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锡游记】衢州,不火不行啊!人民日报头版、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华社点赞

2018-02-18 中科国腾CASGTVAC

新春快乐

又是衢州网红街!

这个春节,朋友圈已经被衢城水亭街的新颜值刷屏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央媒纷纷报道、点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54xqy8g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

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团聚最喜悦 团圆最幸福》,关注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

文章报道了上海、重庆等全国13处欢度狗年新春的消息。衢州是唯一一个在稿件中被提及的浙江城市。

水亭门文化创意街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476dx6yc&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为衢州首屈一指的“网红街”,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外地小伙伴来衢州必去的打卡地之一。今年,还获得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的范例奖。

何人不识水亭门

惊鸿一瞥,明清徽派建筑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黑白灰在这里被调和的温润儒雅,漫步其间,硬朗的石砖路、阡陌交通的街巷、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一砖一瓦尽显衢风徽韵。

央视《新闻联播》点赞

昨天晚上,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以《以奋斗者风貌迎接新时代第一春》为题,头条为衢州水亭街的春节灯光秀点赞!

衢州的这条网红街,已经连续两年在正月初一登上央视新闻,像这样的“待遇”放眼全国也是屈指可数哦。

衢州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感觉特别自豪?!

先让我们来重温一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70jivup5&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除夕之夜,人们用璀璨的灯光装扮夜空,用真挚的祝福传递喜悦,在衢州,一段段有关奋斗的故事,映照在1800多年的古城墙上。

新华社聚焦

2月16日,新华社客户端以《浙江衢州:古城墙“秀出3D文化景》为题,报道了水亭街的视觉盛宴。

这个视觉盛宴成功圈粉全国网友!

  如果想亲临现场观看,

请记住这个时间表哦

观看时间

2018年2月15日—3月3日(除夕至正月十六)

每次灯光秀表演时长12分钟左右,演出时间定于每晚18:30-22:00,不间断滚动播放。

u


除了美美的3D灯光秀,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各种“民俗衢味年”活动,从昨天起一直持续到年初七,常山喝彩、廿八都木偶戏、婺剧等一系列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表演将与民众见面。除此之外,农民画艺术展、衢味庙会、趣味童“年”等文化艺术活动也将轮番上演。

▲舞狮

▲常山喝彩

▲余东农民画

收好下面的活动表,带家人去水亭街过大年!

瀫江东岸塔摩天,千载守衢情愈坚。


自古离乡多眷恋,天皇不见泪涟涟。

衢州民间似乎对于天皇塔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盛传各种传说和故事。

天皇塔是国内最古老的楼阁式砖塔,六面七层高达三十八米,位于水亭门内水亭街北侧,旧天皇寺大殿西侧,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由信安(衢州古名)郡守留异所建。塔的外型、塔壁、门窗、阁额、斗拱、翘檐等细部全部用砖石仿效木结构造型。塔内有佛像、供佛像,逐层至顶翘角悬挂风铃,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塔轮组成。1952年12月拆除天皇塔塔身和须弥座,塔基和地宫至今保存完好(在水亭街38号原红楼宾馆内)。

可能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有些人叫天皇塔,有些人叫天王塔。其实明弘治《衢州府志·坊市》中记载的是“天王塔”“天王巷”,因为衢州方言“王”、“皇”不分,所以就出现了两种叫法。

塔上每一层的檐角上都挂着铃铛,风一吹叮咚作响。

据说古时候杭州灵隐寺的名气也没有衢州天皇塔、天皇寺的名气大,每年近享的季节,杭州的善男信女纷纷往衢州赶。
闭上眼,仿佛能想象到天皇塔边,寺中大殿前的香烟缭绕,烛火摇曳,形形色色的人满脸虔诚,心怀希望,在这儿焚香燃烛。

天皇塔在的天皇寺外就是古老的水亭门街区,是传统风貌最集中、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街区。

