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贤往事当为史| 他曾是阎锡山的秘书,他曾被阎亲口下令处死……

2016-06-05 刘小云 老家山西



我有许多忘年交,他们都是家父生前之莫逆。这些老人几乎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人”,跟他们相处,滋润了我的心田,提高了我的学养。李蓼源叔叔便是其中一位。


作者去李蓼源先生家中拜望


蓼源叔叔今年九十有二。过去,他住在省人大时,因为举步就到,常到他家去聊天,他也来过我家,对我们姐弟都很关心。后来,他搬到丽华苑,我就不能随时去看望他了,时间长一些,他就想我了,会给我打电话,汇报他近期的活动或是见到的朋友。我呢?就该筹划何时登门去拜访了。每次见到他,他都会给我“醍醐灌顶”般的知识输入,每次回来后,我都会细细缕出在满满收获之中的新的知识点。


李蓼源先生关于阎锡山的著作


蓼源叔叔著作等身,他每年都会有新书出版,他赠给我的书已经占到我书柜的一层还要多,每本书上,他都会工整签上“小云贤姪存念,李蓼源赠”。除了只有他才能写出来的第一手史料《阎锡山日记述略》、《阎锡山与西安事变》、《阎幕琐记》、《阎锡山离晋去台始末》、《阎锡山特务组织内幕》等等之外,他每年都要出一部《双萱退思录》,每一集都有二三十万字。最近,他又给我特权,凡是他书柜里的书,我随意挑选,就当是自己的。不好意思多拿,我先拿回来《阎锡山日记》和《赵宗复传》,下次去,还往回拿书。他的书柜是聚宝盆,取宝慢慢来。他也喜欢我带朋友去,因为我的朋友也都是文化界的,见面共同话题很多。每次我与他电话联系后,他总要让我将同去者的名字写清楚,我知道,我这些同道也要能与我同等待遇了。


《双萱退思录》每年一本


蓼源先生是个传奇式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我不知道听了多少次,已经很熟很熟了。但每次与他聊天后,我都会产生写下来的冲动,我写的《生命之光》和《青山不老松长翠——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访李蓼源先生》等文章都在重要报刊上发表,连同四姐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的《阎锡山侍从秘书李蓼源的传奇人生》先生都收入他的文集中。我的小作《尽情享受“醍醐灌顶”》也是一家杂志社的约稿,发给先生审查后,他和夫人都给我来电话,连连称赞。我想,之所以我的文章能被他们认可,原因就是我对先生的历史及人品有较之别人更为深透的诠 释。


一:参加革命
 
     


山西诗词学会的几位诗友去看望李蓼源先生


蓼源先生操一口河南口音,显然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河南度过的,但是,他的祖籍却不是河南,而是安徽颍上。太平天国时期,他家被卷入农民起义浪潮之中,革命失败,举家迁往河南,定居淮阳。因颍上春秋时属蓼国,他父亲为他取名“蓼源”,有告戒他不忘故土之意。又有一层意思是他父亲取《诗经·小雅》《蓼莪》篇为子必须尽孝之意。然而,如此意寓深刻之名,竟又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这一著名论断中的“燎原”谐音,以至埋下了他不寻常经历的伏笔。


那是1938年,他小学毕业,正在念简易师范。但是,鬼子打到了家门口,这学是上不成了,急于投身抗日,发誓不做亡国奴。他与平时相处,思想相投的几位同学商议,走出去,到延安。当时他只有13岁,其他同学也就18岁左右。他们从郑州徒步到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的同志对他讲:“小蓼源住过简师,就到陕北公学慢慢学习,其他同学年龄稍大一些,就都到游击干部训练班。”他们几个都很高兴,晚上在旅馆里尽情憧憬自己的未来。没想到,这个晚上,他的命运来了一个大转折。


那天夜里,他们的房间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后面还跟着随从。这位长者东问问西问问,诸如你们家是哪里,父亲是干什么的等等,细到每一个人,但问到他时,他回答,父亲叫李际九。这下,那位长者眼里放光,追问他:“你的父亲是李际九?那你知道我是谁呢?我叫陈树人。”陈树人?小蓼源还真听父亲念叨过这个名字,可他怎么能见到过呢?陈树人告诉他:“我和你爸爸是老朋友。”接着陈树人先生的秘书告诉他:“陈先生是蒙藏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委员长是阎锡山。”陈先生还表扬他们:“你们这么小,就懂得抗日救国,好娃娃,好娃娃。但是,你们知道,现在抗日救国是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到山西了,而且现在的主战场也已经到了山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是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是朱德,司令部就设在宜川,过了西安,很快就到宜川。”所以,原本要奔赴延安的蓼源先生,阴差阳错,就被陈树人先生介绍到第二战区司令部了。


