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河南治污的狠话与狠招都是啥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动员大会,说了狠话,定了目标,同时也放了狠招。“1+6+7”体系“胃口”不小,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分职责、定规矩,给相关行业、单位派任务、严考核。体系出炉,要在今明两年见成效:今年优良天数190天以上,明年优良天数200天以上,郑州今年退出全国74城排名“后五”。媒体再采访了“1+6+7”体系相关起草人,对这一全新的大气污染防治“利器”进行解读。
【解读】六项制度约束政府部门7个方案削减污染物浓度指标
此次河南省出台的“1+6+7”体系,其中的“1”是《关于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作为整个体系的统领性文件。“6”则是大气污染防治的6项保障制度,其中的很多条款都被认为是最为严格的。“7”是7大项污染防治攻坚方案。
“6项制度是专门用来约束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过对环保工作的责任分配,来为大气污染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作为“1+6+7”体系起草人之一的省环保厅大气污染防治处处长陶冶表示。
陶冶说,当前河南省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机动车污染、秸秆焚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不力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因此他们编制了7个专项方案,形成了河南省大气污染攻坚治理的完整链条。
【保障】六项保障制度给政府和相关部门戴上“紧箍”
党政同责制度。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原则,明确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责任追究制度。围绕落实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明确追责对象和范围、追责情形、程序以及结果运用,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的施政行为。
网格监管制度。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定人、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形成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体系。
排污许可制度。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
生态补偿制度。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约束性要求,明确生态补偿金的扣缴办法、奖励办法、考核依据和实施程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经济手段促进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标考核制度。明确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和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考核指标、计分方法及结果运用,切实强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落实。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根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等5个党委部门均细化了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同时,该方案也细化了环保、发改、教育、科技、工信、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社、国土、住建、交通、水利、农牧、林业等37个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释疑】生态补偿扣去的钱都到哪儿了?
根据《河南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河南省将实行基础扣奖标准与递增递减扣奖标准结合的方式,处罚未完成颗粒物浓度值目标的市县,奖励超额完成目标的市县。奖励先进的钱,将从扣缴的钱里出。
省环保厅相关人士说,河南省在借鉴外省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确定扣缴标准为20万元,由于河南省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为倒逼目标任务完成,又增加了递增扣款。考虑到河南省各市县财力情况,在扣款的同时,又增加了奖励的机制,做到有奖有罚,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净扣款将按照省财政厅、环保厅联合下发的《河南省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全额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若扣缴的生态补偿金不足以对市县进行奖励,缺口从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安排解决。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赵琳 刘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