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东:圆滑了一辈子,现在开始摇滚

. VogueMe 2019-07-25

夏天,乐队,燃 !

这个夏天,马东开始在自己的节目里重补青春的遗憾


1968年出生的马东今年已经51岁了,拍摄时造型师给了他一条红色的亮面皮裤,他欣喜地穿上,又看了看旁边张亚东的发型,请发型师给他“再弄酷一点”,最后他顶着“摇滚鸡冠头”,穿着皮裤十分满意地在镜子面前端详,并拿出手机自拍,比出“金属礼”的手势。拍完后他一个人满意地欣赏着,和二十岁瞎臭美的少年没什么两样。


不知道是不是做了《乐队的夏天》的原因,他的说话方式和姿态也变得摇滚起来,穿上皮裤后他变得更摇滚了。在片场等候的时候问张亚东“你去过School吗?”(五道营一家酒吧),拍照的时候顽皮到极点,央求摄影师“请帮我拍一张翻白眼的样子吧”。


“燃”和“酷”这两种状态,你都能在这个51岁的中年人身上找到,他是怎么做到的?


高领针织衫 Sandro

印花衬衫 Stella McCartney

休闲长裤 Stone Island Supreme

运动球鞋 Nike




哪怕自己很会说话

也不否定“撕”和“怼”文化


我们在化妆间见到了马东,他身边围着一群工作人员,像是在跟他进行汇报。马东向我们解释他们并不是来向他汇报,而是在给他布置工作,告诉他明天有哪个客户要伺候,要说些什么,至于他的意见,里面没有一个导演会在意。虽然如今的马东是米未的管理者,但在《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里他只是单纯地本色出演一个主持人。


他从来都不享受吆五喝六、毕恭毕敬和等级分明。在米未传媒公司里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有话直说是一种责任”,公司里马东提倡冲突文化,他认为在内容行业里,只有经典,没有权威,谁都不能保证“已成功者”的下一个业务就一定能做好,所以每个人都要真实说出意见。他们开会常常在“撕”,“撕”完了意见统一了大家就按照这个方向执行,若是错了,大家也一起认栽。


马东撑起了《乐队的夏天》节目里大多的综艺效果。他常常被视为高情商代表,但在这档节目里他的“圆滑”却似乎失效了,他开始显得“笨拙”起来,常常会因为“插不进话”,亦或是“说错话”而被乐手怼。为此,张亚东讳莫如深地笑了:“他老说自己是音盲所以被怼,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他都不用听你说什么,听你的语调都知道怎么跟你说话。”


他真实欣赏乐手们“怼天怼地,看不惯就拉倒”的精神内核,这与他曾经接触过的“饭圈文化”不尽相同。多场节目录下来,他常和乐手们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他们一起怼别人,“嘴特别欠,没一句好话”,他喜欢乐队们那种“爱谁谁,该怼怼”的摇滚劲儿,新裤子的彭磊会在饭桌上直接怼别的乐队是“硬派娘炮”,刺猬的子建则是直接说“我输给谁都不服”……


皮质斗篷 Bally




哪怕自己圆滑

也要欣赏“真”


马东青春期的时候正好也是中国文化活跃期,他高中时崔健已经火遍全国,80年代北京玉渊潭就常常有演出活动。只不过1986年他便出国了,在国外他苦苦生存,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更谈不到精神享受,而等他回来,乐队文化却已经过劲儿了,现在51岁的他开始在自己的节目里重补青春的遗憾。


在邀请乐队的阶段,身边无数人告诉马东,乐队是疯狂的,乐队是危险的,乐队是暴躁的,乐队是不可预测的……他们提醒马东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群人,觉得他做这个节目简直是疯了。但他抱着“无知者无畏”的精神,让导演组死皮赖脸去追,他们的认真让乐队相信这个节目不“傻”。录制的时候马东十分紧张,上场后他看到这么多乐队坐在一块半小时还没打起来,心里就踏实多了。后来他却发现大家对于乐队的那些印象都是老概念,他们不过是一群想要追求音乐和观念的年轻人,“他们不是一群混蛋,恰恰相反,他们比我们更单纯和可爱”。


“现在的真人秀,真的少了,大家都在演真的,观众也很聪明,知道你是假的,这就变成了鬼骗鬼,你哄着我玩,我哄着你玩,我愿意被骗”,所以马东不想做一个市场上已经太多的“真人秀”节目,他瞄准了不善于表演的乐队群体。“表演并取悦受众是职业艺人的事,乐队他们在第二现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听不下去了就是不玩了”,他们站在舞台上,却是一群本身不善于表演的人。


为此,马东所做的一切就是去还原乐队的真实状态,他把观众看作自己的客户,用技术手段服务好他们。因此《乐队的夏天》的流程也极其简单,乐队告诉他们要唱哪首歌,米未就去把这首歌的版权买了,然后盯着他们排练,怕他们一时偷懒不干了。


皮质斗篷 Bally




已年过半百

却要求自己忘了年龄


马东告诉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大多数乐队在商业社会里还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低起步状态,许多人为了玩乐队不去上班,因此生活窘迫。他举例说,痛仰乐队曾经在北京的树村,一大群人就喝一瓶“大绿棒子”啤酒,一瓶“大绿棒子”传来传去一人一口,因为买不起第二瓶酒。乐队和平常人一样,大多也会有名利的追求,但反过来又希望保持独立不被打扰,他们许多人怀着这颗矛盾的心,走完这一生,到老了,发现音乐是唯一支撑他们生活的东西。但是他们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主动选择了这条路,无怨无悔。马东想着,如果能通过这个节目让他们被更多人喜欢,这节目就也算有意义。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家长来说,他们大概更喜欢孩子能成为马东这样的人,处事有分寸,说话得体,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和胜利,而不是去搞乐队文化,孤苦一生。然而在马东本人看来,这种关于人生的建议毫无用处,他建议谁也别学谁,谁也别羡慕谁,尽管由着性子来。


在《乐队的夏天》之后,马东变得不大在乎年龄,他发现有的人到了中年就是会为了没能升职加薪买房买车而烦恼,而有的人完全不会。“有的人缺乏安全感,从小对所有东西恐慌,有的人混着长大,到什么岁数都无所谓。”


他觉得“燃”是一种生物状态,不独属于年轻人,主要是看这个人有多少能量可以爆发出来;而“酷”则是一种心理状态。他曾和高晓松讨论过,在他们心里王朔是真酷的人,远离人群,思想保持敏锐,有高度的自我肯定。“酷”更加不是年轻人的专利,酷这种状态也有时间性,一个人可以有时候酷,有时候不酷,但是一旦要“酷”就只能酷给自己,如果酷给别人便早晚会被看出来不是真酷。如今马东也在努力成为一个“真酷”的人。



编辑 秋楠 Nan Qiu、郭雪词 Emma Guo

撰文 陈灵

摄影 薛龙 Primol Xue

造型 康康

化妆 Shailen

发型 延松

制作 小康

统筹助理 于子贺



更多文章

MORE LIKE THIS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