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优秀毕业生】米国俊:从班长到校会主席的乘风破浪之路
树礼之星
米国俊
树礼书院优秀毕业生
书院导师:刘科
毕业去向:南方科技大学
写在前面
非常荣幸获评为书院的优秀毕业生,也有幸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成为了书院的采访对象,遥想两年前也大概就是这个时候,书院团总支的同学也曾采访过我,那时的我还在畅谈学生会的工作,转眼之间,已经到了离别的时候。
在原先的采访内容中,虽说我有一些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小故事,但总觉得没有什么独特性。毕竟其他大佬的经历比我要丰富得多的多,也能给大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在本科阶段最后的采访中,我还想再次给大家分享自己从班长到校会主席的一路上做学生工作时碰到最多的问题——“学生权益”,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学生权益工作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吧。
小米在院学代会上做学生会工作总结
对话优秀毕业生
01/问题差异
Q1
学生权益的大问题与小问题
答:我把事关全校同学或者全校很大一部分同学的权益事件称为“大问题”,例如之前沸沸扬扬的“搬新宿舍”问题;与之对应的,关系一个小的学生群体(比如书院范围)的权益事件,我称之为“小问题”。
对于大问题和小问题,我的观点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同,我觉得学生干部应该更多地关注甚至说开始关注小问题,而不是只专注于大问题。事实上,在大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干部能够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这点相信处理事情的当事人也比较清楚。究其原因,大问题固然需要关注和解决,但是一来学生终究是学生,没有决策权(这是当然),二来大问题往往牵扯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因为这一角色的客观原因,很难观其全貌,这样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往往是相当片面的,决策层很难采纳。不采纳就得解释,解释又得把握一个“度”,说多了说错了说岔了要负责任,说少了会觉得你在“踢皮球、打官腔”,横竖都是错,那还不如不解释,由此带来两方更深的误解和更大的信息差,完全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因此,对于大问题,我们能做的是表达观点和态度,提供支撑我们观点的证据,因为决策层也不是神,他们也会漏掉一些方面的考量,我们可以从普通学生的角度进行补充,从而让决策更加科学,事实上这也是搬宿舍事情中负责沟通的同学尽力在做的,对此,我相当佩服他们。
而对于小问题,这是我常会遇到的,什么荔园修剪草坪时间太早了,自习室蟑螂成堆了,欣园停单车的地方没有雨棚,我今天又没挤上去校巴等等。小问题并没有关系到所有的学生,有些甚至只是影响很小的一部分学生,但是却切切实实地影响他们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体验,我觉得这是学生干部参与学生权益工作的重心。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大问题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不是决策问题,而是管理层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注意到,这也很好理解,人总是有“视野局限”的,我们不能指望管理层能看到所有问题,而这时,学生权益工作就很重要,学生干部就相当于发现视野盲区的眼睛,然后通过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收集到的建议,提供给管理层,因为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学生干部在收集了大家的看法后经过调研提出的建议往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可行性,得到采纳的概率会更高。学校也很乐意通过这种当时解决管理上的漏洞,让同学们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体验。在很多问题上,学校和学生是站在一边的,这点我觉得我们也要清楚,上来就渲染两方的对立,是无益于事情解决的。小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切实提升了相关同学的体验,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参与处理的学生干部和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也养成了相关同学通过合理方式反馈诉求的习惯,并且清楚这种方式是可以让问题得到解决的。可以说是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正向循环,为学生权益工作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风向,以致于随着学生干部能力的提升,普通学生参与意愿的提升,在未来可能的“大问题”的解决上,整个学生群里能够发挥更大的,更有价值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聚焦并解决这些“小问题”,是我们最起码是当前阶段学生权益工作的核心。
在美国参加MRS秋季会议
Shuli
