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道炽:76岁的他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只为那颗逐梦蓝天的赤子心

2018-04-21 央视军事报道


  微波,在许多人眼中神秘莫测,看不见、摸不着,但在空军空降兵训练基地教授 张道炽的眼中,微波却是有形的沙场“战士”。“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系列飞船等重点工程,全军现役的多型雷达兵器里,都有他研制的微波器件在发挥着作用。如今已经76岁的他,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


  早上七点半,张道炽像往常一样从家里准时赶往实验室。

  虽然年事已高,但老教授讨论起科研项目依然思维敏捷。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他总是满怀激情。

  

  1942年,张道炽出生于湖北天门一个小山村。动荡、贫困的生活,让张道炽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怀着“科学报国”的信念,张道炽1961年考入了华中工学院。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张道炽被分配到第四机械工业部899厂,从事微波材料和器材的研发工作。1983年10月,全国第二届微波磁学会议在桂林召开。会上,张道炽对雷达技术发展的见解,受到了当时的空军高炮学校专家的关注。



  怀着一颗参军报国的赤诚之心,已经42岁的张道炽毅然决定来到部队,从教员做起,开始新的科研征程。

  来到学校,张道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起微波实验室。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微波技术,张道炽亲自撰写了1400多页的教案,把复杂抽象的理论,用简单易懂的图表、图形表现出来。



  1996年4月,张道炽受命负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安全控制系统中微波器件的研制任务,在一间由仓库改成的简易实验室内,张道炽开始了夜以继日地研究。

  经过半年努力,张道炽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材料,从理论上看完全符合项目要求,他信心满满,将材料送到电科所烧结出成品。第二天,张道炽兴冲冲地去查看进度,却大失所望。

  辛苦了大半年,一瞬间又回到起点。试验失败损坏的设备也需要赔偿,这对于本来经费就紧张的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张道炽调整好状态,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改进,张道炽终于成功研制出新材料,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项目也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几十年间,张道炽走遍了我国的高山、海岛,改装了200多台现役雷达,先后参与了36项国家重点工程,25项成果获得全国、全军科技成果奖,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采访中,张道炽教授告诉记者,就像自己的名字“道炽”的寓意一样,只要国家和军队需要,他将永远以一颗赤子之心,在科技强军的战场上发光发热!



编辑:李小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