、要么空洞无物夸夸其谈,让很多非专业人士被动地关在了哲学大门外。
清华大学哲学家张卜天教授翻译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则很好地弥补了这种不足,既合适作为普通读者初始哲学的领路人,又可作为大学哲学导论的参考书。
这本书在十几年里连续再版十次,并被美国多所院校选作课程教材;叙述生动,让读者看了以后,除了增长哲学史上的知识以外,还能对自己的思考更加清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译者张卜天教授的脚步走进不一样地思考世界,在书中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的心灵需要思想,如同身体需要食物一样;我们渴望被理解,期盼被看见;但是不仅经常会被生活的常规束缚住,而且还经常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 或“娱乐”分散了注意力。如此一来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更是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因此,很多人觉得生命已然没有了意义,看不到希望。
而《大问题》中说:我们要有自己的希望,有自己的怀疑和论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生活才会因此有了意义。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歌德会把自己生活的使命描述为诗歌创作,以使德国人获得一种文化身份;科学家会把增加人类的知识面或治疗某些可怕的疾病当作自己的使命;为人父母则会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培养好孩子,竭尽所能使他们过得更好;但是更多人则希望,能努力工作,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当拥有希望时,可以激发人们的使命感和目标意识;因此,人们会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思考如何走出困境。而生活除了使命,还可以看作是一种冒险,如此一来,生活的意义会更显著。犹如阿甘的妈妈对阿甘说“生活就像是一盒五彩斑斓的巧克力,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的”。正是因为没有尝到,所以对于想要去吃下一颗巧克力的我们来说,那个味道一直是一个谜,直到我们吃到嘴里,品出味道。
生活的意义,不是必须要给出或者能够给出确切的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则不可或缺的隐喻或者说是对生活的看法和洞察;让我们从这个过程中看到真正的自己。何必去追求一些不重要的答案,身外之物终有褪色散尽的一刻,我们终其一生,都会沉淀与内在的东西。
很多人终其一生,美其名曰都在寻找更好的自己,想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
《大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尊严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也有深浅之分;其最终核心就是不放任对自己的掌握,人想退步,想往下走是非常容易的,只要不收紧就会流下去。迈克尔·乔丹曾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不迷失方向、不放弃自己,是自律的底层逻辑,也是尊严的基本呈现。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一生都致力于追求真理和理想社会的构想。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他对哲学、政治和伦理的独特见解。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柏拉图深受打击,对雅典政治的腐败和堕落感到失望。他决定离开雅典,进行更加广泛的旅行和学习;在旅途中,他与数位哲学家和学者交流,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柏拉图最著名的特点之一是他的学术热情和追求真理的决心。他于公元前387年建立了一个被称为雅典学院的学派,是一个哲学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高等的机构之一;它提供包括哲学、数学、天文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此外,柏拉图在斯拉夫克洛斯的希兰二世宫廷中也留下了重要的足迹;他一生坚守自己的哲学信念,始终追求着真理和理想社会的构建。他通过写作和教育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并影响了许多后世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正是这种不放弃自我,高度地坚持,造就了他的非凡人生。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只有不断地加强自我控制和约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书中作者引用一段话,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律与尊严的关系:人就是人,他不仅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类型人;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其他的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不放任自流,有底线,就是我们寻找的尊严。
《大问题》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后,如果至少得到一个局部的回答,或者是得到某个层面的意义时;那我们就可以期待,更好的答案会随着更自主、更积极的行动出现,那样我们就会更加自由。是自由发表任何言论?是摆脱任何约束?还是可以为所欲为呢?作者用大白话告诉我们:我们努力摆脱某种东西的冲动力,往往比我们想自由地做的事情更加明显。热衷于反对什么东西是很容易的,以至于你为之奋斗的目标常常被忽视,只是成了一句关于“自由”的空洞口号,而根本没有考虑其中真正的含义。因此真正的自由,是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不局限自己,敢于改变自己,敢于创造奇迹。
不局限自己是实现真正自由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当我们勇敢地抗拒外界的束缚时,才能深刻体验追求个人潜力的无限可能。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限制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社会观念、偏见、自我设限以及他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压力等;只有当我们毅然拒绝被这些限制束缚时,我们才能跨越思维的边界,踏上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在拒绝外界干扰中,我们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审视和挑战传统观念和常规的狭隘。我们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而不受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所限制;我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不再受他人期望的驱使。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一个人思想自由的时候,你才成了你,一个独一无二的你。我们要做的不是将自己框住,而是在各种意义上提升自己,人生才更有意义。
哲学其实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是为思想建立一种摩擦力,让人不至于从问题表面光溜溜地滑过去。
作者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著称,他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某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叙述,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本书涵盖了哲学问题、生活的意义、自由等方方面面的主题,作者用深入浅出的叙述,把晦涩难懂的哲学家思想,带到人们面前。每一章的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列举出对应主题的部分哲学家思想,结尾再回顾开篇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并且更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表达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中去,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并且很可能会对自己的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享受思考的乐趣。
赠书TIME 今日留言有机会获得《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 》作者:[美]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 Solomon )凯思林·希金斯(Kathleen M. Higgins)著 张卜天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想要获得本书的朋友请在文末写下留言,留言区收到回复“恭喜中奖”者将免费获赠本图书,中奖者请在收到通知的2小时内将您的“姓名+电话+快递地址”留言至原评论下方处即可,隐私信息不会被放出,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视作自动放弃兑奖资格。
【书评征稿】如果你已经读过这本书,欢迎将你的感受写成书评(500-1000字)以word形式发送到清华社投稿邮箱 xmt@tup.tsinghua.edu.cn,入选者会以邮件形式及时通知并联系支付相应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