02/参与者
Q2
学生权益工作更需要参与者
答:我们常常说,一个好的工作的完成,一定需要好的带头人。但是在我们学校当前学生权益工作这件事上,我们需要的恰恰不是带头人,而是参与者。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带头人,无论是校会的负责人,校学代会的负责人,还是各书院学生会的负责人,其实大家都有很高的责任感和工作意愿,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往往是孤掌难鸣。
同学们其实有比较高的权利意识,也愿意去提出问题,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只提出问题,而不参与之后的任何意见征集,询问工作,甚至排斥问卷,邮件等正式的意见征集和调查途径。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包括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不管过去如何,从我个人作为一个前学生干部的角度,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地支持学生组织的调查和征集工作。借由我们反映问题时学校某位负责老师说到的“你们没有调查数据,你们反馈的问题没有代表性”,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干部是最无奈的。
只有当大家更积极地进一步地参与进维护自己权益的工作中来,积极表达,站在前线的学生干部才能更有底气更有根据地与相关负责老师沟通,提供的数据和建议才有说服力。同时,现在想想我们也应该更自信一些,目前的局面是普通同学不愿意进一步反馈,学生组织也就没什么动力,这样导致个别愿意反馈的同学看不到什么效果,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实践中,也会发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逐渐出现,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很不好的趋势,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多问题并不直接影响自己,例如过去也曾闹得沸沸扬扬的欣园食堂的问题,一些人觉得自己反正从来不会去欣园食堂吃饭,这事情和我没关系,也不会参与任何调研,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是有,但是如果成为校园的主流,那么学生权益工作必将渐渐式微。事实上,欣园食堂的问题最终有没有得到解决,住在欣园的同学比较清楚,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事情,小在于基本只影响住在欣园的同学,大在于这个问题不像其他小问题般简单,它很复杂。本来这件事可以成为加快学校餐饮服务向更加贴近学生需求转变的良好契机,我们也曾为此而努力,但是很遗憾,最终未能实现。
小米参加植树活动
Shuli
03/意见征集
Q3
意见征集上的感受和建议
答:相比以往传统的邮件征集,现在大家基本都能熟练地使用问卷来征集大家的建议,但是由于问卷到处都是,导致它看起来不够正式,同时严格的意见征集需要避免刷数据的情况,这对于问卷数据的分析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也看到在一些意见征集中采用的班级学代通过excel表格逐个征集大家意见的现象,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学代的操作成本高,统计困难,普通同学的操作成本也很高,先要下载表格,再填写,再发给相关同学,基本上必须通过电脑完成,这对于目前本就积极性不高的同学来说是很高的一道门槛。
如果非要采用excel的这种方式,我觉得在线文档是个很好的工具,权限可控,编辑记录实时记录,实时共享和保存,可以在手机上编辑,查看权限开放时征集过程也是完全的公开透明,可以说比传统excel的可行性要高很多。除此之外,问卷也是很好的工具,我们看到很多机构或者学校部门的重要调查也是采用问卷的形式,一样可以获得大量可信赖的数据,究其原因,还是他们的问卷在设计上更加专业,选项设置上覆盖广泛,也不会有歧义。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问卷设计是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更别说之后的数据分析。平台上,相比问卷星,我更加偏爱腾讯问卷,可以多人协作,共同编辑和查看数据,有完整的问卷逻辑显示窗口,可以拖拽安排题目,背景可以自定义,分析工具一个不少,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比免费的问卷星要好一些。
另一方面,除了问卷,邮件,在线文档这些方式,根据需求的不同,也可以考虑其他意见征集渠道,他们可能没有那么专业和准确,但也能反映大体的情况,例如公众号的投票,通过QQ的随机访谈,书院群的关键词搜索。对于一些问题,大致的数据就能满足调研的需求,例如之前就有同学反映每晚10点15那班校巴人太多挤不上去,是不是很多同学都有这问卷感受?通过公众号简单的投票就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帮助决策,也就不需要上一段说的更为耗时耗力的调研方法。
因此,无论是学生组织,普通同学还是学校相关部门,对于意见的征集,我觉得应该更加灵活和专业,对不同的事选择不同的调研方案,而不是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米组织班级间联谊活动
Shuli
04/不只是学生代表
Q4
学生代表需要更多支持和理解