陈树人先生给谁写的举荐信呢?赵戴文!赵戴文又是燎原先生父亲的朋友。蓼源先生的父亲李际九何许人?与赵戴文、陈树人等都是我国最早的同盟会员,友谊颇深。赵戴文对蓼源先生说:“你爸爸不在了,你就是我的儿子。现在正好有一个机会,阎长官在这里办了一个中央宪校太原分校法律专修科。你们几个人都到那里学习一个时期,出来后,给你们分配工作。”


如此,他们走进了在宜川县城的城隍庙,学校就办在那里,阎锡山亲任校长。一年半之后,完成学业。赵戴文对他说:“关于你的去向,我要向老先生说一说。”老先生就是阎锡山。有一天,赵戴文对他讲:拿上你的简历、成绩单,去见见校长。老先生的侍从秘书领他进去,他向校长鞠躬,说:“校长,我是李蓼源,法律专修科毕业回来了。”校长哦了一声,也没说啥,他就算留在身边了。仅仅过了两天,他就接到了委任状,任命他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侍从秘书室少校秘书”。


他的职责是什么呢?记录老先生每一次的讲话,记录老先生的日记及格言,并给老先生念这些记录。


1940年,他跟着阎锡山到了克难坡,职责依旧,日子长了,合成几十篇后,就印了一本《阎伯川抗战复兴言论集》。蓼源先生速记本事就是那时候练就的,不但给阎锡山记录,也给赵戴文记录,赵戴文去世后,也出版了一本《赵次陇抗战言论集》。赵还嘱咐:“特别要记上小蓼源的名字,是他给我记录的。”


蓼源先生跟着阎锡山亲临过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中条山战役等,当时战场在哪里,牺牲多少,俘虏多少,当时他都记录在册。一直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他跟着阎锡山从孝义赶回太原。阎锡山担任第二战区受降官。


那天,举国同庆。


二:死里逃生
 
     


李蓼源先生在克难坡阎锡山旧居前


蓼源先生一生入狱两次,情节都比较跌宕。


第一次,1945年10月。阎锡山62岁生日即将到来,老先生觉得抗战胜利来之不易,要庆贺,准备出一本《革命动力》,从他以前写的文章中选出十五篇。蓼源先生带来两个小助编,帮助校对。他记得是在海子边旁边的《复兴日报》印刷厂排版的。正在工作时,有两位牺盟会的朋友来看望他,随便翻看阎锡山的一篇文章,针对文章中的一句话发出感慨,这句话是“我的主张是为民爱民主张公道的”,那两位朋友说:“共产党的主张才是为民爱民主张公道的。”那时还在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也还在二战区,后来成了决死纵队,也还跟阎锡山要钱。在秋林时成立的陪审团,里面也有八路军。所以,蓼源先生当时也真没在意,一边跟朋友聊天,一边在书稿的页边上不经意地写下了这句话。


就在这天下午,他突然得到通知,阎锡山要开高干会议,13个高干,他来做记录,会议散得晚。会后,他赶紧到海子边要稿子看看。一看,工人把这句话也排进去了,阎锡山的话成了“我的主张是为民爱民主持公道,共产党的主张才是为民爱民主张公道。”这时,他害怕了,这是要命的呀!他赶紧让工人重新排版。但是,还是有人跟侍从室主任秘书徐崇寿讲了,徐是阎的内侄,自然要跟阎锡山讲。这还了得?彻底坏事了。古时帝王怕什么,阎锡山就怕什么,身边有了伪装分子,有了卧底,那意味着什么?阎怀疑他是重庆方面,或是延安方面派来的,立即让政卫师长贾宣宗将他秘密处死。对于贾宣宗,蓼源先生也很熟悉,这些高官每次来见阎锡山,都要到秘书那里坐坐,所以,贾宣宗来叫他出去,他根本就没有防备,跟着就上了汽车,车上,贾对他说:“蓼源,我救不了你了。”他没有从此话中听出意思来,汽车把他拉到中涧河,那里已经挖了大坑,那是要活埋他的大坑。贾领着他在大坑前走来走去,转了大概十几个圈子,跺跺脚,仰天长叹一声,又把他带回村子里,关在一个张姓人家的窑洞里,由宪兵把守。事后,贾告诉他,他不忍心就这样处死这个年轻人。之后,贾连夜去见阎,阎已睡觉,贾不放心,硬是在侍从室半卧一宿,第二天一大早,侍从报告后,阎让贾进去,贾小心翼翼地对阎说:“会长,我汇报一下李蓼源的那个问题,能不能问清楚情况再做处理呢?”阎拍了桌子,说:“贾畅九,我就知道你办不了事情,去,你把杨贞吉叫来。”贾畅九是贾宣宗的字,杨贞吉是特务头子。杨贞吉进来后,阎在桌子上写了两个字“熬刑”。没有再说二话。这以后连续七天七夜的刑法,诸如坐老虎凳、上电刑、压杠子等,都用过了,在压杠子时,他已经人事不省了。本来还准备给他上竹签子,如果竹签子进了肉里边,他必死无疑了。幸亏门外有个老太太多了一句嘴:那人已经死了。


