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碑林公园背后三个了不起的人

2016-06-25 刘小云 老家山西



太原有个碑林公园,虽然其历史和规模不好与西安的碑林博物馆相比,但是,这是中国第一座气势恢宏的个人书法碑林,古朴庄严,典雅别致,翰墨芬芳,富有生机。


碑林公园与我家毗邻,因为抬腿就到,因此颇为熟悉;又因为文化含量高,因此颇为推崇。不但我们老两口经常光顾,就是亲戚朋友来我家串门,我们也首推到碑林公园转转,并担任导游。有意思的是,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了,我们山西诗词学会的一个读书活动“半月谈”也坚持在这个绝好的有着诗情画意的公园里举行。每半个月,我们和着微妙的节令变换,在这里的柳眉茶社学习谈诗聊作品,教科书是司图空的《二十四诗品导读》。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在公园里随意找个背景拍照留诗篇。碑林公园的四时美景,常在诗人们的诗词曲中描绘和吟诵。

碑林公园不大,但很精致。布局为南、北两园,北园为“傅山碑林”,南园为“三晋碑林”。傅山是太原的骄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医学家、书画艺术大师。他的诗文书画医样样精湛,但更叫人敬佩的是他的气节。北园收集陈列了傅山先生各类书法作品222幅,真、草、隶、篆、行无一不精。南园则保存凝聚着明清时代181位文学书法艺术大师的碑刻文字,具有巨大的书法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从书法方面有篆、隶、行、草、真多种书体,各具丰彩,令人赞叹不已。

园内青松翠竹,果香花红,绿草如茵,处处映现着纯朴多姿的大自然风光。在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植物应用中,讲求姿态和季相变化,充分利用植物在造景中观形 、赏色、闻香、听声的作用,达到了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季有景,处处景胜的目的,堪称我省造园的典范。
因为常去碑林公园,因此,对此处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碑一石都想探究。尤其是每次走进公园,迎面而来的“傅山碑林”四个俊逸飘然的字赫然入目时,我都会骄傲地告诉同伴,那是我熟悉的长者刘江老先生所题,这座颇有特色的文化公园,就是他与我更为熟悉的谢启源先生共同创建起来的。他们做的是一件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千秋大业。


最近,我和同在碑林谈诗的诗人张柳两次去拜访年已近百的文化老人刘江。想请他回忆一下,当初创建傅山碑林的起因和过程。他身体硬朗,思维极为敏锐,说起当初,自然兴致勃勃。他说傅山是太原人,书法自成一格,真草隶篆无一不通,是一代名家宗师。他自幼就敬佩并崇拜傅山。20世纪80年代初,他刚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位置上退下来之后,有缘结识了青年谢启源,两人爱好、性情相宜,且谈吐投机,爱憎有共,特别是对傅山先生的认识,让他们从此结成忘年之交。以两人为核心,于1987年组建了傅山书法艺术研究会,紧接着便着手收集有关傅山书法散佚在海内外的书法作品,力图将傅山的鸿篇巨制珍品流芳百世。他们觉得这样才既无愧于先哲又有益于子孙后代。他们也知道,我国历代书法名家诸多,但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尚无书法家个人碑林,这个带有开创性质的大型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收集真品用了几年的时间,北京、上海、东北等地,无论是博物馆还是个人珍藏的,虽然要奔波和协商,但是,每当收集到一批,都如获至宝。比如,国家博物院有12条傅山书法真品,是李宗仁回国时,献给周恩来总理的,总理又将其送到国家博物院。但博物院怀疑其真实性,刘江居然以山西的一只周代的鼎换回来这批真迹,经他们刊刻的12块傅山真迹就立在碑林公园大门正对的地方,格外醒目。


筹建和建设的过程是愉快的,但是也是艰苦的。他们先发现建设碑林公园的好地址,因为在此以前,就有古建筑专家岳俊德要开发此处,这里地处汾河东岸,面积合宜。他先请示当时的省委书记王茂林,王茂林书记给予大力支持,三日内到账30万元,之后,阳泉和晋城两市分别又支援10万元。他们陆续又得到一些民间资助。我与谢启源先生,交往要更多一些,他退休前是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山西省书协副主席。是他给我讲述了他和刘江老先生致力于碑林公园建设的一些往事。这是他一辈子最得意,也是最投入的大事,谈起来兴致极高。谢启源是碑林建设中最辛苦的一位,因为418通石碑上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他的手,他对每一个字都注入了心血和感情。后来他有幸成为欧阳中石的高足,也是基于他在建造傅山碑林这一伟业中的深厚积淀。我始终为朋友有此建树而分外骄傲。



更有意思的是我最近又有缘见到碑林公园的建设者岳俊德,老岳是我的老乡,我是在家乡他承建的恐龙山庄见到他的。他和刘江老、谢启源是碑林公园的三大功臣。碑林里的每一块碑石和亭台长廊都是他们合作的艺术品。他这个人,不用名片,仅看到白色T恤上飞溅的彩点,就知道年已七十有三的他还在登高爬下。这位采用堆金山水为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塑造“荣国府”,使中国古建筑彩绘由平面转变为立体的大师,同样在三晋大地上大显身手,专门写他,也得要用几个整块的时间采访。他很热情,饭前饭后给我讲述他和刘江老及谢启源愉快的合作。他说,这其中的故事,足够你完成一篇厚重的文化散文。 

就凭此言,我还必须积蓄力量,因为我的工作量还很大很大。

刘小云




扫描二维码,让小西儿给你讲述老家的各种事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