答:学生代表算不算学生干部,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定论,最起码目前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学生代表并不算学生干部,无论是在各级别优秀学生干部还是其他奖学金的评选中,我们都很少看到有学生把“学生代表”放在简历上,甚至都不在介绍中。然而我们都知道,“代表”在社会上是很重要的职务类型,而在模拟社会上代表制度而创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学校中,学生代表却远远没有得到其本该获得的重视和回报(指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加分啥的),这对于做好学生权益工作是很大的阻碍。如果学生代表流于形式,那么学生权益工作也将流于形式。
显而易见的,学生代表应该得到重视和支持,这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普通同学,学生组织,还是学校相关部门和书院,就算是学生代表本身,都应该有所改变。对于普通同学而言,一方面大家要积极行使“选举学代”的权利,同学们选出来的学代才是真正有代表性的学代;另一方面,对于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应该积极通过学代反馈问题,把这个反馈流程落到实处。一些同学对这些规范的流程有着刻板的负面印象,一看到流程就觉得是所谓的“官僚”,不愿意去配合,我们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们不能因为见到几次长得像马的骡子,就把所有的马都当成骡子嘛,对于学生代表和学代制度,大家还是应该有一些宽容度和耐心,最起码愿意去尝试它,如果觉得没有效果,再考虑你认为的其他方式。
对于学生组织而言,学代收到反馈常常会转到学生组织再转到有关部门,或者转到老师后再转到学生组织,又或者转到有关部门后再转回学生组织,总之,学生组织是避不开的一环,可能是院会,可能是校会,也可能是某些特定的社团,根据具体的事情来定,但是不管是哪个,优先处理学代反馈的问题,应该是学生会工作的原则之一,只有为学代提供解决问题的“快捷渠道”,才能帮助学代让同学们养成“有事找学代”的习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循环。
对于学校和学校的相关部门,除了优先处理学代反馈的问题外,还应该养成通过学代制度处理学生反馈的习惯,而不是通过学生对应的辅导员,通过辅导员(能够)解决的一般都不是问题。学代在问题的处理中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而桥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沟通,发挥不了沟通的功能,桥梁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另一方面,从我粗浅的认知和有限的经历来看,一些人会觉得学生反馈的问题都需要按照学生的想法解决,否则就得不到反馈者的满意。事实上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解决”,而是“解答”。在管理体系健全的学校,任何决策肯定有其依据,一般都不会出现毫无道理的决策,但是决策者并非站在上帝视角上考虑问题,这时,学生的反馈往往是对视角的补充,其目的是希望能有机会与决策者沟通来共同完成决策,而不是学生自己独立决策。这是有关部门的决策层与学生理解上的误差,应该被双方认识到。说到底,就是需要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除了前面说的,个人认为学校也确实可以考虑在政策上给予学代更多激励,例如奖学金加分的等级,最起码应该是与班委同级加分,个人认为做得好的情况下可以到班长的层级,除此之外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之类的也可以把学代明确纳入评选范围中,对于学代本身,未来也可以根据反馈问题数,解决问题比率等指标给予专门的集体和个人荣誉。在学生议事制度上,也应该考虑为学代提供更多的空间,可以是旁听,可以是监督,也可以是直接参会,总之,更多地参与感和存在感,会让学代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信和动力。
书院也是做好学代制度的重要一环,我一直觉得从校学代直接到全体同学有些太过突兀,因此一直希望把书院的学生代表大会做起来,校学代可以参与前面提到的学生权益的“大问题”。而院学代会则更多地参与学生权益的“小问题”。我觉得书院是我们学校很多制度的落脚点,得益于特殊的书院制度,学校也能产生很多有特色的东西,学代也是如此。在学代工作上,书院一方面由于管理上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为学代提供了很多实操机会,一方面也可以为学代提供一些专业技能上的培训,例如如何撰写一份规范无歧义的公告,如何制作一套逻辑清晰的问卷,如何甄别有效信息等等,这样学代在履职的同时也能学到工作的技巧,不断进步。同时,院学代会本身也能成为书院决策的智囊团,为何要等到学生反馈了再去亡羊补牢呢,提前咨询其实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直接关系自己在书院的生活体验,大家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总而言之,院学代会在书院中可以发挥很多作用,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其重要性至少是与院学生会并列的。
最后再提一下学代本身,实话说,我接触到的学代不算很多,所以不能说有很大的发言权,只能说从我的接触来看,不少学代在一开始成为学代时都有很高的热情,但之后不久就急剧下降了,很多学生组织中都有这种情况,但学代尤其明显,想了想这也不能怪学代,毕竟事出有因,只能说在新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身处其中的人可以更有耐心一些,毕竟再快地发展也是需要时间的嘛,保持热情,积极行权,继续努力吧!
