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爱萍|郎园大师课---《如何运用传承的基本功塑造舞台人物》
生命因昆曲而美好
岁月因热爱而有情
挚爱昆曲人生
孔爱萍的人生,始于昆曲,也性如昆曲。
本期《郎园大师课》主讲老师:孔爱萍
· 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科,2007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研究生班。师从张娴、张洵澎、张继青。
· 代表剧目: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惊梦》、《牡丹亭·寻梦》、《牡丹亭·离魂》、《牡丹亭·幽媾》、《牡丹亭·冥誓》、《凤凰山·百花赠剑》、《幽闺记·踏伞》、《蝴蝶梦·说亲回话》、《南柯记·瑶台》等。大戏精华版《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奇双会》、《绣襦记》、《雷峰塔》等。近年来多次参与跨界演出,与香港无极乐团跨界合作意境音乐剧场《一色一香》,在香港演出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舞台剧《万历十五年》、《舞台姐妹》等。
· 主要荣誉: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兰花最佳表演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台湾金曲奖最佳传统音乐诠释奖提名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孔爱萍老师是著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工闺门旦,是国家一级演员,直到现在,孔老师依然担任着江苏省演艺集团的艺术指导,在投身舞台之余,孔老师还会去到南京永慕庐以及各地大学举办讲座,也会在接下来的7月7日来到北京郎园,为大家传授昆曲的专业知识。如今的孔老师不仅在舞台上为观众奉献美妙而动人的演出,也致力于传播昆曲文化,探索昆曲的继承和创新之道,无异于把自己托给了昆曲。
生命中总有阴差阳错的美妙,不期而遇的美好
尽管孔爱萍老师与昆曲结缘甚深,可故事的开始却十分巧合。按照孔爱萍老师自己的说法,她与昆曲结缘完全是由于1978年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个时候,江苏省戏校为了恢复关于中国古老的昆曲文化而来到苏州招生,当时还是三年级学生的她一听说是可以专门学唱歌、跳舞的地方,便来了兴致并决定前往一试,有些事情的结果仿佛命中注定,聪颖神气的她被当时过来挑选人员的老师一眼相中。初到江苏省戏校,尚处孩童时期的孔爱萍老师只是学习唱歌、跳舞,凭着兴趣和某种无法明确的喜悦从苏州去到南京,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要学习的昆曲到底是什么,更无法预料到自己之后和昆曲会结下一生的缘分。
师恩难忘
甫学昆曲,孔爱萍老师就遇到了她学习昆曲人生中的第一个恩师,也是她的开蒙老师——张娴——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的夫人,工旦角,先是师从杨小培学习京剧,后改唱昆剧并师从王传淞,曾创造了《长生殿》中的杨贵妃,《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娘,《牡丹亭》中杜丽娘等艺术形象。
孔爱萍老师坦言是因为自己的开蒙老师才爱上昆曲并决定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与人谈起此事时总是由内而外地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感激。按照孔爱萍老师的回忆,恩师对学生百般呵护,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她对老师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某种程度上,故事的开始是“因为爱老师,所以爱上了老师所传给的艺术。”“如果我遇到的是一位严苛的启蒙老师,或许昆曲会将我拒之门外。我想,在旧时代的戏班子里靠打骂教出来的学生他们对待艺术的心态也会是暴力的,他们所展现出的人物也是沉不住气的,而昆曲是需要沉静下来的,所以老师像母亲般的呵护给了我沉下心来追求昆曲艺术的可能”,孔爱萍老师回忆起和昆曲最初结缘时的情形,依然无法掩饰对恩师的感激。
一进入戏校,招生的老师就认定孔爱萍是一个闺门旦的料子,孔爱萍老师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后人,有良好的家规家风的熏陶,所以她的言行举止天然端庄大气,这成就了她得天独厚的闺门旦气质,因而刚进入戏校的她就被老师认为是闺门旦的料子,也被许多人称赞:天生就是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孔爱萍老师自己则对每一个自己饰演过的人物都很喜欢,认为每个人物都有其可塑性和可爱性,三十年的舞台生活的她越来越发现:“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早年,她或许还会想多跟老师学几出戏,通过不断地排戏来增加自身所谓分量,可现在,她越来越追求剧目呈现时的精致和日臻完美的人物塑造。
保持独立冷静思考
孔爱萍老师对现在的昆曲表演也有自己的见解:“如果只是单纯地会唱许多曲子,会演许多剧目,可是只是“会”,还需要可拿出手的货真价实的东西”;
“每一位昆曲演员都需要反思,自己在追求的到底是昆曲这个文化符号,还是在追求昆曲的精髓”;
“学习戏曲的过程更应是一个由多到少、由广入精的过程。”
关注孔爱萍老师的人都知道,孔老师在近几年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艺术种类,比如话剧、音乐演出等,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吸收养分,同时也将昆曲的元素融入到其他形式的艺术门类里,在这个过程中,孔老师扮演的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角色,努力在昆曲和其他艺术门类间建立桥梁。
“其实昆曲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苛刻严谨的艺术,它可以被引用,也可以从外界吸收养分,老话说:隔行如隔山,现如今我们尽管还会隔行,但我们可以跨界。”按照孔老师自己的说法,跨界是为了吸收养分,不是唯一,对于孔爱萍老师来说,唯一大抵是孤独而耐住寂寞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昆曲的。“学习昆曲的人要耐得住寂寞,要静下心来深思,而不是过分地渲染”,这是孔老师对昆曲的认知。
讲座精彩预告
在孔老师今年已有的讲座中,她曾经详细解析过在昆剧表演中传统的手、眼、身、步、法和唱、念、做、打、表等技艺,对闺门旦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阐述。而郎园将在7月7日迎来孔爱萍老师的“大师课”,在先前讲座的基础上,结合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这一剧目,创新形式,深度分析如何利用传承的基本功来展示塑造舞台上的人物。演员皮肤在演出时多被油彩覆盖,只有手和眼睛才能传达人物的情感,而昆曲又是最为重视人物情感的传递,那如何利用不同的传承的技术来展示古典的美感和韵味,从而让观众看的舒心呢?比如演员控制手腕发力位置和手指力度大小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扇子作为昆曲表演中重要的传达人物形态和感情的媒介,演员又该用什么样的持扇、开扇、关扇动作才能恰当反映人物生活背景和内心情感呢?水袖和手指、扇子都是昆曲形式的组成部分,又环环相连构成整体,那水袖的开合又该怎样做才能与唱腔乃至情节递进相贴合呢?“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水袖控制难处究竟在哪呢?上述众多知识点都会在孔老师的讲座得到解答,孔老师也会通过亲身示范为大家的知识吸收创造不一样的方式。
相信这个寓教于演,演讲结合的深度讲座,肯定会给喜欢昆曲的你带来非常不一般的体验。
报名大师课
时间:7月7日 15:00
地点:郎园 良阅空间
讲座内容:如何运用传承的基本功塑造舞台人物
———— 活动场地 ————
郎园Vintage到达方式
公交线路
1、57、58、312、405、421、666、815快、
815、816、817、818、930
地铁线路
1、地铁1号线 :国贸站c出口、大望路站 b出口
2、地铁10号线:国贸站 c出口
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郎园号外」,ID:your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