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我不要再躺着中枪

2017-05-08 韩静 老家山西


说起山西,特别是山西的文物保护,

感觉是一边倒的声浪。

不作为,管控不到位,

各种文保无人问津,荒于原野。

……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前几日,@韩静老师做客老家,

和呆呆畅谈起山西的文物保护,

一翘大拇指:

山西人的文保工作做得挺好的了!!!

@韩静先生何出此言?

下面,就是他的道理



文 | 韩静 


一、山西成了“靶子”







2016年11月,网友爆料:因安保措施不到位,山西多处古建筑内的壁画被盗,确定被盗的有12处之多,仅在平遥县便有三处,一时舆论沸腾,责备山西文保工作不力的言论充斥网络,尘嚣甚上。


仅仅时隔一月,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提醒各省注意管辖范围内的盗掘盗窃情况,督促各地开展文物安全检查,严格实施文物安全事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


虽然各方谴责的言论不断,但身处舆论漩涡中心的山西省文物局却着实委屈。



二、山西家底儿全国最牛,

保家底儿的任务自然全国最重。



多年来,文物界流传着“地下文物看陕西 地下文物看山西”的说法。它讲的确切:地下墓葬遗存最丰富的省份首推三秦大地的陕西,而地面遗存最富集的省份则必须是山西。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战国三家分晋,故又称三晋大地。到底山西的文物资源有多少?在2016年召开的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局长王建武掰起指头首度数清了家底:


截至“十二五末”(2015年)山西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数量达452处,雄踞全国第一;省保单位数量总数达487处,全省的市县保总数达12466处。


此外,山西目前还有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代县、太原、祁县、平遥、新绛);环境宜居,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0处(名镇8处、名村32处,总数也是全国第一。


孤立不说明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排名靠前的几个兄弟省份的同类资源:


全国文保领域

河南省

河南省拥有全国文保358处,居全国第二(古代遗址、墓葬、单体石塔、碑刻等占据大多数,木构古建筑数量较少);

河北省

河北省全国文保总数为278处,居全国第三(唐、宋、辽、金时期多为石塔等单体文物,墓葬、遗址、石窟寺、石刻较多,木构古建以明清为主,年代偏后);

陕西省

陕西省全国重点文保总数235处(古遗址78处、古墓葬37处、古建筑91处、石窟寺及石刻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6处,其他1处),居全国第四。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省

8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浚县、濮阳

河北省

5处:石家庄、承德、保定、邯郸、秦皇岛

陕西省

6处:西安、延安、榆林、韩城、咸阳和汉中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领域

河南省

10处:名镇8个、名村2个

河北省

20处:名镇8处,名村12处

陕西省

10处:名镇7处、名村3处

如果文字表达尚显不明确,通过表格对比会更清晰,截止到2017年5月份:


除此之外,山西存有唐、宋、辽、金、元、明、清横跨7个历史朝代的2万平米壁画及1.8万余尊彩塑,总数量俱为全国第一。


至此,“地上文物看山西”是一个实至名归的论断,其实并无过誉之处。


呆呆评

地上文物看山西,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与荣誉相关的、繁重的保护任务。干的活越多,受的埋怨越多—— 老百姓说话总那么在理儿。你想想,一个连文物都没有的地方,它会得到这样的骂名吗?




三、看看山西文保花了多少钱,

这些钱花在了什么地方



近些年山西在文保领域的投入日渐笃定,几成国内的“先锋一派”。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山西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合作加强山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五年来发力古建筑保护,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却并不为世人所知晓:

在经济逐年下滑的新常态大背景下,


五年间,山西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由2011年的3000万元,增长至2015年1.3亿元;

五年间,山西南部4个地市105处元代之前的古建筑全部得到了维修;

五年间,先后实施了215处国保单位、291处省保单位和其他文物的保护工程;第一至第六批国保单位险情100%排除,第七批国保险情排除率达50%以上(总数量为181处);第一至四批省保单位险情排除率达91%(第五批为178处,当时尚未公布)。


在屡屡被爆出文物失窃的新闻背后,


五年间,山西加强文物安全巡护,完成所有国保单位安全巡查“一键报警”系统的建筑;各级义务文管员数量增至2500人,看护文化单位达2000余处。

五年间,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破获各类文物案件309起,破获犯罪团伙54个,抓获文物违法犯罪人员326名,追缴文物447件,而山西在文物古迹修缮中联动国家文物局,投入逐年拉升。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国家文物局一直非常重视山西的古建保护,“十一五”期间拨给山西的文保经费为3.5亿元,“十二五”期间则攀升到22.2亿元。此前提到的晋南的105处元代古建就是国家投入4亿元重点解决的专项工程。


每年数亿的文保投入,力度是空前;但是,在古建筑总量占全国近20%的山西省,国家拨付的资金还是不够用。而且,根据文物界通行的惯例,国家级资金多用于国保单位的修缮,省府拨付资金多用于省保的修缮,而占据古建筑绝对数量的区保、县保(总量达12000多处)维修资金却几乎全部依靠当地财政投入,而山西有近60%的县却根本没有将其纳入预算范畴。