Shuli
05/空间治校?
Q5
“空间治校”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这一条,浅薄地谈谈著名的“空间治校”问题。“空间治校不是长久之计”,这句话是说给同学们听的,这里的空间治校不是指在空间上发表观点,而是指在空间上传递情绪。如何叫传递情绪呢?使用煽动性的语言,使用绝对性的表达,使用删好友的威胁(非当事人),使用捏造的,未经证实的消息,使用信息差创造两方对立等等。如果整理一下空间治校的一些典型案例,不难发现或多或少的都有上面这些情况出现。显而易见的,学校并不喜欢空间治校,我想这里的“不喜欢”,不喜欢的也是前面的这些“传递情绪”的行为吧,而干这种事的人看到问题解决了,往往又觉得是自己的功劳,下一次更加变本加厉,这就麻烦了,因为学校不可能鼓励这种行为,不鼓励的方法就是不解决问题,也就是任你空间翻云覆雨,我自巍然不动。所以我们看到一些空间上情绪化表达偏多的事情,学校往往不会解决,最起码不会马上解决,例如之前的没收学生滑板车,禁骑电动车事件。
即使学校发现自己做错了,一旦空间上情绪化的表达过多,学校也得选择暂时的“一错到底”,没办法,这种行为无论如何是不能鼓励的。这就导致了背后真正想着解决问题,和学校沟通的同学遇到很大的阻碍,无论是学校还是参与沟通的同学,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因此,这种“空间治校”是无益于问题解决的,很多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空间上不是不能讨论学校的决策,而是应该理性讨论,陈述事实,表达观点,说明理由。如果能形成这种良性的讨论氛围,空间也能成为很好的沟通学生权益问题的平台,甚至相关老师都可以下场讨论。然而事实上,理性的声音往往难以传播而被很快淹没,相比之下情绪更容易传递和壮大,这是QQ空间的天然劣势,如果转到其他的严肃讨论平台,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比如校园BBS,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大力发展它的计划。
讲了一圈 ,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很多学生权益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因为空间传的有多凶,而是有很多同学在背后默默努力,他们可能是普通的学生,可能是学生代表,也可能是学生组织的负责人,他们收集资料、证据,汇总观点、建议,积极友好地与学校沟通,准确迅速地向大家传达学校的态度和观点,他们才是真正促进问题解决的人,而QQ空间中的风风雨雨,不过是一场摆在台面上的,自我狂欢的闹剧罢了。
Shuli
06/结语
不知不觉瞎写了这么多,感谢大家能耐心看到这。最后还是强调一下,纯属个人观点,里面的例子对事不对人,仅做说明观点用,没有任何恶意,也无意去追溯,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THANKS
— END —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书院优秀毕业生事迹
【书院优秀毕业生】廖琬凝:南科大拿到世界顶尖大学建筑设计系offer第一人
南科大树礼书院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