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这支交警中队,不一般!
编者按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新中国75周年华诞。
七十五载,山河浩荡、初心不改,人民公安砥砺前行。
75年来,江苏公安用热血铸就金色盾牌,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把最好的青春献给藏蓝,全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那些逝去的时光,历经沉淀,依旧在记忆的深处熠熠生辉。我们庆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江苏公安的过往,那些欢乐、那些泪水,那些坎坷、那些辉煌,那些付出、那些收获……永远难忘。
岁月更迭,变迁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照片里的警察故事”,重温那些珍贵瞬间,共同回顾江苏公安的变化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盐城建湖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上冈中队在全国首开“既管交通又管治安”之先河。经过一代代民警的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上冈中队从一个普通的农村交巡警中队走上了共和国的最高领奖台,成为全国公安机关交巡警部门的一面光辉旗帜。
与中队毗邻的204国道,前身叫范公堤,是范仲淹任盐仓监时主持修建的,全长290公里。204国道上的车流量日均超过5万,守护好这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动脉,是一代代上冈中队民警始终不变的责任。建队以来,上冈中队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路巡警队”荣誉称号,获评“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荣誉。随之代代传承的,还有“与民同行、保民平安、为民服务、让民满意”的“上冈精神”。
建队初期
艰苦初创 坚守乡村
△上冈中队建队之初第一任中队民警的合影
1987年,上冈中队初创时,只有6名民警和3间低矮的营房,1辆破旧的吉普车就是唯一的执勤警务装备。这6名民警大多一直在上冈工作,终日奔波忙碌在辖区国省道线上,全力压事故、保畅通。“盐城到新浦,一百二十五,十个检查站,个个在上路。”一句顺口溜,直观地展现了上冈中队老一辈民警认真严谨的工作状态,也在口口相传中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时光如梭,老一辈上冈中队民警埋下的精神生根开花,渐渐凝聚成“与民同行、保民平安、为民服务、让民满意”的“上冈精神”,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上冈中队民警不变的精神追求。
20世纪90年代
扼守国道 打击犯罪
△1999年8月,上冈中队被国务院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路巡警队”,中队民警共同与奖牌合影
上世纪90年代,沿海开发浪潮迅猛推进,204国道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南北经济大动脉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人、财、物的大流通,涉车涉路类违法犯罪日益猖獗。上冈中队从查处盗抢车辆入手,利用24小时路面巡逻的优势,破获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让犯罪分子发出了“宁过三江,不走上冈”的哀叹,上冈中队也因此被誉为“千里国道一杆旗”。
21世纪初
同心同行 让民满意
△2006年,上冈中队民警正在辖区内的红卫初级中学给自行车尾部贴反光膜
21世纪初,很多初高中生上下学都是骑自行车,但自行车尾灯的反射器在磕碰中容易破碎,加上很多路段夜间没有路灯,汽车视野不佳,非常危险。面对这种情况,上冈中队民警将反光膜刻成相应大小,给每辆自行车的尾部都贴上一张反光贴。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在实践中大大地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2018年,中队开展的这一“亮尾行动”被公安部在全国推广。
对上冈中队民警来说,“让民满意”不仅仅是一个动词,更是一代代中队民警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
科技赋能 警队焕新
△盐城市204国道交通大数据指挥中心上冈分中心
从只会看车牌的“新兵蛋子”,到身经百战、火眼金睛的“练家子”,上冈中队对青年民警的培养有独特的一套训练方法。从最初的“五练”教学训练法再到“六四工作法”,青年民警在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出“一警多能”作用,形成了“既管交通又管治安”的“上冈经验”。
近年来,上冈中队强化科技信息化建设,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科技赋能的深刻转变。2022年,盐城市204国道交通大数据指挥中心上冈分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集警情深度研判、民意精准感知及高效指挥调度于一体,充分利用集成指挥平台及警情热力图等功能,为精准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在盐阜快速路上冈段,中队进一步加大科技信息化投入,强化数字警务室作为“智慧大脑”的功能,通过增配民辅警力量,不仅实现了指挥中心对日常路况的电子巡逻、警务高效调度及警情精准研判,还确保了辖区内关键路段的扁平化管理和可视化指挥调度。这一系列科技赋能举措,不仅强化了中队“保民平安”的坚定信心,也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过去,上冈交巡警中队扎根乡镇,为百姓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绘就了不平凡的历史。未来,他们也将继续秉持对党忠诚、人民至上的本色,以专业与热情深化警务改革,守护交通安全、全心服务群众,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更多阅读
专栏阅读
供稿丨盐城市公安局
编辑丨周煜佳
审核丨曹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