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苗秀侠:采草农女惊动文坛,借皖北大地,道中国三农心声

徽脸醉三秋 徽脸 2019-05-09

“那片土地发生的故事,精彩度远远超过你的作品本身。”

乡愁,是中国史上,永恒的命题!

在这片土地上,曾有无数文人墨客,一一提笔写下心中的愁思,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又如余光中的《乡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今日,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她穿着一袭花裙子,脸上挂着爽朗的笑,心中怀着一份乡愁,背负着乡土写作的情结与使命感走向了安徽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

她叫苗秀侠,是安徽太和人。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它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之时,就已经存在。

在漫长的岁月淘洗下,如今的太和县已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

1965年10月,在太和县普通农家,生了一位灵秀的小丫头。

生在农家,家境贫苦。小丫头很小就背着箩筐,和父母一起采猪草。她穿着一身花裙子,扎着两个小辫,在乡野间,一疯就是一天。

左邻右舍时间在田垄上,听到一串可爱的笑声。

有时,为了贪玩,她会偶尔恶作剧,在田地间抓点麦草丢进箩筐,充着猪草。

在夏忙冬闲中,她耷拉着小脑袋,笑着闹着,看着一群群面朝黄土背着天的叔叔阿姨,看着这片养育了她的土地,一转就是24年。

24年后,她把乡土当成了使命!

“我是个皖北人,在乡村生活20年。

没有做过职业农民,但一闭眼,那片属于乡土的故事,就会浮现在脑海中。”

或许,正是这种使命感,铸就了苗秀侠。

土地的庄稼,土地之上的人以及这片土地的文化,时时刻刻都在养育和滋润着苗秀侠。

24年之后,求学、爱情和生活的脚步把苗秀侠带到很多地方,她一边走,一边不断的追寻。

学习,写作,探索!

一步一步,脚下的路,越走越远。

但苗秀侠却始终记得脚下的土地,她还认得回皖北的路,她还能哼上几句劳作时山歌,会在办公室的高楼上眺望,眺望家乡的方向。

皖北的烟囱上,是否还冒着几缕炊烟,谁家的饭菜已温,正隔江眺望游子的归来。

太多的忧愁,一时间涌入苗秀侠的心头!

万千愁绪,促使苗秀侠拿起了笔。

“我思念故乡的方式就是用写作打捞那片土地上的故事。”

在无数次的打捞之中,苗秀侠怀着对土地最真挚的热爱,在她的心中找到了写作的根据地——皖北故乡。

土地的故事,《遍地庄稼》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了一颗故土情怀,苗秀侠成为了新时代的有心人,开始构思起长篇《遍地庄稼》。

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个乡土作家!

要写出皖北的风土人情,写出其中特色来,太难。这就要求苗秀侠必须深入皖北土地之中,进行考察。

此时,苗秀侠才感慨道,女作家和男作家还是不同的。

“当年贾平凹写作《商州笔记》,背个书包就顺着乡村走,走累了就住在村庄里,和老乡打通腿、唠嗑。”她笑着自嘲道,“可女作家不行!”

背着一个书包,在乡野之中跑的时候,不仅四顾茫然,还要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

最关键,深入乡村之时,穿着不同,举止谈吐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

属于外来者的气息,让你时刻格格不入!

作为一个发问者,乡人时时戒备,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你。

在乡村采访的时候,苗秀侠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交通不便,她就背着包,冒着高温,走进田野中,经常被庄稼秸秆的灰尘弄得灰头土脸。

干干净净来采访,最后都会变成花猫脸回来。

乡下的土地难走,还迷过好几次路。迷路后,找不到吃的地方,只好在乡间挨饿,还被大黑狗追着咬。

有一次,还被黑车抛弃在半路上,走了很久,才走到了家中。

各种滋味,却没有压倒苗秀侠!

其中,有不熟悉的镇长,一次次放了她鸽子,苗秀侠却并不在意,多方打听之下,终于找到了镇长的熟人,通过熟人的联系,镇长终于开了尊口。

将乡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动态的乡村一点点表达出来,苗秀侠坐在一侧听着。

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开始浮现在了苗秀侠的脑海之中。

故事框架打了,人物形象定了,苗秀侠很快遇到了新的难题。人物只有其形,却摸不到其神!

如何去把握人物的神,就必须接触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苗秀侠一咬牙,继续这片山沟中忙碌着。

为了拜访一对民间艺人夫妻,苗秀侠不远千里,冒着酷热,走在田野之中,最后竟中了暑!

这样的敬业精神感动了许多村民,加上苗秀侠本身不摆架子,又大大咧咧,很快,村民们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朋友,还叮嘱她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

乡野的采风和采访,苗秀侠就这么从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后来的顺风顺水,民营企业家,村长、村支书、种植养殖大户,一个人带动一条线,一切都被串起来了,乡村的故事和人物,鲜活了起来。

而苗秀侠最大的收获却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结交了一帮新朋友!

经过长达一年的采风,几年的沉淀,让她终于写出了属于皖北的长篇小说《遍地庄稼》。

《遍地庄稼》最初发表在《中国作家》杂志,很快被几家选刊转载,获得了安徽省政府文学奖,并被收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当代乡土小说大系》。

苗老师爽朗的个性助她结交了众多好友

乡愁写不尽

“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而我还没有变好。”

这一句,常常被苗秀侠改成“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而我的长篇还没有写好”来自嘲。

一句自嘲,或许只是自娱自乐,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写作,对于作家而言,实际上是一种煎熬。

苗秀侠坦言道:“写作就像建大房子一样,材料都有了。但在写作过程中,你会打破原先设想的构架,重新搭建,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此时体力受不了,进入长篇写作之后,人很难走出来。就像演员演戏入戏,作家写作时,也忘记自己是谁了,跟着小说人物走了,不是你想如何朝下写故事,而是你设计的人物,带着你在故事里行进。”

“有时会在梦中和小说里的人物对话,他们的形象和五官都很清晰,这种没完没了的纠缠,是很耗人的,也是很奇怪的感觉。”

她常常写着,就写不下去了。

她常常一想到灵感,会在半夜里,翻起身开始奋笔疾书。

她常常为醒来,忘记了灵感,而感到懊恼!

这是一种折磨,体力,脑力都在透支!甚至写的时间长了,眼睛受不了。

可乡愁还在,苗秀侠的笔没有停下!

从《遍地庄稼》、《皖北大地》、到正在构思的《阵痛》,她还在继续!

脚下的土地,让苗秀侠骄傲。

可骄傲的同时,也让她忧虑,她感叹城乡之间的隔阂。

她忧心当中国的农民都变成城镇居民时,荒芜的土地,空旷的村庄,将由谁来守护?

立足于现实,认真思考当“农民工”被城市的劳务市场所抛弃,回归家园时,是否会悲泣痛苦?

苗秀侠时刻着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际遇,以一种悲悯情怀,感召善良,启发良知,反映农民生命中最本真的苦难。

她因平凡而伟大!

往期回顾:

美国爆炸,中国危机,安徽小伙扛起指挥员大旗,国人为之沸腾


被总理嘲笑,敢写信威胁市长的他,开创安徽第一家族,让子孙举世闻名


为什么安徽南边修个铁路这么难?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