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软法律与数学家
最近读到“梁惠王”在公众号“眉间尺”上的文章《软法律和数学家》。文章谈及数学家。我很惊讶。因为粉丝爱称大王的“梁惠王”是小学家,小说家,专治语言文字,没想到能读到他对数学的评论。
所谓软法律,就是不用通过强制性手段去禁止,但全民都会自觉遵守的法律。比如不随地吐痰,比如反对一切非人道行径等,这其实就是道德律、共识和底线。大王说,在很多野蛮的国家,民众的软法律基本是不存在的,一方面觉得道德应该有,一方面又觉得道德虚伪。他们底线很低,又振振有词,最终在愚弄和自我愚弄中度过一生。
大王谈到数学家,是因为他的一个数学家朋友曾给他讲过一个在西南某大学教书,且是名牌大学的数学博士的人为“暴力统治唱赞歌”。熟悉大王的人都知道他最瞧不起这样的人,他自己似乎就是因为反对类似的观点而丢了饭碗,被迫东渡。
大王的数学家朋友说自己很绝望,说他认识的某国同行,基本都是这种货色,还说:“可能只是某国如此吧,我研究数学史的时候,发现酥联的数学家大部分都从数学中自然生长出普世价值观,所以哪怕他们处在一个非正常国家,也有一颗正常的人心。某国家的数学家是这副尊容,可能也是中国数学不行的原因之一吧。中国数学大部分垃圾论文都不堪入目。”(酥联大概是大王故意的)
大王的朋友说:“酥联数学的领袖学者全部如此,我认识的一些非著名学者也是如此。正是因此,酥联数学家在八九十年代的混乱期几乎全部移居欧美了。一些酥联数学家至死都不愿意再回到前苏联的国土上。Igor Dolgachev甚至不愿意在任何前射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入境。某国多次邀请他来讲学,他一直拒绝。有些酥联出来的老头连酥联歌曲都不愿意再听到,甚至旁人提起都会引起他极大的痛苦与厌恶。”
大王沉默了,他说:大概某国的数学家并不真正理解数学,他们只是做题做题做题,如果真动脑子,应该不止于此。所以,他们不是数学家,只是刷题者。
我由此联想到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也谈谈我们了解到的一些货色。
9月14日清华大学搞了个教职工粉笔板书比赛比赛。还请来了5位中国书协、清华大学的书法专家担任评委。这样的比赛其实是很令人悲哀的事情。三尺讲台三寸笔,一方黑板一身灰,曾经是教师的标准写照。但现在因为PPT的盛行,许多老师都不写黑板了。不写黑板看起来轻松,教师备课一劳永逸,学生学习一拷即走。PPT有很多优势,但其中弊端不少。有的学生将PPT解释为“骗骗他(她)”。不学无术的教师上课念念PPT,也未尝不能滥竽充数,是真的骗骗他。有些学生也很明智:“对待板书的老师,我们一般都独立笔记;对待PPT的老师,我们一般都集体拷贝。”
对待清华这次黑板板书比赛,有人从数学角度发出发出遗憾:比了这么多内容,没有数学公式啊!是的,数学课最应该用黑板了。数学内容在“骗骗他”上一晃而过,能过脑子吗?我们知道有位数学教师B和另一位教师A同讲一门课,各一个班。内容是A的。A已经教了多年了,“骗骗他”也很成熟了。B本来可以直接用A提供的“骗骗他”,但B没用,坚持板书。因为一些原因,许多学生还是奔去A班观看电影了。B班上一个优秀学生对B说,他去A班听过课,讲得不如B。这还令人感觉到有的学生心中还是有数的。但我们还听说有的教师因为上课不想“骗骗他”,竟然被学生投诉。这就是学生的软法律?有权利的教师将此解读为一定是该教师课堂有其他不足,否则不会找个理由来投诉。这就是“”数学家”的认识水平?
我们最近还听到一个消息,说某数学家C得了什么奖。其中一个拿得出手亮点是C和他人在合著一本教材。熟悉的人都知道,C此前都没怎么教过这门课,教材是数学家D从原单位带来的,写的都已经差不多了。D写了一堆书,可能也不在乎这一本。认真的写作者,哪怕别人改他一字都不爽,还岂容水平低的人和自己合著?C还把D教课的一些做法当做自己的成果。这就是赤果果的所谓利益输送吧?这就是“数学家”该有的道德水平?
一些人道貌岸然,一堆头衔,但背后是怎样的龌龊不堪?有的人看起来落魄失意,但一身傲骨,胸中藏无可比拟的万丈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