山西长治平顺县东禅牛王楼(市保)


同样是文物大省的河南,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2011年投入经费是3.5亿元,2014年投入7.5亿元。2015年投入6.2亿元;省内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文物支出达71.87亿元,年均增长14.87%,在投入上远超山西自不必言,仔细盘点其文物局工作报告,才发现其自2014年以来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可移动文物普查、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大块头”的工作上,重点突出,抓手明显,容易见成效,不似山西有数量如此庞大的“隐形文物包袱”(古建修缮耗工费材,修缮经费动辄百万),导致年年到处“撒胡椒面”,工作做在肚子里,根本无人知晓。


而国内文保数量排行第三的河北省,也与2016年7月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但至今无法在公开渠道查询到任何关于该省自“十二五”以来的资金投入和古建修缮具体数据,其刊载在《河北日报》通稿寥寥数字,可说味同嚼蜡。


山西,在经济乏力的情况下,文保古建修缮费用持续高位投入,国宝、省保修缮数据年年更新,与其他兄弟省份相比,资金数额虽不显抢眼,但所修缮文物的历史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用通俗的话来说:


别人在修元代文物的时候,

我们在修唐、五代、辽、宋的遗构;

当我们修元代建筑时,

别人已经在修明清建筑;

最后,兄弟省份的古迹都修复完毕了,

山西的数以万计的明清古建还烂在乡间草野中,

无人问津,

这就是默默耕耘中的山西文保人

必须要面对的冷酷现实。

呆呆评

我们山西人的性格是:你骂你的,我做我的。你是说了可能也没做,我们是做了也不说。


四、山西“全民文保”,开国内先河



据此前报道称,山西省文物保护实行的是“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制,被盗严重的县区级及无保文物归县级政府管辖。

山西文物数量庞大,种类博杂,不可移动文物达53875处,国有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甚至连不少明代古建仍未列入全国文保序列,这一现象在在文物资源匮乏的南方省份如同天方夜谭。

2017年4月15日,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在介休市张壁古堡启动,会上颁布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楼阳生省长将文物保护写入2017年的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省级政府对文保工作如此重视,开国内先河。截至目前,已有42家单位参与,31项文物建筑被认养。

这是山西文物工作的创举。而此之前,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2016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文件提出:到2020年,山西的全国文保、省级文保重大险情排除率达到100%、保存状况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抢险维修率达到100%、保存状况明显改善。


 同月,《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颁布,提出:对于本省的市、县级文保单位和未核定文物建筑加强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实施文物活化的创新举措,允许社会投资人在对文物建筑修缮后,授予一定年限的合理开发权,用于公益活动、参观游览、文化产业的经营,迈出了古建资源保护和活化的实质性一步。


2016年12月,《山西省文物建筑构件保护办法》颁布,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卖、倒卖文物建筑构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更换古建构件,即使是文物建筑所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行古建构件的拆除、抵押、转让,并确定了最高罚款3万元的惩罚措施,进一步扎紧了山西文物保护、市场交易方面的制度笼子。

守望文明,保护文物,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也是人人可及的公益事业。从一个漠视者到参与者、志愿者、推动者,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爱传承文明,用行动保护文物,不做新常态下的旧愤青。


而山西作为兢兢业业守护古迹文物的厉行之省,多年来艰辛工作的事迹不容泯灭,爱好者们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识泰山,这个黑锅我们山西人表示坚决不能背!

呆呆评

山西人一直在努力。是啊,在文物保护方面,山 西确实还存在很多缺陷,不管是资金的,还是观念的。但 是,同样无可置疑的,是山西在文保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和无可回避的功绩。各位老乡,各位朋友,文保不仅是 山西的,它是全人类的财富。如果各位有钱,欢迎参与山 西的文保认养,做些切实的事;如果和呆呆一样囊中羞涩 ,不妨从正面给那些奋斗的人们一些鼓励!总之,别那么 轻易地说风凉话了,别随随便便骂我们山西人了!


特此说明:受数据整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所用的数据或有偏颇,请大家海涵。



作者简介


韩静

韩静:原中国旅游报记者,北京绿维创景规划院文化专家,国家旅游局高级导游员,山西地上文物实地考察者,头条号文化频道、头号问答签约账号【亦文亦物】撰稿人,实地寻访山西国保古迹200余处,撰写专题解读文章300余篇,共70余万字。用脚步丈量古代经典,用文化重塑当代自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老家山西联系。

(本文编辑:杜董)

【《老家山西》实行头条付酬制】

【热烈欢迎各路俊彦赐稿,热烈欢迎有识商家预约头条】



【本文章由“老家山西”原创,如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http://cc.newrank.cn)】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看完给小编点个 再走哦!求点 ,求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