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CCA × 第五届星空艺术节丨系列对话第一场、第二场

UCCA 2024-02-03


“因为真正的界限是模糊而摇摆不定的,它既不通向经验和非经验之间,也不通向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更不通向存在世界和价值世界之间,而是从‘你’和‘它’、现在和对象之间的所有区域横穿而过。”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我与你》(I and Thou


当我们追随布伯人本主义的脚步,将目光聚焦在我与你、或被感知的种种相遇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上,关注个体的作为与遭遇,我们会发现固有界限的流动性和可渗透性,洞见众多“孤星”构成的灿烂“星丛”。


从“愈所”系列艺术疗愈工作坊到“艺起”包容性艺术计划,UCCA公共实践部长期着眼于聚合多方专业资源,容纳更为广阔的公众群体,促进包容性艺术(Inclusive Arts)在艺术机构中的实践与推广。在独特的个体之间搭建一座更为高效的对话桥梁,也是源于对“人经由‘你’成为‘我’”的坚信与奉行。2023年9月,UCCA公共实践部将联合“第五届星空艺术节——看见他者To See The Other ”,共同组织一系列对话、影像艺术交流及艺术行动等项目。期待公众同我们一道,在与每一个“你”的相遇之中,感受“真实的人生”。




UCCA × 第五届星空艺术节 | 系列活动

对话




系列对话将分别从历史档案梳理、电影文本细读、当代艺术实践案例探讨以及城市空间建构分析四个维度,体察残障人群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相关问题、洞悉 “身体损伤” “残疾” “残障”这些标签背后残障个体的真实身体经验、深入残障研究中具体而微的诸项议题。


我们希冀通过这些声音与思考,于建设无障碍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共同倡导并促进一个更为平等与友善的多元共同体。


01

第一场

史学视角中的残障人群——从指称谈起


活动时间

2023.9.9(周六)

13:00-15:30


活动地点 

UCCA报告厅

 

语言

中文、中国手语


嘉宾

李生平(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候选人)

王超(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




回瞻国内“残障”概念的发展与接受史,对于理解中国残障者当下的处境尤为重要。从“残废”到“受障”,从“喑哑”到“龙人”,从“瞽目”到“视障”……在残障倡导领域,如何指称残障者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关涉残障者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性表达,同时又折射出社会的权力结构,包括法律规范称谓和官方人口管理分类方法、社会刻板印象与污名化的建构与消解过程。本次对话将通过梳理探讨在中国不同历史时刻出现过的残障相关称谓及其背后的身份构建、社会认同等问题,试图在史学视域中寻觅理论依据,从而帮助我们在残障的当代倡导中找到可能的道路。


 活动流程 


主办方代表致辞

葛慧超(身身不息、星空艺术节创始人)

尤洋(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


李生平分享


王超分享


嘉宾对谈


观众问答


 发言简介 


李生平

《中国古代残疾身份的建构与演进》


东周青铜器中的巫者形象。


在古代社会早期,一些“瞽”“疯癫者”等能够担当祭祀礼乐、巫师等重要职能,但后来为何“残疾”却出现了污名化意象?为何身有残疾并不一定就具有“残疾身份”?本次分享主题是残疾身份,尤其是残疾女性身份的建构与演进。


明清时期地方士绅倡办善会、善堂,成为儒生士人维护声誉、标榜清高的一种方式。



王超

《近代中国的残障构想与社会现实》


“盲世界”,《时事画报》1912年第六期。


从“鳏寡孤独”到“老弱病残”,中国文化如何定义“边缘”和“弱势”人群?对身体差异与能力的强调为什么是现代国家识别残障者的主要标志?本次分享将从近代历史中的残障构想出发,探讨实现包容性社会的多种可能性。


张謇与南通盲哑学校,开私立特教学校之先河。


关于嘉宾



李生平

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候选人


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在读。在《残疾人研究》《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等刊物发表多篇中国古代残疾史论文。2018年曾在深圳“中途宿舍”精神障碍康复机构、心智障碍儿童康复机构等进行为期数月的访谈,所撰访谈文章收入《他们:九位残障者的故事》(南方日报出版社,2018年)一书。2019年2月曾参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Disabilities in the Ancient World”(古代世界的残疾)学术会议。近期比较关注中国古代残疾女性身份的建构与塑造话题。



王超

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历史讲师。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兴趣为二十世纪中国盲人与视障群体的文化、教育与社会身份变迁。已发表/即将见刊的文章涉及近代盲人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医疗与身体史中的残障经验,医疗与媒体中的残障表达,残障、科技与社会(STS)的互动。



02

第二场

与他者相遇:电影中的残障人士和我们


活动时间

2023.9.9(周六)

16:30-18:00


活动地点 

UCCA报告厅

 

活动流程

戴锦华讲座


观众问答


语言

中文、中国手语


嘉宾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讲座拟从以残障人士为主角的影片切入,尝试体认这一多样的“弱势群体”所面对的社会处境和所遭遇的文化与现实困顿。由他们在现实与银幕上的多重缺席与在场的形态及意义,尝试讨论社会与人、电影与人、“他们”与“我们”。讲者拟以自己心目中在呈现残障人士的主题与展示电影视听的艺术双重意义上的佳作《绿洲》《推拿》为例,展开关于他者、面庞、看见、“褫夺人性”与“赋予人性”等议题的思考。以影片为镜,以“他们”为镜,照见我们自己。


《绿洲》《人间旅途》《推拿》电影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嘉宾



戴锦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专著10余部,专著与论文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代表作有《浮出历史地表》《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涉渡之舟》《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





参与方式


活动购票

请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合作方



身身不息(BODY ON&ON)是一家以身体为本体的当代文化艺术策划/制作机构,秉持“一切从身体出发”的理念,自2019年创立,身身不息发起了“身体访问计划”、“星空艺术节(包容性艺术节Inclusive Arts)”、“Touch接触即兴艺术节/Touch中国社区计划”、“身体游牧计划”、“当代身体工作坊”等项目,激发智性的、感性的、觉性的身体场域,致力于探索身体的时代能量,艺术的社会价值。



本次“UCCA × 第五届星空艺术节 | 系列活动”中的中国手语服务,由羽逸手语工作室提供。




点击海报

查看系列活动介绍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UCCA公共项目社群

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北京 :+86 10 5780 0200

UCCA Edge :+86 21 6628 686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UCCA × 第五届星空艺术节丨系列对话第一场、第二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