总算是留下来一条命。


事情还是有路转峰回的时候,两三天之后,审问他的特务们说:“司令长官到重庆去了,有重要会议。”其实,那时候,阎的江山已经岌岌可危,也顾不上关押着的蓼源先生了。监禁两年多,转移好几处,看似没人理睬,此时,实际上有人在为他的事情四处奔走。赵戴文的儿子赵宗复是地下共产党员,找了很多保人,上送材料,阎还是不放,说,这是政治问题,不让他们管。最后,大家想到徐崇寿,当初不就是他告发的吗?他是阎的内侄,得让他去说话,徐建议去找阎慧卿,阎慧卿是阎锡山最信任的人。阎慧卿说,既然查不出什么问题,一个娃娃家又懂什么政治?不如放了他出来继续工作。阎锡山这才同意放他出来。还说他在里边住了这几年,受罪了,身体不好,养好身体再工作。就这样,蓼源先生被放了出来。出来后,见到了赵宗复,赵给他出主意,山西大学正好招生,那时候,山西大学因为局势紧张而迁至北京,蓼源先生与爱人赵爱萱都考上了山西大学史学系,坐最后一班飞机离开了太原。那是1947年夏天。


赵宗复也处在危机之中,分别时,给了蓼源先生28元钱,并从手上摘下自己的手表,委托蓼源先生将手表交给他的爱人。赵的爱人赵熙赫见物以为是赵死了,大哭,蓼源先生把情况说明,她才止住哭,又将杜任之的住所告诉蓼源先生,杜任之当时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兼民主同盟负责人,介绍蓼源先生参加民盟,以民盟身份跟着共产党走。


之后,蓼源先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三:重见天日
 
     


山西诗词学会会长时新老师和作者去看望李蓼源先生


蓼源先生的第二次牢狱生活是在文化革命中。


解放后,赵宗复担任了省教育厅厅长,杜任之担任省建设厅厅长。阎锡山时期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处长王世英当上了山西省省长,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负责筹建山西民革、山西民盟,蓼源担任邓初民的文字助手,为民盟成立后,为民盟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民革成立后,因为他当过阎锡山的秘书,他先为副主委,后又为主委。这个时候,也就是文革中,王世英出了问题,此时王世英是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当年毛泽东主席与江青结婚时,他给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封信,说自己在上海与江青共过事,了解江青的为人,劝毛不要与江青结婚,此时康生为组织部长,把信转给江青,为此,江青一生恨王世英,文革中,江青发动揪斗王世英,杜任之全力保护王世英并专门召开会议,许多人签名力保王世英。蓼源先生也是其中一人,并专门到北京参加会议。这是其罪状之一。


其二,赵宗复担任太原工学院院长之后,蓼源先生跟着赵到工学院当院刊总编辑,他俩与赵宗复的秘书曾用一个笔名“弓冶文”一起写杂文。北京的吴晗、邓拓、廖沫沙被打成“三家村”后,蓼源先生与赵宗复及其秘书也被打成山西的“三家村”,他们所写的文章,被视为山西的“燕山夜话”,受尽摧残。两条罪状,他又住进牢房,长达四年多,又相当于半个多抗战。赵宗复是老共产党员,解放前,利用他父亲是山西省主席的身份,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功劳卓著,两次被捕,差点被枪毙。解放后,又担任要职,文革中,他们一起被批斗,不堪凌辱,跳楼自杀。因为蓼源先生是赵宗复的亲信,赵死后,造反派把赵的尸体挖出,让蓼源先生陪着游街,惨无人道。


写到此处,我突然想起了蓼源先生让我看的一个十分简洁的小本子,他在“四人帮”监狱里,居然用一个极为普通的小本子,将毛泽东的著述英译过来,英文写得标准娟秀。蓼源先生,学贯中西!试想,身处没有尊严的牢房里,能有好的写作条件吗?我捧着这个小本子,久久舍不得放下,这简直就是文物!小本子的最后一页最下方,写着一九七三年三月十七日体重103斤半。先生那般高大,也只有103斤半!