衢州天皇塔

看  离  看  远

见  家  不  了

天  不  见     

皇  远  离     

塔       家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36处,加上传统企业、老字号品牌,使水亭门街区成为一个开放的博物馆,只要你来一定能体验地道的传统文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街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气。

衢州的三街七巷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师曾几在《三衢道中》中这样描绘衢州的美景。

据民国《衢县志》记载:“街市坊巷今有可考者,大都皆明以后胜清時代遗迹也。已朱雀野草、乌衣夕阳,非复曩時之景象矣。”水亭门街巷目前尚存有三街七巷:水亭街、柴家巷、天皇巷、黄衙巷、上营街、下营街、罗汉井、皂木巷、宁绍巷以及进士巷,现存多为晚清至民国时的遗迹。南宋时期,水亭门街区达到鼎盛:雕梁画栋,望族聚居,有“五色人家,十八宗祠”的美称

水亭门现存三街七巷,水亭街是其中最宽的一条。它从朝京门城墙开始,一路笔直向东,把整个街区分成了南北两块。据说,民国时候的水亭街街心是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则是卵石铺就的小巷。过去,走在这样的路上是有礼节意义的――中间留给长者、尊者,以示尊敬。 

衢江就在朝京门城墙外,在没有铁路和汽车的时代,忙碌的航运让这里成了衢州最热闹繁华的地方,各行各业商铺林立。当时的水亭街上,白墙灰瓦的商铺错落有致,棕色木结构店面临街而立,最高的店铺可达三层。这些店铺有的是三间两进,有的是五进、六进,最多的可达十几进,从水亭街一直通到上营街。 

在现代人看来,商业繁华之地必然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标。然而在水亭门行走,会发现,以前的商家大都是前店后寝格局,商家亦是邻里,之间不乏人情来往,可谓孔子笔下的“仁里”。

《论语》中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则为善。”

沿着水亭街往东走约十几米,在街北寻得一条窄窄的小巷,这便是黄衙巷,古时也叫黄衙弄。弄里第一个转弯过来,是一间私人搭起来的小屋,屋前一堵残缺的矮墙,上面摆着一些花花草草。矮墙边上有一口古井,据说已经一百多年了,井水依然清澈。井沿是用青石凿穿而成,有一尺来高,有一处已经残缺了一个大口子。井边有搭起的一个石台,平日,巷中的人们就在上面洗衣服、洗菜。

 

在衢州,像这样的古井原来有好多,随着城市的变迁正在渐渐变少,古水井逐步从人们的生活中隐退了。如今保留下来的古井,出于“保护”的需要,都被围在坚实的铁栅栏里,盖上厚厚的井盖,与世人隔绝了。幸好,黄衙巷的这口无名老井还活着,每天都有人到这里洗衣拣菜,聊着家长里短,还有孩子在这里玩耍嬉戏。

在水亭门,依旧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如果说衢州是南孔圣地,那么这里正是儒家的灵魂。它让人安静,也让人流连,让人向往,也让人回味。

在水亭门街区存在过的望族,不仅有徐氏、陈氏、洛阳刘氏等家族的宗 祠,还有民国时期叶氏、徐氏、黄氏、周氏等大家族,此外毛璩后裔也在此留有踪迹。它们构成了一条跨越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文化长廊。  

《西安县志》记载,“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水亭门现存的周王庙、天妃宫、神农殿、文昌殿等。由此呈现半个多世纪前的精神风貌和神人同乐、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随着城市飞速的发展,市井文化凋敝,邻里街坊生态已不复存,遗迹虽可探寻,曾经生活的余味也只是一片“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衢州古城

从“门”进来出去……



▲衢城“六扇门”

路的尽头是什么?是门吗?所谓路路相通,也许路本就没有尽头。如果路是丈量文明的标尺,那门就是标尺上的刻度。那一座一座的古城门标定了历史文化的坐标,见证了古城的前世今生。

