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悟石书院】雄浑奇掘,大气磅礴:潘天寿画荷作品欣赏!

2017-02-16 中科国腾CASGTVAC


据吴茀之先生评析,潘天寿的画不论画幅大小,都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潘天寿取景的方法和角度与众不同。他把现实中别人不太注意的最美的一段截取下来,作为自己构图的基础。

新奇,壮阔,是潘天寿绘画作品构思构图的主要特点

以《小龙湫下一角》为例,一般人画此景,都是直接画悬空直下的飞瀑,而潘先生只取湫下一角,通过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表现自然环境的幽深静穆,创造出“空山无人,水流花放”的优美、新奇的意境。古画论有云:“景愈藏,境界愈大”(明唐志契《绘事微言》)。

潘老深谙此理。他在《之江远眺》中把一丛竹林放在构图近处,加以具体描绘,而把要表现的主体——之江却放在远处,不着一笔,留出空白,由两岸数抹淡赭来烘托出日光映照的江面。加上江中用浓墨画成的点点片帆,黑白对比鲜明,增加了之江的壮阔气氛。

潘画的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经常采用“造险”、“破险”的手法

常见潘老首先大胆写出一块巨型磐石,使之几乎填塞了整个画面,这种构图使人觉得画家已入险境,无法收拾,因为这样大的石头容易扼塞气势。这就是所谓“造险”,亦即画家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但潘老却胸有成竹,提笔四顾,临见妙裁,在某些地方点缀一些山花野草或禽鸟虫畜,就转危为安,使画面上的物象的位置,关系不但平衡,而且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

《庭院小景》可作为运用“造险”和“破险”手法的实例。画家先画一巨石作对称状,似乎很板,但在石上画一立猫,在石隙中点缀一些花草,就化刻板为神奇了。

画石的平面分割

因平面分割是影响画画平衡和决定画面的形式感的基本因素之一。研究家们分析,平面分割得均匀,各块面的差距较弱,往往给人以平易,轻松的感觉,宜于表现江南景色。

千面分割得差距较大,对比较强,则往往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的感觉。潘老画的平面分割属于后一类型。如《雄视》(指画)一画,有一近似不等边三角形的巨石倒立在画幅中间偏右处,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其余的物象或空白所占的面积,都无法与它相比。

因此,这一巨石就给人以惊险、强大、威力无比的感觉;加上巨石上巍然屹立两只秃鹫,皆向不同方向虎视眈眈,“雄视”这一主题就被极为有力地揭示出来了。而《松鹰》(指画,1948年)一画,则是空白在画幅的地盘上占优势,这种平面分割,产生了空旷的感觉,这正是那只美丽银灰色的雄鹰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画面上构成物象的线条的组合关系,可以说是画面局部的面积分割,即布线。布线的原则对于潘天寿是很明确的:一是要与对象的形体相适应,二是要有疏密聚散,三是要尽量注意不互相平行,即要造成不等边三角形。这在《雁荡山花》(1963年)一画上看得最清楚。那些山花野草的枝叶的穿插,多么符合实际情况,又多么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对画面四边、四角的安排

对画面四边,四角的安排,潘天寿也极为讲究。画家选取到画上的只是景物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而这一部分又必须让人联想到画外的景物。画之四边、四角,与全幅之起承转合互相关联,与题款尤互相关联。因此对于四边四角的处理,是不能马虎的。且看《铁石帆运图》(1958年),一块巨石虎踞画幅左下方,石左有一石路隐约可见。

这就与画外发生了联系,一棵古松,主干先向右倾斜,接着直向上方,虽部分树枝被折断、变干枯,但仍然郁郁苍苍,包含着无尽的生命力。松石之后仍是大山,中间未加皴,右上角露出天空,就不致使人感到闷塞。新安江被安排在画幅下部边缘上,江流由山石后流出,至右下角伸延至画外。

整个透视使观者如置身于高山之顶,感到江水从远处而来,又流向另一个远方。江上片片白帆,造成运物的繁忙气氛。“无穷煤铁千山里,浩荡烟帆飞运来。”把江山描绘得多么壮阔!

中国哲学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影响中国画人的绘画构成原则。治理家邦当用中正中庸,创造艺术则可两极奇瑰,似奇反正。故潘天寿常常以为画画是纸头要么方,要么长。用墨要么枯,要么湿。用色要么浓,要么清淡。再伸延开来是阴阳、向背、大小、方圆、上下、左右等等绪对立统一的因素。

潘天寿画荷——且先不说荷花,只看这荷叶的画风,就能看出潘老先生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

潘天寿的荷花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

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悟石书院,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中科国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中科国腾

微信号:casgtva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