我记得蓼源先生跟我说过,他在监狱里,岳母受惊吓而死,妻子靠微薄薪水为几个孩子裹腹。身在囹圄的蓼源先生,不知铁窗外的家人如何,但是,他没有仰天长叹,没有低头思过。而在思索,坐阎锡山的牢,是因为手中的笔;坐四人帮的牢,仍为手中的笔。笔啊笔,能像戒烟那样,从此扔掉吗?


笔是他的武器,笔尖上荣着他的爱、他的恨和他的情;笔尖上嵌着他的知识、他的思维和他的人格。十一届三种全会后,他与许许多多蒙冤者一样,重见天日,他生命的辉煌从这里开始。


 
     


李蓼源先生,到作者家中作客


我第一次听蓼源先生讲述他不堪回首的往事,是在1986年,在他政协的办公室。其实,他那时候已经开始繁重而极为重要的工作,只是我不知道罢了。那个时候,他担任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省委李立功书记专门批示,有蓼源先生主持,文史办副主任刘存善着急,邀请翟品三、徐崇寿、武尚仁三位先生对阎锡山和山西近代史,对1931年到1946年间没有带走的阎锡山日记作注释,注释工作进行了两年半,经薄一波批准后,2010年正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薄一波委托戎子和向蓼源先生转达:阎锡山虽然反对过我们,但作为我国、我省近代历史人物,其一生史料妥为整理保存,供史学界研究,供后人评论。由蓼源先生编著的《阎幕琐记——阎锡山轶事》,由团结出版班社出版,再版时,蓼源先生特意加上了周恩来当年给阎锡山的信件。这部27万字的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蓼源先生尽责了。


蓼源先生到政协后,职务渐渐多起来,多到我数也数不过来:主要的职务有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省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会常委、民革山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很忙,本来就十分珍惜时间,而偏偏繁多的政务硬是生生瓜分掉他的不少时间。他责无旁贷地架起了海峡两岸的桥梁,出访海外,接待游子等等,我曾开玩笑,说他是山西的“公关先生”。


好像是从辛亥革命一百年那年起,我去拜访蓼源先生时,他又多了一道“节目”,要给我唱《九一八》、《大路歌》和《纪念总理歌》,几乎每次他都要高唱,唱着唱着,我也会情不自禁随着他唱。他怕我不熟悉《总理纪念歌》的歌词,还给我一字一字字正腔圆地唱,我认真做过记录。他说孙中山先生刚去世,他们在学校里都是先念总理遗言,然后高唱这首歌。


李蓼源先生演唱《大路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04daii9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蓼源先生说,这是当年地下党教他的第一首革命歌曲,他唱了一辈子。他儿子告诉我,去年民革中央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上,他也高唱这些歌曲,将会议推向高潮。


争取下次去看望蓼源先生,跟他一起高唱,受他老人家的感染,永葆战斗者的状态!




李蓼源简介

李蓼源(1925-),曾用名燎原。1942年起任国民党第二战区长官部秘书。1945年因“共党嫌疑”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8年4月出狱。同年7月,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后历任山西女子师范学校高师部教师,山西省政府高等教育处干部,太原工学院学报编委会编辑、主任,中国民主同盟山西省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1975年参与筹备政协山西省委员会,1978年后历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民盟山西省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副秘书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山西文史》主编。1989年起任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主任委员。1992年任民革山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1993年任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作者简介:刘小云

刘小云,女,山西榆社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退休干部。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山西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山西杏花诗社副社长、《杏花诗卉》执行主编。出版有长篇小说《陆家儿女》(合作)、散文集《情到深处》、《峰高水底清》、《晓云秋语》,人物传记《层林尽染》、文艺鉴赏与品评集《云心思雨》,编辑诗集《夕阳似火》。近年来,诗词、散文多在《黄河》、《山西文学》、《中国金融文学》、《中华诗词》、《难老泉声》、《太山词刊》及《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等报刊发表。



老家头条实行付酬制,详情长按二维码,添加老家客服微信,咨询客服小西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