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敏哥儿下厨 | 野蛮其体魄 文明其精神——香辣耙泥鳅

2017-09-13 杨敏 老家山西


看俞白眉们在帕劳,当地人热情推荐必吃美食——水果蝙蝠,结果几位女士直接奔向洗手间,而他也连说十几个No,而我是连那图也不敢点开,恐观之恶梦矣。


地域差异带来人们饮食差异,虽说正常,可差异的悬殊也实令人咋舌。


孔子曰,有所为有所不为。换句话说,就是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但底线的高低因人因事而异,就像吃东西,纯素主义者连鸡蛋、牛奶都不吃,素食者不吃肉,普通人不吃可爱的小猫小狗,更多的人一听说活吃猴脑、吃野生保护动物也是连连摇头。作为一个四川吃货,却生活在以面食为主的黄土高原20多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到山西,经常一个人包圆了餐桌上的鱼,不是我贪吃,是其他人不吃。陪朋友去乡下走亲戚,主家殷勤,买回一只光鸡,居然不开膛,直接冲洗放进瓦罐里给我炖汤喝,令人啼笑皆非。



如今这样的事情少了,鸡鸭鱼肉普遍都吃了,可泥鳅、青蛙、鳝鱼这些南方的家常美食,很多北方人还是不吃的,偶尔听说我自己在家烹制,也免不了皱起了眉头。


其实在广大的南方,说起泥鳅,这可是家中的美食,待客的上品。这小个头,滑不溜秋的泥鳅被称为水中人参,营养价值不菲,更有作为药疗,治疗男性病症。且小家伙生命力特别强,有头部、皮肤、腔肠三种呼吸方式,还能在夏天极度缺氧的水里泥潭里,蹦出水面呼吸,而且肉质细腻,只要烹饪得法,绝对让你百吃不厌。


我的这道香辣耙泥鳅,就是跟闺蜜学的家常做法。


拇指粗的小泥鳅买回家,清水里养上两三天,换上几次水,最好饿的泥鳅们把肚子里的泥沙吐尽,最后一次再加点酒,或者麻油,这下差不多就干净了。



锅里多放点菜籽油,冷油时放进去八角香叶花椒少许,糊之前捞出。沥干水的活泥鳅左手“刺啦”一下滑进油锅,右手刹那间盖上锅盖,直到锅里没声了,才开盖小火煸炒,闺蜜称这一步叫“跑油锅”,比油炸的要香而细嫩。跑累了,捞出泥鳅,底油留着炒料,泡姜泡辣椒末小火耐心地翻炒出香味,葱蒜末再汇合,一勺郫县豆瓣再悠悠地炒出红油,这时候加水或者高汤,放入配菜,例如土豆片、莴笋块儿,我是放了水煮过的豆腐块,用水煮过的是为了去除豆腥味和卤水味,还放了些泡发好的黑木耳,一黑一白混在红油锅里,也算是有了几分颜色呢。汤宽点,把泥鳅们放进去一起咕嘟,先煮好了配菜,用笊篱捞出,再煮泥鳅,煮多久因口味而异,一般我是喜欢耙泥鳅,一耙进诸味,二耙入口化,三耙好吸收,好处多多。



四川方言里这个耙字可谓出神入化,用软这个近义字好像替代不了,没了糯的粘牙的意思了。咕嘟了半晌,可以调味起锅了,盐少许,糖少许,生抽少许,醋一丁点儿,爱吃辣的小米辣丝少许,大火几分钟,盛大盆,来点添香的花生米碎或者熟芝麻,葱花香菜随意。这就可以挥汗如雨地大快朵颐了。



我是连泥鳅唯一的一根刺都不吐的,不过泥鳅头可不能吃,有苦味,别怪我没告诉你哦。


记得川南吃货聚集的大城市——内江,就有一著名的小饭店,店名为“三样菜”,就是三大盆特色菜,泥鳅、鳝鱼、青蛙。食客如云,经常还得预约排队。我是每回内江必然去排队等候,吃完之后满足地扬长而去,留下朋友闺蜜面对六七百的账单仰天长叹。泥鳅之贵重可见一斑了吧。


一地谓之珍贵,一地可能谓之野蛮,由此想起民国初年,先贤们提出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可能是乱入,而敏感是由野蛮一词而来,野蛮与文明更多时候都是相对的吧,想想帕劳的那些“野蛮”人。



杨敏

江湖别称“杨二”、“敏哥儿”。川人,现居并州。少年京城求学,及长,供职太原某媒体,倏忽二十载。好美食,擅烹调,喜游山玩水。偶尔记之于文字,博众人赏之,亦一快事哉。



(本文编辑:老虎)


【本文章由“老家山西”原创,如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http://cc.newrank.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