衢州地处浙西,交通便利,自古有四省通衢之美名,此地能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徽之声势,集百越之精华。衢州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因此成为了军事重镇。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衢州,在衢江畔建设城池,当时的知府发现原来的小城中有起伏小丘数座(就是现在的府山一带),居高临下,适于防守,小城外还有大片土地,宜作良田,供城粮草。可见此处是建城最佳之处。于是就将周边居民皆迁入城圈,并协作建城。当时军民合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竭力造了座更大的城市,然而后来战火纷飞,关于衢州城的这段建造历史一直不知所终。

由于战火不断,城墙坏了修,修了坏。到了北宋宣和年间的郡守高至临重筑衢州城,当时就有了六座城门,这是关于衢州城门最早的记载。到了民国又新增了两座。八座城门到如今能见到的还有六座。

有了城墙之后,从衢州前往江西、福建、安徽以及浙江的其他地方,就都需要通过城门了。这些城门有大有小,有的还有瓮城,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从“门”开始,领略衢城



 北 门:

官名永清门,位于北门街北端。此门已于五十年代时拆除。取名永清之意,小编想来和赵抃有关。赵抃(1008~1084),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老家在当时的郊区沙湾村。景佑元年(1034)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而郡守高至临重修旧城是在北宋宣和三年,即1121年,取永清之名可能是“永远清廉”之意。

原城墙内为衢州名胜菱湖所在地,湖域面积逾千亩,揽得一方盛景。晚晴重臣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期间,平复太平天国后便在城中大兴农业,将菱湖开渠出水,填湖为田。

如今的北门街,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从北端进去,是一个高高的牌坊,巷子由青石板路铺成,两旁的店铺都是木板门,不论上工还是打烊都要拆装,很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味道。店铺中多数是咖啡吧,年轻人非常喜欢来此小聚。

再往南走便是钟楼,原先钟楼下各种小吃非常多,为了保护古迹,后来都撤走了。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记述的衢州三怪之一的大头怪便诞生于此处,成为市民闲谈的资本。

钟楼旁便是有名的赵抃祠,想来也可以应了永清门的来源。



 东 门:

官名迎和门,位于古城正东,古时杭州来衢州,常从此门入城,同时新任官员在城东举行到任仪式后,也从此入城,“迎合”之名由此而来,取“迎取祥和”之意。如今的东门处于保护状态,尚待修整。



 西 安 门:

民国时期新开设的城门,位于城墙的西北角,门面较小。当年为了交通的需要,不用从大西门绕远路,也方便连接城内道路和西安门北边浮桥的交通线,于是开辟了此门,现在还能看到水泥修筑拱券,边上还有重建的文昌阁,古时曾是衢州八阁之一。




 大 西 门:

位于古城的正西面,官名航远门、朝京门。现在叫水亭门更为人熟知,其他的城门大家都叫以方位来喊,只因简单明了。

水亭门之名的由来,从《舆地纪胜》中得知,门外临江之处,建有一座卷雪亭,常被水漫,故作水亭。在这一区域是城中水患的一个重地,古有“水亭街,街停水,水亭街上涨大水”的句子。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水亭门毗邻衢江,门外是重要的港口码头,是由水路进出衢州城的必经之处,来自安徽、福建、和浙江其余地方区的货物时常集散于此,而南来北往的人流也在此弃船乘车南下或弃车登舟北上,乃“天下三十六码头”之一。可以通航远方,故名航远门。

而叫朝京门,有可能和古时朝廷官员来衢州常经由水路,从此门外的码头上岸,故取名朝京门,以示对朝廷的尊敬。

城门上有楼名曰碧春楼,又名西胜楼,是衢州九楼之一。门内有座衢州三塔之一的天王塔,让老百姓“看不见天王塔,眼泪水湿答答”,曾于五十年代中期因可能会倒塌而拆除,2013年开始复建工作,现在重现金碧辉煌,成为一处著名的地标。

如今,水亭门内的水亭街重新打造,成为水亭街历史文化街区、鲜花风情小镇,里面鲜花遍地,人来人往,重现热闹非凡之景,已经成为衢州的另外一张金名片。



 大 南 门:

官名礼贤门,位于古城的正南面,古时以东为小,以西为大,故名大南门,有句众人皆知的话“大姊,我们去大南门去买大蒜”。大南门保存较为完好,坊门街走到头就是。远远就能看到,城墙上布满了爬山虎,那种沧桑之感顿时扑面而来。

走近了就能发现,城门基部的巨石是暗红色的,直接从山里开采出来并稍加打磨就堆砌起来,而如今布满了青苔的城砖则是经过了烧制,据说仔细找,还能找到城砖铭文,这是很少见的。

抚摸着这些古城砖,便能感受到那古老的气息,令人敬畏。平时登门玩耍的人颇多,从两旁的马道上去,在顶上可一览风景。

此门名得礼贤,原因有二,一说衢州建城官员尉迟敬德,曾在此门外迎接恩师,意为礼贤下士;又一说江山县曾经称作礼贤县,门通礼贤故得名。小编看来,还是前者的更有说服力,毕竟江山称为礼贤县是在南宋末年的时候。



 小 西 门:

官名和丰门,位于古城的西南角,和丰之名,是祈求和睦、富裕之意。古时城门外埠头众多,船家云集,走水路可达苏杭,经大运河更是可通全国。由于保护不善,解放后,门拱坍塌,现有城墙尚保存。门外南侧有著名的衢州三塔之一的铜塔,为铸兵器,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小 南 门:

官名清辉门,但后来又称为通仙门,位于古城的东南面,紧靠府山公园(古时为峥嵘山)南面,正对烂柯山。这个门的故事颇多。

峥嵘山是古代衢州东南面的入城口,以前,衢州城里的人,要去围棋仙地烂柯山踏春游览,或是去宝岩寺朝拜进香,就从这里出城,经官庄、孔家、游仙渡,然后进柯山门上烂柯山。据传住在仙霞岭、烂柯山的神仙在此出入频繁,故取名通仙门。

当年郁达夫游历三衢后,曾在《烂柯纪梦》一文中写到到“十月的阳和,本来就是小春的天气,可是我们到烂柯山的那天,觉得比平时的十月,还更加和暖了几分,所以从衢州的小南门出来,打桑树桕树很多的田野里经过,一路上看山看水,走了十六七里路后,在仙寿亭前渡沙步溪,一直到了石桥寺即宝岩石的脚下,向寺后山上一个通天的大洞看了一眼的时候,方才同从梦中醒来的人一样,整了一整精神。烂柯山的一根石梁,实在是伟大,实在是奇怪。”

今天的峥嵘山已成了一座市民休闲散步的公园,四周简陋的街巷也早就不见踪影,整洁宽敞的街道代替了过去那些小巷,一座座居民楼与古老的城门成了新邻居,小南门也成为游客探寻衢州古迹的好去处。



 新 城 门:

新城门,即今日南湖桥的位置,官名为中正门,是因为时任总统的蒋介石名“中正”,此门恰处于上街与下街构成的城区中轴线南端、大南门与小南门中间,暗合了“居中得正”的意思。此门方便市民从上下街直通城南郊外,不过如今已经找不到痕迹了。


早几年,水亭门还发挥着通路的作用,可以骑车开车通向江滨路。而如今,包括水亭门在内,衢州的这些城门,已经不再承载着“门”的作用了,更多的是作为历史记忆和文化遗存保护着,作为旅游资源而存活着。当然,这些城门是必须要保护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否则,失去这些衢州古城的象征,上愧对祖宗,下愧对子孙了。  


不见天皇塔,眼泪滴滴嗒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悟石书院,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中科国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中科国腾
微信号:casgtva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